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小臣奚卣

图1 摄于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展厅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戉(音月)箙(音符)卣

图2 摄于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展厅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癸(音轨)冉”提梁卣

图3 摄于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古萃今承——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十五周年特展#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父辛卣

图4 摄于深圳博物馆#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特展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史伐卣

图5 摄于辽宁省博物馆#古代辽宁#展厅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公卣

图6 摄于安徽博物院#安徽古代文明史#展厅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小臣xi方卣 整器端庄厚重, 花纹虽未是当时流行的云雷纹作地纹,但由于上下纹样分布与搭配有序,且用高浮雕的装饰方法,使整体装饰既简朴粗放,又不失神秘庄重。

小臣xi方卣的主要纹饰为兽面纹,龙纹、凤鸟纹也有出现。提梁两侧装饰兽首,提梁处也装饰龙纹。整器四周均有扉棱,十分庄重。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7 小臣xi方卣侧视图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8 透过提梁看方卣盖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9 器腹部兽面纹,其上方有一对凤鸟纹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10 颈部有一对龙纹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11 提梁初的兽首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12 提梁处饰龙纹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13 盖顶及盖钮的倒置兽面纹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

器体兽面双目特别巨大,手法夸张。盖沿、器颈、圈足上分别饰以不同形态的龙纹和凤鸟纹。与一般卣不同的是,此器设纵向龙纹提梁,两端龙首装饰。自盖到圈足置棱脊四道。器及盖上饰浮雕大兽面。 盖内有铭文“戉箙”两字。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14 龙首纵向提梁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15 龙纹与凤鸟纹装饰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3)

酒器。椭圆形,子母口,鼓腹,圈足,盖顶和器身饰四道扉棱。器身装有提梁。盖面上饰两组卷云状角兽面纹,盖缘上饰蕉叶纹,颈部饰八条夔纹,器腹饰两组卷云状角、脚爪夸张、尾下卷的兽面纹,两侧有倒立夔纹。圈足饰夔纹。盖、底内有“癸冉”二字铭文。出土时卣内有玉珠、玉管等1100余颗。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16 巨大兽面,夸张的双目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17 器底处凤鸟纹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4)

父辛卣的肩部两侧设置有两个半环耳,两耳套接提梁两端的圆环。这种提梁的套接方式出现在

育成期(夏代至商代中期,公元前21世纪-前13世纪),而流行于鼎盛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这里的提梁、器身也采用分铸法制成,先浇铸带有半环耳的器身,再通过“套铸”技术补完提梁。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18 颈部龙纹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19 足部龙纹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20 盖顶龙纹及瓜棱状钮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21 两端兽首提梁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22 提梁处龙纹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5)

史伐卣提梁两端饰牛首,盖上有矩形捉手及角状突起。盖与口沿下均饰纹饰一周,以雷纹衬地,上浅浮雕夔纹,上下各界以连珠纹,提梁上饰并列蝉纹。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23 盖顶夔纹及连珠纹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24 牛首提梁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25 颈部夔纹及连珠纹


(6)

卣体呈垂腹状。盖冠两侧有犄角,做喇叭状盖握。提梁两端做兽首。器身以云雷纹为地纹,盖及腹部均饰以垂冠交缠的凤鸟纹,凤鸟顾首而立,整体略凸出于器表。颈部饰以顾首龙纹,其间以兽面为隔断。提梁以蝉纹为主体装饰。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26 器腹部凤鸟纹垂冠相交,颈部饰回首龙纹

国内馆藏青铜重器青铜卣一览无余(收藏版)

图27 盖顶有类似纹样,两侧兽首提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