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京味食记:海鲜与形式主义

我是大师公,可以叫我百屁知百老师,美食圈口业从业者,专职造口业。

对于住在内陆城市的人来说,海鲜一直是高大上的代名词。咱们平时吃到的肉类,抛开极品的和牛什么的不说,即使在猪肉价格飙升的时期,最贵的黑猪肉也远远比不上那些珍奇的海鲜。

在我小时候,北京这边来说,印象里海鱼要比河鱼便宜且多见,大多是平鱼和带鱼,大量捕捞冷冻,价格很便宜,炖带鱼就在那时一跃成了北京的一道代表性的家常菜。都说舟山的带鱼好,其实现在看来小时候吃的肯定不是舟山的,舟山带鱼窄,银色鲜亮而明显,腥味不重而鲜味足,新鲜的甚至可以清蒸。而小时候吃到的带鱼都是进口的,肉厚,宽约半拃,一解冻满屋子的腥气。而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厨房老手们就会先把收拾干净的带鱼切长方段,沾淀粉下锅双面炸至金黄,在油炸的作用下第一次去腥,还不会让炖好的带鱼散了架。捞出炸好的带鱼,葱姜蒜炝锅,而后再加水,酱油,花椒,大料,少许醋,煮开。开锅后,再把炸好的带鱼下进去,出锅前勾芡,加糖和盐调味即可。这种炖带鱼吃起来鲜甜可口,但是对于吃的技术来说,要求较高,带鱼上下三排刺,先用牙扽出上下两排刺,再把带鱼段横着放一半进嘴里,用牙捋着刺上的肉到嘴里吃。再还没吃过小龙虾和兔头的年月里,这是最讲究吃法的也最有趣的食物。


京味食记:海鲜与形式主义

带鱼汤拌饭,也是我的最爱

物质丰富了,有钱的人多了,带鱼这种吃着麻烦,吃相儿不雅的海鲜肯定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各种名贵的鱼类,虾蟹陆续的爬进了人们的视野。那时候顺峰一类的海鲜大酒楼在北京是真的火,我本人从未有幸或有钱吃到过,听着吃过的身边大人,例数着什么东星斑,雪蟹,澳龙,鱼翅,鲍鱼。在我小时候这就是天方夜谭一样的存在,是奇幻故事里才有的食物,异常的向往。

京味食记:海鲜与形式主义

这类的海鲜大酒楼,绝对是一个时代的美食印记

等长大点,真的吃到了这些神仙食材,失望以极,不过是食材名贵而已,并不以好吃见长,可人们还是趋之若鹜。

这让我想起来前一阵子的饭局,主人请我和爱人采买并制作一桌子菜,用来招待贵宾,指名要买活海参,要一拃长的,炖汤喝,大龙虾,儿臂长的,要吃的有心意,都是每人一份。一拃长的海参,超市里,每个就要快200,儿臂长的龙虾更是近500一个。当晚其他菜色已不重要,主人着重的吩咐了重头戏的两个菜一定要弄好,为了味道,海参汤,我们加了黑猪排骨,胡萝卜,藕,在主人的授意下又加了花胶,干鱿鱼和干贝,最后码上最重要的大海参。时间紧又被临时改用了高压锅。为了健康我们特意控制时间,只煲了1个小时左右就出锅了,分成一盅一盅的端上去。不过一会,主人就铁青着脸来到厨房质问,“汤里的海参呢?一只也没看见啊。”我们说,“鲜海参,炖汤,高压锅都给弄化了在汤里了啊,您没喝出来么?”主人的脸顿时比锅里蒸好的螃蟹还红,等上了我们做的龙虾饭,主人脸已由煮熟的螃蟹转为死螃蟹色,小跑着到厨房,端着饭碗,质问我们,“龙虾呢?儿臂长的龙虾呢?”我们指着饭里星星点点的红色,解释,“我们做的是日式龙虾焖饭,最能体现龙虾的鲜美和口感。”主人被噎的愣在原地,喃喃自语,“我要的是一人一只的感觉,是感觉...”


京味食记:海鲜与形式主义

现在海鲜界的网红,八成就是罗氏虾了吧


是啊,一些人吃海鲜,何尝吃的不是“感觉”呢,螃蟹和龙虾,没有外壳表明他们是什么,海参看不到一整只,鱼不是一整条,生蚝牡蛎要是裹在面衣里,他们即使吃了也像没吃着一样,而但凡只摆个龙虾壳子在旁边,菜里即使是虾仁,海米,他们也能吃的津津有味。

这又让我想到最近我孩子的幼儿园让写家规,几个星期后老师又跟踪调查,孩子因为有了家规,发生了哪些变化。


京味食记:海鲜与形式主义

比死定的规矩,来的更重要的不应该是一个人的三观么

无奈的我,只有在调查问卷里实话实说:孩子不会因为写了家规就会有所改变,人更并不会因为看了大字报,几条横幅就会有所改变。

果然,无论是美食上的,还是社会上的形式主义,都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