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军最大的两栖攻击舰排水量是多少?能介绍一下它的舰载能力吗?

东义义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是对美国过去几十年两栖攻击舰研发使用经验的集大成者,他身上综合了美国两栖攻击舰发展中积累的所有优秀基因。

图为美国海军陆战队LHA-6“美国”号两栖攻击舰。


首先是吨位大,有5万多吨的满载排水量,比其他很多国家的航母都大。在两栖攻击舰领域,大就是好,大就是强,毕竟作为一种专业的武力投送军舰,两栖攻击舰的内部容量越大,战力投送的能力也就越强。“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两栖攻击舰,自然也有全球最强的武力投送能力。

图为“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美国”级和“黄蜂”级可以看做是“塔拉瓦”级的深度改进型。

图为“美国”号两栖攻击舰。

“美国”级突出加强了载机量,他可以在搭载12架MV-22鱼鹰旋翼机的基础上,再搭载10架左右的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或者直接搭载20多架F-35B战斗机,成为一艘标准意义上的“准航母”。这还不算完,前2艘美国级两栖攻击舰还取消了坞舱这个两栖攻击舰的标配,使其航速进一步提高到22节,从形制上也更加类似于航母。

图为LHD-6“巴丹”号两栖攻击舰,属于“黄蜂”级。

图为LHD-1“黄蜂”号两栖攻击舰,“美国”级就是在“黄蜂”级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从“准航母”的角度来看,“美国”级的前2艘更加类似于美国第一种专业的两栖攻击舰“硫磺岛”级。“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的排水量为1.8万吨,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专门设计的研发的第一种两栖攻击舰,他也同样没有设置坞舱,完全使用直升机等航空器材作战,甲板上可以一次起降10架轻型直升机,算是当年两栖作战中的神器了。

图为LHD-4“拳师”号两栖攻击舰,属于“黄蜂”级。

图为LHA-7“的黎波第”号两栖攻击舰,属于“美国”级,LHA比LHD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加强调航空操作能力。


“美国”级的航速快,续航力也强,达到了黄蜂级的3倍,这主要是因为使用了柴电燃联合动力系统(CODLAG),在高速航行中依靠两座LM-2500+高达52199千瓦的功率,低速航行时则主要依靠两台柴油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予以驱动,两种不同动力的介入分界线是12节,高于12节依靠燃机,低于12节依靠电机。这种全新的动力模式使美国级的平台性能对比此前的黄蜂级有了一个质的跃升。

图为MV-22“鱼鹰”旋翼机,他是“美国”级重点搭载的舰载机。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不但航速快、续航力强、航空操作能力强,而且还有很强的滚装装载能力,可以搭载M1A2 SEPV3主战坦克等新型坦克,这种搭载是包括维护和保养在内,过去的美国海军“黄蜂”级虽然也可以搭载,但是不能对这种新型坦克进行维护,确保妥善率。此外,还可容纳1800人的陆战队员,具备强大的综合投送能力。

图为“鱼鹰”吊装悍马车,这种旋翼机的运输能力极强。

图为“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和“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停靠在一起。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后续建造中将会加入坞舱,说明不同批次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侧重点也不尽一致,尽量满足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不同作战需求。未来,美国海军陆战队将会组建13支两栖突击部队,每一支都将会由1艘两栖攻击舰、1艘两栖运输舰和1艘两栖船坞登陆舰组成,如果算上即将退役的老旧“塔拉瓦”级,美国海军陆战队对两栖攻击舰的缺口将会达到6艘,“美国”级将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绝对主力,他的具体实战能力如何,让我们在今后的实战中一起观察吧。


海事先锋


美国最大的两栖攻击舰肯定是最新的“美国”级,是用来替代达到服役年限的“塔拉瓦”级的,属于美国的第四代两栖攻击舰,美国计划建造11艘,目前为止仅仅只有1艘美国号服役,另一艘正在建造中!资料显示美国级的满载排水量吨位在4.5万吨左右,而有些媒体更是认为美国级达到了5万吨,个人觉得这个5万吨应该是随着后续舰艇的建造,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而引起的吨位增加,目前来说还没到那个阶段!

“美国”号两栖攻击舰整体布局基本就是按照“黄蜂”级进行设计的,不过进行了很多的优化和修改,最大的不同便是为了加强航空作战能力,美国级将机库、油库和弹药库面积都进行了加大,而将坞舱直接取消了,当然目前美国计划只取消前2艘的坞舱,这样至少前2艘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将无法使用LCAC气垫登陆艇和LCU通用登陆艇,也就无法投送M1A1、M1A2这样的重型坦克装备,美国认为凭借自己强大空中火力优势和信息优势,可以快速为登陆部队提供反坦克火力,消除对方装甲部队威胁,如果有必要投送坦克的时候,则可以与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配合使用。当然如果这样的试验效果被美国海军陆战队论证为可行,那么未来甚至后续的美国级都会取消掉坞舱!

美国号两栖攻击舰的舰载机配置

由于“美国”级取消了坞舱,扩大了机库面积,美军在美国级上部署F35B和MV-22等尺寸较大的舰载机的时候更为有利,使其具备更加强大的航空能力。目前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标配的舰载机配置为:

1、6架F35B隐身战机,作为空中火力支援的主力

2、12架MV-22倾转旋翼机,这是垂直登陆作战运输海军陆战队的主力战机

3、7架AH-1Z攻击直升机和UH-1Y多用途直升机,前者负责登陆作战时近距离的火力支援,后者负责战场侦查、监视和通信联络

4、4架CH-53K重型直升机,物资运输的主力,主要负责吊运重型装备、弹药和物资

5、2架MH-60S搜救直升机,负责救援等任务。

当然这仅仅只是标准搭载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会选择这样的配置,但是根据不同任务,美国级舰载机的搭载方案可以灵活调整,最极限的情况就是仅仅保留两架MH-60S用作海上搜救,其他可以搭载最多20架F35B,这就是标准的中型航母搭配了,当然与美国正牌航母的作战能力不可同日而与,但是如果要对付一些中小国家可就绰绰有余了!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更适合多样化任务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黄蜂”级“巴丹”号、“好人理查德”号各搭载20架AV-8B“鹞”战斗机,配合“正规”航母作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就是将两栖攻击舰当成轻中型航母的一次典范,这次军事行动可能为”美国”级的研发产生了重大影响,于是美国大胆的在美国级前2艘取消了坞舱,以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搭载20架F35B,让他发挥中型航母的功能,虽然攻击力不如正牌航母强大,但是却更适合多样化的任务!

美国级如果作为航母使用,其搭载的F35B虽然在航程上和载弹量上有所阉割,但其他作战性能基本与空军的F-35A或者海军的F-35C相同,而且利用四代隐身战机的能力,单机作战实力是非常强大,加上美国体系作战能力的加成,美国级的作战实力几乎可以肯定超越我国的辽宁舰、法国的戴高乐号以及一大堆中轻型航母。其实就美国的黄蜂级+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作为航母来使用,这就是一支傲世其他世界海军的打击力量,相当于美国有增加了10艘中型航母,美国航母数量一下增加了一倍左右,而且随着航母数量的极大增加,也提高了部署的灵活性,这非常有利于热衷海外干涉的美国!


当然将美国级作为航母使用仅仅只是他的多用途型的一种,他还有更多的用途,美国级可以担负两栖打击群的绝对主力,主要任务是作为美国海军两栖战备群的旗舰,指挥、搭载、运送、支援海军陆战队员进行两栖登陆作战,这是他的本行,另外两栖攻击舰由于设施齐全、航行经济,也是海军陆战队官兵理想的训练舰,这也是他的本行;他也可以根据不同任务实施不同的舰载机搭载方案,执行反潜、防空和对海突击等制海任务;美国级上还配备有1家600张病床的医院、6个手术室、4个牙科治疗室、1个X射线室、1个血库和几个化验室,这是仅次于海军医院船的海上医院,可以作为和平和战时的海上医疗救护;另外在紧急时候,他也可以兼职一些运输救援任务,因为有较强的救援物资装载能力和医疗救助能力,他也是维和救援、人道主义援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有力装备。

美国级的缺点:

取消坞舱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泛水登陆能力不足,虽然直升机和MV-22的空中机动能力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垂直登陆并不能取代泛水登陆,这些飞机受天气影响较大,一旦登陆作战发起受到突发天气影响增援受阻,那对已经登陆人员就太危险了。相比之下气垫登陆船对天气和海况就没有那么敏感了。而且直升机每飞行十多个小时就要进行一定等级的检修,然后才能出动,气垫船对这方面的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没有气垫船,美国级要涉水登陆只能选择两栖装甲车辆,且不说美国两栖车辆的速度本来 就很慢,速度远远不及气垫船,机动灵活性也远不及气垫船,至少这些两栖突击车不能像气垫船那么灵活的绕开海岸防御的火力网的能力,这是海军陆战队泛水登陆的核心,是两栖突击车无法取代的!

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搭载4架CH-53K重型直升机来运输物资的还是有些捉襟见肘了,在海军陆战队垂直登陆过程中,CH-53K负责重型物资吊运,虽然美军空中支援能力天下无双,但是也无法取代重型装备对登陆部队的重要意义,空中火力并不能取代地面部队的突击力,这是共识!虽然空中火力在战场条件稳定、优势的时候威力巨大,但是面对应变性和支援及时性方面还是不足,甚至空中火力遭受对手压制得时候,即使召唤投入战斗地面重火力、甚至主战坦克都是无法替代的,而且陆战队登录后要像纵深扩展更需要重武器的支持,而且还要在探头建立转运设施接收总装备和物资上岸,这些还需要重型工程机械!以往美国的LCAC可以一次性搭载至少60吨的载荷快速往返,而现在几乎全部交由4架或者跟多的CH-53K来反复的吊运,这样恐怕要反复吊运至少五六次才能完善,而在登陆作战中,时间可是登陆作战士兵的生命,因此这方面美国级有些不足!

因此美国在前2艘美国级建成后,计划从第三艘开始恢复坞舱建设,显然这2艘更多的是进行一些测试,如果效果后保不准后续的美国级也会取消坞舱,更大的可能是进行混搭建设,根据不同任务在选择上更为机动灵活!


图:美国海军航母打击群(CSG)(左)与远征打击群(ESG)(右)组成力量对比图。

这就是美国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栖攻击舰,而且未来美国准备将两栖打击群升级为远征打击群,会在原来力量基础上增加1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1艘“伯克”级驱逐舰、l艘护卫舰和1艘攻击型核潜艇,美国级显然这远征打击群的绝对核心,而“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和“惠得贝岛”级船坞登陆舰将作为补充弥补美国级的泛水作战能力不足 问题,这边是美国未来的思路,让单体作战舰艇更极端化,缺陷由攻击团队中的其他舰艇来弥补的思路,这样未来美国的整体的力量投送和前沿存在能力将会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增强,所担负的作战任务也会有更大拓展,作战地域将会向对手陆地边界更加接近。


狼烟火燎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长257.3米,宽32.2米。时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博格上将要求新型两栖攻击舰必须在更远距离进行两栖登陆作战,以减少遭受岸舰导弹和小型快艇、潜艇攻击的概率。所以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完全放弃了传统的船坞登陆舱设计,完全以航空登陆形式,其设计最佳登陆距离为距海岸110公里(60海里),是之前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的3倍以上。

6架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是登陆战提供空中掩护和空中支援的主力,美国级两栖攻击舰载放弃进行两栖登陆战情况下,可以搭载20架F-35B战斗机和2架MH-60S多用途直升机进行制海舰任务,转变成轻型航母。

12架MV-22鱼鹰偏转翼机是空中投送的主力,不仅运载能力强,可以搭载最多56名士兵或9吨的内部载重,其722公里的作战半径和565公里的最高时速是传统运输直升机望尘莫及的。因而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在不考虑使用直升机情况下,单纯依靠F-35B和MV-22,可以在370公里外(200海里)发起登陆作战,从而提高在危险海域的生存能力。

CH-53K种马王重型直升机运载能力极强,虽然其作战半径只有202公里,但在吊送和特殊地形起降能力还是要强于MV-22鱼鹰,携带4架作为补充。

AH-1Z武装直升机,登陆部队的直接火力支援提供者,根据可以等数量替换为UH-1Y多用途运输直升机。

MH-60S多用途直升机,携带两架主要用来海上搜救使用。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在航空搭载能力上可以说目前两栖攻击舰中最强水平,其除了增加机库面积等之外,在设计上也是针对航空优化。缩小舰岛面积从而比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增加两个直升机起降点,最多可以支持9架同时进行起降作业。还设计独立的武器升降梯,侧舷加油点等辅助设计,这一系列支援性设计同样值得借鉴。


五岳掩赤城


最大的当然是美军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高达5万吨,要比大多数国家的航母还要大。

相比此前的三级两栖攻击舰,“硫磺岛级”、 “塔拉瓦级” 和“黄蜂级”,从2万吨增加到5万吨,越来越大,为的是制空制海能力,因为现在有了第五代战斗机F-35B,美军的想法就变了,自恃可搭载20架,即有了不小的航母能力,或者说比人家的航母本事都大,能力都要高,两栖攻击舰取消了坞舱,在功能上开始变得有点不正经。

正经的两栖攻击舰是1976年打造的“塔拉瓦”,只造了5艘,第一次实现了均衡搭载的概念,它的排水量刚过4万吨,以搭载1700多名陆战队员,数艘登陆艇,或45辆登陆车,乘坐20多架重型直升机“海上种马”和“海上骑士”,实施超地平线登陆作战。

当登陆任务变为了地区干涉,美国两栖攻击舰剑走偏锋,开始强调航空支援能力,兼具一定的登陆搭载方式。然而美军发现,单独使唤用“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到人家的近海去,变得越来越不安全,根本难以发挥作用,从第二艘“美国”级,开始更改设计,恢复了坞舱的设置,还是要向均衡装载靠拢,在海面力量支撑下,以登陆干涉为主要任务。

区区20架F-35B并不能干什么,更何况此种型号的飞机,还存在大量问题。除了6-10架F-35B,还有12架MV-22B“鱼鹰”、4架CH-53K“超级种马”,以及7架AH-1Z“超眼镜蛇”和2架2架MH-60“铺路鹰”,两栖攻击舰要干好两栖攻击舰的活儿,它成不了什么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