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逆勢開業,火爆得不要不要的Costco,給母嬰人上了一課


逆勢開業,火爆得不要不要的Costco,給母嬰人上了一課

8 月27 日,上海閔行區37 度的高溫抵擋不住Costco 門口魔都人民群眾擠破腦袋瘋搶的熱情。


前方高能!!!


“開業1 小時,停車場已滿,等待需要3 小時!” “愛馬仕十萬一個,開場秒光!”


“飛天茅臺沒搶到!”


……


第1 天:人滿為患,停車場堵塞,逼得Costco 開業4 小時就暫停營業。


第2 天:限號2000 人。早上凌晨2 點半就有人排隊,註冊會員超過10 萬人。


第3 天:依然爆滿。Costco 美股總市值增加了70 多億美元。


……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剛開業的Costco 門店上演,不僅如此,最近的各大媒體的頭條都被Costco 的開業盛況所佔據,誰沒有報道肯定會挨主編罵。


Costco 這樣火爆的背後到底蘊藏著什麼樣的商業邏輯呢?那麼,母嬰行業又可以借鑑哪些東西呢?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近年來隨著中產階級消費力的提升,同時移動互聯網正式進入下半場,流量紅利日漸枯竭,存量競爭日趨激烈,如何抓穩現有用戶的注意力就成了重中之重了,於是,付費會員制就應運而生並整體出現爆發的狀態。但是要論付費會員制超市的鼻祖還是美國的倉儲式超市Costco。這家全球最大的倉儲式會員制連鎖超市會員費一年299 元,在Costco 裡面的所有商品毛利率都不能高於14%, 毛利率如果超過14%,要彙報CEO、報請董事會!除去費用、稅費等,利潤率不到7%。

逆勢開業,火爆得不要不要的Costco,給母嬰人上了一課

那問題來了,不賺商品價差那他靠什麼盈利?答案就在於會員費,2018 年財年,Costco 的淨利潤是 31.34 億美元,而會員費收入就高達 31.42 億美元,也就是 Costco 僅佔總營收 2.2%的會員費用卻貢獻了全部的利潤。正因為Costco 能站在會員的利益點出發,將毛利壓到最低,所以幾十年來,美國的Costco 每年續費率能高達90%。


至此,我們基本上能看懂 Costco 的商業模式了,那麼,從母嬰行業來去對標的話,我們到底可以借鑑 Costco 的哪些地方呢?


第一,付費會員模式可以逐步移植到母嬰門店。


在流量紅利枯竭的今天,存量是不得不下功夫維護和經營的, 而付費會員就是一個很好的圈粉方法。付費會員早已經不新鮮了,行業內包括南國寶寶、孩子王等在內的大連鎖已經證明付費會員的可行性了。但是,在母嬰行業,開展付費會員的門店卻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母嬰商情》6 月嚴選刊對付費會員開展情況的調查顯示,全國僅有20%的門店已經開展了付費會員,也就是說,大部分母嬰門店還沒有開展付費會員,說明母嬰門店在付費會員這個模式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精選品類,給SKU 做減法。


在選品上不同於沃爾瑪等動輒兩三萬個SKU 的大賣場,Cost- co 最多隻賣4 千種商品,每個品類只選2-3 種爆款。這樣精準的選品,極速縮短了會員選擇商品的時間,實現了商品的快速週轉,進而降低管控成本,反過來也能保障低價格。那麼站在母嬰行業的角度,我們也可以針對我們門店的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做調整。


1.調整品類結構,精選細分品類,刪減常年低銷量甚至0 動銷的品類。比如,某童裝在對市場、消費者做了系列調研後,對自己童裝的品類進行了兩個方向的調整。首先,壓縮年齡段,將服裝的年齡段壓縮至0 至4 歲為主,4-6 歲做適度的補充延伸。其次,放棄時尚,專注大眾基礎和經典,提升面料品質,滿足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精簡SKU 後,媽仔谷的童裝銷量不僅沒有下滑,反而有所提升。


2.選取爆款,設定會員專享價,打造系統內部的“通貨”。也就是說,將門店的一部分產品作為門店引流神器,穩固會員關係,再通過導購引導、各種捆綁、連帶銷售的促銷玩法轉化到其他高毛利品類和服務項目上進行盈利。這一點其實很多代理商已經在做了,尤其是在奶粉、紙尿褲等品類毛利在近幾年急速下降之後,很多代理商都在開闢自有品牌,通過門店爆品活動,實現引流和快速變現。


第三,盈利模式重塑。用高性價比的商品引流,服務才是核心競爭力。


與傳統零售企業最根本的不同之處在於,Costco 壓根就沒有打算通過賣東西掙錢,賣貨只是它引流圈粉收會員費的手段。從某種程度上說,傳統的零售是掙差價,Costco 掙的是會員費。可以說這種盈利模式顛覆了傳統。在商品同質化嚴重的今天,高性價比的商品逐步淪為了引流工具,而真正能創造高價值的反而是我們的服務。單純的零售已經不能滿足母嬰門店的盈利需求了,母嬰實體店急需突圍之路,盈利模式重塑早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了。《中嬰商情》從2015 年開始就已經在引導母嬰行業重塑盈利模式,將傳統的零售逐步發展成零售+服務的形式,行業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同行在踐行這一點,也有很多已經嚐到了甜頭。


總之,不管是Costco 還是上一期我們實地探訪的奧樂迪,在進入中國之後,是一直持續火爆,還是如大家分析的那樣水土不服, 都有待考驗,而作為母嬰行業的我們,只需要從中找出我們可以借鑑的東西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