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租界,这个词似乎离咱们现在的生活有段距离,但是也不太远。

从初中历史一直到大学历史中的近代屈辱史的一页,租界二字格外醒目。租界是外国列强根据和中国清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以居住和经商为名,在通商口岸和城市永久租用的地段。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租界,一个历史问题

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迫使清政府打开广州,福建,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至此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这是本文的序幕。广州,上海两个曾经的必争之地,如今依旧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发展城市,然而生活态度的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两个南方的经济支柱对于历史的态度和价值有这别样的看法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先说广州,历史上的广州在早期的历史进程中并没有像如今这样耀眼,大家也不会和现在一样提到中国的就业方向就会提到“北上广”。

在始皇帝一扫六合后,将广州设为南海郡,而广州的发际就要提到近现代了,北方城市被清政府牢牢把控,几乎没有作乱的可能,农民起义从来没有听说是皇城根地下出现的。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而广州这样的城市展现了它“天高皇帝远”的特质,由此产生了不少时世英雄,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甚至国父孙中山,将军蔡锷都来自这片土地,北伐战争的起源,中国最早的军事人才基地黄埔军校也在此地,还有佛山的黄飞鸿,广东十虎,叶问等等,大量巨星大咖云集此地,按现在的理解就是走上街头就会遇到明星在真人秀。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的改革开放也在此地率先展开,就是这样的一个传奇之地致使广州人对于历史的态度有些司空见惯的意思,再加上粤地语言的历史特点,偏安一隅,自成一格的历史格局使得他们更多对于小小的“租界”貌似抱有些戏谑的感觉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再说上海,大部分中国人对于上海的印象还是电视剧中民国初年,经济增长,声色犬马的摩登时代。一曲《夜上海》,天涯遍地是知音,历史上对于上海的定义和如今不同,如今的上海是不断扩建,开发,建设的上海。

正所谓“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上海的历史进程并不是悠久的,但确是近代中国的发展“缩影”。虽然在六千年前,沿海冲积扇已经形成了上海西部的陆地,但是有封地归属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此地被封为楚国春申君黄歇属地,故上海有“申”的别称,这使我想到健身界的俱乐部上海魔兽中的健身达人“申驰”,这个取名也是上海飞腾的寓意。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书归正文,上海的发际也要说到近代,这与广州相似却又不同,不同就在于新新城市的摩登了,大量文人墨客齐聚于此,他们吸收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做的第一件事就反叛。以鲁迅先生为代表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在虹口区罗伦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有小刀会,青帮兴起。此和广州不同的是,广州是广州人的广州上海是世界人的上海。外国商人纷至沓来,历史文化逐渐演变,各种文化的冲击,使得文人们办报纸,写文章,做翻译,开书店,搞思想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中共一大也在此地。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摩登与左翼的思想,历史和近代外来文化的建筑风格,无产阶级的革命抗争,资产阶级的商业模式以及各国文化你方唱罢我登场,彰显了上海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无不展现着“魔都”的特点和海派文化的特质,正是这样的上海对自己的每一寸土地都格外倾慕

我对你铭心钦慕,故不惜重金求之

战争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就如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诸葛亮收复南疆,建设蜀地一样,战争之后的和平亦可带来发展

十九世纪中叶的上海,还停滞在小农意识的经济思想束缚下。根据当时的法国来华者表示:

“这里到处都是坟墩,低矮肮脏的茅屋,其实是竹子和干泥搭成的破棚子。”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租界建设初期,洋商狂热投资租地,同时而是租界空间初步成型,“坟墓、沼泽、池塘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棋盘式的路网。”

1857年法租界成立了市政行政管理机构——道路管理委员会,筑路、修桥等市政工程得以有序实施,并且装上了煤油灯。截至1858年,法租界已辟筑了十条道路,已覆盖了西至北门路,南达城墙和舟山路,东到黄浦江,北至洋泾浜的范围。这一时期形成的路网结构初步奠定了法租界城市空间的基础,之后的五年基本是这一结构的外延。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就是这样上海租界的城市建设基本由外国人投资建造而成,让我们看到了如今的上海。历史并不悠久的上海,融合了其他地域文化出现的建筑,安置了上海和外来人的生活。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大批难民涌入租界,将洋华分隔的局面打破。租界引来了更多的商机,大规模兴建楼房,供给华人居住。作为如今的城市文化遗址,如今的上海人对于租界还是

有一份情怀寄托

三、司空见惯还是生活习惯

如果说上海对于租界是一种寄托,那广州对于租界的视而不见,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生活多年的态度和习惯。上海对于多种未曾见过的舶来品是满心欢喜,而在唐朝就已经是当时一大港口的广州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更是彻底,加上紧靠香港,在改革开放的开始前厂后店的模式也让广州率先接触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粤语中的一句“鬼佬”说明了广州的态度,对于拥有底蕴深厚的城市而言,外来的文化更多是在原来基础上多加了些装饰。如果说是对外来文化的司空见惯的话,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融入了生活的习惯,广东的早茶,下午茶,广式茶点,行为礼节无不受到了影响和交融,对于租界此地而言,仅仅是生活在本地的街头巷尾,寻常不过的地方罢了。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

再说到历史层面的话题,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在广州开设唯一的通商口岸也就是咱们初中课本就要学的广州十三行。作为唯一的通商口岸,所有外来船只,西洋使臣想进入中国都必须停泊在广州,广州作为放眼看世界的第一只眼,带来了思想,风潮,是全国唯一能看到工业革命的城市

,也是为来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发源城市。也只有如此,广州的生活中已然把这些文化融合在了寻常日子中,现在的租界,也是大家观光打卡的必去之地。并非不重视,而是在广州人的生活里租界本该如此

广州人上海人对租界不同态度一个不屑一顾,一个迷之倾慕,不仅仅代表了历史,也代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