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袁婭維這一路,走得比我們想象要辛苦。

她沒有優渥的身世背景,唱歌自學,英文自學,成名前隻身一人在北京闖蕩。但她能唱,會唱,還是闖了出來。

在2012年登上電視綜藝走入大眾視野前幾年,就有公司找過她,希望簽約她走抒情慢歌路線。但她沒有答應——“那不是我”。

如果那時她妥協了,或許成名會比現在要早得多吧。但她不後悔。在北京地下音樂圈玩樂隊的日子裡,最吸引她的音樂就是Soul/R&B,彷彿刻進了她的血液裡。

儘管最後樂壇還是和她開了個玩笑。她成名後,目前最廣為人知的兩首歌都是芭樂抒情,《說散就散》和《阿楚姑娘》。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的確,她的聲音唱抒情歌太合適了,細膩明亮的聲線,磨砂觸感的氣聲,總能把抒情唱出千迴百轉的韻味。

她沒有順從市場對她的“暗示”,繼續走著屬於自己的路,那條被她稱為“neo-soul”的路,就像她自己的logo上“Ain't Nothing But Soul.”

這條路難走,真難走。她要同時面對外因和內因的雙重挑戰。

外因是樂壇環境,內因是她自己的演唱、創作和作品。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外因:樂壇環境的挑戰

樂壇環境的挑戰有多大?一言以蔽之——neo-soul這條路,乃至urban soul這條路,中國在2000年之後,可以說幾乎沒有女歌手走通過。什麼叫走通?成為風格的標誌性人物,廣受大眾認可。沒有。

2000年之前有嗎?有,林憶蓮。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經把中國風urban音樂玩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後來轉戰都市抒情、另類流行,都成了標杆式的人物。

每個歌手或許心中都有一個“榜樣”,袁婭維的榜樣就是林憶蓮。袁婭維用“timeless”來形容林憶蓮的音樂,與時俱進,持續探索,始終保持音樂中的“新鮮感”。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在袁婭維的唱腔中聽到不少類似林憶蓮的處理,這也是為什麼她始終在soul music的道路上死磕。

當然,既然這條路在2000年後無人走通,帶來的是巨大的難度。我們知道,在樂壇裡,做一個跟隨者往往是容易的——中國風R&B紅了、大家聽熟了以後,去順著聽眾的習慣做一些類似的東西,比較易於被市場接受。但在袁婭維之前,00年後的這一波華語soul music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形成規模,沒有人知道,只能她自己去摸索。這種摸索有多困難呢?打個比方,我們現在已經很習慣一張流行唱片是有“範式”的,你想要唱什麼樣的音樂,去找什麼樣的製作人——比如文藝清新找徐佳瑩陳綺貞,冷調電子找陳珊妮,雷鬼找Matzka,那,soul,找誰?

這不僅是袁婭維一個人的困境。她的困境代表了所有在國內做新流行音樂的人的困境。他們沒有前人參照,要麼找歐美製作人買歌,要麼找本土比較搭得上的人做,要麼自己磨著寫,但幾種方式各有各的問題。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我們在袁婭維的前兩張唱片中會發現,她基本也窮盡了這三種方式的可能性。自己寫了一些,本土這裡從方大同到常石磊等等都合作了一圈,在《TIARA》中歐美製作人的參與帶來了更多的摩登氣息。值得注意的是,在《TIARA》中,她已經開始和歐美製作人共同創作歌曲,這為新專輯《1212》的製作模式探了路。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內因:袁婭維自己的演唱、創作和作品

在和袁婭維做訪談的時候,我們聊到什麼是“neo-soul”,她說,她的理解是,一切都來自爵士。

碰巧,袁婭維的聲線,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爵士嗓”。大眾認知的爵士嗓是什麼樣呢?可能是Ella Fitzgerald那樣,可能是Billie Holiday那樣,可能是Amy Winehouse那樣。但

袁婭維的聲線本錢其實很東方,明亮,輕盈,集中,和一般認為“唱soul的女伶”那種一張口苦痛低沉的藍調味相去甚遠。

另外,她的聲音在演唱現場作品時以出色的穩定度和音色控制讓人拜服。但在錄音室作品的演唱上,其實袁婭維的強聲中高亢明亮的部分一直是處理的難點。錄音室作品很多時候重要的是演唱的氛圍、與配器的和諧,以及音色和情感的豐富度。她的弱聲、氣聲在這方面的表達絕佳,但有時強聲會給人一種在唱現場的壓迫感,會帶來一定接受上的難度。

這種條件和限制,對袁婭維來說,是挑戰也是機會——如果她是一般概念上的“爵士嗓”,那麼她做爵士相關音樂儘管接受度高,但更多引申出的是一種對西方根源的“復刻型印象”。這也是目前一些樂迷在評價華語音樂時的誤區:音樂做的好不好,只看和西方根源像不像。這對華語音樂本身不公平。袁婭維的機遇在於,如果她用東方氣質的聲音做出了優秀的soul music,就有可能去定義一種東方氣質與西方律動型音樂的新融合。這是所謂的neo-soul。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在袁婭維之前的作品裡,已有過一些成功的嘗試,比較典型的是《流花》,還有第一張專輯裡她自己創作的《愛莫》,在我看來都是品相相當不錯的作品。有趣的是,這兩首作品袁婭維都有參與創作,或許她潛意識中就有著類似的“融合”傾向。她善於使用氣聲、和音去營造一種神秘而感性的空間,這已是她的拿手絕活。

這正逐漸生長為袁婭維錄音室作品中最具辨識度的一隅。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關於新專輯《1212》

從新專輯《1212》(6首歌,其實只能算是mini album)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在音樂上的努力,而且這些努力沒有白費。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專輯裡6首歌的創作,她參與了5首,大多與一群獲得過格萊美肯定的製作人一同寫成。比起《TIARA》時期,明顯感覺到她更強烈、更本質的參與感。就我個人而言,我能顯著覺察到這些歌和她的情感聯繫,乃至與她音色的貼合度,都上了一個臺階。

在演唱上,她發揮了自己在氣聲、弱聲上的優勢,最為典型的是《遇上愛的可是我》和《來》。而《時間不解釋》這樣的作品則更多地開發了她在中低音區的表現力。

專輯中沒有過多的強聲轟炸,即便在《呃》這樣比較外放的曲目中也只是點到為止,《我愛》裡的高音可以聽出她音色控制上的進步。這帶給她的挑戰更勝以往。對一個歌手來說,要強弱恰到好處地“hold”住一個高音,比外放地“喊”出來要困難得多。

在演唱進階的基礎上,專輯在音樂上的表現,我個人認為是她目前發行作品中的最佳。平衡了獨立與流行,平衡了東方與西方,平衡了感性與性感,6首歌的長度讓人意猶未盡,又讓人覺得領略到了她的不同側面,不至膩味。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當然,出mini album這件事本身還是比較安全的。聽眾不容易疲倦。在這樣的長度下做音樂上的探索,很機智。

六首歌中,《我愛》是性感撩人的迷幻R&B,《呃》融合復古爵士和Soul,懷舊中又有時尚感,專輯中最銳利的歌。《不虧不欠》則是華語抒情與soul的聯姻,最具流行潛質。

至此專輯的情緒開始越來越往下沉中走。《時間不解釋》喃喃自語般的Trap R&B迴旋感遊蕩在半夢半醒間。《遇上愛的可是我》是專輯中聽感最為“輕鬆”的歌,一點點隱藏的熱帶風託著她的氣聲,如沙灘上的夢鄉。《來》則是久違的中西融合neo-soul,為專輯畫上一個餘韻悠長的句號。六首歌在曲風和題材上各有側重,從慾望說到情感,從現實寫到意境,從明亮唱到低迴,恰好是六個彼此互補的側面。

其中《呃》和《不虧不欠》已經專門寫過,這裡聊聊剩下的四首歌。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我愛》算是專輯中最為先鋒的歌。某種意義上這首歌最為符合專輯封面視覺的想象。這首歌最具可聽性的地方是它對“迷幻”氣息的挖掘。我們在一開場就聽到彷彿走音的鍵盤聲引入,節拍音色有一些自然的部落風色彩,複雜而性感的低音不斷在撩撥,而Tia的聲音柔柔地飄在上面,她的轉音和音效交纏在一起時,又像蛇一般兼具危險與誘惑的特質,不斷蜿蜒爬行搔在心的癢處,是專輯的絕佳開場。

《時間不解釋》可以說是專輯中最為私人的一首歌。據她所言,這首歌是寫給她最愛的一任前男友。但她沒有用撕心裂肺的哭喊去表達,而是用Trap元素營造的低迴泥沼去呈現一種在半夢半醒間不由自主的潛意識懷念,不斷呢喃“time wasn’t right but you were”,其實相當貼近我們在某個半醉的夜裡懷念某段情感時的真實感受。

《遇上愛的可是我》則是在一堆野心頗大的歌曲之後的一個輕盈緩衝,在熱帶氛圍之中,她用耳膜按摩般的氣聲營造出幸福療愈感,屬於質感相當不錯的chill music,但同時也承接著《時間不解釋》的夢境氣息。

《來》的中西融合則是我認為Tia的音樂中最有標誌性、最具前瞻性的一部分。這首歌的曲完全由她本人獨立創作。如今做中國風很多人都停留在加點民族樂器的低級階段,但Tia則在另類R&B裡混入“來呀來呀來呀”柔媚勾魂的東方色彩,把屬於中國的人聲和旋律融到了R&B音樂的骨架裡,編曲的層次則隱隱成了一種水墨般的背景,不斷鋪展出中式敘事的寫意風情。佳作。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如前所述,對我來說,《1212》是她目前發佈作品中的最佳。無論是從專輯的聽覺愉悅感,還是音樂上的多元性、探索性,都稱得上可圈可點。在這些歌中,你能明顯感覺到她的進步,無論是演唱的收放,還是在音樂豐富性上的用心。

她也的確離Urban時期的林憶蓮更近了一些。這張專輯崇尚的就是某種timeless的音樂,它有意識地把過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去模糊音樂元素的時間概念。

在評價《TIARA》的時候,我曾提出過關於Tia的兩個問題——一是她的“人設”:她沒有人格上的“性格”定位,所有的“人設”就是音樂,就是唱歌。這在重視外在“特型”(比如少女、文藝)的華語樂壇需要時間去鋪墊。二是她的風格定位:她好像什麼都能唱,但如果要成為某個領域最被人記住的人,她最擅長的領域是哪裡?《TIARA》時期她找到的定位是都市,是Urban,那麼在《1212》中她會如何破局?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和《T.I.A》一樣,和《TIARA》一樣,《1212》依然不是一張談“文本概念”的唱片。但我們同時也發現,《1212》似乎在聽覺上更具整體性,袁婭維的形象也清晰了,為什麼?

在專輯裡,袁婭維在演唱上強調了她嗓音中最具辨識度的氣聲特質,你很容易就在歌曲裡層層疊疊的氣聲中找到她鮮明的座標。這比以往urban之類的標籤都要直觀、都要清晰。她以此統合起迷幻、性感、細膩與前衛,這些元素結合專輯的視覺,無形中走出了一個大膽而摩登的女性形象。這種成熟、性感的中西結合型R&B女歌手,在當今華語流行圈是斷代的,袁婭維在《1212》中用聲音塑造出的角色,用音樂立住了這個位置。

你看,我們前面總結的那些外因和內因的困難,她都一步步地找到了解決方案,付諸實施。

袁婭維《1212》:她正在走一條不止於唱將的路

這也是我認為《1212》最重要的意義所在——它證明,經過時間和作品的沉澱,袁婭維不再只是個很能唱的“唱將”,而是一個獨領一方的風格翹楚。我們不再依靠演唱的難度與現場的實力來定位她,而是能夠藉助音樂、視覺、感受來描摹出她的角色。華語Soul Music這條路難走,但她正一點點開闢出屬於她的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