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冬至”來臨的東阿阿膠:業績爆雷,失血難自補,董事長換人……

“冬至”來臨的東阿阿膠:業績爆雷,失血難自補,董事長換人……

12月22日,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冬至”。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意味著寒冷的冬天來臨。而對東阿阿膠來說,屬於它的“冬至”,或許才剛剛開始。


華潤醫藥CEO履新董事長

12月10日,業績出現"爆雷"的東阿阿膠,迎來新的董事長韓躍偉。

韓躍偉,男,1968年3月出生,持有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建築管理學士學位和清華大學建築經濟與管理碩士學位,曾任廣東省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市政處處長、華潤集團深圳區域工委書記、華潤置地有限公司副總裁、華潤醫療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華潤健康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等職務。現任華潤醫藥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

東阿阿膠原董事長王春城,於2019年11月13日剛剛辭職,辭職的原因是“工作變動”。而就在東阿阿膠發佈王春城辭職當日,董事會通過了增補韓躍偉為董事的議案,該議案於12月4日獲得東阿阿膠股東大會的通過。

“冬至”來臨的東阿阿膠:業績爆雷,失血難自補,董事長換人……

公告顯示,王春城的任職期為2015年1月9日至2021年6月25日。另據東阿阿膠2018年年報顯示,王春城,1962年12月出生,持有吉林財貿學院經濟學學士學位。曾任國家外經貿部(現為商務部)人事司副處長、中國華潤有限公司人事部副總經理、總經理,中國華潤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常務董事會辦公室副總經理、總經理,德信行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華潤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華潤醫藥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此前的7月,東阿阿膠出現業績爆雷,對2019年半年報業績大幅預減,而此後披露的半年報顯示淨利潤同比(較上年同期)下降77.62%。彼時,東阿阿膠在公告中解釋,在長達十幾年的高速增長後,受整體宏觀環境、補益產品整體市場規模增速下降等因素影響,以及市場對阿膠價值迴歸的預期逐漸降低,東阿阿膠下游傳統客戶逐步減少庫存,從而導致上半年業績出現下滑。

而後的三季報,東阿阿膠業績繼續下滑,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82.9%。

“冬至”來臨的東阿阿膠:業績爆雷,失血難自補,董事長換人……

王春城的辭職或緣於公司業績下滑

東阿阿膠1996年7月29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交易,是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國資委,主導產品東阿阿膠定位是“滋補國寶”。

此前東阿阿膠為資本市場知名的白馬消費股,也被稱之為“藥中茅臺”,但今年7月業績曝出業績不及預期之後,股價持續下跌。

事實上,東阿阿膠原董事長王春城的辭職,被業界解讀為:與東阿阿膠近年來不斷下滑的業績有很大關係。畢竟,一向擅長滋陰補血的東阿阿膠最近“失血”越來越多,三季度淨利潤更是跌幅超九成。

三季報顯示,東阿阿膠的總營收為28.3億元,同比減少35.45%;歸母淨利潤為2.09億元,同比下降82.95%。相比前三季度,第三季度的財務數據表現尤為慘烈——根據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東阿阿膠的總營收為9.4億元,同比減少32.79%;歸母淨利潤為1594萬元,同比巨幅下降95.61%。

“冬至”來臨的東阿阿膠:業績爆雷,失血難自補,董事長換人……

針對業績嚴重下跌,東阿阿膠方面給出的解釋是由於下游庫存削減,受宏觀環境及提價預期回落,下游傳統客戶主動降低庫存,另一方面則是基於策略調整進行渠道管控。

其實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消費者不買賬了,經銷商眼看無利可圖,於是開始瘋狂清理之前的囤貨。

“之前囤貨能賺不少錢,現在不行了,再不清理庫存,這些阿膠就到規定期限了。”某連鎖藥店負責人說。

根據《藥品管理法》規定,藥品有效期最長不得超過5年。如果超出5年,便不能在食品、藥品流通渠道進行銷售。

此前,一些經銷商基於東阿阿膠的漲價預期,都會先將貨壓上兩到三年再擇機賣出,低價時囤貨,漲價時賣出,一囤一賣之間,差價收益就到手了。但隨著阿膠產品價格漲幅持續放緩,囤貨也就變得沒有意義。經銷商也從之前的努力囤貨,變成了瘋狂賣貨。即便如此,其產品的銷售情況已大不如從前。

“冬至”來臨的東阿阿膠:業績爆雷,失血難自補,董事長換人……

以紅黑盒包裝250克的東阿阿膠塊為例,目前的標價是1499元,然而實際出售價卻在800元左右,相當於打了六折。即便這樣,銷售情況依舊不如去年同期價格稍高些的時候。

事實上,王春城並不是第一個在任期內下課的董事長。自2005年華潤集團入主東阿阿膠以來,東阿阿膠已經歷三任董事長,分別是蔣偉、喬世波和李福祚。而這三位董事長皆是在東阿阿膠市值和股價下行時離開。

一味提價開始反噬淨利潤

2018年三季度財報顯示,東阿阿膠的總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下降2.16%和1.73%。這也是東阿阿膠自提出“價值迴歸”戰略以後,首次出現總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的情況。

作為東阿阿膠總裁的秦玉峰,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坦言,東阿阿膠確實正面臨“十幾年來最困難的時刻”。

相比之下,一直倡導阿膠“價值迴歸”的秦玉峰,反而被視為是東阿阿膠的靈魂人物。

所謂“價值迴歸”,說白了就是秦玉峰認為阿膠賣得太便宜了,應該漲價,回到阿膠應有的價值。

“冬至”來臨的東阿阿膠:業績爆雷,失血難自補,董事長換人……

“在明代,記錄商業史的目錄對阿膠的商業流通有詳細記載。阿膠當時每市斤課稅銀一錢六分,按當時稅收慣例,流通稅佔銷售額的1/20,推算阿膠價格大致為每市斤三兩二錢白銀,折算到現在相當於每市斤4000到6000元人民幣。”作為“價值迴歸”依據,秦玉峰的這段話曾被廣泛引用。秦玉峰不僅這麼說,而且也是這麼做的。

自2006年秦玉峰執掌東阿阿膠以來,不定期漲價便成了東阿阿膠的一個特色。公開數據顯示,東阿阿膠的阿膠產品零售價從2001年的每公斤80元,漲到2019年的每公斤5996元。不到20年,暴漲了74倍。

提價策略確實帶來了高利潤,但也使得東阿阿膠越來越不好賣了。從最初的普通中藥材一躍成為奢侈品,普通消費者吃不起,東阿阿膠漸漸陷入到一種比較尷尬的局面中:一方面價格著實難以再提高,另一方面銷量也面臨著萎縮。

根據招商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東阿阿膠的銷量從2006年的2100噸降至2017年的1300噸,11年間下降了38.10%。

從數據上不難看出,東阿阿膠一味的提價,最終突破了消費者的承受閾值,導致銷量銳減,開始反噬東阿阿膠的淨利潤。

“冬至”來臨的東阿阿膠:業績爆雷,失血難自補,董事長換人……

秦玉峰

東阿阿膠的效用遭到質疑

2018年底,東阿阿膠轉型痛點已經顯現的時候,秦玉峰作為主編,主導編輯了一本《冬至大如年》的書,書中收錄了眾多當代作家、詩人等來到東阿阿膠參觀後寫下的相關作品。

每年冬至,東阿阿膠都會舉行阿膠滋補節。東阿阿膠與當地政府合作舉辦的這個節日,至今已經舉辦了12屆。

又一屆“阿膠節”即將來臨,這次的東阿阿膠卻有些不同——前三季度財報,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下滑明顯;原董事長王春城宣佈因工作原因辭職。東阿阿膠在連續多年的業績增長下遭遇收入利潤雙降,讓市場對公司業績產生擔憂。

“冬至”來臨的東阿阿膠:業績爆雷,失血難自補,董事長換人……

2018年度,東阿阿膠阿膠系列產品的毛利率為74.98%,遠超其他阿膠類生產企業。2018年2月,東阿阿膠的效用如何開始遭到質疑,至今社會各界也有不同的聲音,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的碰撞下,有的人堅信東阿阿膠的效用,有的人則認為高價購買阿膠是一種心理安慰。

一些普通消費者對於東阿阿膠的價格也提出質疑。今年7月,秦玉峰等人在一次投資者關係活動中回應表示,“現在遇到了外部的環境變化,價值迴歸走到了比較高的位置”。東阿阿膠今年8月披露的公司2019年半年報中已經表示,“市場對阿膠價值迴歸預期降低”。

從東阿阿膠賬面存貨來看,公司的庫存商品消耗並不迅速。2018年底,東阿阿膠存貨合計為33.69億元,其中庫存商品餘額為6.65億元。截至2019年6月底,東阿阿膠的存貨合計為34.64億元,其中庫存商品餘額為9.79億元。截至2019年9月底,東阿阿膠的存貨餘額合計為33.55億元。

經銷商手中還剩多少庫存?知情人士介紹,各地區庫存情況不同,整體來看,公司調整期約一至兩年。

“冬至”來臨的東阿阿膠:業績爆雷,失血難自補,董事長換人……

護城河是否依舊牢不可破?

如今,東阿阿膠的提貨方式發生了變化:比如從最初的預付款提貨,變為了經銷商授信,方便為經銷商囤貨製造便利。

反映在財報指標上,就是應收賬款的大幅增加。2016年之前,東阿阿膠的應收賬款規模基本都控制在2億元以內,2017年和2018年,這一數字激增為10.57億元和24.07億元。

這也就意味著,錢並沒有打進東阿阿膠的賬戶中,而已銷售的阿膠產品實際上不少都囤積在經銷商的倉庫裡。

產品被大量轉移到經銷商手裡,等同於根本沒有最終銷售出去,但財報中的數據卻可以立竿見影地體現出來,實際上都是虛假繁榮。

“炸彈”被甩到了經銷商手中,到頭來渠道商發現自己成了接盤俠,只得減少進貨並且大力度清理庫存,這一行為直接導致東阿阿膠在第三季度的產品銷售數量同比下降。

東阿阿膠同樣意識到,壓貨衝業績並不可取。

“冬至”來臨的東阿阿膠:業績爆雷,失血難自補,董事長換人……

今年半年報發佈後,東阿阿膠曾舉行了一次投資者電話交流會議。秦玉峰在會議上說:“渠道原本靠囤貨來盈利,我們漲價,所有渠道商都盈利。因為阿膠保質期是5年。如果經銷商囤貨兩到三年,差價收益就比較大。現在渠道發生了變化,由靠囤貨轉為靠週轉率,我們順應渠道變化,進行了降庫存的調整。”

然而,降庫存所帶來的失血現象,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觀。

對此,東阿阿膠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加強直銷渠道的建設,比如直營店、三甲醫院和社區民營醫院等等,與此同時,也加強了與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合作;另一方面,東阿阿膠開始尋求產業轉型,實行多元化發展策略。不斷推出“阿膠+”系列產品,並明確表示要推動由做阿膠產品向做阿膠產業轉變、由聚焦阿膠產業向滋補行業轉變。

“冬至”來臨的東阿阿膠:業績爆雷,失血難自補,董事長換人……

但平心而論,東阿阿膠也不得不面臨兩個難題。

第一個難題,在整頓經銷渠道的振盪期間建設直銷渠道,一邊是銷量降低導致淨利潤虧損擴大,一邊是嗷嗷待哺的渠道建設成本,東阿阿膠是否有能力同時推進?

第二個難題,東阿阿膠現有的阿膠市場正在被瘋狂蠶食。在2012年之前,東阿阿膠佔據了80%的市場份額,穩坐行業霸主。但到了2016年,東阿阿膠的市場佔有率下滑到32%,而價格只有東阿阿膠一半的福牌阿膠,市場佔有率超過了東阿阿膠,達到了34.81%,另外,同仁堂、九芝堂等大型醫藥集團也在緊追猛趕,阿膠行業的競爭勢必會更加激烈,東阿阿膠的護城河是否依舊牢不可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