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何說敘利亞戰爭是普京冒險的偉大勝利?

cdh123


金融時報採訪普京的時候問了一個問題:在軍事幹預敘利亞問題上,你冒了多大的風險?普京回答:這個風險足夠高,但是我提前仔細想好了這件事,我考慮到了所有的情況和利弊,我考慮到了圍繞著俄羅斯的情形會怎麼發展,以可能的後果,從長遠來看,我認為對於俄羅斯的積極影響,以及對於俄聯邦的利益來說,軍事幹預敘利亞的好處要遠遠好於不干預。

今天的敘利亞毫無疑問的倒向了俄羅斯,在敘利亞勝利以後,俄羅斯又派兵去了委內瑞拉,當年委內瑞拉出事,瓜伊多說要取代馬杜羅,當時外媒煽風點火,鬧得沸沸揚揚,感覺馬杜羅就要完蛋了。

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的時候,普京說就是因為敘利亞的成功,所以才又派兵去了委內瑞拉,而且普京說,他對委內瑞拉的信心比敘利亞要足。。

敘利亞一戰,俄羅斯宣佈不但能夠在歐洲博弈,而且可以延伸到中東,甚至在委內瑞拉方面能夠延伸到拉美地區,俄羅斯作為一個大國的身份,又回來了。這就是因為俄羅斯敢於亮劍,所以才有了這些。

如果俄羅斯沒有介入敘利亞戰爭,那麼現在敘利亞的情況是怎樣呢,俄羅斯又失去了什麼?首先毫無疑問,巴沙爾政府早就和利比亞卡扎菲政府一樣被反對派推翻,敘利亞四分五裂。對於俄羅斯來說,巴沙爾的倒臺,使得俄羅斯也失去了在中東地區僅有的重要盟友之一,西方世界幾乎控制了整個中東核心地區,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影響進一步被擠壓。俄羅斯介入後,保住了巴沙爾政府,也成功在中東地區站穩了腳跟,在敘利亞擁有了幾乎永久的軍事基地,也在地中海沿岸擁有了港口,俄羅斯的軍事力量順勢進入了地中海地區,俄羅斯的影響力在中東地區提升了數倍。

俄羅斯的風格就是這樣,富有冒險精神,在烏克蘭和敘利亞問題上面,毫不退縮,一國對抗整個西方世界!

敘利亞戰爭是在俄羅斯勢力範圍不斷被北約擠壓蠶食下俄羅斯被動參加的一場戰爭,北約持續東擴讓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到了危機時刻,而美國發動的敘利亞戰爭又是對俄羅斯在中東勢力的碾壓,如果美國控制了敘利亞,俄羅斯勢力就會被美國趕出中東。

敘利亞戰爭是俄美再次全球對抗的分水嶺,有了敘利亞戰爭的勝利,才有了俄羅斯軍事力量悍然進入委內瑞拉,力挺馬杜羅政權,敘利亞戰爭打破了美國對俄羅斯不斷戰略碾壓態勢,俄羅斯重新找回了和美國進行全球地緣戰略對抗的平衡點。

敘利亞戰爭讓俄羅斯的戰略被動地位轉為積極主動反攻,俄羅斯軍事力量進入委內瑞拉是俄羅斯對美國戰略反攻的開始,現在俄羅斯不但在中東捍衛了俄羅斯的戰略利益,俄羅斯還會以敘利亞為橋頭堡,在中東大力擴張勢力範圍,敘利亞戰爭再次拉開了俄美在中東戰略競爭的帷幕。








經常用了


俄羅斯介入敘利亞戰爭在外界看來是一次突如其來的行動?提前沒有預兆,俄羅斯是在一場大型軍事演習的基礎上,突然向敘利亞戰場投送軍事力量。所以,基於其突然性,有些人就誤認為這是俄羅斯“臨時起意”的戰略冒險行動。而實際上,整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劃是經過提前精密設計的軍事行動預案。

普京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在軍事幹預敘利亞問題上,你冒了多大的風險?”。普京回答:風險的確足夠高,但我們提前想好了,考慮到了所有的情況和利弊,考慮到了圍繞著俄羅斯的情形會怎麼發展,以可能的後果。從長遠來看,我認為對於俄羅斯的積極影響,以及對於俄聯邦的利益來說,軍事幹預敘利亞的好處要遠遠好於不干預。

事實證明,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確是力挽狂瀾的行動。俄羅斯不但敘利亞政府軍和親政府民兵力量提供了制空權保護和戰場火力支援,同時還極大地提振了敘利亞政府軍的信心和勇氣。2015年9月,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是敘利亞戰爭的歷史轉折點。從那時開始,敘利亞政府軍從節節後退抵抗轉入戰略反攻,直至徹底消滅IS恐怖武裝。

在戰略上,俄羅斯出兵敘利亞,不只是對世界反恐戰爭的偉大貢獻,也不是僅僅挽救了敘利亞巴沙爾政府這個戰略盟友。關鍵是,俄羅斯保住了敘利亞這個地中海戰略橋頭堡和俄羅斯唯一的海外軍事基地。需要強調的是,敘利亞還是俄羅斯重返中東戰略核心的跳板。實質上,在俄羅斯介入敘利亞戰爭的近四年來,中東地緣政治和安全格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根據新時期戰略的需要,俄羅斯以敘利亞塔爾圖斯港為基地恢復了地中海分艦隊,並將位於敘利亞拉塔基亞省的赫梅米姆軍事基地作為俄羅斯空軍的海外戰略基地。俄羅斯就塔爾圖斯港和赫梅米姆軍事基地簽署了長期免費使用協議。這對俄羅斯來說是比敘利亞反恐戰爭勝利更具戰略意義的成果。俄羅斯通過這一成功的“冒險行動”告訴北約對手,俄羅斯又回來了。


高峰軍事觀察


說真的,敘利亞這場博弈,對於普京來說,確實是一場巨大的冒險。

要知道,美國為了下好敘利亞這個棋,可也是下了血本的。先是在烏克蘭點燃戰火,讓俄羅斯的注意力全部放到了家門口,無暇他顧之際,卻突然在敘利亞著力。聯合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先期介入敘利亞,出錢出人出武器,物色並培訓敘利亞反對派,通過政治訴求、遊行示威、然後武裝暴動等一系列程式化操作來鬆動敘利亞的統治基礎。

巴沙爾突然遇到這種情況,一下被搞懵了。西方一方面要求巴沙爾要聽取人民的意見,進行政治協商,一方面又加緊唆使、武裝反對派,讓他們攻城掠地。即便是普京,開頭都沒有重視敘利亞的局勢,畢竟,家門口的烏克蘭也亂成了一鍋粥,原本已經是自顧不暇,哪裡管得了中東的閒事?

巴沙爾看到過薩達姆的下場,不敢硬抗,提出了願意政治改革,願意協商。但是與反對派一接觸,才發現根本無法協商,反對派魚龍混雜、派系林立、訴求各異,根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把國家交到這樣一群人手裡,心有不甘,於國有愧。但是歐美最後露出了猙獰的牙齒:要求巴沙爾無條件下臺,後事自行安排。意思很明白,把國家交出來,協商不協商的其實無所謂。

巴沙爾自然無法如此不負責任,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反對派開始了全面進攻,歐美勢力也開始加緊瓦解敘利亞內部,不外乎就是威逼利誘。敘利亞大半國土淪陷,眼看就要國破家亡了。歐美眼看那群烏合之眾的代理人行動太慢了,想要赤膊上陣,於是製造了一個化武疑雲,準備親自出手,快速佔領敘利亞。

這個時候普京回過味來了,鬧了半天,不是要幫敘利亞解決國內政治危機,是你們要拿下敘利亞,把刀鋒逼到俄羅斯邊境。普京就是普京,一旦反應過來,迅速出手,先是要求巴沙爾銷燬全部化武並邀請國際核查,在歐美無話可說的情況下又以敘利亞邀請俄羅斯軍隊協助反恐的名義名正言順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師敘利亞。

這一頓組合拳打的歐美瞠目結舌,一時反應不過來。等他們反應過來時,俄羅斯已經完成了在敘利亞的軍事部署,開始投入戰鬥了。

之所以說普京這是冒險,那是因為他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太瞭解了,按照以前美俄避戰潛規則,歐美先介入的地方,俄羅斯是不能公開出動軍隊正面出擊的。因為一旦處理不好,就會美俄兩大國直接交戰,那種風險誰也承擔不起。但是這次俄羅斯從後手打了個先手,原本應該是俄羅斯迴避,一轉眼變成了美國必須迴避。敘利亞的控制權輕易的從歐美手裡被普京奪了過去。

倘若這個時候領導美國的不是奧巴馬而是小布什,後果難以預料。誰知道小布什的牛仔脾氣上來了會不會跟俄羅斯來個正面對抗呢?顯然的,普京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分寸拿捏的好,形勢分析的準確,雖然有些冒險,但是卻穩穩當當的贏了一局。這一局意義重大,硬生生的把美國已經踩進中東、進軍亞歐的那一隻腳給踢了回去。


謝金澎


偉大說不上,但是足夠冒險,能在烏克蘭問題和遭遇西方制裁的情況下,開啟兩線作戰介入敘利亞還獲得了一定成果,普京確實具備一定的戰略眼光和機會把握能力,當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介入敘利亞之前面臨的局面

2014年2月烏克蘭問題爆發,親俄的亞努科維奇被推翻,俄羅斯對烏克蘭即將轉向親歐做出戰略研判,隨即控制了克里米亞並支持烏東的頓巴斯地區。作為代價,俄羅斯財政每年不得不多劃撥30億美元支援克里米亞,而且遭遇包括美國、歐洲在內的多國制裁,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14年下降了33.6%。


另一方面北約加緊東擴,先後在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羅馬尼亞等地進行軍事演習,持續擠壓俄羅斯生存空間。而作為俄在獨聯體之外唯一軍事基地所在地的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已經被打殘,控制區域少於30%。


所以當時俄羅斯處於面臨從歐洲東歐和亞洲中東兩個方向上被壓縮的惡劣局面。


介入敘利亞面臨的問題

在2015年7月,在IS距離大馬士革不足200公里的時候,頂不住的巴沙爾政府正式向俄羅斯遞交文書,請求俄出兵敘利亞幫助敘政府打擊恐怖組織。接到巴沙爾的請求,普京迅速與情報部門和國防部門進行研判與決定。


根據日後媒體關於對普京決策的採訪內容來看,當時俄羅斯決策部門主要從綜合國力、地緣政治與政治收益等角度進行了為期數天討論,最終決定在可能引發西方國家軍事介入的高風險條件下,進軍敘利亞。



介入敘利亞的回報

儘管到2019年敘利亞內戰距離結束仍然遙遙無期,俄羅斯也為此付出了一定代價,但是就回報而言,俄方獲得的利益還是大於投入的。


首先,俄羅斯鞏固了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和拉塔基亞空軍基地,鞏固了前出地中海的落腳點,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試圖通過歐洲與中東合圍俄羅斯的計劃。


其次,俄羅斯通過敘利亞戰爭使得美國、以色列完全控制切割中東的計劃破滅,美國勢力從敘利亞大踏步退到伊拉克,俄羅斯在中東影響力與話語權顯著上升,原本為美國馬首是瞻的沙特為首的海灣國家不得不開始注重俄方在中東的利益,並且發展同俄方的外交關係。


最後,俄軍在2008年俄格戰爭和2014年烏克蘭頓巴斯戰爭後,再一次得到了歷練與驗證。在此期間俄軍不但豐富了山地、丘陵、沙漠、城市戰的作戰戰法,還有效的驗證了包括無人作戰等新式武器的實戰效果,不僅給自己的武器打了廣告,還有效歷練了部隊的實戰能力。



所以從戰略上來看,普京此次在敘利亞的軍事冒險獲得的收益還是要大於投入的。如果沒有2014年以來的軍事冒險行為,俄羅斯或許不會遭遇西方的制裁,但勢必會淪落到同目前法、德受制於美國一樣的下場,更不用說什麼大國影響力。


馬克觀察


其實這是《金融時報》採訪普京的時候,普京所說的話。

原文是這樣的:

金融時報採訪普京的時候問了一個問題:在軍事幹預敘利亞問題上,你冒了多大的風險?



普京回答:這個風險足夠高,但是我提前仔細想好了這件事,我考慮到了所有的情況和利弊,我考慮到了圍繞著俄羅斯的情形會怎麼發展,以可能的後果,從長遠來看,我認為對於俄羅斯的積極影響,以及對於俄聯邦的利益來說,軍事幹預敘利亞的好處要遠遠好於不干預



我認為普京這個判斷是正確的,且我認為普京並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種人。


在中文互聯網上,普京的形象經常是:騎熊,猛漢,一言不合就開幹,總之是鐵血硬漢的形象,而且非常剛猛,且有點不過腦子。


實際上普京並非是這種人,普京的心思還是非常縝密,且仔細考慮過得勢,今天的敘利亞毫無疑問的倒向了俄羅斯,在敘利亞勝利以後,俄羅斯又派兵去了委內瑞拉,大家都記得當年委內瑞拉出事,瓜伊多說要取代馬杜羅,當時外媒煽風點火,鬧得沸沸揚揚,感覺馬杜羅就要完蛋了。


當時的特朗普也是張牙舞爪的,說要派兵云云,瓜伊多一度跳上跳下,好像馬上就要當上委內瑞拉總統了。瓜伊多又說什麼軍隊都要倒向他了,好像明天就要把馬杜羅給切個十八段了。


美國和歐盟一而再警告,要求馬杜羅立即放棄權力云云。


當時國內的不少網友也被唬住了,好像美軍明天就要派兵攻打委內瑞拉,後天就要兵臨城下。

結果過了這麼久啥事沒發生,並且在前天,瓜伊多突然轉變了態度


瓜伊多說要“認真聽取俄羅斯建議”,“在這個問題上和普京以及其他國家合作”。

不是挺跳上跳下的麼?怎麼不跳了?


那傳說中戰無不勝的美國大兵,在哪?俄羅斯的軍隊可是正兒八經的開進了委內瑞拉了。


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的時候,普京說就是因為敘利亞的成功,所以才又派兵去了委內瑞拉,而且普京說,他對委內瑞拉的信心比敘利亞要足,畢竟敘利亞是俄羅斯第一次軍事幹預,實際上中國網友所擔心的很多事情,在普京看來早就十拿九穩了。


這就是差距。畢竟人家的情報系統擺在那,普京是克格勃出身,肯定是獲得某些方面的情報。


俄羅斯在經濟上是個小國,在政治和軍事上是個大國,俄羅斯的總GDP連韓國都不如,這是蘇聯解體後遺留下的問題,蘇聯解體後,美國恨不得都要把俄羅斯給肢解了,彼時的俄羅斯別說關注中東,自身都保不住。


結果敘利亞一戰,俄羅斯宣佈不但能夠在歐洲博弈,而且可以延伸到中東,甚至在委內瑞拉方面能夠延伸到拉美地區,俄羅斯作為一個大國的身份,又回來了。


而就是因為俄羅斯敢於亮劍,所以才有了這些


如果說俄羅斯什麼都沒有,沙特還敢和俄羅斯談什麼合作?

安全都保證不了,跟我談什麼經濟?


相對比來說,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國,GDP是俄羅斯的3倍多,在安倍跑去和伊朗談判的時候,一艘日本油輪被炸,日本方面幾乎都沒說什麼話,反而是美國不停的嚷嚷。

炸的是日本的油輪,安倍居然都不敢說什麼話。


李建秋的世界


敘利亞戰爭是普京硬起頭皮打的,沒有冒險、不冒險之說,普京別無選擇。

也沒有普京取得偉大勝利之說,而是普京避免了俄羅斯遭受更大的失敗。


在北約東擴大背景下,美國策動烏克蘭橙色革命,搞掉了烏克蘭總統亞魯科維奇;美國以剷除獨裁為由,欲強逼敘利亞巴沙爾總統下臺。

美國這兩招真夠陰,表面在烏克蘭、敘利亞搞事,實際是劍指俄羅斯。

美國要搞掉烏克蘭、敘利亞親俄政府,目的是要搞掉俄羅斯(克里米亞)塞瓦斯脫波爾和(敘利亞)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它倆是俄羅斯黑海(至地中海)艦隊唯一落腳點。美國要讓俄羅斯黑海艦隊無家可歸,失去對西南出海口控制,龜縮在黑海內。

塔爾圖斯海軍基地

俄羅斯擁有西南出海口,是彼得大帝勵志走向海洋、俄羅斯人前赴後繼,與土耳其(還有英法)在高加索、黑海浴血纏鬥百年換來的。美國欲讓俄羅斯失去,普京除了全力抗爭別無選擇!

這就是俄羅斯悍然奪取克里米亞、毅然投入敘利亞戰爭的原因。

俄羅斯打敘利亞戰爭拼了老命,帶病的唯一航母、最先進的軍機(蘇57、蘇35、圖-160等)、最強的戰術導彈(S400、口徑巡航導彈等)都毫無保留用上了。



即使普京拼了老命,也並不會一定能贏得敘利亞戰爭。土耳其意想不到出兵,痛打美國扶持的敘利亞庫爾德反政府武裝,給俄羅斯幫了大忙。而特朗普否定美國一貫在中東打仗“燒錢”,不願意在敘利亞玩了還要撤走美軍,這才是促成普京打贏敘利亞戰爭的關鍵因素。


諶人


委內瑞拉反對派就要得勢之時,俄羅斯人來,且是軍機軍人大大趔趔走進南美洲,它是美國的後院。

這能說不是冒險?美國人惱火,世界也瞪大了眼晴,馬杜羅亢奮,局勢很快傾斜。這個冒險真是普京的魯莽嗎?

伊朗被l制裁,俄羅斯不含糊的表態,提出兩軍海上實彈演習,面對美軍強大的海上封鎖,普京不冒險嗎?

敘利亞的戰亂,俄羅斯從未停止參與,只是在出人意外的時間點,啟動艦載導彈,打出了世界的意外,普京不冒險嗎?

在世界爭霸的格局中,敢對美國挑戰的唯有俄羅斯,普京不是魯莽武夫,不是爭強好勝的俠義,他有洞悉對手的眼光,他知俄羅斯殺出困境的手段,想要世界清楚俄羅斯的地位,做到盟友不離不棄的領頭人,冒險是戰術之舉,戰略上普京不輸當今政治家。


月牙痕1


對於說敘利亞戰爭是普金冒險的偉大勝利,本人不敢苟同。實際上敘利亞戰爭對俄羅斯來說並不代表勝利,我們不能從俄敘聯軍不斷收復失地的表面現象上看問題,俄羅斯實際情況如何呢?

一.敘利亞戰爭打到現在,敘利亞領土的完整性已不能保證,也代表著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勢力範圍在縮小。



經過多年戰爭,敘利亞已不再是個完整國家,幼發拉底河以東被美國劃定為禁飛區,美國支持的反對派和庫爾德武裝掌控著該地區。

另外,土耳其以消滅庫爾德武裝為由,派兵進入敘利亞北部,土耳其及其支持的反對派武裝控制了巴僕、伊德利普、阿夫林等地區,並有長期軍事化佔領傾向。

而備受世人關注的戈蘭高地,美國單方面宣佈為以色列領土,一個域外國家用強權擅自決定敘利亞固有領土的歸屬,其霸權行徑可見一斑。

敘利亞領土的四分五裂,讓俄羅斯在中東勢力範圍和以前相比已大幅減小。

二.美國和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博弈,美國已實現部分目的,俄羅斯在敘利亞則顯的較為被動。



美國原先的目標是顛覆敘利亞政府,由於俄羅斯的強勢介入,這一目標沒能實現。美國轉而開始在敘利亞劃分勢力範圍,控制了幼發拉底河東岸地區,美國在該地區扶持庫爾德人,統合伊拉克、敘利亞地區的庫爾德人,甚至包括土耳其庫爾德人。

美國不會無緣無故的幫助庫爾德人,其長遠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庫爾德人的國家”,和以色列遙相呼應,成為美國控制中東地區的又一個“以色列”。

相較於美國的收穫,俄羅斯在該地區只是在收復以前失去的勢力範圍,而且不一定能恢復到原先狀況。

三.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處境很被動,敘利亞戰爭不斷在消耗俄羅斯的國力。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被動,我們從以色列擊落俄羅斯伊爾20事件中就可以看出,該事件比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更嚴重,而俄羅斯對此只是嚴厲警告,給敘利亞提供S300反導系統。

從中我們看出俄羅斯的無奈,後勤補給需要繞道,敘利亞沒錢完全依靠俄羅斯支援,給已經被西方制裁的俄羅斯雪上加霜。

同時,美國支持的反對派力量向幼發拉底河西岸敘利亞政府軍控制區滲透;土耳其控制的反對派在敘利亞北部伊德利普地區與俄敘聯軍作戰。

所以,看上去俄敘聯軍不斷勝利,其實俄羅斯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

從以上分析看出,敘利亞戰爭並不是俄羅斯的偉大勝利,更像是西方利用敘利亞在消耗俄羅斯的國力,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和策應,俄羅斯早已支撐不住。


火炎炏焱燚水淼


在敘利亞俄羅斯確實取得了成功,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俄羅斯介入敘利亞,是有兩個特殊背景的:

其一是敘利亞方面,

2011年受到顏色革命波及的敘利亞,爆發了內戰,阿薩德家族統治的敘利亞政權受到質疑,敘利亞出現反對政府的反對派,同時長期持分離態度的庫爾德人也開始興風作浪,推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IS恐怖分子也蔓延到敘利亞,於是敘利亞政府遭受到空前的挑戰,儘管敘利亞政府軍苦苦支撐,盟友真主黨、伊朗大力派出援軍支援作戰,但是敘利亞政府仍然處在劣勢,甚至首都大馬士革附近都有反對派武裝出沒,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岌岌可危。敘利亞內戰中阿薩德政權一度岌岌可危

其二俄羅斯方面

2013年俄羅斯的傳統盟友烏克蘭發生了顏色革命,親俄的烏克蘭政府下臺,烏克蘭政權混亂充滿了眾多變數,新上臺的總統波羅申科完全向西轉,這給一度對北約東擴和對西方充滿戒心的俄羅斯充滿疑慮,要知道俄羅斯一支重要的海軍力量黑海艦隊主要部署在克里米亞,黑海艦隊的司令部就在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一旦烏克蘭投向西方,並與西方一起將克里米亞封鎖,那麼西方勢力將直接滲透進俄羅斯的腹地,於是俄羅斯先下手為強,趁著烏克蘭內亂之際,直接吞併了克里米亞,俄羅斯的這樣舉動引起世界輿論尤其西方媒體的口誅筆伐,西方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經濟制裁,俄羅斯的外交陷入極大的被動。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遭到西方嚴厲的經濟制裁

俄羅斯果斷出兵敘利亞,不僅扭轉了敘利亞戰局,而且還成功轉移了世界輿論的焦點

事實上俄羅斯在敘利亞是有著重大的利益存在的,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勢力極度萎縮,在中東地區俄羅斯僅僅剩下敘利亞一個戰略支撐點,在敘利亞俄羅斯有著自己海軍基地和空軍基地,而一旦敘利亞政府垮臺,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戰略支撐也將全部消失。

2015年人們本來關注著俄羅斯因為吞併克里米亞而承受的巨大壓力,關注著敘利亞戰局的和次序惡化,敘利亞政府很可能是下一個卡扎菲政權,可是這時候普京宣佈向敘利亞出兵了,理由打擊“恐怖勢力”,俄羅斯出動海陸空的巨大力量投入敘利亞戰場,海軍出動了唯一的航母,空軍部署了先進的SU35佔盡,陸軍派出精銳的特種部隊,並向敘利亞提供包括T90坦克等先進裝備,俄羅斯的大力投入,立竿見影,敘利亞的戰局很快得到扭轉,敘利亞政府軍在伊朗和俄羅斯的大力支持下,很快佔據上峰,徹底扭轉頹勢,而普京也成功將世界輿論的焦點,從關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到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的大殺四方。

俄軍在敘利亞的參戰,迅速扭轉了敘利亞戰局

而且敘利亞政府也很快投桃報李,將俄羅斯使用敘利亞基地繼續延期49年。

俄羅斯獲得巨大戰略利益的背後,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然而俄羅斯在敘利亞取得勝利的背後,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海軍方面俄羅斯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為了趕赴地中海參戰,從波羅的海遠程幹到地中海東部,期間這艘航母上滾滾濃煙,被西方媒體圍觀嘲笑,而艦載戰鬥機在航母期間也發生事故,出現了墜機事件;空軍方面不僅開戰初期俄羅斯的SU25戰機曾被土耳其擊落,而且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基地也曾遭遇到襲擊,損失慘重;陸軍方面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甚至損失了包括一位中將在內的高級將領。

在敘利亞戰場上陣亡的俄羅斯中將阿薩波夫

而且普京已經多次宣佈要從敘利亞撤軍,可是撤軍的目標至今仍然沒有實現,可見某種程度上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戰場過得並不是十分的順風順水。


大東北的小豆包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插手敘利亞問題、並進行武力干涉,對俄羅斯來說是一種什麼性質的行為。俄羅斯的國際地位繼承自蘇聯,其在中東地區的地緣控制力和影響力也基本來自蘇聯時代的基本盤。由於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期國家綜合實力的嚴重衰退,其在中東地區的勢力範圍也逐年縮減。

到敘利亞國內衝突爆發時,俄羅斯已經在面臨一個事關未來國家戰略的問題——是坐視西方國家和某些中東地區強國繼續破壞蠶食俄羅斯在中東殘存的勢力範圍、並最終退出中東地區,還是選擇維護在中東的利益、甚至不惜與西方正面對抗?從這個角度來說,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是不折不扣的防守行為,而非某些人想象中的“開疆拓土”。

針對敘利亞,還存在一些特殊的情況,即俄羅斯在敘利亞境內的軍事存在。俄羅斯長期使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軍港,該港口是俄羅斯在地中海沿岸唯一一個軍事基地,如果失去這個基地會讓俄羅斯在地中海及其沿岸區域施加軍事影響變得相當困難。因此,俄羅斯最終選擇武力介入敘利亞局勢理由是十分充足的。而之所以將俄羅斯的軍事幹預稱為冒險,是因為在敘利亞局勢持續發酵的同時,俄羅斯在烏克蘭方向上也面臨嚴重的威脅、並不得不插手其中,同時俄羅斯的新軍事變革正在進行調整、軍隊可能出現作戰能力下降的情況。

從俄羅斯在敘利亞派駐的兵力來看,其總體軍事力量規模遠不如西方國家和多國聯軍,但卻獲得了最終的決定性勝利,因此可以說是一次具有冒險性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