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寧採臣的愛情


小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童心未泯,在孩子的眼裡,世界很精彩,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這個時候就要求我們為人父母,對他們進行引導,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

從小引導培養孩子的興趣。

小孩子的好奇心很重,也很喜歡貪玩,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就要想方設法引導他,培養他某些方面的興趣。

比如說可以找一些趣味數學,看圖說話等資料,與孩子共同玩耍,在玩耍中,有目的的進行誘導,讓他慢慢的對這方面產生一點興趣,但是也不能操之過急,興趣是慢慢培養的,等到孩子真的對這方面興趣濃厚了,再可以重新制定一個學習規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某些方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他就會花時間投入進去,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制定一個個小目標,讓孩子邊玩邊學習,寓教於樂。



多鼓勵表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對小孩子取得的某一些小小的成績,都要及時表揚,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強孩子的濃厚的興趣,對孩子的優點要放大,多鼓勵,可以適當的給一些物質獎勵,讓孩子覺得,只有努力了才能得到獎勵,可以慢慢的激發孩子的好勝心。

小孩子心理也比較脆弱,意志力也不夠堅強,在挫折面前,有時候會畏手畏腳,那麼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就要多鼓勵,多跟孩子一起參與,跟孩子共同進退,共同面對挫折,在寓教於樂中,慢慢的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培養孩子一種奮鬥的精神,鍛鍊孩子的意志。



樹立目標做好規劃。

從小開始父母就要給孩子,樹立個遠大的目標,比如說還是很聰明,將來要準備考上某某大學,這樣就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讓孩子有一種奮鬥的動力。

同時也要制定一個個小目標,比如考試要達到多少分,或者要考到第幾名,這種都是平時的小目標,一旦完成了或者達到了,那麼要給他一個小小的獎勵,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學習的動力,如果小目標完不成,可以適當的給他一點小小的懲戒,起到一個鞭策的作用,但是這個要有個度,小孩子主要以鼓勵為主。



父母言傳身教,做個好榜樣。

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小孩子有很強的模仿力,如果父母從小也是愛好學習,經常看書看資料等,那麼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孩子會學著大人,拿起書本看看玩玩,久而久之也會有一種學習的衝動。

如果父母自己不愛學習,整天捧著手機或者電腦,那麼孩子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也會喜歡摸摸手機或電腦,所以在教育方面,父母一定要自己以身作則,要做一個好榜樣。

很多優秀的學生,父母在家裡都很注重自己的行為,也會經常陪著孩子一起看看書,努力的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在這種家庭氛圍中,孩子也會慢慢的改變自己的一些壞習慣,也會主動的投入學習,有時候主動的引導,樹立一個榜樣,比強制學習效果要好很多。



結束語: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需要父母 從小引導從小培養,寓教於樂,同時多表揚多鼓勵,要放大孩子的優點,而且父母要言傳身教,做個好榜樣,營造一種家庭學習的氛圍,多方面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一輪明月6966


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我覺得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父母要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

前幾天,一個輔導孩子寫作業卻發朋友圈說要把女兒提前嫁出去,火了,引起大家的共鳴。

之前有一位家長還因為輔導作業而進了醫院的事件,多少人因為輔導作業而對孩子大吼大叫、動手動腳的,所以,想要孩子主要學習,先把這些改了,多一點耐心。

當然還有孩子在寫作業、看書的時候,一定不要在旁邊看電視,玩手機,最好是拿本書在旁邊看,陪著孩子一起學習。

有空的時候多陪孩子去科學館、博物館轉轉,在參觀的時候要對孩子普及一些知識點,不要走馬觀花,那是沒有用的。

還有下課回家後,家長可以問孩子今天學習了什麼,你說不不會,讓他教你,我想孩子很樂意跟你分享的。


學樂人人慧


“少成若性,習貫之為常” ,習慣是指逐漸養成而不易改變的行為。習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自然而然地支配人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人終身受益。孩子主動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環節,每一位家長都要高度重視。


1、主動學習習慣養成要從小開始,持之以恆。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有很強的可塑性,家長就是抓住時機有意識開始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不能借口工作忙,一切順其自然,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錯過孩子良好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如閱讀習慣,閱讀能力貫穿是孩子一生的能力,就要從小培養,我家孩子從幼兒園開始,我就買一些圖文並茂兒童閱讀圖書,放在家裡他所能接觸到地方,玩好玩具後,他會有模有樣地安靜地翻看那些圖書,稍長大後,每週雙休日都會帶他去新華書店或圖書館,讓他感受讀書學習的氛圍,自己也會坐在那兒認真閱讀,三年級以後就自己尋找或購買一些書籍回家看,現已走上工作崗位的他,閒暇之餘,讀書是他的最大愛好,書櫥裡裝滿各類書籍。有人說,考取名牌大學的學生,不是從高中開始的,而是從小學就己顯露出來了,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2、興趣是習慣養成的先導。孩子對生活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心,當他對某些方面表現出特別興趣時,家長要積極引導,讓他由興趣轉化為探究,逐步養成思考的習慣。不能因孩子的不斷追問而感動厭煩,更不能因為有些器物的損壞而訓斥,泯滅孩子思考探索的熱情。記得我家孩子小的時候對電器十分好奇,拆壞了家中的小鬧鐘、計算器,有一次居然用筷子插進電插座的孔裡,我觀察到這種情況後,耐心地進行了引導,順便加強了安全教育。保持這樣的觀察思考習慣,使他在初高中物理學習上特別輕鬆,曾獲得省物理競賽一等獎。



3、適度懲戒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與學習常常會產生矛盾,這時候要和孩子之間形成約定,違背約定要接受懲戒,通過一定帶有強制性措施,使孩子向著主動學習習慣上發展。比如,放學放假了是先完成作業再玩呢,還是玩好後再做作業?當然是先完作業再玩習慣好,就與孩子約定好,違背就懲罰,毫不含糊。如此以往,孩子會養成把完成作業放首位的習慣。類似還有要自我檢查作業的習慣、糾錯習慣等。

4、家長做表率是孩子良好習慣養成的外在因素。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要孩子做到的家長也要做到,家長的表率作用對孩子習慣的形成有較大的影響力,叫孩子讀書,家長閒餘也要多讀書看報;叫孩子不要貪玩,家長也不能痴迷於電視劇。有了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孩子才能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總之,孩子養成了主動學習好習慣,家長就輕鬆許多,不需要操那麼多的心,更不會焦躁不安,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進行,你只有靜待花開。


燦如夏花92227887


習慣有強大的力量,它甚至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正所謂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兒童時期是人學習的最關鍵時期,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格外重要。資料表明,學習成績的高低,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如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其中學習習慣佔有重要的位置。在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學習,該玩的時候就輕輕鬆鬆地玩兒,要自覺,不需要別人提醒,也不需要別人強制。誠然,不是每個學生都是天生愛學習的,那麼,怎樣培養孩子這種自覺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呢?

  一、要讓孩子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獨立、認真、紮實地做好學習中應該做的每件事情,解決好學習中遇到的每個問題,處理好有關學習的每個細節,儘量不需要別人的提醒,進行自我管理。

   我們家長應該多利用一些認真對待學習,讓人欽佩、感人的故事,讓孩子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要獨立、認真、紮實地做好學習中每件事情,以達到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二、要讓孩子形成對學習如飢似渴的需要。孩子形成對學習如飢似渴的需要,養成隨時隨地只要有一點時間就要用來學習的勁頭。

  小結:只有讓兒童形成了對學習如飢似渴的需要,要能把零散的時間利用起來,主動的去學習,主動的去尋找和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學習資源,主動挑戰學習中的任何困難。


五宜微課


主動學習:意思是不靠外力的驅動情況下能夠自動的去學習。

現在你提問這個問題,就已經形成了一個不靠外力的驅動來主動的學習了,從你這個問題中是否發現有以下幾個原因?


1,因為你不懂怎麼怎麼幫助孩子或教育孩子主動學習,所以你想知道進而促進你主動學習好辦法來幫助孩子。

2,因為內心的渴望知道知識,這是人本能的求知慾。

3,不幫助孩子建立主動學習,每天督促孩子學習,一是家長累,二是孩子接受也不理想,情緒也很大,學習效果不好。【這是你的理性思維】


從上面的3個簡單分析,可以瞭解到你“主動”探索方法的心情和驅動力是:

  • 你內心渴望知識
  • 理性的願望,對未來的控制感
  • 你本能的求知慾

以上3點都是你的內心活動,不屬於外力驅動,因此,你想培養孩子的“主動”也就需要在孩子的內心建立起“主動”不屬於外力驅動的情況下,才能使孩子主動學習。


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學習金字塔”中把學習分為7個層級

不難看出,聽講,閱讀,視聽,演示等都是他人傳授給學習者的,所以不屬於“主動”範疇。

而討論(相互探討),實踐(自己動手做某事),傳授給他人知識,才是主動學習。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要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需要和孩子討論,讓孩子把學習到的知識用實踐的方法傳授給他人。

家長該怎麼做?

1,必須要了解孩子所掌握到的知識,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過的內容。

比如:今天家長拿起孩子的書本,瞭解到內容後,問孩子,今天老師講了哪些內容,你都有什麼收穫,你覺得老師講的內容完整嗎?如果是你來給學生上課,你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嗎?等引發孩子思路


2,瞭解孩子學到的內容後,讓孩子幫助孩子舉一反三運用出來,幫助孩子建立知識加工處理(實踐應用)。整編成為自己的知識。

比如: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問孩子,汪倫是誰,是李白的朋友嗎?

為什麼說桃花潭水那麼深都不及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呢?


深千尺是多深呢?一米等於3尺,千尺相當於是333.33...米了,我們家的房子一層才3米多,那就是水有我們家房子100多層這麼高了,別的大海可能是有這麼深的水,可是桃花潭應該是沒有的,李白用這樣的方式來比較證明汪倫對李白的感情是非常深,這是一種誇張的修飾手法。這也就像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一樣很深很深,有沒有那個小朋友跟你的感情也有這麼好呢?


用這樣的方法,一是幫助孩子理解,一是討論,一是讓孩子從傳授你知識的角度來理解,一是幫助孩子去掉錯誤的理解(桃花潭水的深度)

3,瞭解孩子學過的內容,問孩子相關內容,不是用考驗孩子的思維去問,而是引發孩子求知慾的心態來發問,幫助孩子理解自己不懂的心情,引發自主求知慾(就像你問這個問題這種心情)


總之,想讓孩子主動學習,一是要幫助孩子知道自己不懂,二是要讓孩子把學過的內容舉一反三用出來,三是讓孩子傳授給別人的方式(在傳授過程中才能夠把自己原有的知識加工整理一起)輸出。才能建立起來不受外力的驅動自動學習。


PS:不是孩子拿起書閱讀就是主動學習的,主動學習真正的理解是要內心把學習的記住並用出去才是主動,試想,孩子拿著書看,和坐在教室聽老師講,知識老師想要灌輸給孩子和書本想要植入孩子大腦,但實際上呢,孩子大腦並沒接受並記住,所以真正的重點在於討論,實踐,輸出。


熊娃大變身


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一是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學這個根本問題。責任感、使命感、幸福生活。明白了這一點,孩子就有了動力、內驅力,自然就主動了。在這一點上家長要緊密配合老師的學習目的及理想教育。

二是針對孩子的天資及個性特點再結合今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幫助孩子設計未來的奮鬥目標,以使命感激勵孩子。

三是分解若干小目標,讓孩子蹦起來能夠摘桃子,增強成就感。

四是以興趣為導向,把興趣與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五是適當獎勵,增強學習的喜悅感。

六是強制性學習。在良好的習慣養成之前,適當的監管是必要的。

七是適當的勞動磨鍊是十分有必要的。讓孩子們利用假期到農村去做做農活,到磚廠搬搬磚,體會一下生活的不易。這會極大地刺激他們主動去學習的。


高中大叔


學習障礙心理問題:六大疑問

學生厭學是一種典型的心理疲倦狀態。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解釋厭學是指學生消極看待學習活動的行為狀態形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向,情感上消極看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一切這些都嚴重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

協助孩子剋制厭學心情,首先要做的是找準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緣由,這樣才能夠 “有的放矢”。無妨先試著問問本人如下的問題:

1.孩子有學習動力嗎?

學習動機缺失是招致厭學的重要緣由。有的孩子無學習動機,學習處於被動狀態,經過教師逼、家長壓來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則是負動機,對學習有認識,但其見地是消極的,以至是錯誤的,以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沒有讀書照樣能夠做生意賺大錢。

2.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嗎?

興趣能促使人喜歡從事某項活動,厭學的學生大多數是將興味由學習轉移到其他事情以至是社會不良活動上去了,這樣,不只對學習不感興趣,反而厭惡學習、對抗學習。

3.孩子對學習能否充溢自信心?

對學習悲觀絕望,毫無自信心的學生,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提醒家長們注意一些孩子,曾經努力過,但依然常常失敗,很少以至沒有體驗到勝利的歡樂,因此主動放棄了努力,學習中舉起了白旗;另一些孩子,也曾經獲得過自以為能夠的成果,但是常常不如別人,因此很少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肯定或褒揚,便逐步喪失了自自信心。

4.孩子意志能否單薄,耐挫力如何?

許多學生固然客觀上有學習的願望,但學習畢竟是一項艱辛的事情,需求一定的時間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學生簡直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寵兒,因而很多學生堅持性差,意志單薄。一旦碰到艱難便打退堂鼓,懼怕去學、去動腦,長期下去,便產生厭學心情。

5.孩子存在“愛屋及烏”的心理嗎?

“愛屋及烏”的心理較常見,恨屋及烏的心理也存在。在學習過程中,既有“親其師,信其道”的積極情感遷移,也有“恨其師,厭其道”的消極情感遷移。有的孩子由於某種緣由對某位老師不滿,常常對他講課也不感興味,嚴重的對該學科也不感興味,其結果常常運用懲罰本人(不學習該學科或者成心不學好)的手腕來對抗老師。

6.孩子是“物極必反”的犧牲品嗎?

過高的期望值與功利認識也使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學。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於是對孩子提出不實在際的請求,當孩子達不到規範時,便採取不合理的措施,有些孩子可以忍耐,有些孩子痛快想.





重慶寸草心理醫生


1、父母作為多重角色扮演者,他們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應該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孩子,給孩子樹立學習的好榜樣。

2、培養習慣,點滴做起,既然是主動學習,當然離不開興趣,所以要從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入手,喜歡看故事書、漫畫書這些啟迪性的書籍,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循循善誘,給他們講故事,給他們佈置任務,按時完成,培養自控能力。

3、獎懲一體,強化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提倡德育教育,並非是縱容孩子,而是批評教育,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孩子此時沒有主動學習,但是給他們灌注這種思想,在未來,他們的行動上或許會有所體現。


平常心199741


如果把學習當做打遊戲升級打怪~

比如碩士英語:

每天學會五個單詞就獎勵自己一個棒棒糖

每天學會10個單次就獎勵自己一個冰激凌

如果每個星期就是一次小BOSS

小BOSS就是背會一篇範文

如果被會一篇範文就獎勵自己一頓牛排

每個月就會有一個大boss

大boss就是刷完一套模擬試卷。

(而且還要全做對為止的那種)

獎勵就是給自己一頓期盼已久的日料!

這樣下去,很快就會覺得“學習”其實是一件很熱血的事情!

然後再過一段時間,就會覺得:

我TMD把自己吃窮了!

迴歸問題,為什麼學習那麼痛苦,那麼逆人性還是要學習呢?

因為

因為

因為

人生的成長都是在磨難中!

人死了最舒服,我也不能去死啊!

既然都活下來了,那就努力一下唄~沒準有一天我可以通過學習讓自己可一輩子“無限暢飲”好吃的四葉呀!


尚德機構


導讀

高中的學習生活與小學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學和初中,老師往往是主體,學生在老師的督促和管教下學習,而只要學生在課堂認真聽課,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往往成績都會比較不錯。但是上了高中就不一樣了,老師不會再像小學和初中時那樣,整天圍在學生身邊,不停地督促學生應該學什麼、怎麼學,而是告訴學生要學會什麼,至於怎樣學,往往由學生自己來做主。說得通俗一點,高中要求主動學習, 而不是老師或家長在學生身後不停地催促。

NO.1學習動機是什麼

所謂主動學習, 指的是學生積極的學習精神和自覺的學習態度,它包括這樣幾種表現:學習態度端正、興趣濃厚、求知慾強烈、樂於探究、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如果學生養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他就會下意識地去學習,主動、自覺地去做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聽課、課後積極完成作業、及時複習功課,這樣他就會在輕鬆的心理狀態下完成學習任務,並且能夠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如果孩子沒有學習動機,沒有學習意願,即使硬著頭皮坐在教室裡,也不可能學進知識。所以,想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家長應該努力從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上下功夫。

NO.2激發學習動機

一、設置目標,激發孩子學習熱情

要讓孩子知道學習對他們來說是有意義的,指明從中學到什麼,今後有什麼用,國家對他們的要求是什麼,對自已有什麼好處等。如成績好的孩子鼓勵他參加學科競賽活動,並給予支持;寫作能力強的孩子鼓勵他參加各級各類作文競賽活動,並給予思路上的指導等。這樣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二、選擇恰當事例,營造學習氛圍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設置符合實際的榜樣,使之向榜樣學習。既不是高可攀,又不是輕而易舉,要使孩子能跳起來摘桃子,通過努力能夠摘到桃子,同時,教育孩子要實事求是的評價自已,有哪些優勢,哪些不足,在今後學習中自已如何發揮優勢,如何克服學科學習的困難,等等。

三、立足實際,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般地,孩子有了興趣,用外來激勵就少些,孩子能夠對愛好的學科堅持學習。要做到這些,可採取以下一些辦法:一是讓孩子瞭解某一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在生活中的意義,引起他們進一步探討學習的需要。如學好電學,可掌握家電維修的方法等;二是有目的引導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如學習了“安全用電常識”後,讓孩子參與簡單的照明電路的安裝,使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三是鼓勵孩子參加學科課外學習小組、知識與技能展示小組等,這對培養孩子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常常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刺激孩子學習動機,重視心理輔導工作

教給孩子調節學習動機的方法。如:提高對考試的預期估計;給家長、老師以承諾;與強於自已的同學競賽;把平時的練習當考試;失敗了要歸因於自已努力程度不夠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刺激他們的學習動機感。同時,要高度重視孩子的心理輔導工作,定期對孩子給予心理輔導,為促進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注意歸因傾向,尋求解決辦法

幫助孩子正確瞭解自已的優、缺點,制定切實的學習目標;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幫助達到目標,孩子以此來控制自已;改變他的歸因傾向,讓他們將失敗歸因於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孩子明白只要付出了努力,便會成功的道理。

NO.3給孩子自由支配權

對於孩子適當的督促和提醒是有必要的,但切忌老調重彈,整天在孩子耳邊不停地絮叨。

因為高中生正值青春期,有較強的叛逆心,父母嘮叨過多,很容易激起他們的厭煩心理,最後鬧得不歡而散。建議家長多給孩子學習的自主權,鼓勵孩子安排學習時間、分配學習任務,孩子什麼時候應該做作業,什麼時候可以玩,父母提供幾條建議即可,儘量讓孩子有自由的支配權,這對高中生來說是一種信任,也是一種可貴的尊重,往往也會贏得孩子的配合,激發出孩子內心的學習主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