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殊途同歸?抖音快手走向“共生”

殊途同歸?抖音快手走向“共生”

“一樣的大V,一樣的段子,功能都差不多,我都開始考慮留下哪一個了。”短視頻資深玩家劉光表達了對平臺的雷同內容的不滿。

隨著抖音前腳宣佈DAU(每日活躍用戶)突破4億大關,快手方面也透露出已經提前完成春節前的3億DAU目標,處在同一個互聯網流量池裡的抖音和快手,在擴展DAU的同時,用戶的重合度也越來越高。回顧2019年以來,快手、抖音的擴張動作,全品類的內容平臺,似乎已經成為短視頻行業的發展趨勢。

在快手坐擁144.4萬粉絲的“探秘西藏冰川的冒險家”王相軍1月15日對時代財經說:“無論是快手的主播入駐抖音,還是抖音的博主入駐快手,已經越來越普遍。事實上,從我們開始多平臺入駐之後,曝光度和流量越來越好,當平臺的大V趨同之後,平臺內容肯定會越來越趨同的。”

越來越重合的抖音與快手

“每天在抖音刷到的短視頻,起碼有一半的內容我都在快手上面看過,以前還沒有重合的這麼厲害,現在內容相似度越來越高了。”短視頻幕後製作者蘇雯1月15日對時代財經感慨說。

而快手、抖音的資深玩家劉光也有同樣的感受。

“以前我不看抖音,只玩快手,我當時覺得快手雖然土但是內容有內涵,而抖音是一個以小姐姐尬舞和模仿搞笑段子為主的平臺,我對這兩個領域不感興趣。但從2019年開始,我發現抖音也在改變,許多我在快手上關注的經常更新視頻的主播,現在很少在快手直播,後來我才發現,這些播主有些去了抖音,可能是與抖音簽了獨家直播協議,他們在抖音不僅更新的視頻比快手多和快,而且每天都在直播。而抖音上的博主也有許多入駐快手的,都在全網更新。”劉光1月15日對時代財經說。

事實上,隨著網紅經濟的崛起,以及短視頻平臺的發展,眾多的機構平臺上的流量大V,都入駐了抖音和快手。根據時代財經的體驗觀察,不管是今年大火的李子柒還是從今日頭條扶持起來的滇西小哥,在抖音、快手、微博上均是超級流量大號,都坐擁大量的粉絲。

而在快手坐擁144.4萬粉絲的“探秘西藏冰川的冒險家”王相軍也轉戰了抖音,目前其在抖音的粉絲量已經達到了87.8萬。

王相軍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說:“視頻內容開始在快手、抖音等平臺全網更新之後,得到的關注度和流量越來越多了,現在一個博主入駐多個平臺已經是一個趨勢,很多的博主也都是這麼做的。我從快手還處於野蠻生長時代就已經入駐,是看著快手的內容從太接地氣成長到不那麼低俗,一步步變得豐富的。抖音的內容也開始轉變,從滿屏毫無營養的音樂街拍開始變為有科普、技巧類的內容知識。兩家平臺的內容確實越來越像了。”

一名資深的短視頻產品經理對時代財經表示,“就是因為平臺內容的生產者都一樣了,所以內容才越來越相似,本質上,這兩家平臺的大量優質內容都是由PGC(專業內容生產)來產出的,與整個用戶體量相比較,佔比還是太少,所以往往是幾家平臺共用一些內容生產者。而UGC(用戶內容生產)用戶雖然多,但內容少,質量也不高,傳播影響力也不夠。”

不僅如此,從第三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抖音快手的用戶重合絕不僅侷限於個例。據智氪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5月,快手和抖音的用戶重合度達到了46.5%,在2018年,這個數字還僅為18.7%。

此外,兩個平臺的大V也深度重合。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斌曾透露,快手前100名的大V有70個是抖音用戶,抖音前100名的大V有50個是快手用戶。

流量天花板下難逃同質化

雖然在快手、抖音誕生之初,兩款App的調性並不相同,但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生存、擴張已經給雙方帶來最直面的挑戰。

無論是“農村包圍城市”還是“城市下沉農村”,雙方的界限正變得越來越模糊。正如當初的京東、淘寶一樣,成為全品類聚合平臺,才是行業巨頭髮展的必要條件。回顧過去兩年來的種種動作,快手、抖音選擇進一步跑馬圈地之後,雙方一直處於互相進攻、互為防守的狀態。抖音和快手正在為擴充最後一公里的邊界使出渾身解數,並相互模仿。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1月16日對時代財經分析說:“隨著互聯網的流量見頂,用戶擴張勢必會進入到雙方的領地,會導致有越來越高的內容重合和用戶重合。”

抖音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抖音的月活達到5億。這意味著,抖音能滲透的用戶或許不多了。對比長視頻產品,愛奇藝和騰訊視頻APP在月活達到6億左右後,用戶增速基本停滯,甚至開始下降。

從抖音來看,為了獲得更大的流量,早在2019年8月份就開始了模仿之路,其主打下沉市場的抖音極速版,開始在安卓應用市場上架,IOS版本緊隨其後推出。

與抖音主App不同,在抖音極速版的“關注”界面中採用了類似快手的雙列形式,更符合快手用戶的使用習慣,這被一致解讀為想狙擊快手的用戶。

在推送邏輯上,極速版也比主App稍顯下沉,健康、搞笑、寵物、情感類內容更密集,這些內容都充滿了快手的氣息。

而面對抖音的“下沉”,快手在2019年內也做出了諸多反應,並先後推出了光合計劃、MCN快成長計劃、媒體號UP計劃、政務媒體POWER計劃、百萬遊戲創作者扶持計劃、時尚領域“冷啟動計劃”和“北極星計劃”以及美食家計劃等,加大對優質創作者和內容的扶持。

到了2019年8月,快手也學會了“模仿”這招,正式推出“快手大屏版”,單列沉浸式下拉玩法類似抖音,主要搶佔一、二線城市用戶。一個月後,快手發佈報告顯示,快手一、二線城市日活用戶數超過6000萬,南方日活用戶數超過8000萬,比2018年翻了一倍。

儘管雙方有過諸多重合,但是從產品屬性而言,快手是社區,從內容生產者角度思考,強調多元化、平民化和去中心化。而抖音是一款美化生活的產品,打上“酷、潮、年輕”的標籤,滿足看到美好事物的需求。

丁道師對時代財經表示:“抖音、快手會同時存在,不僅是因為雙方同時存在的個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的市場足夠巨大,可以同時容納多家企業同臺競技。這個領域和即時通訊不一樣,即時通訊讓我們共同的在一個賬號體系裡,但電子商務、遊戲、音頻、視頻這幾個領域,每一個都能容納多個玩家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