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王石谷《仿黄子久山水图为芝翁先生寿》深度赏析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王石谷《仿黄子久山水图为芝翁先生寿》全图

作画的背景

王翚与明代仇英一样,都属于没参加过科考、没当过官的“职业画家”,即靠画画谋生吃饭的画家。所不同的是,仇十洲虽然享誉当时,但所遇不佳,五十多岁就累死了。而王石谷的日子则过得相对宽裕、滋润,活到八十六岁,这年纪在今天也算得上是高寿。

人生境遇可遇亦须求进,机会要靠人去把握。王石谷出生于常熟一个贫寒的绘画之家,上辈没有让他赢在人生起跑线上。他16岁拜职业画家张珂为师学习谋生手艺,早间以一手以假乱真的临画技术,混迹于画商之间,出入于社会下层。王石谷二十岁的时候,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王鉴。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清代叶衍兰所绘王鉴像

王鉴是明代文坛盟主王世贞的曾孙,他们家是官宦门第。王鉴自己也在明末当过廉州知府,故后来人称王廉州,他是当时声望极高的画坛领军人物之一。王鉴对王石谷的天赋与才能十分欣赏,收石谷为弟子,帮助他脱胎换骨,步入正统文人画家行列。两年后,王鉴又将王石谷引荐给董其昌的亲授弟子、画坛领袖王时敏。

王时敏对石谷的绘画更是激赏不已,把家藏的历代名画拿出来供他临摹学习,为石谷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王时敏家比王鉴家还要显赫,他爷爷是万历内阁首辅王锡爵,父亲是翰林编修王衡,自己也官至太常寺少卿,子弟在清朝当大官的,也大有人在。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明代曾鲸所画王时敏肖像,一位清秀的江南才子形象

王石谷进入了这样一个圈子后,如鱼得水。他在王时敏、王鉴等画坛巨擘、文人名流的提携帮助下,画技、声望与日俱增。石谷扬名画坛后,不忘王鉴、王时敏的栽培深恩,与两位恩师保持着长久密切的师生关系。今天我们赏析的这幅《仿黄子久山水图为芝翁先生寿》,就是石谷与王时敏一门三代密切交往的一件历史见证物。

题款内涵

明清两代,各家题为仿黄子久的山水画非常多,王石谷一生也有多幅仿黄子久的作品。此画没有明确的作品名称,一般根据画面风格,笼统称之为“仿黄公望山水”。为了明确所谈的具体画作,我将此图命名为《仿黄子久山水图为芝翁先生寿》。

在看画之前,我们先把位于画面右上角的题款读一下,这段文字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岁己酉,芝翁先生春秋五十,翬寄迹金陵,阙跻堂称祝之礼。今年春,令嗣茂京先生南宫高捷,余方倦游归,闻报雀跃,亟图此幅为先生寿,并以致茂京得雋之贺云。庚戌闰月既望,虞山石谷子王翚。”大意是说,“去年己酉年(1669年)芝翁先生五十大寿,我身在南京,没能到寿堂祝贺。今年开春,我刚回到家,就听说芝翁先生您的爱子茂京先生殿试登科,我对此感到欢欣雀跃,立即画了这张画,一则为先生祝寿,二则也祝贺茂京先生金榜题名。庚戌(1670年)闰二月十六日,常熟王翚敬上。”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仿黄子久山水图为芝翁先生寿》王石谷的题款

我们从题款中可以看到王石谷的文化修养是不错的,“阙跻堂称祝之礼”、“南宫高捷”、“得雋”之句,符合当时文人圈子的行文路数。“跻堂”二字,出于《诗•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用在此处甚是妥帖。文中的“芝翁”是王时敏的次子王揆,王揆字“芝廛”,“茂京”则是王揆的儿子王原祁的字。此时王原祁应在京候补,故石谷未另作画祝贺。

王时敏家这一次是双喜临门,不仅孙子王原祁“南宫高捷”,第八个儿子王掞也同榜高中进士。这个王掞,看过历史剧《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有印象,他就是剧中二阿哥胤礽的师傅王掞的原型,一个老谋深算的倔老头。这一年王原祁29岁,王掞26岁,侄子比叔叔年纪大三岁。王时敏子女众多,家事繁杂,以至没有精力作画。这是题外话,暂且放下。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历史剧《雍正王朝》中的王掞形象

作品立意

王石谷作为弟子,对恩师家的大喜事、对师兄的寿诞是很上心的。这幅用作贺礼的画作,石谷应该作过如下考虑:

一、基于师门画风,选择仿黄子久。王时敏画宗黄子久,用毕生精力学习、研究、提炼、开拓黄子久的绘画思想和技法。石谷此画的总体风格与其说是仿黄子久,不如说是仿王时敏,我们对照王时敏的作品,就不难看出这一点。石谷选择这种画法,有表示不忘师门的意思在内。

二、这幅画性质上属于“应酬作品”。既是酬贺就必须应景,寿诞之庆是喜事。郭熙的《林泉高致》中有这么一句话:“春山澹冶而如笑”,画如笑的春山能够表达高兴的心情。此时的石谷已不是画工俗手,不会去画青松仙鹤红太阳之类的俗套;而是选择寓意更深、格调更高的题材与画法,以符合王揆这位进士出身、跻身“娄东十子”的诗人身份。

三、所谓“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画高山峻岭以贺寿自然不错。但王揆此时五十,值中年。祝寿之外,

还当表达对其未来岁月的美好祝愿,故画面要有蓬勃葱郁之生气,而不能真像黄子久那样画得疏简苍茫。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黄公望作品

作品赏析

《仿黄子久山水图为芝翁先生寿》是一幅近八尺的高头大作,纵227.3cm,横82.4cm。纸本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面以高远之法画雨后之春山溪谷,峰峦高峙,深谷蜿蜒;山间丛树依势而生,偃仰、疏密相间,极尽自然之态。林间房舍穿插,犹如世外仙居。画面清新明洁,意境高华,确得黄子久“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神髓。此图所画是江南之山峦,与险峻的北方群山相比,江南之山多厚土植被,峰头圆浑。黄子久画山形出自董源和巨然,也与他长居江南,目之所及有关。后世仿黄子久的作品,在山体“造型”上多也以南方山川的“浑厚”为法。

图中主峰处于画面纵轴线之上,显得中正堂皇,有统领全局之势。这种主峰两边呈空间对称的画法,山水画中一般少见。王石谷这样画,是借鉴了传统吉庆图案轴对称的表现手法,使画面上部有一种隆重的气氛。山脊顺山头向左延伸数层后,出现的是一左一右两片断崖平顶,右边平顶呈凌空悬崖,左边平顶将山势向左转折。这种处理方式就是山水画中的“折搭转换”技法用好这种方法,就能使山脉气势贯通而不失自然之理。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主峰位于纵轴线之上

左边平顶之后,一条平岭连接而下,如九曲回肠,在一面绝壁陡坡之前戛然而止。此处平岭皆向左上朝揖而向右下倾斜,形势连贯而生动,变化繁复而不乱。平岭转折间穿插树木矾头,树石掩映之下,平岭有一种忽隐忽现的层次感。这段平岭石坪的出现,将主峰向纵深推移,为画面中段的景致留出了观赏空间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一条平岭连接而下,如九曲回肠

平岭左右皆为绝壁,下方陡坡继续将山势向下延展,绝壁陡坡之下是一处树林。此处地势险要,景色绝佳。三五株青松修长摇曳,松下丛树密集、屋舍连顶,这是一处山居。山居东踞绝壁之顶,西边石坪如一马平川,石坪上架有石桥,连接着断崖对面的另一处石坪,桥下是云遮雾绕、深不见底的深谷。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桥下云遮雾绕、深不见底

在山居的东边悬崖下方山腰间,绿荫苍瓦,坐落着一处古寺。此真所谓幽绝之处必有灵境!“空山寂历道心生,虚谷迢遥野鸟声。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唐人张说此诗正是这般写照。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幽绝之处必有灵境

山居、古寺与外界的连接,靠的是山脊之上开凿出的一线石级小道。沿着小道往下走,两边是层层叠叠的冈岭、阜坡,一路下来,沿途山形面面移动,眼前景象层层开阔。山道尽处是临水而建的一处山村,山村面对一片开阔的溪流河滩,上面树林葱郁、枝叶泼泼欲动。置身于如此秀丽的山间河畔,即便做个农人、樵夫亦不足为憾!

王石谷笔下呈现的这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四可”之境,让人不觉流连忘返,仿佛在这画里可以呼吸到春天雨后湿润清新的山间空气,可以听到潺潺流水、风吹树动、鸟鸣的天籁之音。

王石谷画这样一幅江南特色、仙境般的山水画为王揆做寿,是出于对王揆的了解和对其志向的理解。据《钦定四库全书•江南通志卷一百五十九•人物志》载:“王揆字端士,太仓人,时敏子。性至孝,事父不离左右,成进士后即归,侍养终身。” 康熙中荐鸿博不就。王揆绝意仕途,“归来投别业,鸡犬一庭前”过着平民生活,读书写诗,侍奉父亲。石谷此画,正是其理想之精神乐园

技法探究

我们品读王石谷此画时,若对照黄子久之《天池石壁图》、《富春山居图》和《水阁清幽图》,就不难发现,其山形轮廓用笔较黄子久要圆润,笔中水分较足,几乎没有渴笔焦墨。线条中洋溢着饱满的热情,这是一种入世的笔调,而非黄子久那种虚淡清健的出世笔调。

山石中的长披麻皴法略近黄子久,但此画用笔速度较快,似有赶画之嫌。好在石谷此时功力已驱稳定,用笔虽疾,而理法不乱,别有一种畅快之意。山间峰峦之间点缀的矾头小石,画法全似黄子久。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水岸石坡的披麻皴

此图给人一种润墨淋漓的湿气丰沛之象,这是王石谷在黄子久披麻皴的基础之上,在山坡上大面积横向点染“落茄点”的缘故。落茄点亦是一种皴法,用于表现烟雨迷蒙的江南山色。此法源于宋代米氏父子,发展于元代高克恭。而王时敏则是将此种皴法结合进黄子久画法,且融合得浑然一体的第一人。在王时敏的画中,“落茄点”通常沿着披麻皴的线条方向而顺势排列,似点似皴;王石谷此画中的“落茄点”则没有依附,直接落点,画出山势,用得更为大胆放逸。

“落茄点”是这幅画中的“湿气来源”之一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山坡上大片湿漉漉的落茄点

画面下方溪岸丛石间的一片树木,在全图中起到稳定阵脚的作用。十四棵大树交错掩映,姿态优美。树叶或勾或点,画法极其丰富,十四棵树用了十一种画叶的法式,可谓阵脚谨严。图中树木的叶子,用墨之外,全部用淡花青复勾、复点、复染,似吸饱了雨水一般,显得极为繁密、青翠、生机盎然。这是另一个重要的“湿气来源”。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十四棵树用了十一种画叶的法式

《仿黄子久山水图为芝翁先生寿》在设色方面别具一格,全图继承了黄子久“浅绛山水”的用色方法,但色调鲜丽活泼。在山石用赭石渲染之后,王石谷又在上部施加了极薄的一层石绿,使得画面中有一股清朗之气回荡其间。

王石谷此图运用了较多王时敏绘画的元素,但在章法上较之老师要条理分明、脉络清晰。这是他在精研“南宗”基础上,对北派山水章法形式的一种把握与运用。

王石谷这幅画三百多年了,感觉纸却一直是湿的,从未干过

左为王时敏作品,右为王石谷作品,二者的渊源一目了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