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从公职人员到拾荒者:流浪直播风靡网络,沈巍爆红的背后值得反思

从公职人员到拾荒者:流浪直播风靡网络,沈巍爆红的背后值得反思

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街头,衣衫不整的人席地而坐,人们会叫他们为流浪汉。他们就算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上,也鲜有人注意。但在衣衫褴褛的队伍中有一位流浪者名叫沈巍,他以高谈阔论的腔调鹤立于流浪圈。他能犹如开设国学课堂一般,讲《左转》、讲《论语》,也能引经据典地分享企业治理之道。

但他的“舞台”不是在高楼林立的写字楼里,也不在规规矩矩的课堂上,而是在大都市的街巷中。这样一位街头奇人,被人冠以了流浪大师的称号。敏锐的网络人士,还将“流浪大师”炒作成了网红的“流量大师”。那么为何社会大众会以流量支持这位街头大师,只因他的口若悬河吗?大师被围观背后还有哪些需要反思的地方?

自我的流浪人生

世上没有天生的流浪汉,只有以流浪为生的流浪汉。沈巍,出生在一个家境不太富裕的普通家庭。家境贫寒,让他从小恋上了拾荒。与此同时,他也自小喜爱读书。阅读和拾荒是他人生的爱好,伴随着他一起成长。

长大后,苦于父亲的压力,沈巍在上海审计局就职。本来是份体面的工作,但向往自由的他,就算有了正当职业后,还是放不下“捡破烂”这件事。家中被他拾荒这个爱好塞得满满当当,也引来邻里矛盾。家中父母、居委干部都做不通他的思想工作,他对拾荒这个爱好执着不悔

从公职人员到拾荒者:流浪直播风靡网络,沈巍爆红的背后值得反思

为了追求悠然自得的人生,沈巍走上了以流浪为生的人生路。对于外人看来,这是放纵、任性的怪异行为。对沈巍自己来说,这是活得潇洒、怡然的人生态度。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可能都是大众化的。追求独立的人格,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人生应该自己做主。为自己而活,不负青春,不负人间。

被制造的流浪大师

也许,沈巍自己也不会想到一直被多数人鄙夷的“流浪汉”,有朝一日居然变身为一名网红的流浪大师。在流浪世界里默默无闻的他,每天以读书和拾荒为伴。原以为可以这样悠闲到老,却因网络力量,红了起来。

从公职人员到拾荒者:流浪直播风靡网络,沈巍爆红的背后值得反思

酒香不怕巷子深。学富五车的沈巍,被一群在网络经济浪潮中淘金的人士发掘。一位名叫刘小飞的人士,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沈巍,并在沈巍身边“操盘”。刘小飞教会了沈巍如何进行直播,并像沈巍的儿子一样照顾沈巍,也把沈巍带进了大众视野。刘小飞深谙电商平台盈利模式,他看准沈巍这个别样的流浪汉是个不能错过的热点,一直为沈巍出谋划策。其实,刘小飞是把包装沈巍、营销沈巍当作了赚钱的营生。沈巍在刘小飞的帮助下,逐步风靡网络。

蹭热度的不止是刘小飞一人。所以沈巍身边的跟班也在一茬一茬地换。这是因为炒作沈巍有空间,并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流量和金钱。网络无地域,全国各地的粉丝纷纷向沈巍抛出了橄榄枝。

沈巍在众人的力邀下,

开始了“流浪”之旅,迈出上海,走上全国各地。离上海近的浙江、江苏有沈巍的身影,远点的省市如四川、陕西、湖南,甚至新疆都能觅到沈巍的足迹。

沈巍在各地的文化景点现场讲学。凭借多年饱读诗书的功底,沈巍讲学一时间受到众多粉丝们追捧。粉丝们还戏称和大师一起在游学,仿佛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游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公职人员到拾荒者:流浪直播风靡网络,沈巍爆红的背后值得反思

“流浪大师”是沈巍的名号,看似是围观者对沈巍的尊称,对沈巍分享知识的“崇拜”。其实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围观者的浅薄。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知识、吸取养分的通道、途径有很多,以关注网红大师的方式来进行知识消费,只不过是赶时髦蹭了热点,不是正确的阅读姿势。

商业化的流量大师

沈巍的人生180度的反转,从流浪汉变为流浪大师、流量大师。本来无物质欲望的他,一心为了心中的日月光----读书和拾荒而活。社会大众的猎奇心理,让沈巍成为了网红。因为沈巍的颜值太low,标标准准的流浪汉造型,但言谈可与“国学大师”比拟。两种强烈的比对,深得看官追捧。

从公职人员到拾荒者:流浪直播风靡网络,沈巍爆红的背后值得反思

各路蹭流量的人,蜂拥到沈巍身旁,一度都要出动警力维持现场秩序。各种画风都有。有穿着中东服饰、自称容迪拜远道而来的男子,只为向流浪大师沈巍请教垃圾分类问题。有快手平台上的美女,为了营造当众表白的酷炫视觉冲击,奋不顾身地挤到C位,直白地向流浪大师告白,“我要嫁给你”。还有想要与沈巍PK头条的“黄毛”先生,穷尽脑汁想不出创意点子,直接对着沈巍睡觉的地方磕头跪拜。甚至有等在沈巍住处外面的疯狂人士,只为和沈巍握手尖叫。这些画面,可以为自己的平台增加粉丝量,也可以带来流量。

网络直播的娱乐属性,反而让奇葩行径顺理成章地变为娱乐体验。标新立异是对创新的追求,但在网络世界里,有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误读。

从公职人员到拾荒者:流浪直播风靡网络,沈巍爆红的背后值得反思

除了与大师近距离深交,会带来流量。杜撰大师各类传奇经历,也是增加流量的有效途径。平平凡凡的沈巍,也被各种悲情情节绑架,妻子女儿车祸而亡、复旦大学高材生等剧情被编入了沈巍的人生。“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视频造就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沈巍。原本避世的沈巍,又被商业给拉回了现实生活。

沈巍的“成名”,虽然有知识的力量在支撑,但主要是网民的无意识在起作用。

网络视频中,精神世界被各种伪积极的元素裹挟着。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以其娱乐性强的优势,占据了大众心里。在沈巍被大众娱乐一把的同时,广大看官何尝不是被娱乐地麻木不仁了?以为在和“国学大师”深交,认认真真地“听课”,走在知识的康庄大道上,人生从此也能开挂。其实在刷屏中浪费人生。

在家阅读书本,不应该是最简单的阅读姿势吗?知识会在阅读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己练就一身大师本领时,就不会对所谓的大师趋之若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