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天天带着一年级的孩子预习、复习,孩子的反馈也还可以,但是一考试就砸,这是怎么回事?

apple3798126


带着孩子学习时,孩子的反馈可以,一考试就砸,还是没有真学会,没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孩子刚上一年级,这种情况也属正常范围。

您这个家长实在是太尽心了,跟您一比我也有点汗颜,我女儿阳阳上一年级时,我的流程可没这么规矩。主要是以为学过珠心算,以为数学没问题;语文英语是我的强项,自恃有点高,对学习真的重视不够。

一年级上学期,周一到周五,我还给她安排着两次兴趣班呢。近九点回到家,匆忙做完作业,哪里还预习?直到看着群里学习气氛浓厚,老师也在细说差距,才有所觉察,慢慢减少平常的兴趣班。

至于周末作业,我是认真对待的。以数学为例,一开始虽然孩子也会读题,但不明白意思(其实这个问题还没彻底解决),我于是就给她解释,带着她做,当然老师发现不了问题。可后来,与老师沟通起来,老师说“孩子有点慢",我这才警觉起来,开始调整策略。

首先让她自己读题,不明白意思就再读,尤其应用题必须读三遍再说会不会,当然过程很痛苦的。因为孩子的逻辑思维还没开始,又不善于动脑,往往答非所问,或者乱蒙一气。她一年级时,我最常对她说或对她喊的就是“读题"、“动脑"。后来整张试卷我就让她独立完成,不会的空着,最后我们一起检查,一起理解。

也不会那么快有效果,二年级以来,孩子的计算能力有所提高,因为暑假开始我就在抓;读题方面,最近觉得有所提高,现在做卷子也快了。我们每周末三张试卷,每科一张,数学已经不是她最不愿做的了,换成了语文。

所以建议您让他去独立完成每次作业,如不会读题那就抓紧训出来,让他自己会读题,不要每次给他过多解释,让他自己多读去动脑理解。他自己完成后,您和他可以一起检查、纠错、分析。试试看、慢慢来,会有效果的!

关注👉牵蜗牛散步的女神医,让我们一起助力孩子成长。💪


牵蜗牛散步的女神医


我家孩子去年上一年级。有一段时间,我也天天带着他预习复习,之后我还会给他出题目,让他做一下。孩子的反馈不错,但等到考试,同样类型的题目,换一个考法,他还是不会做直接空着,或者做错了。

当时看到他的考卷,看到被扣掉的分数,我真的是觉得很无奈。

事后我在反思,我可能要更专注两点:

1.孩子预习复习了,我出了两道题,孩子也做对了,是不是代表孩子真的懂了?

从好几次考试的情况来看,不是。考试的灵活性更强,题目一变,孩子反应不过来。

怎么办?继续讲!不断重复!

2.孩子当时的确是懂了,也会了但是考试的时候又忘了。

这倒是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六七岁的孩子忘性大。

怎么办?交叉复习!

比如现在学到第四单元了,回过头来,把第二单元的内容再捡回来,给孩子复习一遍。

孩子还小,真的有一个开窍的过程,慢慢来吧,急不得。反正我们家孩子就是这样,现在二年级了,省事儿多了。您家孩子的希望就在前方。加油!

欢迎您关注我哦,我是小公主变形计,专注儿童教育。


小公主变形计


刚上小学的小孩,你那么在乎他的考试成绩,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小孩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长期努力积累的结果。

刚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作为家长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

第一,需要关注小孩的学习兴趣。我小孩读小学的时候,放学后我一般都是问他,今天在学校里开不开心,好不好玩啊?

第二,适不适应学校生活,与同学能不能和睦相处,能不能把前后左右或者全班同学的名字弄清楚。

第三,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第四,每天老师讲的内容,小孩有没有搞懂,如果没有,及时辅导,马上帮小孩弄懂。只有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小孩子才会专心听讲。

第五,每次考试前,都会嘱咐小孩,考多少分不重要,但是要认真对待,认真做。考完后,与孩子一起分析小孩错误的原因,如果是孩子不会做,马上辅导,帮小孩弄懂,如果是孩子粗心大意,则提醒孩子下次仔细一点。粗心导致的错题一般会伴随小孩子小学毕业。

第六,一年级主要是要孩子开开心心的上学,高高兴兴的回来。同时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只要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需要预习和复习,小学期间,我不准小孩回家后去读背语文书。回家除了写作业,有时间就看书或者背古诗词,学习习惯养好了,阅读量大,古诗词积累多,到了五六年级学习一点都不用操心。


南国的雨


我女儿今年三年级了。

因为我们上了学前班,所以我当时就知道小学都是有课标要求的。一年级的时候,从没有预习过,每单元结束后,会给复习一下。复习内容考生字考组词背诵课文。我们这里一年级考试内容基础为课本内容(包括看拼音写词语,词语搭配,组词,偏旁替换,和原文填空),然后会涉及到75首古诗前10首到20首,阅读理解为课外阅读理解(几乎都是主观题,选择居多),看图写话,一年级基本就是看图写句子。考试时间40分钟

我女儿基础最弱的一项就是,换偏旁加偏旁(到现在也是,会写的多了识字量也大,这个就是不敏感)。

到了二年级,基础部分增加句型变换(把字句被字句,比喻句,造句),75首古诗增加到前30首,阅读理解以填空题为主了。看图写话必须写完整文章,字数不少于十行,标题占5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从二年级开始为了让她考试不慌,我开始购买试卷,也不是全让她做,就是见题型。

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购买教辅资料,因为我不知道课标要求。

今年三年级开始,基础部分增加了修改病句,作文改为命题作文或者半命题作文,难点在于阅读理解,阅读以主观题为主。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我也很慌,感觉那么多东西孩子怎么会,因为我不跟着学的话让我考100分也是困难,不过题型见多了也就好很多,1-2年级语文基本都是97分以上。

不过,三年级,我又开始焦虑,因为阅读感觉她无从下手,这几天的训练后,感觉好一些,至少她知道了一些方法技巧,只能看期中考试实际效果了。阅读真的是有方法和技巧的


甜馨们的家


平时看似还可以,一到考试就考砸,不仅家长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老师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有些孩子平时上课、作业都不错就是考不好,那是怎么回事?

首先,孩子对于考试的焦虑

别看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考试之前也会紧张,焦虑,烦恼

以前带过一年级的孩子,考试前经常有孩子说:“老师我太紧张了,就害怕自己考不好,我妈说考不好就打我。”

在考试之前,孩子就给自己设置了很多的障碍,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不相信自己能考好,甚至因为多次考试的失败,形成对考试的恐惧。而经常性的恐惧就成了焦虑

记得高三年,班级一名复读的男生,平时模拟考试、联考都轻松达到本一的分数线,但是因为对之前高考失败的恐惧,考试前几天他就开始焦虑,甚至在班级大哭。结果可想而知,那一年只考了一个二本的分数线。

因为家长天天带着孩子学习,无形间就给了孩子一个你必须要考的压力,压力传递给孩子,孩子形成了考试焦虑。

建议:平时带孩子学习时,少说一点要好好好好学习,必须要考好之类,对于孩子的学习也以鼓励为主,增强孩子的自信。

其次,学习知识不等于真的掌握知识

有时候看孩子学会了某道题目,可是等考试的时候,同样的题目,人物数量一变孩子又做错了,这就是学习知识不等于真正接受了知识。

我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变成我们讲孩子听。问他会了吗,孩子回答会了。但实际上孩子只是似懂非懂,并没真正掌握。

所以,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因为变主体地位为孩子的学习引导者,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可以这样做:说一说:这道题目要求我们干什么?

想一想:你能想到那些方面?有什么方法解决?

讲一讲:做完了你能讲给我听一听吗?

问一问:要是不会做,可以去问问同学和老师吗?

最后,家长也需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的焦虑,一起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你不懂得孩子


其实这种情况在小孩子中很正常,我在给孩子辅导的时候就发现了,而且即便是大人,比如我自己,也是这样的。

前几天学了新课,自我感觉良好,可一测试,就彻底露馅儿。

在网上报了一个学习的课程,也有看书,也有听课。学的时候感觉挺好,都听懂了,也都理解了。后来老师出了一个在线测试,检验一下大家学的怎么样,结果看到题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都差不多会,但好像每个又都不是太确定(捂脸)。

在给孩子讲问题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讲的时候孩子听懂了,但过一阵要做新题还是不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或者父母给孩子讲题的时候,他们对这些题目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入和全面了,讲解的都是一针见血直击痛点的,接受者一听,哦,讲的很有道理呀,确实是这么回事。

但是,注意这个但是,听的人还没有达到很深入的程度,只是一个表面认识。等到自己要独立面对,独自深入分析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一知半解的。

要想深入,还需要反复的磨练。

在脑科学的研究中,是这样解释这个问题的:大脑每天都会接触非常多的信息,它不可能把所有信息全部储存记忆,那样大脑早就崩溃了。

初次接受外界信息时,这些信息会形成工作记忆,供大脑储存加工,有点类似于电脑的内存,用完之后,相当多的部分就被抛弃了。

要想把这些信息形成长期记忆,就类似于把文件存到电脑硬盘里,长期储存,一找就有。这需要大量反复的接收、加工、提炼,以加固对应的大脑神经元,让它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大脑中形成根深蒂固的链条。

我们常说的题海战术,其实就是应用的这个原理。

怎么做?

怎么做其实已经很明显了。这需要家长有耐心,做到两点就足够了。

一是习惯性的预习、学习、复习,(这是初步接收知识,形成工作记忆的过程)。

二是不断地阶段性检查、复查。(这是加固神经元的过程)。

比如孩子数学有一道题,我是这么辅导的:

15个孩子分成4组进教室,几次能进完?

在给孩子前前后后、来来回回讲了大概5遍,孩子终于是懂了,如果你以为TA真懂了,那就会出现前面说的情况,反馈很好,但一考试就砸。

我把题目变成了:15个孩子分成6组进教室,几次能进完?孩子懵了,刚学会的原理应用不了,又是一通讲。

直到我把分组情况从0~16挨个儿让孩子自己分析、计算,如果遇到孩子不会的,我只给孩子讲原理,就这样17种情况挨个捋了一遍,这道题才算完。

可是过一个礼拜再做这道题,孩子的理解程度也就一半多点,再讲一通;再过一个礼拜,孩子大概能理解个七八成,这也是正常的,再一通讲。

再过两个礼拜,回头看这道题,基本已经没问题了,这就是神经元的加固过程。

结束语

如果出现孩子当时反馈好,那只是工作记忆的表现,事后要是没有加工巩固,过一段时间你再问孩子,很有可能他就不会了,这是考试考砸的原因。

这需要在以后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知识反复加固,每隔一段时间可以自己出卷子,或和孩子一起复习,相信能够检查出不少的问题。

但是不要数落孩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每个孩子、每个大人都是会出现的,帮助孩子不断加固就好了。


超人爸爸说教育


从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一说

处于一年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知识要说理解几乎是不怎么懂的,你问他学了什么,不知道。你问他学习知识是干嘛的,他还是不知道。不说一年级的学生,现在你问问初中甚至高中生读书有什么用?为什么读书?他也是一头雾水,现在教育部也出台了政策,一二年级是不布置或者少布置作业的。

我一个弟弟读一年级,现在就开始学英语了,他会读,不会写。你把他的课文中的单词拿出来,他就不认识了!我觉得只要孩子平时做的来题目就可以了,前提是自己做的,因为现在很多学生都会抄袭作业,当然这个问题一直都不存在,都是过来人!针对小学生来说,考试的分数没那么重要,小学成绩再好,到了初中也不一定好的。所以归根到底,小学阶段不要题海,也不要太在意分数,注意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才是真的!父母多陪伴孩子做点户外活动,身体健康,到了后面才有精力


tgzw


照理说,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很简单,又有家长天天带着复习、预习,反馈也不错,考试应该能考出好成绩,可是现实结果却是一考就砸,

说明学习或考试环节出了问题,亦或是两者都有问题。

首先说学习方面,可能是知识没有掌握好。

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复习、预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即使做好了,即使“反馈还可以”,也不代表孩子掌握了知识。

更何况,在复习、预习的过程中,家长的指导方法是否正确;孩子“反馈还可以”中用到的反馈方法是否正确,都值得讨论。

家长可以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1. 孩子的复习方法正确吗?是孩子自己看书复习,还是家长提问复习?是以教为学复习,还是做题复习?……
  2. 孩子的预习方法正确吗?是让孩子看一遍书就完事,还是带着问题预习?是简单做笔记,还是做一些练习题自测?……
  3. 孩子所做的反馈是否真实?反馈内容是否能概括了孩子的学习内容?还是只反馈了某一个方面?所谓的反馈是如何进行的?是问一下孩子“你是不是都会啦”?还是用题目来测试的?……
  4. 孩子课堂听讲效果如何?了解一些听课的方法吗?在课堂上是否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有无疑问?有了疑问是如何解决的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问下来,相信家长对于哪里出现了问题,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可能是考试技巧(包括心态、考场发挥、专注力等)有问题。

我们都知道,学得好不一定就能考得好,因为考试是一项技术活,不仅仅是对孩子掌握内容的考查,也是对其各项能力的综合考察。

试卷最能反映孩子的考试情况,包括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考试时的状态等,如果可以拿到孩子的试卷,我们可以分析并问孩子这样几个问题:

  1. 拿到试卷后,孩子是怎么进行答题的?是直接从第1题开始往后做,还是先浏览了一遍试卷,把模棱两可的题目做了标记,最后从最简单的题目开始做起呢?
  2. 做错的题目是怎么错的?是不是不会做?如果不会做,那就把这个知识点标记出来,下一步进行学习和掌握;如果会做,就和孩子一起分析做错的原因,是题目的条件读错了,还是不小心写错了?
  3. 考试时孩子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是稍微有一些紧张,还是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有没有出现“在考场上不会做题,考完试之后突然又会做了”的情况呢?

和孩子进行过这样的分析后,相信家长也能看出来,孩子在哪些方面的帮助。

在分析了原因,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后,家长就要改变自己和孩子的学习方法。更准确地说,是改变自己的陪学方法,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陪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此时孩子的识字量有限,许多题目需要家长的帮助,另外,也需要家长帮孩子养成独立的学习习惯。

对于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家长可能了解的并不多,也不太能对孩子施加影响。所以,我会从对孩子影响比较深刻,而家长又能出上力的复习、预习以及反馈三个方面做一下论述。

复习不要先翻书,回想知识点是第一步

关于复习,很多家长都习惯让孩子直接翻书复习,这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容易让大脑养成惰性。

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先在大脑中回想,哪些内容是记不清楚的,再翻书查看。如果觉得孩子年龄小做不到,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讲给家长听,这样也能了解孩子哪些内容掌握得不好。

在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后,再让孩子写作业。作业是加深复习的一种方式,对于作业中不会的题目,也要让孩子复习一下相关知识点。

预习不单是了解重难点,也是掌握知识和复习

预习是合理的抢跑,是让孩子与其他孩子拉开差距的有力武器。对于预习的基本要求,有些家长认为,预习无非是让孩子看书,勾画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等。

这里,家里需要注意到两点。

第一,引导孩子认真思考,预习不仅仅是学习新内容而已,更需要对旧知识点进行回忆。了解新内容中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将新旧知识相结合,弄清楚两者内在的联系。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加深对旧知识点的巩固。

第二,引导孩子适当的做一些练习题,预习并不只是看课本,找出疑难点,同样也可以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对新知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巩固作用,深化知识体系。

反馈不能只是说说而已,以教为学或测试最有效

家长问孩子要反馈,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等到孩子熟悉了这一过程之后,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反馈。

  • 反馈不是说,家长提问“你学会了吗?”孩子说“嗯,我会啦”,就结束了。而是说,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去检测。

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以教为学,就是让孩子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讲给家长听;第二种是做测试,比如拿出与知识点相对应的题目让孩子做,如果孩子做得出来,就说明孩子基本上掌握了。

结束语:当孩子和家长都努力了,但是考试却考不好时,家长知道去反思,是我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这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学习是个系统的过程,一年级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希望家长能用正确的方法陪学,让孩子早日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考出好成绩。


小灿亲子教育


孩子刚上一年级,预习、复习是学习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两个方面,与之相连的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果孩子每天都预习、复习,反馈也还可以,但一考试就砸,那么,就要看看预习、复习的方法是否得当了,如果方法不当,那么,预习、复习的效果也会打折扣的。

一、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来说,课前预习不在于是否记住了具体的知识点,它的重点在于初步了解即将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调动起孩子对知识点的兴趣,引发孩子的思考,激发孩子第二天听课的积极性,这样的预习会更有效果,也能更好地达到预习的目的。

一年级的孩子毕竟才离开幼儿园不久,有的孩子甚至还不习惯坐在教室里上课,孩子需要一个适应期。

同样的,在具体的科目学习上,家长也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视角去发现TA喜欢“怎样学习”。

拿课前预习这件事来说,打个比方,它就好比带着孩子即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第二天要学的知识便是这段“旅程”,那么,通常在出门旅行前,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TA是不是希望知道自己即将要去哪里?在那里,TA会做些什么?TA能做些什么?那里有什么有趣的东西?等等。

反映到书本上,做课前预习也是如此。

当孩子翻开新的一章时,预习的过程便如同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在这段“旅程”中,引领孩子了解TA即将学到的新知识、学到这些知识后TA能用来做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这其中有趣的地方在哪里等等。

通过这样的引领,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TA愿意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令TA带着好奇、兴趣、疑问,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积极与老师互动,有不明白的地方会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这样,才是完成了一次美好的“预习之旅”,让预习真正地做到了为第二天的听讲“服务”。

这样的课前预习,注重的不是孩子具体记住了哪些知识点、会背哪个段落、会计算哪道题等等这样具体的内容,它注重的是预习的方法,注重的是“启发”孩子,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更适合TA的预习方法。

预习不是复习,也不是巩固知识,预习的内容是孩子没有学过的,预习时没有必要让孩子以“记忆”为主,那样,即便孩子给予家长的反馈很好,但是,这样的预习效果反馈到考试上,便是家长所疑惑的:为什么明明预习了,反而考试成绩不理想呢?

这其中,便是忽略了预习的“方法”,或者说,是采用了不恰当的预习方法,没有让预习发挥出它本该有的作用。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是为第二天上新课服务的,预习不在于具体掌握了多少知识,并把它们记住了,通过预习,能让孩子发现问题、更想去获取知识,调动孩子学习新知的兴趣,才是它最有价值之处。家长在指导孩子预习时,把握住这点,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复习的方法很重要,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复习需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家长在这一过程中,要逐步引领孩子找到适合TA的学习方法,进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理解、吸收。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复习”这件事尚没有多少经验可循,毕竟他们也只是离开幼儿园不久的孩子,该如何复习,有些孩子甚至还搞不清楚,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给予必要的引导。

一般情况下,家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辅导孩子复习,如果孩子的反馈还可以,通常问题不大,但如果一到考试就考砸,那么,就要检视复习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适合孩子了。

我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反映到学习上,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主张因材施教。拿复习这件事来说,同样需要考虑孩子的个体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举例来说:

如果孩子的问题出在记忆方面,没有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导致考试时出错,那么,在平时复习功课的过程中,家长就需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加强记忆力方面的锻炼,对于孩子难于记住的知识点,可以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来进行练习,比如反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引申记忆法等,是谓家长要能帮助孩子发现TA的短板,并在这方面寻求适合孩子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使复习达到提升的作用。

再举个例子:

如果孩子的问题在于对题目的理解不到位,那么,在复习时,就要注重结合具体的题型,来引导孩子总结其中的思路,学会分析题目,找出解题规律,能够举一反三等等,而如果没有在这些方面着力,那么复习时即使背了很多、写了很多,孩子的成绩还是会不理想,这便是没有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法。

给家长们的一个建议是:

每门科目,准备两个本子:一个笔记本,一个错题本。

  • 笔记本用来记录日常所学,一年级的孩子大多还不会记笔记,家长可以在课余辅导孩子时,帮助孩子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所需掌握的重点、所发现的问题、所受到的启发等等,记录以简明扼要为主,便于孩子理解,可以不时地翻看、巩固,同时也可以逐步引导孩子来学习如何记笔记。
  • 错题本可由家长辅导孩子来建立,将主要科目的错题分门别类地整理到错题本上,家长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分析错题原因、如何更正、如何举一反三等,日积月累,不仅帮助孩子掌握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小初的书声影像


我孩子也刚上一年级,上周数学一二单元知识进行了一次小测验,孩子得了100分,我认为能得100分一个关键点在于细心。


对于没有得100分的老师是这样说的,让家长帮孩子分析是否存在以下原因:

1、对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巩固力度不够,存在眼高手低现象,会说不会写。

2、审题不仔细,粗心马虎,甚至遗漏一些题不做。

3、老师读题时不懂的认真倾听,导致读完题跟不上。

4、基础知识没学会,卷面写不上。


因为一年级知识点比较简单,孩子应该容易掌握。平时做练习题时会做考试时考不好,题主可以帮孩子分析一下是否存在以上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