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說諸葛亮是歷史的大罪人?

張進娣


諸葛亮是歷史罪人,不過是當代人譁眾取寵之言罷了。近些年,一些學者和專家用上帝視角看待古人,營造出一大批另人瞠目結舌之言論,顛覆了幾千年來的傳統思維。所謂花樣翻新,博取眼球而已。一部分認為諸葛亮之罪有以下幾點,我將列舉之並反駁。

一,諸葛亮是破壞統一的分裂分子。

諸葛亮隱居南陽時,自此樂毅管仲,自認為是輔佐王霸之材。並潛心研究天下大勢,為四處流竄的軍閥劉備提供分裂天下的《隆中對》策略。致使今後天下三分,國家處於分裂之中。又在劉備死後,一意孤行,屢次北伐,阻撓以曹魏為代表的統一勢力。此其罪一也。


我的反駁觀點是:

諸葛亮處於漢末軍閥割據時代,當時東漢中央政權名存實亡。各路豪強誰不願意稱孤道寡,諸葛亮以自己的才學和對漢末時期社會形勢的分析,選擇了以劉備為代表的興復漢室的力量,提出自己三分天下的意見。並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這是諸葛亮個人的理想抱負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的選擇。三國時期全國確實處於分裂,然而三國之前的軍閥割據難道就很好麼?至少三足鼎立的格局,是在消滅大大小小無數軍閥勢力的前提下建立起來的,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三個國家的建立結束了他們今天被這路軍閥殺,明天被那路軍閥殺的悲慘局面。三國統治者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與民休休養生息的政策。這比起之前群龍無首的混戰狀態好多了。


劉備死後,諸葛亮嘔心瀝血維持弱小的王朝,南征北討,用德政感化南蠻,用武力北伐曹魏,作為今天的我們來看,這是多麼智慧和忠誠並且百折不撓的精神啊!在歷史的長河中,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學習諸葛亮這種寶貴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做出貢獻。

況且,在封建時代,現代國家的概念還未形成,百姓知有朝廷不知有天下。天子當兵強馬壯者為之,何為正統?三國之中誰都不算正統,所謂正統只是後世定義的。站在封建思想的角度上,東漢王朝才是正統。但是那是一個被歷史和人民拋棄了的時代。如今的一些學者,卻苛求幾千年以前的古人,不考慮當時的歷史侷限性,標新立異以博人眼球。這是荒唐的,就跟斥責秦始皇當年為何不搞民主建國,卻頑固的實行封建大一統專政一樣荒誕不經。


二,諸葛亮把控蜀漢朝政,是個人野心膨脹的表現。

一部分認為: 劉備死後,年幼的劉禪繼位。諸葛亮身負託孤重任,一步步總覽大權。並且勞民傷財的進行北伐戰爭,最後無功而返。這是個人政治野心的體現。而諸葛亮這個野心家拿蜀漢百姓的性命與財富與曹魏爭霸。

對於這個觀點,我的看法是斷章取義,危言聳聽。試問三國時期,哪個統治者不是用百姓創造的財富和生命去鞏固自己的政權。哪一家又不想統一天下呢?在內政不穩,外有強敵環伺的處境下,諸葛亮利用自己的政治智慧,保境安民。使蜀國境內政治清明,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並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連以曹魏為正統的《三國志》都不得不由衷讚揚他的功績:


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三國志. 諸葛亮傳》

而蜀漢的百姓在諸葛亮死後仍懷念他的政策,為其建廟祭祀。站在百姓的角度開說,諸葛亮也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諮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三國志. 諸葛亮傳》

從史料中,我只看到一個愛民如子,以民為本的優秀的政治家和勇於對抗強權的軍事家。絲毫沒有看到野心勃勃的軍閥形象。諸葛亮或許真有野心,然而他的野心不是架空天子,求取自己的利益。而是封建時代那種不負先帝託孤之任,滅魏吞吳,興復漢室的豪情壯志。這對於今天的我們也是有借鑑意義的。


總結:

近些年來,某些專家在歷史故事被人挖掘的差不多的情況下,每每出驚人之語。以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的眼光去評論封建時代的古人,卻又劍走偏鋒,不從當時的社會侷限考慮,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古人形象一次次被顛覆,最後無非是落人笑話而已。偉人曾經說過對待過去的傳統,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為今用”,不能把古人一棍子全打扁。諸葛亮一生對於自己的國家,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於百姓能愛民如子,對於西南少數民族能恩威並施,團結一致,並且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整個蜀漢帝國與強大的曹魏對抗。這種精神,已經足以流芳千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他的這些品德早已經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成為一種民族精神。然而近年來一些學者卻為了博取關注,總是提出一些驚人之言論。竊以為,這並非真正的治史之法。最後我想以唐代詩人杜甫的詩篇《蜀相》做結語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閏土看歷史


為什麼說諸葛亮是歷史的大罪人?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帶領軍隊平定北方之亂後,又拔轉馬頭向南方進攻,一路勢如破竹,攻下徐州後又追著劉備打到了荊州,不出意外的將荊州也收入囊中,矛頭直指東吳!

就在這時劉備陣營軍師諸葛亮主動請纓前往東吳,試圖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一起抗擊曹操!經過諸葛亮一番“唇槍舌劍”和東吳內部的鬥爭,最終孫劉兩家達成共識,聯合抗曹,並在赤壁擺下戰場,這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赤壁之戰”!也就是這場戰役讓諸葛亮背上了歷史罪人的稱號!


都知道“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劉備崛起,奪下了荊州,後來又奪取了益州,從此跟曹操,孫權成為三國鼎力之勢,也就是說“赤壁之戰”導致了三分天下!諸葛亮從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三分天下直接導致以下二點惡果:

一,三國共持續60年,而這60年裡老百姓飽受戰亂痛苦,戰場上死傷的士兵不計其數!

二,三國最終由西晉司馬氏統一,而由於西晉司馬氏的無能直接導致了血腥的“五胡亂華”局面!


而如果當初曹操“赤壁之戰”勝利了,肯定就會趁勢擊垮劉備,拿下東吳,然後攻下益州,奪取漢中完成當時全國大一統局面,成立一個新的王朝,讓老百姓減少了60年的戰亂之苦,當然也就沒有後來西晉什麼事了,而後面殘忍的“五胡亂華”局面也就不會產生!


當然這個“鍋”不能全讓諸葛亮來背,曹操“赤壁之戰”之所以會大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曹兵水土不服造成的,並不是諸葛亮的陰謀詭計造成的。而歷史的進程也不會因為諸葛亮一人而改變,說諸葛亮是歷史的大罪人,諸葛亮會喊“冤枉”的!


唐古看今


諸葛亮的能力及政治品行是不容懷疑的,可以說是完美的。

但不能就此否認,諸葛亮的作為是逆歷史潮流的,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中華五千年曆史文明,是一脈相承的。

夏、商、周、秦、西漢、大新、東漢、三國曹魏、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梁唐晉漢周)、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國,這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

就漢末三國來說,就是:東漢、曹魏、西晉。

如果按照時間順序,一定把這段歷史強行以蜀漢作為正統,穿插進來,那就是:

東漢、曹魏、蜀漢、曹魏、西晉。

是不是感覺很彆扭,是很滑稽的事。

即便不這麼複雜,那就是:東漢、蜀漢、西晉。

是不是感覺不是那麼回事哦?

如果把蜀漢作為是東漢的延續,那就是:西漢、東漢、西晉。

沒有了三國這一段,是不是感覺這段歷史很不完整哪?

朝代變更,世襲罔替,這是很自然的事。

僅僅就漢末這一小段歷史來看,似乎姓劉坐天下、當皇帝就是正統,其他人就是篡逆。

但放眼五千年中華民族歷史來看,拋開夏、商、週三代斷代史不說,難道秦朝就不正統、漢朝就不正統、晉朝就不正統、隋、唐、宋、元、明、清、民國,都不正統嗎?

再說,曹魏是直接繼承了東漢的禪讓,西晉是直接繼承魏、蜀合併後的曹魏禪讓。

不管如何去評價曹魏、西晉的禪讓,畢竟還有個形式。

蜀漢自立為帝,連一個基本的程序都沒有。這跟西晉後期,匈奴劉淵自立為帝有啥區別?

當然,劉淵這姓劉,百分百是冒姓,他自己也承認。

話再說回來,不是姓劉就可以永遠做帝王。也就說冒姓劉就不是不可以做帝王。

就因為劉備姓劉,一定要把蜀漢作為中華民族歷史的正統,的確太勉強。

從這點就可以推論,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都是逆歷史潮流的,都是導致中華民族長期分裂的根源之一。

這就是說,他們就是歷史的罪人。

大一統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永遠不變的歷史情結。

之所以,中華民族屢屢在亡國滅種的時刻,都能團結起來,共同奮鬥,躲過劫難。就得益於這個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

中華子孫無論走到哪裡,它的根永遠在中華大地上,在中原大地上。不管是誰做了帝王,不管是如何做了帝王,都可以原諒。但就是不原諒那些背叛祖國、背叛民族、出賣一分領土的那些人。

不能把劉備、諸葛亮等人看作是背叛祖國、民族一類的罪人,但他們畢竟是分裂了國家,導致了國家長久的混亂、分裂。

從這個意義上看,諸葛亮跟曹魏末期的那些小皇帝及東吳孫權、西晉後期那些帝王們一樣,都是民族的罪人。

是他們的作為和不作為,導致了民族的災難。

或許有人認為,如司馬徽所言“孔明不得其時”。

歷史不能為某一個人而單獨造勢吧。

不能要求曹魏、孫吳為了劉備、諸葛亮都偃旗息鼓、繳械投降吧。

再說,不逢其時,可以選擇隱退,也可以屈就去侍奉曹魏、孫吳嘛。

如果諸葛亮輔佐東吳,擊敗了曹魏,統一中原,延續華夏的命脈。

起碼我認為,諸葛亮是千古功臣。

正確的歷史觀,就是無論誰家做帝王,只要是有利於社會進步發展,有利於民族、國家穩定統一,有利於百姓安居樂業,那就是正統,就是功臣。

否則,就是罪人。

正眼看世界,睜眼看歷史,不喜勿噴!



豹眼看歷史


最近三國很熱,諸葛亮也被眾人提了出來,世人都覺得諸葛亮是個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但為什麼又有人說諸葛亮是個歷史上的罪人呢?這其中一定有一些困惑,所以,今天就得讓我們來好好了解一下吧。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隨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


以上差不多就是諸葛亮的個人經歷,但他為什麼會被說是歷史的大罪人呢?

首先,相信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的三分天下,這歷來都是被人們認為是個計謀,但換個說法直白的來說,卻是個陰謀而已,三分天下,指的是分裂中原,南北對戰,雖然不能和大一統比較,但怎麼都是比三分天下好的,因為南北對戰至少不會讓外族有機可乘,所以,諸葛亮的三分天下對飽受了戰火摧殘的百姓真的不是好事,這讓百姓們顛沛流離,家破人亡,沒有一天好日子過。


再來說說諸葛亮的窮兵黷武,蜀漢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時,他就搞了個什麼北伐,這樣以來,可直接是害苦了天下百姓,六次以來,諸葛亮就沒有成功過一次,諸葛亮他不僅不改進,還不善於觀人,這樣以來,這樣一位狂妄自大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可以守得住一個重要得戰略位置了。


大家都說三個臭皮匠才可以頂一個諸葛亮,這樣的話,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舌診群儒,直接就可以說是耍的小聰明瞭,他對其他謀士的評價根本就沒有什麼好話可以聽,從來不會為了大局去考慮,他為的都是自己的面子而已,這樣的話,他得罪的人當然少不了了。

總的來說,其實就是因為諸葛亮不能審時度勢,總是利用魏吳矛盾,來藉此和平發展,窮兵黷武,耗盡了蜀國的國力,這樣的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諸葛亮的確是歷史的大罪人。


笑談歷史zz


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諸葛亮什麼時候成為歷史大罪人了?如果諸葛亮是歷史大罪人,那麼晉文王司馬昭就是歷史大功臣!

很多人指責諸葛亮為歷史大罪人的理由,無非是諸葛亮幫助劉備對抗曹操,使得曹操無法統一天下,導致三國亂世亂了那麼久,百姓生靈塗炭。特別是赤壁之戰的慘敗,導致曹操徹底喪失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這樣完全是把《三國演義》當《三國志》來讀的結果啊,赤壁之戰中,孫劉聯合抗曹取得成功,靈魂人物、關鍵人物、核心人物是東吳的周瑜,而不是蜀漢的諸葛亮。赤壁之戰前,周瑜曾力諫孫權聯合劉備共同抗曹,促成孫劉結盟。這事和諸葛亮其實沒多大關係,雖然諸葛亮也希望促成孫劉結盟,但是真正能促成孫劉結盟,一定是周瑜。周瑜也是孫劉聯軍的統帥,一線指揮孫劉聯軍和曹軍作戰,並打敗曹軍。

不談赤壁之戰,就說諸葛亮本人。如果諸葛亮給曹操打工,幫曹操出謀劃策,就能幫助曹操平定天下嗎,恐怕未必。曹操身邊的謀士,如郭嘉、荀攸、賈詡、荀彧等人,智謀上不會輸諸葛亮太多,特別是郭嘉,其智謀和諸葛亮不相上下。曹操擁有這麼多優秀的謀士,都無法平定天下,難到再加一個諸葛亮,就可以了嗎?顯然是太天真。

所以,說諸葛亮是歷史大罪人,明顯是譁眾取寵。按這種邏輯,晉文王司馬昭絕對是歷史的大功臣,司馬昭攻滅蜀漢、篡奪曹魏,開啟了三國歸晉的步伐,為終結三國亂世、統一天下做出了巨大貢獻。

司馬昭這樣的大功臣,居然要被罵作是亂臣賊子,真是冤枉啊。


袁衛宇


應:說諸葛亮是歷史的大罪人也不為過,天下一分為二時就免不了戰爭,若諸葛亮看準了全國的大勢,助劉備幫曹操滅了東吳,或助東吳滅了曹操讓國家統一起來,少了多少殺戳,諸葛亮幫劉備爭了一席之地,又多出個蜀漢來,自己命名的《蜀漢》,弄了曹魏六分之一的地盤就是漢朝正統,漢獻帝還活著,蜀漢怎麼個正宗,結果呢荊州丟了,劉,關,張為戰爭死了,拖延囯家幾十年的統一,連年戰爭除了死人蜀漢又得到了什麼?

知己知彼,就蜀漢那點實力能統一國家嗎?反到是劉禪厭倦長期戰爭,少讓他的子民做無謂的犧牲,不做明知不能為而為之的事情,結果呢諸葛亮把自己的生命也搭進去了,要說他偉大真找不出理由,這一統江山的劉伯溫反到不及三分天下的諸葛亮,真是奇了怪了!




9紫氣東來


我不明白為什麼會這麼問,我也看了一些別人的回答,令我吃驚的是:居然有不少人認同諸葛亮是罪人這種觀點!

我真無語了。我記得以前也聽不少人說過諸葛亮怎麼怎麼樣,但最多是對其才能和處事方法的質疑,如今居然還有人說諸葛亮是歷史的罪人?

我看的那些回答說諸葛亮是歷史的罪人的無外乎他造成三足鼎立,延後了曹魏一統天下,讓老百姓多受了很多年的戰亂。

但是我想反問一句:如果最後一統天下的是劉氏,是漢,那麼是不是現在提問者和那些回答的人就會說曹操、孫權是歷史的罪人了?因為那時候從後世的眼裡看,統一的是劉氏,那麼作為劉氏的敵人自然也是阻礙統一的人。可是歷史真就能這麼判斷嗎?

關於諸葛亮到底怎麼樣,我也不必細說了,因為已經有一些答主寫出來了,他們總結的很全面。我只想反駁這個問題本身:

諸葛亮造成三足鼎立完全是為了劉備,亂世之中,各為其主,再加上歷史的侷限性,誰也不會想到什麼迅速統一之類的事情,站在劉備和諸葛亮的角度,他們的三分天下也是為了一統天下,只不過統治集團不同,後世不以他們為正統,也是因為他們沒有成功。如果因此說諸葛亮是歷史的罪人,那麼就是單純的以成敗論英雄,這種言論,根本不靠譜。

有人還說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徒勞”北伐,延誤了統一。說真的,三國時期雖然分裂但是相對穩定,三國國內老百姓也享受到了太平日子,並沒有像有的答主說的那樣誇張到讓老百姓蒙受戰火之災。而且照那些人的思路,是不是諸葛亮就不該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就該把蜀漢賣給曹魏?要是照這種邏輯,如果秦檜成功把宋朝賣給金,讓金國完成天下統一,是不是後世就不該罵秦檜賣國賊了?

這種事情換種角度想:如果曹操一家所有人真心扶漢,把劉備接到朝廷里加入皇室,然後奉劉備為尊,一統天下,豈不美哉?可事實上可能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抱負,只是利益上的衝突導致努力的方向不同罷了,誰都想一統天下青史留名,只不過劉禪最後投降是因為已經沒有努力的意義而已。

我也和我周圍一些懂歷史的人探討過這樣一件事:三國的故事很精彩,也很有名氣,為什麼歷史教科書上三國時期佔了很小的一個篇幅?得出的答案是:雖然故事精彩,但是就歷史而言這個時期也就故事值得探討,這個時期雖然人口銳減,但是生產力、生產關係都沒怎麼受到亂世的影響,也就九品中正制值得進行深入探討。也就是說就歷史本身看,諸葛亮並沒有阻礙歷史的發展,也談不上什麼歷史的罪人。

關於為什麼會有這種言論,我覺得主要是人們不再單純的從《三國演義》上看三國,而是多角度看待歷史,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但是這種“歷史罪人”的言論無疑是另一種極端,就像人們拿演義的角度看曹氏一樣,這些人也在拿曹氏集團的角度看劉氏。也許這些人是為了標新立異,也許他們自以為看清了歷史。但是我想送給這些人這樣一段話——

從後世看前朝,每個人都比諸葛亮強上百倍,但是這就相當於以上帝視角看小說,相當於看過一遍偵探片知道答案之後再回看一遍,根本沒什麼好顯擺的。去掉後世視角,拿掉上帝視角,把我們擺在當時的時代中,我敢說我們中絕大部分人還比不上半個諸葛亮呢。

說到底還是那話:人各有志,各為其主。都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歷史上罪人不少,但是沒有誰說的上是歷史本身的罪人。如果說諸葛亮都是歷史的罪人了,那麼古往今來除了勝利者誰都論不上英雄了。


盤古六道仙人


從人民當家之前的歷史看,國家統一也好,分裂也好,都是帝王家的,關人民屁事!國家統一,人民受苦;國家分裂,人民亦受苦。首先受的是戰爭的苦。若要說幸福,統一成大國會幸福,分裂成小國人民也會幸福。歐洲的地幅與我國相仿,歐洲分裂成40多個小國,幸福的小國不少。為什麼有人說諸葛亮是歷史的罪人?搞三國分列的是他,搞復興漢朝的也是他,搬弄戰爭,禍害百姓。明明打不過曹魏,偏要六出祁山,陷蜀地百姓於戰爭重負之中。我是讚頌成都守劉璋的,手下尚有精兵三萬,上下團結一致,軍民團結一致,足可與劉備一戰。劉璋為了不讓人民受戰爭苦,不顧自己名譽地位,率城投降,保護了成都百姓的安寧。


史照根


諸葛亮是歷史上的大罪人這一觀點有一定道理。

看看三國後期中國人口的數量:鄧艾率兵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獻城,名冊顯示,蜀國當時只有94萬人口,而魏晉有443萬人口,吳國有230萬人口,遼闊中華大地僅存人口七百多萬。經過東漢末年以來幾十年的征戰,在沒有外族入侵的情況下,漢民窩裡鬥,幾乎鬥到人口滅絕。

而三國時期最大的戰爭熱愛者就是諸葛亮,在蜀國人口最少的情況下不是休養生息,而是勞民傷財窮兵黷武不斷北伐。因此諸葛亮確實是歷史的大罪人。


尋人參果者


歷史上只有一個諸葛亮,但在我們眼中卻有千千萬萬個諸葛亮,今天來說的這個諸葛亮就是“歷史的大罪人!”

我們來看看曹操的《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自董卓亂政後,諸侯割據,以討董之名,謀私人之利。開始了三國近百年的戰爭!士兵一生甲不離身,百姓死亡無數,屍橫遍野,幾千裡地都不見人煙,聽不見雞叫,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可能也就一個能生存下來!

東漢桓帝永壽二年,全國總人口已經達到五千萬多人。而這近一百年的仗打下來,三國總和人口只剩下了一千六百萬,只有之前人口的三分之一。

這就是東漢末年的慘狀,戰爭給國家帶來的危害實在太嚴重了!在此危急關頭急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人站出來,能給國家帶來統一,給社會帶來穩定,還百姓一份安寧!

曹操以“光復漢室”為己任,在《三國演義》中也講述了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敗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荊州已降,劉璋欲歸,各路諸侯望風臣服;只剩江東之地沒有收復!

“赤壁之戰”前的曹軍“士氣高昂,”哪怕是飽受病痛的折磨,也期盼著這一戰的結束能帶來太平!江東上至百官,下至平民,更不想面對戰爭,降曹聲一片!

可是事與願違,諸葛亮阻礙國家統一,提出“聯吳抗曹,”給孫權底氣,由周瑜領導打了“赤壁之戰。”致使民不聊生的局面火上澆油。導致戰爭持續!

“夷陵之戰”後蜀漢已經千瘡百孔,諸葛亮窮兵黷武,不思百姓疾苦,以“舉國之力”發起六次北伐戰爭,蜀漢的百姓苦不堪言。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途中病危,臨終前下令,他死後由楊儀帶領伐魏大軍撤回蜀中,讓魏延斷後!魏延不從,想繼續北伐,領軍阻攔楊儀回川,被王平一番話說的魏延部卒棄魏延而歸蜀。已經證明了士兵對戰爭的厭倦!

只有國家統一,戰爭才會平息。百姓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國家才能得到發展!諸葛亮卻選擇了逆勢而行!

不思百姓安危,明知蜀漢一統全國無望的情況下!剛愎自用,只為一己執念,做困獸之鬥!堪稱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