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男孩低年级基础不错,熟读数本国学书,出现叛逆行为,成绩波动很大该怎么办?

异乡客1981


低年级孩子进入系统的学龄教育,会有一段适应阶段,家长不要太过注重稳定的学习成绩,因为从孩子的学习能力上看,可以熟国学书,考试偶尔也能发挥得比较好,看得出孩子没有问题。不稳定背后的原因是关键所在,家长从这里着手找对应解决办法,比如就说一个情绪的点。

孩子的情绪问题如果常常得不到重视,有了情绪后不知道该如何排解,所以导致孩子情绪一上来,哪怕是在考试中,也都爱做不做。这要反观平时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这和孩子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就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果父母常常是打压、忽视、拒绝孩子的情绪表达,那么孩子很可能在情绪来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排解,会用偏激的行为、放任自己的、忽略感受的方式面对自己的情绪,比如题目中的交空白卷就是一种表现,孩子当下有情绪不知道如何处理,一直沉浸在那样的氛围里,忽略了周围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会造成不知道该做什么,放任随意。

单从情绪这块,建议家长反思下当面对孩子情绪来的时候,我们自我的情绪觉察,首先让自己保持冷静的状态,不用成人的情绪控制孩子的情绪。其次,我们成人能够冷静的时候去理解孩子,因为事情造成的情绪失控,比如伤心、委屈、难过等等,就会让孩子明白他的情绪被人理解被人看见,最后再去和孩子一起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慢慢的,孩子对情绪不再抗拒,懂得怎么去排解,就能够关注当下更需要做的事情。

情绪的问题只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小的缩影,孩子学龄期遇到的问题,不过是家庭教育方式的放大罢了,以此家长可以反思,在家庭中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有可能的话参与一些家庭教育的培训,能更快速的看到问题所在。


亲子关系讲师露宏


男孩低年级基础不错,这很难得,也是他能读国学书的前提条件,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紧,所以考试成绩得第一就在情理之中。可情绪化后就引起了成绩波动,这如何是好呢?

一、寻根究底

冤有头,债有主,孩子的判逆也应该有其原因,是因为家长要他多读国学书引起反感,还是语文得了第一每次要他保持这名次,或许是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时间,与朋友少了往来。你都要像中医医生用望闻问切问病根一样,把孩子的判逆原因查个水落石出。

家长应是有心人,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要逃不了你的视线,在他刚开始出现判逆就应该敲响警钟。

二、寻思解决

如今医院越来越多,都为了治好人们的疾病,如果有养生意识,得病的人就不会有这么多。孩子的判逆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孩子的行为较前大起大落,家长就应该警觉了,就不会导致行为严重。既然出现了,那只有到医院治病一样按时打针吃药。

对于因读国学书反感的,家长应理解,那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是格格不入的,如果加上表演式的读,像六一节我们观看国学展示那样,相信孩子是乐在其中的,这多么需要家长的陪伴,可你做到了吗?

对于因要孩子始终保持语文第一名来说,那是适得其反的,我们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孩子的一时失利是情有可原的,想当年,目己也没这么大的能耐,何况现在引诱多多,想安心读书得有多大的信心才能坚持下去。所以,将心比心,别要求太苛刻了。你只能与孩子多谈心,他尽力而为就足够了。

孩子的判逆事出有因,家长要追根溯源,多运用疏的方法将孩子的判逆化为学习的动力,继续对国学书产生兴趣,在各次考试中名列前茅。


育心福生


从问题的描述上看,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亲子关系。从熟读国学书上看,家长寄予孩子很高的希望,很有可能孩子的情绪化来自家长的压力。为了让孩子更加优秀,各种各样的辅导课程没有少报,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积极参加,但是这并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

一般人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已经很累了,何况孩子一天学习超过八个小时,晚上还要再“加班”做作业或做家长指定的任务。生活要劳逸结合,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每天的生活不仅只有作业和作业,应该还有外面的世界和精彩的时刻。

教育注重的是过程,不是结果。相对成绩来说,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良好的行为品格更为重要。义务教育阶段培样孩子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要是提高素质为最终目标,成绩不是教育追求的目的。

所以,家长一定先要和孩子认认真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真是的想法,然后再做打算。要根据孩子的喜好报合适的辅导班或适量的图书。不要求孩子的成绩,不给孩子成绩上的压力,让孩子慢慢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最好的方式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互相深刻了解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