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我与沈报」82岁老报人盛永贵:“50年啦!《沈阳日报》我天天看”

“说起我和《沈阳日报》的交往,至少有50年了。”12月13日上午,82岁的盛永贵老人,一见到记者,格外热情。他说:“我1969年从部队转业到沈阳后,到沈阳小型拖拉机厂当宣传科长,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与《沈阳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时起,《沈阳日报》我天天看,一直到今天。”

「我与沈报」82岁老报人盛永贵:“50年啦!《沈阳日报》我天天看”

当年,盛永贵作为报社的通讯员,与沈阳日报跑线记者关系密切,还时常在报上发稿。有一件事,他记忆犹新:“沈报记者赵坤除了帮助我修改稿子外,还与我一起总结了‘小型拖拉机厂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经验’的材料。”当年,沈阳小型拖拉机厂是辽沈地区“学大庆先进单位”。有一次,在沈报老总刘黑枷的邀请下,盛永贵还随厂党委书记一起到沈阳日报,为沈报员工们做了一次经验报告会。1972年12月1日,盛永贵、赵坤等人共同执笔的长篇报道“小拖经验”,同时发表在《沈阳日报》《辽宁日报》上,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与沈报」82岁老报人盛永贵:“50年啦!《沈阳日报》我天天看”

至今,盛永贵还念念不忘当时帮他改稿的赵记者:“他要是还活着,都90多岁了。”

盛永贵对记者说:“我的文化底子薄,读书少。但是坚持读《沈阳日报》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成长也有很大帮助。”

后来,盛永贵调动了几次工作,但天天看《沈阳日报》的好习惯他一直不改。他还经常以“志农”“春晓”的笔名给沈报写稿。

1999年他正式退休后,但一时有些迷惘,不知干啥好。因为他家里订了《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于是他每天都会认真看报学习,充实自己。通过读报,他的心情变得开朗起来,并喜欢上书法、诗词。有一次,他参加沈阳国际书法展,还获得了银奖。他觉得这是看报学习带给他的生活乐趣。此后,他还用六七年时间写了一本记录自己成长有60万字名为《正道沧桑》的回忆录,2016年被沈阳市档案馆正式收藏。

「我与沈报」82岁老报人盛永贵:“50年啦!《沈阳日报》我天天看”

盛永贵听说沈阳日报办了一个报史馆,特别想看看。可是由于腿脚不太好,行动不便,让他一时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于是,他挥笔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对《沈阳日报》的一片热爱之情——

《热烈祝贺沈阳日报七十一岁生日》(老报人心声)

留恋五十春秋前,特邀沈报通讯员,

曾与“赵记”并肩战,“小拖经验”华夏传。

今朝贵报文史展,诚约“老通”话当年,

惜吾体病难行走,唯有赋诗“仿古贤”。

(注:“赵记”指沈报记者赵坤,“老通”指沈报老通讯员,“仿古贤”指仿效古代贤人吟诗作赋)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陈凤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