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纵目科技交出的“新答卷”

去年12月,纵目科技收到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定点通知书,将会在中国一汽红旗品牌2020年的量产车型上,部署低速自动驾驶L4级别产品–自主代客泊车系统。



这家成立于2013年初,从导航车机和全景主机起家的中国早期的一批ADAS初创公司之一,在官方网站上有一句非常显眼的口号:自动驾驶,从技术到量产。


成为基于中国面向世界的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技术引领者,是纵目科技为自己设定的企业使命。在纵目科技CEO唐锐看来,基于在环视以及自动泊车方案应用方面的经验,公司获得了汽车供应链的认可。


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并不容易。


目前,纵目科技已经进入了国内几乎所有主流的OEM的供应链,包括吉利,一汽,北汽,长安,东风,上汽,长城,广汽等,还有国际车企如福特等。


但对于身处技术不断迭代变化、市场格局还未定型的智能驾驶领域的企业来说,不进则退。


纵目科技交出的“新答卷”


4D成像毫米波雷达、新一代L3级别Drop’n Go平台以及第二代自主泊车系统,是纵目科技交出的一份新答卷。

为了下一代系统可靠性、安全冗余性更高的自主泊车产品的量产,纵目科技自主储备研发了毫米波雷达,同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传统传感器形成融合感知解决方案,保证安全性、成本、可靠性之余,进一步提升“智能泊车系统”功能的完成度。

感知进阶,破解泊车困局

自动泊车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多年来一直未大规模进入用户的视野,根本原因是在体验差,使用条件苛刻。

一般意义上而言,智能的泊车通常分为三类:


1、基础泊车(USS:基于超声波泊车传感器的泊车 RVC基于后视摄像头泊车)

2、高级泊车(AVM:基于360环视的泊车,APA自动泊车辅助,RPA/HPP遥控泊车/Homezone泊车)

3、L4泊车(RPP遥控泊车/AVP自主泊车)。

基础泊车中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泊车方案,因为技术原因通常只能完成水平、垂直、斜向三种泊车动作,这种泊车对车位要求较高,车位两侧需要有车辆,另一侧需要有遮挡物,且泊入车位时的车间距要不小于40cm+。


这是基本的硬性条件,在实际场景中,车位的不规则、不标准造成这种方案的适应性极差。同时,这种方案也无法识别车位线,在空旷的停车场失效。


过去几年,在AI视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视觉的智能泊车方案出现,希望有更强的适应性。但对于车位线不清晰、车位狭窄等情况,仍然有非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在更高级的泊车以及未来的L4级泊车方案场景中,这些技术还不够鲁棒性。

为此,具有更高精度、互补性强的传感器就变成必需,当前还未广泛出现在泊车场景中的传感器有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前者有成本、耐用性、车规认证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量产的方案不是可选项;后者本身很成熟,但需要在精度和近距离的探测方面有一些创新,最好能够有一些拓展性。

一年多前,纵目科技开始毫米波雷达的技术储备和自主研发。

4D成像毫米波雷达

SDR1雷达,是纵目科技推出的第一款自主研发的4D成像毫米波雷达,定位于提供低成本、全天时、全工况的环境感知解决方案。


纵目科技交出的“新答卷”


SDR1雷达在传统角雷达ADAS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泊车的典型应用场景(地下/地面停车场、园区等)进行专项优化,能够完美的契合泊车场景的各种应用需求。SDR1雷达兼顾了低速泊车场景和高速ADAS。

作为一款76-79Ghz角雷达,SDR1还可以进行对环境的点云扫描,检测障碍物的距离、水平角度、垂直角度以及速度。


纵目科技交出的“新答卷”

纵目科技毫米波雷达负责人李旭阳表示,成像毫米波雷达的点云可对环境进行一定的扫描,密度虽无激光雷达的致密,但可以在低速场景下提供视觉、超声波之外更多的精度和安全冗余。


在实际测试中,该雷达可以做到任意角度检测到最低10cm精度的水泥柱,以及快速移动的行人,能够应对停车场中对柱子的检测,以及一些极端情况下鬼探头的情况。

为了验证效果,在当天的实车测试中,仅仅通过毫米波雷达,测试车辆就可以完成AVP的整个过程。按照计划,这款雷达将会在2020年Q4量产。在传统视觉加超声波的感知方案中加入毫米波雷达,意味着智能泊车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Drop’n Go

Drop’n Go是纵目科技推出的下一代L3平台。


主功能是HPP,Home Zone Parking pilot,也称为记忆式泊车系统,它通过车辆自身传感器,学习、记录并储存用户常用的下车位置、停车地点及泊车行进路径。

当用户驾车再次到达记录的下车位置时,系统提示“HPP无人泊车功能”可以使用,此时驾驶员只需下车,通过手机APP操作,车辆就可以精准地自动驶入停车位。

与AVP最大的不同点是,应用区域不需要提前采集高精地图,更适用于家庭

、园区和办公场地等常用场所。完成这些操作,依靠的是12个长距离超声波,4个4D毫米波雷达,4颗环视摄像头。


纵目科技交出的“新答卷”

在不同版本的平台中,Drop’n Go传感器的配置不同,也会对应着不同的功能。而成像毫米波雷达的最终使用,将会用于HPP和原路返回的功能。

纵目科技将智能泊车的场景进行了更细化的划分,主要是基于实际使用场景中的复杂性。

第二代自主泊车系统

也正是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使用,纵目推出了第二代自主泊车系统产品。

相比较第一代自主泊车系统,第二代自主泊车系统实现了视觉和毫米波雷达算法的深度融合,可以支持地面、地下、跨层通道等更多场景;支持白天、晚上、雨天等更多环境;定位算法鲁棒性提升;避障、绕行,安全性提升。


纵目科技交出的“新答卷”

此外,第二代系统新增了办公园区、写字楼、酒店的场景,主要是为了拓展功能的使用范围。需要克服的挑战有停车场光线昏暗、设备维护差、室外天气、光线的变化。

融合感知方案是当前ADAS、自动驾驶技术量产安全、可靠的主流,但通常供应商能做到擅长一处就实属不易,尤其是对于国产供应商更是如此。

唐锐在接受《高工智能汽车》采访时表示,公司凭借在环视方面的积累,已经取得了国内绝大部分OEM的信任,毫米波雷达是下一代融合方案的必需品,要做前装必须要实现深度融合。


在唐锐看来,这需要供应商对感知传感器的足够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自研。目前纵目科技正在同国内一些OEM共同推进毫米波角雷达的量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关于毫米波雷达的进展将会逐步披露。(来自 高工智能汽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