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經典」賈平凹:愛的蹤跡

且悟且吟

月色是熟悉的,青草是熟悉的,甚至連地面上的小土坑、瓜子皮都是熟悉的,只是物是人非。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經典」賈平凹:愛的蹤跡


「經典」賈平凹:愛的蹤跡

愛的蹤跡

文 | 賈平凹

“文化大革命”後,重新回到西安城西河沿,我久久地站在那裡,感情驚異得不能自已。

這地方,是不咋大的,繞著青磚砌成的古城牆,便是那曲河水,緩緩坦坦的樣子。初看並不怎見流動,浮萍厚厚地鋪在上面,像一層綠色絨毯,似乎可以踩上去打個滾兒;有風掠過的時候,綠毯也不見開,只是微微地起伏,使人覺得溫柔可愛。順著河邊兒,萋萋地長密了草;遠十步許,上得岸來,就是坪地;草沒有水邊的肥壯,卻多了幾分嫩黃;每隔三步,有一株洋槐,整齊地排列過去,枝葉是交叉著的,分不清哪一枝是哪一棵樹的。時正初夏,槐花開得雪白,一嘟嚕的,一串串的,暗香淡淡浮動著;只有蜜蜂知道香的來去,激動地飛著,千百次鼓顫著翅翼。

這麼個去處,在別的地方,或許並不見稀罕,但在西安這個鬧市裡,卻有幾分世外仙境的味道。此時此地,從異地歸來的我,稍稍閉上眼睛,作個回想,十三年前的場面就再現在面前。

天已黃昏,正是夕陽無限好的時候,一對一對的少男少女,來到這裡約會。遠遠看去,暮霧從河面起身,悄悄浮上坪地,朦朦朧朧的,掩去那槐呀草的。約會人的自行車,看不清頭,也看不清尾,只見那一圈半圈的閃光。月亮出來了,照著綠毯般的河水,閃著深淺不一的綠光。這河邊,樹後,車下,必是有了一對人,人是多情多義,話是如糖如蜜;一對不妨礙一對;一直談到月亮在城牆垛上墜了,露水從草葉爬上了褲管……

是這麼個地方醞釀著愛呢?還是愛使這個地方有了魅力?任何的少男少女,都是為著愛的追求而來,懷著愛的充實而去。愛原來是在幽幽的靜裡產生,愛原來是屬於脈脈的夜的啊。

我不禁有些驚顫了:十三年前,我不是就從這裡走過的嗎?哪一處是我獲得愛的地方呢?十三年了,動亂中我走過多少地方、經過多少世事,如今拖著一副疲倦的身心站在這河沿上,拼著千呼萬喚,我的愛能再一次走來嗎?

河水還是昔日的模樣,可它已不是昔日的河水。槐樹還是昔日的槐樹,但分明粗多了,也密多了。一歲一枯榮的小草,根還是昔日的根嗎?十三年了,從這裡走去了多少男女,多少男女又向這裡走來;這裡該留下了多深多厚的愛呢?

我低下頭來,在河沿上徘徊,看那綠毯起伏,讓柔和的風吹著面頰,我細細地搜索著河沿,想要找著那愛的蹤跡。

那斜坡處,有了一個一個小臺兒,似乎是兩把並排的坐椅。噢,愛一定在這裡停過:今天一對人在這裡坐著,明天另一對人又來坐著,天長日久,這裡便成了固定的位置,那無數的衣褲已經磨得小土臺兒光光滑滑。那臺兒下,差不多是有了小坑兒的,這是情人們坐在那裡,讓月光照著,讓夜風吹著,滿身的激動,滿心的得意,已經不能自覺地用腳一下兩下地踢地,踢出的小坑。


「經典」賈平凹:愛的蹤跡


開著兩點三點小花的草叢,住著蛐蛐螞蚱的樹下,是一堆堆瓜籽皮兒,糖果紙。那是誰留下的呢?想想吧,一封短信,一個電話,情人們約定了時間,他們在這裡相見了:你掏出一包瓜籽,她取出一手帕糖果;該說的都說了,該吃的都吃了,那吃進去的是甜的蜜的,那說出來的是蜜的甜的,他們在甜蜜之後走去了,卻留下了愛的蹤跡。

到處的草都是密密的,高高的,竟有這樣的地方:草沒了莖,沒了葉,只留下草根。草呢,草呢?草被掐去了。他們坐在那裡,一個熱切切地盯著臉,一個羞答答地低了眼:一張薄亮亮的紙捅破了,兩根心絃砰地一彈,卻無聲地靜默了。鳥兒在樹上也不曾叫,蛐蛐在草裡也不曾動,一雙顫抖的手,下意識地在掐身邊的草,掐下一節,再掐下一節……

喲,這裡,就在這裡,看不見那臺兒坑兒,沒留下瓜籽糖紙,而且壓根兒沒有長草,愛的蹤跡在哪裡呢?往下可以看見,就在這地方下去一丈遠的斜坡上,長起了一叢青油油的瓜秧兒。是了,這畢竟是坐過一對人的,吃過炒得不全熟的瓜籽,就在他們離去不久,該是落過一場小雨,將那遺留的未嚼的瓜籽衝在斜坡,慢慢生長出苗兒了。試想,那愛的獲得已經很久,或許,他們已經結婚了,或許,他們已經有了孩子。

啊,城西河沿,到處都是愛,到處都有著愛的蹤跡!無怪過去十三年了,這河水的綠毯依然這般綠,這洋槐的白花依然這般香。城西河沿,充滿了人生愛的聖地,經過一場“文化革命”竟還能這麼保存下來,竟還這麼使幾代人永遠戀慕嚮往,我該怎樣來稱呼你呢?

太陽慢慢地在天邊西斜了,動人的餘暉在河的綠毯上染上玫瑰般的豔紅,接著就變成桔黃了,愈來愈嫩,愈來愈淡;槐樹林子開始朦朦朧朧的了。我抬起頭來,看見遠遠的地方,開始有人走到河沿這邊來,影子是那樣的輕盈、柔曼。我知道,夜色到來了,幽靜到來了,愛該到來了。我慢慢地從河沿走開去,感覺一箇中年、一個失去了往日的愛的人,在這裡是不相宜的。但我腳步卻幾番沉重,幾番留連,深深地眼紅著走來的少男少女們:愛的獲得難道只有他們嗎?愛難道消失之後就再不能獲得嗎?

我又退了回去,在一棵槐樹旁坐下,默默地說:“我應該呆在這裡,我需要在這裡呆一會兒,讓愛再回到我的心上吧。”

城西河沿啊,十三年後,重新站在你的身邊,我的感情再也不能自已了啊!

1980年2月16日


「經典」賈平凹:愛的蹤跡


愛,在人心靈中留下的痕跡,不是時間可以改變,也不是環境可以改變的。十三年前的城西河沿,那浪漫溫馨的情景一直銘刻在作者的記憶深處,縱然歷經坎坷,飽受風霜,但他對愛情的渴慕與追求依然如故。

讀罷這篇課文,彷彿城西河沿也是我們心靈的故土。那緩緩的河水,萋萋的芳草,暗暗的浮香,不正是人情感的棲息地嗎?


「經典」賈平凹:愛的蹤跡


賈平凹(1958.2—),當代作家,原名賈平娃。陝西丹鳳人。作品曾四次榮獲國家級文學獎,一次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作品被翻譯成英法、日、韓等國文字。賈平凹散文,具有豐富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內蘊,富於風土特色,格調清新雋永、明麗自然。賈平凹的藝術感覺細緻靈敏,他常用清淡的筆墨,再現現實生活里人們習以為常的又經常忽視的景象,但卻能引人入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