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2020 泰晤士世界大學總排名榜,德國大學如何?

  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機構 THE(泰晤士報)已經發布了2020年世界大學排名,包含來自世界92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396多所高校。

  從2004年開始,THE(那時還和QS一起)更新了第一版世界大學排名。

  而今年的這次尤為值得參考,因為它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多元化的世界大學排名。

  今年,THE採用5個模塊,共13項指標作為於評估和檢驗全球頂尖高校的相關數據。其中,5個模塊的佔比分別為:

  教學 30%

  研究 30%

  被引用論文量 30%

  國際視野 7.5%

  行業收入 2.5%

2020 泰晤士世界大學總排名榜,德國大學如何?

  這一期德國大學的排名又怎樣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備註:因學校過多,

  我們僅選取世界排名前250名的學校。

2020 泰晤士世界大學總排名榜,德國大學如何?

  可能看過這份排名後的你對這個結果並不是很滿意……

  心裡也在嘀咕:跟那些歐美國家的大學比,德國的學校排名怎麼這麼低?

  但是所謂的“低”並不代表“差”,甚至實際的教學質量遠遠超過歐美國家的一些學校,讓小編告訴你真正的原因……

  德國的科研項目是“分散式研究”

  德國科研的頂尖力量主要來自於國家的科研機構。雖然這些機構跟大學有一些合作,但基本上都是獨立研究發展。其科研成果也是獨立發表,分開計算。

  在大學排名中這些科研結果都不會被納入考量範圍。各個學校有自己的專業側重,因此這些科研力量,包括科研資金,科研人員,科研設備等等就會被分散,而德國也沒有一個像英美國家那樣綜合能力很強的大學。

  德國高校資金來源不依託於企業

  社會和媒體通常會對這部分資金保持警惕,因為他們認為這會影響高校科研的獨立性,純粹性,受到商業和政治的牽連。

  專業強而分散,注重應用多於學術

  由於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州制,所以各個州的制度都有所不同。每個州會根據自己的各種條件綜合考慮發展一個強項的專業。

  所以德國大學的專業設置不廣泛,專心發展最強的專業。像德國的亞琛工大,綜合排名都找不到影,但機械專業,入學就被大公司盯上籤約,出校門年薪十萬歐元起。

  德國教育實行雙軌制教育

  德國首先是個工業大國,德國人注重自己的工業發展,科研力量也會往應用上傾斜,並不像美國能夠直接將自己的科研成果直接輸出。基礎科學研究到工業應用還是有一段距離,因此自然科學並不佔優勢。

  公立大學本質,傾向大眾教育

  德國的公立大學大多是免學費的,入學門檻也不是太高。德國大學更多地把精力和資源放在提高整體教育水平上,因此德國大學的畢業生普遍具有極高的專業素養。

  但與之相對的是,英美國家會把多數的可利用資源提供給極少數的優等生,而這些學生的研究成果會作為學校的教學成果來提高學校的排名。

  德國大學的教授數量基本是固定的

  德國公立大學的教授也都是由政府任命的並具有終身教職的國家公務員,新的教授職位基本都要等到老教授退休才能空出來。這樣一來,德國高校很難聘請和留住年輕的科學家,也就從一定程度上流失了科研的新生力量。

  總而言之

  德國人的嚴謹教學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也正以這種嚴謹吸引著更多的學子赴德深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