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建”“治”“強”,助推全面從嚴治黨再上新臺階

“建”“治”“強”,助推全面從嚴治黨再上新臺階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全會號召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一心、開拓進取,奮力書寫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新篇章,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毋庸置疑,當下黨內還存在一些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不符合黨的先進政治文化要求的現象。例如,在十八大以來的高壓反腐態勢下,仍有一部分官員不收斂、不收手;在選人用人問題上,仍有“潛規則”導致制度“失靈”,陷入“百密一疏”的窘境;在利益集團的“圍獵”下,金錢邏輯“氾濫”、理想信念動搖、紀律觀念喪失,種種問題,既有思想教育的不夠,也有制度治理之疏漏,還有政治文化建設沒跟上步調。因此,要防止思想“滑坡”,堵住制度的“漏洞”,趕上政治文化的“節拍”,黨建模式必須堅持思想“建”黨,制度“治”黨,與時俱進發展政治文化“強”黨。

牢握思想“建”黨這一“精神利器”。中國共產黨歷來十分重視從嚴治黨,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中國共產黨人面對艱難險阻為什麼能夠團結起來、上下同欲,取得一個又一個鬥爭的勝利,就是“一靠理想二靠紀律”。在民主革命時期到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全黨開展了多次重要的思想建黨活動,如古田會議、延安運動以及建國初期的整黨整風運動,著力從思想認識上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了幹部防腐拒變的能力,解決了當時黨內的突出問題,提高了幹部素質,密切了黨群關係,有力推進了黨的建設發展。

鞏固制度“治”黨這一“不拔之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共產黨,狠抓制度建設,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政治紀律監督、履職擔當監督、選人用人監督、日常管理監督、巡視整改監督,各類形式的監督體系日趨豐富和完善,鐵腕反腐,沒有投鼠忌器的任何遲疑、沒有法不責眾的任何妥協、沒有下不為例的任何退讓,正風肅紀,堅毅擔當,重錘之下,火花四射。被查處的幹部中超過60%的問題線索來自巡視制度、監督制度,在革命性的鍛造中,新時代從嚴治黨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制度反腐的效果更是有目共睹,已然成為破解自我監督、從嚴治黨難題的重大利器。

發展文化“強”黨這一“靈魂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早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就提出:“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政治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突出強調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出臺《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強調“四個意識”;在選人用人中,強調突出政治標準等等。所有措施都緊扣政治文化要求,直擊問題要害,取得了顯著成效。因此,只有樹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政治文化認同,惟有信念信仰之火的引領,才能更好地克服當下黨內政治生活與政治制度及思想信念的各種“水土不服”的問題,才有創造歷史、繼續前行的不竭動力。

志之所趨,無遠勿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站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起點處,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堅信,只要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這一堅強的領導核心,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高舉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旗幟,凝聚14億中國人民的磅礴偉力,定將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更高境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必將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