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李奇霖團隊:為什麼我們不看好債券?

(原標題:李奇霖:為什麼我們不看好債券?)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李奇霖 粵開奇霖研究

李奇霖团队:为什么我们不看好债券?

在週一超預期好轉的經濟數據公佈後,國債期貨出現了先下後上的V型反轉,走了一波利空到利空出盡的邏輯,10年國開活躍券(190215)全天的收益率僅小幅上行了0.25BP。

這不是第一次了。整個12月,債市利空頻出,但每一次的利空,債市的走勢都像是利空出盡一般,總有機構在收益率出現小幅調整後入場TKN。金融數據如此,通脹數據如此,中美貿易談判好轉也是如此。

是什麼導致了過去一段時間多頭頂著利空買買買?後市會如何演變?

我們認為債市此前的堅挺有三大因素支撐,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本面將成為影響債市走勢的核心因素,考慮到明年上半年可能不差的經濟,利率存在繼續向上調整的風險。1、錢多是硬道理,是導致過去一段時期買盤強的主要原因。最近一個月以來,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非常充裕,資金面非常寬鬆,R007中樞有進一步下行的跡象,這給多頭買買買與加槓桿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持。

在錢多的環境下,由於免稅+資產荒+監管限制代替貨基+穩定性淨值不回撤等優勢,攤餘成本法債基成為了最大的吸金池,規模明顯放量,是近期債市最主要的買盤。

李奇霖团队:为什么我们不看好债券?

不同於普通的公募債基,攤餘成本法債基是買入持有到期+槓桿策略,成立後,資金劃轉過來,公募會馬上面臨較強的配置做收益壓力,空倉等待收益率調整再買入的代價與成本太高,市場上與鎖定期限相匹配且具有相對高收益的個券規模有限,機構一旦晚配置,那麼很有可能適當期限的個券收益率已經被其他機構買下。

所以攤餘成本法債基會不顧時點,在市場上踩踏式的買入收益率具有相對優勢的個券,比如3-5年的國開老券,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率水平。這也是為什麼最近中短期限的利率品種表現相對10年期更佳的主要原因。

李奇霖团队:为什么我们不看好债券?

同時,今年與過去不同的一點是,今年風險事件頻發,對投資者的衝擊更強,使投資者可投資的資產選項更少。

校企首次違約、銀行被託管、城投技術性違約等事件讓債市的傳統信仰接連被打破,各家金融機構的風控與內控門檻更為嚴格,能夠配置的資產減少且趨同,部分風險偏好較低的銀行甚至只能投資利率債,這導致資產端帶給投資者的回報率下滑的很快。

但負債端由於規模競爭,成本偏剛性,下行速度緩慢,金融機構除了傳統的配置外,可能還要更多要去做交易博收益,這使得具有剛性負債成本的金融機構有動力在寬鬆的資金面環境下TKN收券。

2、對貨幣寬鬆(降息)的預期是多頭敢於頂著利空買買買的另一主因11月中下旬央行超預期的降息,讓不少投資者認定貨幣政策將開啟寬鬆的降息週期,收益率未來將隨著政策利率的牽引而趨於下行,這給了機構入場做多的底氣。

從歷史上看,貨幣政策在中短期內一般具有穩定性,只要開始降息,開啟降息週期,就沒有哪一次是隻降息一次就結束的,所以未來降息仍有可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則更進一步加強了市場對央行繼續降息的預期。

如果央行沒有釋放明顯的降息週期暫停(結束)或貨幣收緊的信號,那麼未來每次MLF操作,市場總會有機構對調整利率抱有期待。

在週一MLF續作量升價平後,國債期貨出現了一定的調整,就很好的證明了市場此前確實隱含了一定的降息預期。

而且通常來說,貨幣政策的變化要晚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在現在貨幣政策主要著重於穩增長的情況下,除非看到經濟基本面持續的企穩回升,否則貨幣政策寬鬆便難以退出。

甚至有部分機構認為,央行降息正是基於對經濟基本面未來仍然嚴峻的認知,如果央行都認定經濟增長動能尚顯不足,那麼繼續入場做多便沒有實質性的調整風險。

3、多數投資者懷疑經濟基本面改善的持續性使調整壓力被短期捂住。

現在大多數投資者對經濟都是“短多長空”的看法,認為經濟內生的增長動力不足,在穩增長的政策紅利過去後,經濟基本面又會重新趨於回落。

這使得大部分投資者都預期利率會有一波調整,在等待調整後,利率將處於更高的位置,安全邊際會更高,做多的風險會更低。

但如果大部分投資者都抱有這種預期,那麼大的調整可能根本就不會出現。就像如果大家都在等待10年國債到期收益率升至3.4%,再入場做多,那麼總會有聰明的資金提前在3.2%或者3.3%的點位搶跑。

4、從本質上講,過去一段時間債市收益率堅挺的狀態是資金面(錢多)和基本面的對立,但對立終究要走向統一。

在形勢更為明朗前,我們不建議投資者現在押注入場,做多的風險收益比在當前的環境下仍然偏低。

一方面,在明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政策目標導向下,穩增長的效率與力度會比今年更強,基本面改善的持續性有超出市場預期的可能,錢多缺資產的邏輯可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對投資者“短多長空”的基本面預期也會造成衝擊。

當然,出於為穩增長保駕護航和降成本的訴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寬貨幣或將與基本面企穩並存。若如此,則債券收益率即使調整,其幅度也不會特別大。

但如果央行提前釋放貨幣轉向的信號,則債券可能會提前步入熊市。

另一方面,現在貨幣政策的定力要比2016年更強,即使在中短期內偏松,其力度也會比2016年更小,加之大資管擴張的基礎不再,錢多的力量不如2016年來的瘋狂,如今已經偏低的收益率短期即使選擇向下,其空間也不會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