11.25 知青往事:那天,我离“招工回城”是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欢迎大家阅读“素履草堂”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下乡插队五年后,终于有一家单位到我插队的公社招工。

招工回城,那时是每个知青梦寐以求的事。经贫下中农推荐,生产队领导研究,将我和集体户的另一名同学报上去了。当我得知这一消息后,格外兴奋。一整天,干活总有使不完的劲儿,走起路来感觉都呼呼带风。

傍晚临收工时,去大队部开会回来的老队长把我叫到一边。他直盯盯地盯着我,好半天后才说出那句我已隐隐约约有些预感的话:“这次招工单位政审比较严,因为你父亲的问题,把你拿下来了。”

知青往事:那天,我离“招工回城”是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收工后,回到集体户院里,我把镰刀狠狠地往草堆上一扔,直愣愣地站在烟囱旁发呆。直到有人喊“开饭了”,这才回过神,稀里糊涂地连手都没洗就上了桌。那天晚饭吃的是什么,我一点儿也不知道。

吃过饭,我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发呆。老队长的儿子悄悄走过来,轻声说:“何哥,我妈让你去一趟。”我跟着他刚进他们家门,老队长的老伴儿就把一碗热腾腾的绿豆汤端到我面前。我知道绿豆是用来败火的,便立刻明白了眼前这位善良、朴实、正直的大娘那一片心意。我用颤抖的双手接过这沉甸甸的绿豆汤,慢慢地扬起脖儿,甜甜的绿豆汤伴着酸楚的泪水,流进哽咽的嗓子。

这时,在一旁强装笑脸的大娘,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把将我搂到怀里,心疼地说:“孩子,太委屈你了,你可要挺过去啊……”她的眼泪一滴滴落在我的头上,那慈母般的真情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墙上的挂钟响了一下,八点三十分了。我离开老队长家,回到集体户。

我躺在炕上怎么也睡不着,便悄悄穿上衣服,走出房门。我恍恍惚惚、毫无目标地朝前走,不知不觉来到村后的大柳树下。前面没路了,只好停下来。我觉得天是那样黑,风是那么凉,尽管穿着秋衣秋裤,但从里到外还是冷飕飕的。我把一只手支在树干上,将头埋进肘窝,闭上双眼,浮想联翩……

知青往事:那天,我离“招工回城”是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我清楚地记得,清明节那天,就在离这棵大柳树不远的地方,我第一个跳进水田地,光着脚,踩着冰碴儿,和生产队几位棒劳力比着劲儿打稻埂子的。给黄豆苗锄草,被公认为“高技术”农活。我拜村里的“老把式”为师,用了将近一个钟头时间,学到了借助手腕力量“挑豆窝儿”的手艺,被队长点名为大家做“示范”。为此,我差点儿当选生产队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打头的”。

一次插秧时,自己不慎扎破了脚,被临时安排协助饲养员铡草。牛马是生产队的宝贝。为了让它们吃得好,我铡草时非常细心,哪怕有一点儿小小的土块或稍长点儿的草,都精心挑出来。那些天,心直口快的老饲养员逢人便夸:“我从来没见过干活这么认真的年轻人。”

挂锄那段时间,一连十几个晚上,自己为聚在集体户的同学和年轻社员背诵并逐字逐句讲解当时公开发表的三十几首主席诗词,不时博得一阵热烈掌声……得知我被推荐回城的消息,社员们纷纷表示真诚的祝贺。一位在县里就读的高中生更是语出惊人:“老何回城,众望所归!”

一阵轻风吹来,我的头脑清醒了许多。后背渐渐离开大柳树,右手的五个指头不约而同地聚向手心。我抬头望了望,才发现竟是满天繁星,觉得夜不那么黑了,风也不那么凉了。我慢慢地走到水渠边,蹲下来,双手捧起清澈的渠水,向脸上泼去。

知青往事:那天,我离“招工回城”是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这时,忽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一回头,发现老队长和他的儿子已经站在我的面前。原来,细心的大娘怕我经不住这样的打击出什么事,特意派老伴儿和新婚不久的儿子暗中“监视”了我五六个小时。

我面带愧色,站起身来,嘴唇嚅动着,却不知说什么才好。老队长走上前,轻轻拍着我的肩膀:“孩子,人总有不顺心的时候,要撑住,沟沟坎坎总能跨过去。”我默默地点了点头。我知道,老队长说的撑住和父母讲的挺直腰杆儿,都是一个道理:在困境中,更要坚韧不拔。我顿时觉得心里豁然开朗,身上轻松了许多。也正是从那时起,我的性格中又增添了一种元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韧劲儿。

我们慢慢地走向村里,老队长和儿子一直把找送到集体户门口。望着他们的背影,我暗暗发誓:绝不能让他们失望,绝个能让亲人和关心我的人失望!我从草堆里捡回镰刀,借看月光磨了起来。磨完刀,进屋上炕,才觉得浑身像散了架子一样。

刚躺下,外面就响起了那熟悉的喊声:“干活走嘞。”我习惯地一骨碌坐起来,蹑手蹑脚地摸看炕沿下地,生怕影响身边的同伴,尽管我知道他们虽然仍闭着眼睛躺在炕上,其实都已经醒了。

我像往常一样出现在上早工的队伍里。老队长面带微笑,冲我点点头,把大拇指竖在胸前……从那以后的几个月,直到招工回城,我一如既往,几乎天天出满勤,不论什么活都干得有模有样。

从那以后的几十年中,我经历了许多艰难,但从未灰心丧气。生命中这段知青的经历,那种强烈的责任感,一直激励着我,催促着我挺直腰杆儿朝前闯,无所畏惧。

(何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