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活著》:就算生活沒有詩和遠方,也要過好眼前的苟且

餘華說,“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除活著以外的一切事物而活著。”

當你感覺很迷茫,對生活提不起興趣的時候,去看書吧,看書會讓你內心平靜,“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當還沒看《活著》這本書內容時候,我曾做過這樣的猜想:小說既然取名為《活著》,那必然是表現主人公在經歷萬難後仍然堅強的活著。

帶著這樣的猜疑,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餘華的《活著》,讀完之後讓我倒吸一口冷氣。雖為活著,小說卻讓我不斷地看著鮮活的生命,在這個活著的故事中一個個凋零而去。

《活著》:就算生活沒有詩和遠方,也要過好眼前的苟且


《活著》這本書太過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線,那些曾經鮮活,最終變的死寂的生命卻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

在我看來餘華是冷漠無情的,他卻讓那麼善良的妻子,那麼聰明伶俐的兒子乃至更多人相繼離福貴遠去。只留下我內心無聲的嘆息和淚水。

生命是脆弱的,有太多的無奈和不可預測。活著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一件奢侈幸福的事情。

福貴的兒子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

《活著》:就算生活沒有詩和遠方,也要過好眼前的苟且


有慶對生活充滿無限的嚮往和希冀,即使貧苦艱難的生活,即使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他都那麼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他愛他的兩隻小羊,為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面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衷心的笑了,因為我似乎看見了有慶的希望。

可是令我無法接受的是有慶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於血型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逼著去獻血,他竟因為抽血過多而夭亡。

《活著》:就算生活沒有詩和遠方,也要過好眼前的苟且


生活對那個年代生活在底層的人是沒有選擇權的。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為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為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不禁有些戰慄。全書籠罩著“欲哭無淚的壓抑”。

只是合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著,縱使要擔當更多難以承受的苦痛,我們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或許就是生命的力量,這或許就是活著的呼喚。

 

餘華說,“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

《活著》:就算生活沒有詩和遠方,也要過好眼前的苟且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裡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痛欲絕,還是倖免於難的麻木。

正如我們終會明白,無論現在我們經歷的是何等的幸福喜悅,抑或是何等的艱辛苦難,只要活著,再多的苦與累終究會被時間一一磨去稜角,或許在那時我們已經記不得有多苦有多累。

《活著》:就算生活沒有詩和遠方,也要過好眼前的苟且

人們總說人猶如那樹葉,抽芽、舒展、枯黃、飄落,終究腐爛在泥土裡。但我想這不應該是我們懼怕和擔憂的,樹葉的美還在於襯托鮮花的嬌豔,我們的一生終究還有過程的美麗。

像福貴那樣活著,像那頭老牛那樣活著。儘管有些蒼涼的意味,但終究品味著生活的酸甜苦辣,但終究還有福貴活著惦念著他死去的親人。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只是生活在現如今的幸福時代,我們已經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們太常見因為人生中因為不得志而灰心喪氣的人,因為失意走向墮落,因為挫折走向抑鬱,甚至失去活著的勇氣。因為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家庭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而選擇輕生或者產生輕生念頭的人真的是數不勝數。

《活著》:就算生活沒有詩和遠方,也要過好眼前的苟且

以生命的形式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為了活著而活著才是生命的本質。我們是為了活著而努力生存,史鐵生曾經說過,“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感知幸福,敬畏生命,才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主角福貴,一生坎坷多折,經歷了家境的破落,經歷了國共的戰鬥,經歷了文革的動亂,經歷了所有親人先後離他而去的苦痛,最後與一頭與他同名的老牛相依為命,默默的活著,無牽無掛的活著,在死亡的陪伴下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就算生活沒有詩和遠方,也要過好眼前的苟且

我想餘華最想告訴讀者的是:活著給人以一種力量,一種使人堅強去面對一切的力量;一種支持人無論遭受怎樣的打擊,都堅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種隱藏在人們骨子裡的一種力量。

顧城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人生在世,只有短短百年甚至幾十年左右的生命,相對於以億年計算的宇宙萬物來說,簡直太渺小太短暫了。所以我們要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努力提高幸福感,不負此生。即使生活沒有詩和遠方,也要過好眼前的苟且。

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