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尤氏

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凤姐为何大闹宁国府?尤氏果然是没有才能的?

尤氏是宁国府贾珍的继室,贾珍是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尤氏也成为了三品诰命淑人。大家对于尤氏的评价,往往依据了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中王熙凤的评语。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凤姐大闹宁国府,不过是为了钱

王熙凤在得知贾琏偷娶了尤二姐之后,跑到宁国府大闹,骂尤氏:“自古说‘妻贤夫祸少’,‘表壮不如里壮’,你但凡是个好的,他们怎敢闹出这些事来?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 好像宁国府贾珍父子拆污烂、荣国府贾琏娶尤二姐的责任就是尤氏的一样。尤氏在此时哭着说出了自己的无奈:

“何曾不是这样!你不信,问问跟的人,我何曾不劝的!也得他们听。叫我怎么样呢?怨不得妹妹生气,我只好听着罢了。”

王熙凤此处一闹,还是别有一番用心的,她想拿话压住尤氏母子,待两人告罪之后,她就转了形容。反而向尤氏赔礼,说自己“年轻不知事”“得罪了嫂子”,再一转语气就提起官司来了。原来和尤二姐订婚的张华到都察院告了贾琏一状,凤姐为了压事,自己出了三百两银子打点。都察院平日跟王子腾交好,如今又得了银子,自然不会真的处理贾琏。

“只传贾蓉问话”,又从宁国府敲了二百两。凤姐是不吃亏的,凭什么自己赔这三百两?才到此大闹一场的。有趣的是,王熙凤花了三百两,她却告诉尤氏母子说自己花了五百两,尤氏母子理亏,被她唬住,只好说:

“婶婶放心,横竖一点儿连累不着叔叔。婶婶方才说用过五百两银子,少不得我娘儿们打点五百两银子与婶婶送过去,好补上的。不然,岂有反教婶婶又添上亏空之名,越发我们该死了。

尤氏母子此时已经知道了王熙凤此次大闹的目的了,直接点出来了“不让王熙凤亏空”。王熙凤这样一闹,里外里赚了二百两,说话的语气才缓和了,到了最后她居然越说越欢喜了,有说有笑的离开了宁国府。

所以凤姐说尤氏“没有才干、没有口齿”这些话是不足为凭的,只不过为了从宁国府挤兑出银子来罢了。从她三言两语就消解了金荣母亲的兴师问罪,可见她并非没有口齿。从秦可卿死之前,她就有料理打算;贾敬死后,她利索体面地办完了丧事来看,她的理家才能不在王熙凤之下。但是她自己有些先天条件不足,不能像王熙凤那样放的开。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尤氏出身不高

尤氏的出身

尤氏的出身在原文中没有指出,只知道她有一个继母--尤老娘,这个尤老娘还带着两个拖油瓶--尤二姐、尤三姐。原文有的时候称尤老娘为尤老安人,按照《大清会典》,正从六品,母,妻,封赠安人。也就是说,尤氏的父亲的官职是六品官。尤氏父亲的官职不高,也应该不是什么有油水的位置,尤老爹在原配去世后,娶了带着两个孩子的尤老娘。虽然古人续娶的时候,不像找原配那样讲究,但也一般是娶经济稍微次一点的良人,或者是晚嫁的老姑娘,少数会娶寡妇,能娶带着拖油瓶的寡妇的情况就更少了,多是“贫不择妻”的选择。这样的家庭往往族人很少,没有人指缔、说三道四。尤老爹死去之后,就断了俸禄来源,尤老娘母女三人陷入了经济危机,幸好有贾珍这个女婿接济,才能免于饥馁。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尤老娘三观不正

在第七十六回,贾府过中秋节,贾母让尤氏回家和贾珍团聚,尤氏说:我们虽然年轻,已经是十来年的夫妻,也奔四十岁的人了。我们可以推测出,尤氏和贾珍结婚时,也得二十五六岁了,这个年纪在现在算是正常,但在古代就算是老姑娘了。一般情况下,姑娘在十六七岁就嫁人生子了。尤氏之所以晚嫁,不可能是因为丑,贾珍那么好色的一个人,娶一个又穷又丑的女人可能性是不大的。尤氏独自为公公贾敬办丧事时,题目叫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即便是应景之语,尤氏也不应该长得太差。她之所以熬到大龄才出嫁,屈身为人继室,还是家庭条件不好,父母计量钱财得失,将她嫁给贾珍的。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后娘不好当

尤氏是个继室

《红楼梦》中的继室大都一个脾气,贾赦的继室邢夫人,一味顺从贾赦,连贾赦娶小老婆,她都跟着张罗。尤氏也是如此,贾珍和儿媳妇瞎搅合,她不吱声,只是在为秦可卿理丧上,她装病不理;贾珍跟自己的妹妹暧昧不清,她也保持沉默了;贾琏要娶尤二姐,她站出来劝了,可是没有用,她也只能顺从。继室为何都是这样呢?

康熙年间对于《金瓶梅》有开创性贡献的书评人--彭城张竹坡在评论《金瓶梅》中,对于继室有一番议论,无疑是写出了继室们的心理状态:

从来继室多是好好先生。何则? 因彼已有妻过,一旦死别,乃续一个入来,则不但他自己心上怕丈夫疑他是填房,或有儿女怕丈夫疑他偏心,当家怕丈夫疑他不如先头的,即那丈夫心中,亦未尝不有此几着疑忌在心中。故作继室者,欲管不好,不管不好,往往多休戚不关,以好好先生为贤也。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奇葩父子有聚麀之诮

尤氏没有子嗣、没有血亲

贾珍的原配有了贾蓉这个儿子,他续娶一个年级小的黄花闺女的话,有可能会再生儿子。由于继室也是嫡,她如果生了儿子,那么前面嫡长子就有可能吃亏了。因此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继室一般还是会找一个年级大一些的,而且继室不知为何,前面有了儿子的,后面的继室多是不能生育的。邢夫人和尤氏的情况都是如此,她们都有前妻留下来的儿子,虽然她们的继子表面上都是对他们很孝顺,但毕竟不是亲生的,有隔阂的,说也说不得,打更打不得,话说多了,人家就躲着,只是维系着关系罢了。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尤氏的奇葩家人

邢夫人还好一点,她有娘家,有姊妹、兄弟、还有亲戚,只是她自己“一人不靠,一言不听”,弄得自己孤家寡人。尤氏则完全是一个孤女了,她出嫁的时候,老爹还活着。没几年,尤老爹死了,他家就立刻不行了,可见她是没有兄弟的,但凡她有兄弟,他兄弟就得管尤老娘,毕竟是继母。可尤氏的继母跟尤氏没有血缘关系,两个妹妹跟自己也没有血缘关系,尤氏跟尤老娘完全是两种人,在贾琏要娶尤二姐的时候,她多少还觉得不合适,出来劝,但是尤老娘只是装聋作哑,似乎觉得尤二姐跟了贾琏也是一件不错的买卖。可是尤氏能说尤老娘么?毕竟一个后母、一个继女,礼法上轮不着女儿教训母亲的,亲生母亲说也就说了,继母哪能说?这样说起来,关系不就闹崩了?

尤氏没有王熙凤叔叔王子腾那样的娘家人,没有自己的孩子,跟她关系最亲近的就是自己丈夫贾珍了,自己娘家人还得指着贾珍接济,她能在婆家硬气起来?她要像王夫人那样,既有哥哥王子腾、又有皇妃女儿、还有儿子贾珠、宝玉、还有孙子贾兰,她用的着这么隐忍?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搞不懂那些歌颂尤三姐的人

不争气的妹妹

尤氏自己的父亲是个官员,自幼也应该是有很好的家教的,但是两个妹妹性格就完全不同了。贾敬暴死之后,凤姐等人无法抽身,尤氏只能自己独理丧事,她得看着贾敬的尸体,不能回家,家里面也不能乱了,只能把继母和妹妹接来,虽然不是血亲,终究还是一家子,能用得上。

她这两个妹妹原就是品行不端,跟贾珍父子有些瓜葛,贾蓉一听两个姨娘来了,便和贾珍相视一笑,心照不宣。贾蓉回家料理停灵之事妥当后,第一件事就跑到二尤处打情骂俏。尤二姐嚼的砂仁吐了贾蓉一脸渣滓,贾蓉就直接舔着吃了。连丫鬟们也看不过去,说他热孝在身,就这样放肆调戏姨母,眼里太没有他妈妈尤氏了。贾蓉又腆着脸抱着丫鬟们亲嘴。虽然说尤家不如贾家富贵,但若二尤素日里能尊重,回避,贾蓉怎么就能这样放肆?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尤二姐

在第六十四回中,贾蓉说出来尤老娘母女的来历。尤老娘在前夫家时,与皇庄张家指腹为婚。想来也是有攀附之意的。张家败落之后,尤老娘也改嫁到了尤家,十数年未通音讯。我们从这个时间上看,尤氏和尤老娘相处的时间不太长,尤氏嫁到贾家也是十多年的,中间没有多少交叉,确实也不应该有太多感情。二尤性格形成的儿童时期,并不在尤家,在尤家生活了没几年,尤老爹又去世,她二人受母亲的影响更大一些,跟尤氏的性格相差很大。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她一自杀害了柳湘莲

尤老娘的三观非常不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先是改嫁尤家,继而因为张华家败落,她又要退婚。贾珍、贾蓉父子跟自己的女儿鬼混,她也充耳不闻;贾琏来找尤二姐喝酒,尤老娘又去睡觉了。尤二姐没有婚嫁就与贾琏姘居,尤三姐更是过分,跟贾珍厮混不算,还整天“挑拣吃穿,打了银的,又要金的;有了珠子,又要宝石;吃了肥鹅,又宰肥鸭;衣裳不如意了就用剪子铰了”她不但不以为耻,尤氏劝她,她还有一套歪理:

“姐姐糊涂。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沾污了去,也算无能。而且他家有一个极利害的女人,如今瞒着他不知,咱们方安;倘或一日他知道了,岂肯干休,势必有一场大闹,不知谁生谁死。趁如今我不拿他们取乐作践准折,到那时,白落个臭名,后悔不及。”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既那样刚烈,这会子怎么又喝上了?

她既做了错事,就当停下来,反而把浪费贾珍的钱当成对贾珍的报复,岂不知更加糟践了自己。若是再想“拟托良媒”,又怎么能够!这是什么人家的家教!真怀疑贾琏把尤二姐安置在小花枝胡同,就是在讽刺尤老娘根本就不是改嫁,而是从良的风尘女,二尤的童年就在烟花之地度过的,耳濡目染,有了这等风尘做派。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那样的家门,你怎怨惜春情薄?

怪的惜春怼尤氏“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尤氏娘家里有这样的俩个妹妹,就是理亏了,无话可对,只好赌气离开。虽然二尤跟自己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但是在外人眼里,她们就是你妹妹,你能跟她们断绝得了关系?有了这样的妹妹,她说话能硬气?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这幅照,说不上来的令人抑郁的气氛

尤氏的才能情商不比其他人差

尤氏的才能不比其他几个当家媳妇差。

第十回上,金寡妇前来找秦可卿兴师问罪,尤氏三言两语就把她的劲头消解了,看前头还以为尤氏是无心的。金氏走后,她跟贾珍说这个事时说:

“倒没说什么。一进来的时候,脸上倒像有些着了恼的气色似的。及至说了半天话,又提起媳妇这病,他倒渐渐的气色平静了。你又叫让他吃饭,他听见媳妇这么病,也不好意思只管坐着,又说了几句闲话儿就去了。倒没有求什么事。“

金氏进门一应的脸色尽在尤氏观察之中,她虽然不知具体的事情,也能猜出没有好事,在言语之间就化解了金氏一场闹腾。这种机变能力,着实令人佩服。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亏她能忍,谁有这样的儿媳妇不生气?

秦可卿在天香楼跟贾珍有不伦之事,她心里清楚的很。但是贾珍那种混蛋玩意儿,怎么能听尤氏的呢?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亲人,也没有子嗣,一旦惹恼了贾珍,自己被休,又怎么过日子?何况自己继母一家子还指望贾珍养活。她实在是有苦不能说,连平常叨叨一句都是不敢的。

在第十一回,凤姐来看望秦可卿之后。尤氏跟王熙凤商议秦可卿的病情,王熙凤说秦可卿快不行了,该料理的也要料理了。尤氏说,自己已经叫人暗暗准备了,只是一时找不到好寿材,她看事还是看在前面的,并非是个稀里糊涂的人。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王子腾还不是她亲爹,要是亲爹更就反上天去了

第四十三回,王熙凤过生日,贾母将差事交给尤氏操办,刚凑了一百五十多两,就说:“一日戏酒用不了。”贾母理家能力是很强的,只不过年老之后,坐听子孙,大事上她时不时出一下手,小事就不管了。她估计的是够一天的费用了。尤氏开口说:“既不请客,酒席又不多,两三日的用度都够了。头等戏不用钱,省在这上头。”尤氏必然是对于理家的花销烂熟于心才能这样估算的。若是黛玉等人完全没有这种概念的。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贾母爱热闹

第二天,各处都把银子送上来了,尤氏清点之下,独独少了李纨的十二两。这十二两的份子老太太是答应出了,但是送银子的时候,老太太却没有出,这事认真不得的。尤氏只是和王熙凤说笑,并且她当着王熙凤的面,把平儿的那份银子拿出来了说:“平儿,来。把你的收起去,等不够了,我替你添上。”

大家看,这尤氏多会办事!尤氏还平儿银子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方面、反正银子够使的,自己平日里和王熙凤往来的事,多要通过平儿,当着王熙凤的面,把银子给她,是给了王熙凤面子;另外,贾母让平儿参与打平和,也给主子出一份钱,其实是为了堵其他人的嘴。平儿私下已经出过了,再出一份就亏了,平儿当着贾母的面没有反驳,只说应该和大家一样都出一份,贾母夸她:这才是好孩子。尤氏却把这个记在心里了,反正大家都交了钱,用不着让平儿吃亏,故而把这一份拿出来了。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平儿也惯能忍的

平儿也是人精说:“奶奶先使着,若剩下了,再赏我一样。”

这时尤氏就点出来了,笑道:“只许你那主子作弊,就不许我作情儿。”这个事固然有老太太的干系,我还要卖你主子人情,你就收下吧。平儿才把银子收下。李纨那十二两自然大家都不计较了。

接着尤氏又把鸳鸯的二两,王夫人彩云的二两还给她们了。并且趁着王熙凤不再眼前,尤氏还把周姨娘、赵姨娘的份子钱还给她们了,这两位还不敢收,尤氏说:“你们可怜见的,那里有这些闲钱。凤丫头便知道了,有我应着呢。”要说还给平儿、鸳鸯和彩云,是尤氏在邀买人心。把钱还给赵姨娘、周姨娘,这纯是菩萨心肠了,若是叫王熙凤知道了,必然要埋怨尤氏的,但是尤氏考虑到这二位姨娘,平常没有别的依靠,份例又不多,省吃俭用攒一点银子握在手里,心里还能踏实一点。凤姐一过生日就要用去她们两个月的份例,能不肉疼?反正银子又使不了,她自己也不像凤姐那样贪财,最后自己要昧下的,索性先退给她们,这是诗书人家的教养,真真的跟尤三的思想觉悟不是差了一星半点。一句轻飘飘的“

有我应着呢”,胜却千万句豪言壮语!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整本书里,只有尤氏对赵姨娘好过!

二位姨娘哪有不感动的,遂“千恩万谢的方收了”

此处,脂砚斋评价到:尤氏亦可谓有才矣。论有德,比阿凤高十倍!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要是亲妹妹这样,亲姐姐拿棍子打一顿也是有的

尤氏对她继母和妹妹们

我们说,尤氏嫁到贾家的时间跟尤老娘嫁到尤家的时间差不多,她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长。尤老娘也谈不上对尤氏有养育之恩,可是在尤老爹去世之后,她还管尤老娘和两个妹妹,这已经是难得了。搁现在,就是儿子,谁还管继母!何况尤氏已经出嫁了。你们问问现在的人,哪个女孩在父亲去世后,愿意管自己出嫁时才娶进门的继母?何况还有两个拖油瓶。在这一点上,虽然贾珍后来有垂涎小姨子之嫌,但是小姨子小时候,他未必有这个心思,两口子能赡养尤老娘也算是孝顺了。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文化缺陷,长辈犯了错,晚辈没有办法改变

等到二尤长大了,她们益发地狂狼,说什么贾琏、贾珍、贾蓉爷三儿诓骗了他们寡妇孤女,不过是想着贾珍会纳她们做妾,她们今后吃喝有个着落罢了。贾珍迟迟不纳二尤,尤三就撒起泼来,要吃要穿,整天祸祸东西。尤氏能不劝她?我们上面也说了,尤老娘、尤二姐、尤三姐的三观本身就有问题,尤氏劝她,她反倒说尤氏糊涂。若是尤氏是亲姐姐,当场能给她两个大嘴巴子,可是这不是亲生的,人家还有亲娘呢,轮得着自己管?没有办法,她管不了。能做到不同流合污,不害人就算不错了。

在外面,别人还当是自己教唆的妹子这样,被小姑子惜春一顿抢白,也只好白受着。这个姐姐还真不好当。

冷眼看红楼:生活在宁国府,你怎么做都是错的

不知尤氏是否被休

生活在宁国府,有着这样的家人,尤氏如何做都会被人诟病

娘家没有势力,做了别人的继室,没有自己的孩子,丈夫是个混人,继子也一样混账,继母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三观不正,行为不检点。周围都是些这种人,你让尤氏怎么活出个好儿来?宁国府的糜烂是一天两天的事?是尤氏不规劝的事?

尤氏从惜春处出来,到了李纨这里看望,因为要净面,李纨是个寡妇,平时不用胭脂粉盒,丫鬟素云就拿自己的给尤氏用,被李纨呵斥没有规矩。尤氏说:“这又何妨?我凡过来,谁的没使过。今日忽然又嫌脏了。”去贾母处,添饭的婆子给了尤氏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也不计较,笑着说道:“我这个就够了,也不用取去。”这个米,连大丫鬟鸳鸯也不会吃的。她一个三品诰命淑人却能毫不计较,用了饭后,一直陪着贾母说笑到起更。

你叫那些爱挑理的,还不当要如何使鼻子使眼呢,送宫花送晚了都要撒脾气,她能受这种委屈?

脂砚斋为尤氏鸣不平道:

按尤氏犯七出之条,不过是“过于从夫”,此世间妇人之常情耳。其心术慈厚宽顺,竟可出于阿凤之上。时用之名犯七出之人从公一论,可知贾宅中暗犯七出之人亦不少。似明犯者反可宥恕,其什己非而扬人恶者,阴昧僻谲之流,实不能容于世者也。”

大凡世情都是如此,若是宁国府最后的结果好,于是各种贤良淑德的名头都加到尤氏头上来了,宁国府被抄了家了,她就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后也落不着个好,生活在宁国府,她怎么样做,都是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