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国足队员有时候在场上拿不住球、中场组织不起来,是基本功不扎实吗?

孜孜进取者


国足东亚杯已经连输两场了。1:2输给日本,0:1输给韩国。比赛之后,有人觉得中国队没救了,有人觉得可以接受。对于主教练李铁的表现,有人觉得不错,已经离国家队主帅越来越近了,有人觉得根本不适合中国队。对于队员们的表现,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大家是认可的,就是中国队无论对日本还是对韩国,中场组织不起来,队员也不敢拿球,传球失误率高。

这些是基本功不扎实吗?肯定是的,但只是因为基本功不扎实吗?不一定。

足球本身是一个团体运动,最后的结果不是单单一种因素就能决定的。基本功的不扎实,最直观的印象就是队员在场上不自信,拿不住球。没有球,中场还组织什么?中场没组织,前锋还怎么有机会射门?

但是,细看中国队的比赛,完全不能简单的用基本功,个人技术差来形容。对抗能力的不足,攻防转接速度慢可能更要命。中日比赛,中国队员面对日本队的快速传接球一片茫然,中韩比赛,无数次队员拿球之后找不到自己的队员,要么被断,要么仓促出球。

联赛才是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基础。但是,本土联赛对抗能力的不足又间接造成了国内队员无法面对洲际比赛。因此,放平心态,专心把自己国内的联赛水平、青训水平搞好,提升个人的技术水平,提升整个联赛的对抗水平,才能提升国家队的水平。只看到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想解决中国足球整体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侃侃乱弹


大家好,我是沧州女足的霹雳站长。

今天中国VS韩国又输球了。

中国男足在中场没有组织,队员拿不住球,基本功不扎实。这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国足球员的基本功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和我们的传统的老对手日本,韩国相比我们个人的技术,远远落后于对方。

跟西亚球队,比如伊朗,叙利亚等我们是体能技术都赶不上对方。

所以我们现在勉强算是亚洲二流球队,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足球已经沦为亚洲三流队伍。

造成现状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球员的甄选阶段。从日本来说,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足球振兴运动,重点抓青训。日本的高中联赛,是举国重视的比赛。每年在全国4000多支球队里进行选拔。经过层层较量,最终48支球队进入全国大赛的舞台。按每支球队上场队员11人加三替补。那么,日本的高中联赛,每年向日本职业队输送的有前途的队员至少有672人。这还只是说能进入48只全国大赛的球队,要是按每年4000多支参赛队的话,那将是多么庞大的预备队员基数。

各俱乐部的星探,可以在众多的预备队员中,发现人才着重培养。

再看看我们国内。虽然每个省每个市,甚至是每个区每个学校,都组织自己的球队。但是往往教练员只注重成绩,因为,没有成绩,你这支球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球队的教练员,多数没有正式编制。球队没有成绩,你这个教练员也就没有工作。

教练员急功近利,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采取各种各样作弊的方式,比如让高年龄段儿的队员打低年龄段儿的比赛。层层造假,蒙混过关。所以我们的球探,不会去看高中的比赛。更不会去学校里甄选队员。

对于球员来说,长期的半专业化的训练。必然会影响球员的文化课学习。如果不能通过踢足球进入省一级的体校或体工队,或者不能进入各俱乐部的预备队。就根本没有被中超俱乐部发现的可能性。那么这个孩子既不能考大学,也不能踢足球。那么他的生活今后就没有着落。所以中国家长很少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踢足球。

那么你让我们的星探,去哪里发现真正的足球人才?

第二就是我们的球员自身训练跟不上。

网上看到C罗已经35岁,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每天除了参加俱乐部的日常训练外,还要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加练。

33岁的梅西,每天日常训练后,还要打几百脚任意球。

而我们的球员一旦进入了职业队就等于进入了保险箱,因为本来就没有多少人以踢球为职业。那么进了中超,抽烟,喝酒,泡吧成了每天训练以外,必须的工作。你要是不参与就是不合群儿,在队里人缘儿不好,上场就没有人给你传球。把精力都放在赚钱,处理人际关系和娱乐上。哪还有时间来加强自身训练。

武磊回来说,西甲就是一个角斗场。什么是角斗场?是一个需要你死我活的去拼搏的赛场。是一个你有能力就可以打正选,你不努力就不能出场的地方。没有什么人际关系可言。

在那种条件下,天天要面对生存的考验。你不加练你不出色,谁还会用你?

所以,中国队的球员。不只是中场,哪个位置都与世界的先进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必须从制度本身做出改变。从娃娃抓起,从青训抓起。先培养巨大的足球爱好者市场。再给真正从事足球训练的队员们一条出路,让他即使进不了职业队。也有最起码的生存保障。

那么,从现在开始,经过至少五年的努力。也许我们会看到中国能涌现出孙兴慜那样的选手。

欢迎大家加关注,在我的讨论区为中国足球出谋划策。





霹雳马甲


仔细观看了中日,中韩男足比赛,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所有日本球员停球,控球,带球动作基本一致,所有韩国球员停球,控球,带球也基本一致,但日韩两队的动作却不同。反观中国球员的这些动作却一人一样,好像所有日本球员是一个师傅教的,韩国球员是另一个师傅教的,而所有中国球员都各成一派。从这点说明国足管理低下,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理论教材,如何运用身体各部力量做动作,总之国足业内人士尽量少说多做,为国争光吧


小强86869


"有时候"这个词用得不准确,应该是所有时候都是这样,拿不住球、中场组织不起来有效进攻。说基本功不扎实,未免太客气了,应该是毫无基本功。不说与足球发达的欧洲比,就连和隔壁的日韩球员对比,都有巨大差距。


近年来,中国足协热衷于大牌外教,请来的教练一个比一个唬人,而带出来的成绩却一个不如一个。国足水平低,原因就不在技战术层面,球员的基本功不足以支撑高端战术,情况再高明的战术大师也于事无补。

远的不谈,就说东亚杯上国足的表现,后场拿球传不了三两脚就丢,甚至连中场都推进不到。对手稍微有点逼抢,咱们的球员就手忙脚乱,传球失误连连,更谈不上去组织有威胁的进攻了。最后没办法只能靠大脚往前撩,踢到哪算哪。
球员基本功不扎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我们的联赛水平太低。平时在联赛踢球,节奏缓慢,还能勉强踢出配合,到了国家队,遇到水平高的队就跟不上节奏了。在强对抗、快节奏的比赛中,脚下活粗糙的毛病就凸显出来了。一抢、二荒、三失误,这就是国足球员踢球的标准流程。


仁人爱蹴鞠


现在我们中国人队员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可是更为严重的是:我们中国的教练,心里都总是存在非常大的私心,为了自己内心那点小九九,可以也宁愿牺牲国家的和足球队全体的利益!就拿这次参加东亚杯的人员选拔吧!李铁教练显然是带有太明显的私心的,国内非常多的如恒大的比他卓尔的那几个球员优秀的多,可是选进来的寥寥无几,而且来了也不给派上场!这就是中国足球永远不能胜利不得赢的根本原因!教练员的思维和心态永远还是停留在中国几千年封建老农利益层面,这怎能在世界舞台立足和“施展拳脚”呢?教练的心态如此,那球员也跟着来!所谓在国家队表现不好不要紧,只要在俱乐部牛皮就行了!那才是跟自己的人民币利益最大化的事情!所以国家有了教练不正球员不忠的这样一支队伍,广大球迷你们相信我们能赢,李铁能胜任吗?那李铁明摆着就是带卓尔几个小子到东亚杯上锻炼去了!


闲人石屋


我提一个中肯的建议,希望足协能够接受,二李教练,国足必须弃用,以前在国家队,二李的表现,无可圈可点之处,师傅能力一般,教出来的徒弟水平可想而知。二李教练只能算最一般的武夫,打个最简单的比喻,射雕大家都看过吧?郭请最开始拜江南七怪为师傅,在江湖上行走的时候,差点被虐成狗,后来拜洪七公为师,马上水平就不一样了,甚至和前辈裘千仞打成平手。但是胜在郭靖有基本功,所以进步才非常快。现在的国足,说句实话,连基本功都没学好,国内教练甚至连江南七怪都不如,所以现在不是要去找一个国际上很牛的教练,因为国足现在连战术都执行不了,没有基本功。应该能够找到一个让国足能够进步,基本功能练好的教练。所以我建议第一弃用国内教练,第二不要找国外大牌教练。第三找一个能够带好国足练基本功的外教就行。等国足基本功练好了,以后再去找国际大牌教练调教。


东厂厂公曹少钦


中国足球问题精辟分析。后卫问题:守门员把球交给后卫,后卫往前观察发现前面队员附近都有对方球员,不知该把球传给谁好,就把球停在脚下等待同伴过来接球,这时对方一名前锋跑过来抢球,我们的后卫心里急呀,前面队友怎么还跑不出空位(他不清楚队友在跑,对手也在跑),一两秒过去了,对方前锋已经逼近自己,这时心更慌了,心想再不踢出去,有可能被对方前锋抢走球,我是后卫负不起这个责任,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往前一大脚,你们去抢吧,谁抢到是谁的,没我事了。于是球真的丢了,大家费了很大力气又把球抢了回来,交到另一名后卫脚下,结果一样,大家又都跟着再去抢球。问题二:中卫。中卫接后卫传球后,和后卫一样,往前一看队友身边全有防守球员,勉强传出去,队友不好拿球,不传又有对手逼抢,这时一名队友想过来接应,可是防守人员跟的紧,拿球的中卫眼看要被对手缠住,情急之下,先传给来接应的同伴,心想球别从我脚下被抢,于是,传出去的球真的被抢了,大家又拼尽全力去抢球。还有一种是中卫直接往一个对方身后的空位置一传,你前锋去抢吧,反正我把书传到空挡了,抢到了是你速度快,抢不到是你意识不到,跟我没关系,结果都一样,球丢了,大家再继续拼抢。整场比赛前锋几乎摸不着球,一直在和大家一起抢球。这就是国足。改变的方法就一个,每个拿球的人都要有摆脱一个防守球员的能力和意识,一定要创造条件让队友轻松,舒服的拿球,这就是能力,这就是意识,这就是问题和差距,有一两个人做不到,这只球队就是一盘散沙,这才是整体足球,大家都能拿好球,传好球,才会有踢球的快乐,队员之间才会相互信任,团结,球队才有战斗力。


平安200147991


基本功差是肯定的,意识方面的差距更是大得惊人。能不能拿住球除了技术还有判断、跑位、卡位等一系列与意识相关的环节。至于中场组织不起来,更主要还是意识方面的问题。空当是靠意识跑出来的,队友跑出空当,你不及时传球,对方逼上来,你再惊慌失措地瞎传出去。或者你及时传出了空当,队友接到球,但无人再去跑下一个空当,进攻组织就在这个点断掉,中场怎么控制、怎么组织?足球就是在不断的跑位和传球中寻找机会,而这些靠技术更靠意识去完成。

我不知道中国的青训是怎么培养和训练配合意识的,足球是一个集体项目,而配合是集体项目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看看世界强队德国,再看看亚洲强队日本都是靠配合和战术执行力屹立在足坛。而中国足球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是一个人在踢,其他人在看,根本没有要赶快跑出位置好让队友传球过来的意识。或者队友跑出位置了,传球人没有传球意识。就这样,一次次贻误战机直至终场。所以说,中国的青训体系要推到重建,再沿用老模式、旧理念,只能让中国足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中国足球的问题很多很多,可谓千疮百孔。本文所涉及的只是其中一个问题,而且本人觉得非常重要,所以啰嗦几句。


体育2019


过去几年看国足的比赛,大家总是会吐槽国足的锋线不行;但到了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国足的中场问题要比锋线问题严重的多。在前段时间东亚杯打日韩的比赛里,李铁要求三条线顶上去打高位逼抢的同时,尝试把球给控下来。然而打日韩的比赛,中国队所呈现的便是控不住球,也抢不下来,特别是打韩国队的比赛,场面完全失控了。

那么国足球员在场上拿不住球、中场组织不起来,是基本功的问题么?我并不这么认为。就说打东亚杯的这批球员吧,张稀哲一定是现如今中国技术最细的球员之一;李铁的嫡系李行,曹赟定、金敬道等人都是脚下技术比较扎实的。而在后场,负责接应的于大宝也有着很好的脚下技术,两个边后卫脚下也还行,那为何这么几个技术型球员控不住中场呢?问题不在个人技术能力上,而是在节奏上。

论脚下技术,韩国球员也不细,在慢节奏,大家都站定的情况下传导,中国球员的传接球效率甚至是在韩国球员之上的。打个关岛、马尔代夫,大家倒是都可以站在原地慢慢传导,可是打日韩,甚至是打叙利亚、菲律宾,我们都不可能有慢慢传导的空间和机会时,很容易把中国球员最大的短板暴露出来。

中国球员最大的短板是什么?首先是意识。大多数球队在传导时,除了有人拿球、带球外,在控球球员的两侧,会有球员通过积极的跑动去接应;然而中国球员的无球跑动能力几乎可以忽略,我们的球员更习惯于原地等球,而不是通过无球跑动去主动接应,或帮助队友带走防守人,因此遇到实力跟我们不相上下的对手,只要我们想控球,对方的高位逼抢几乎是一抢一个准。

其次中国球员的节奏,特别是攻防转换中的节奏明显有问题。这个问题不光是现在的国家队有,此前中国队遭遇那么多年的“恐韩症”,正是因为对方比我们能跑、能抢,节奏还比我们快,抢的我们很难受。然而很遗憾的是,足球运动通过不断的发展成了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激烈的运动;然而我们从小对球员的培养,对他们技术能力的打造,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是在慢节奏中进行的,这就导致这群球员,在攻守转换时无论如何就是快不起来。当他们习惯了慢节奏,突然面对快节奏的凶狠逼抢时,大家就慌了。

而中国球员的呼应也有问题,很多时候中国球队(包括俱乐部),在比赛中容易阵型脱节;一般我们的球队打高位逼抢,打着打着会把初始阵型的4231,433,打成505,406;哪怕是打防守反击,也很容易踢着踢着就踢成了703,无非是不要中场,抓好两头的话,对全局影响并不大。

谈到意识、呼应、转换的问题,很多人想当然的会认为,这是中国青训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教育的问题。我们从小灌输的教育模式便是“一慢二看三通过”,而中国球员,在场上的节奏,基本上是一慢二看三丢球。。。当我们的球员,我们的球员培养体系习惯了慢,且很多时候不是绝对速度慢,而是节奏慢、脑子转的比别人慢,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中国队在亚洲的实力定位只会越来越靠后。


中国足球的那些事儿


毫无疑问,停球停不住这种问题,就是基本功不扎实,可是并非只有基本功不扎实。


中国足球换了一批批的主教练,依然未见成色,所以说根本就不是主教练的问题。既然不是主教练的问题,那问题出在哪呢?肯定是球员身上。从中国队的比赛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队的无论是自身技术方面,还是身体对抗方面,都占不着便宜。

看看已经退役的39岁的小罗,在慈善赛上小罗做出的很多动作,我敢打赌国足的球员或许都做不出来。我们不和这种超级巨星比,拿国足的老前辈来说。范志毅范大将军,他当年是如何踢球的?曼城名宿孙继海,是如何成为的中国太阳。还有杨晨,等等,现在的球员又有哪一个能够达到他们的高度?



当然,我们的球员或许也不能说基本功不扎实,只能说他们和老一辈,并没有任何长进,或者说是退步。每当有国际大赛,每次比赛完,总会有几个莫名其妙的失误,再者就是在球场上出工不出力的新闻,比比皆是。这可不是基本功的问题,这就是态度的问题。


我相信我们的球员的基本功还是不错,可是成年以后的表现却不如人意。曾经远远不如张琳芃的酒井宏树,坐稳了马赛队主力后卫的位置。曾经被韦世豪压一头的南野拓实,被利物浦相中了。只能说,我们的基本功尚可,只是在涨球期间有太多的场外因素干扰,导致并没有成长为理想状态。

目前中国足球,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切不可急功近利,还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吧。

关注我,一起聊我们的足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