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投訴醫生後,你想要的得到了嗎?

兒醫內科王醫生


我們都需要換位思考,站在醫生角度,面臨的即是患者對你的不理解,站在患者角度,同時又是醫生對你的不理解。尤其在醫生越來越有怨氣的時候,每天面對那麼多病人,工作壓力那麼大,你還要求我態度好。

我也在三甲醫院工作,這份工作最大的感受是,每個人看見的都是事物的一方面。

病人掛號難、停車難、等候久、病痛中還要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面對流水線一樣的看病流程。檢查科室流程和地理位置都不清楚,像無頭蒼蠅一樣折返。👿

醫生每天面對那麼多病人,經常看病過程中被各種問題打斷,沒辦法真正給患者細緻地講解。一邊看病人,一邊還要完成病歷。時不時被個別病人提著各種各樣奇怪的要求,比如可不可以順便開幾個我老婆要吃的藥,比如醫生怎麼還不到我,比如我就是做一個檢查能不能先給我開,比如沒掛號可不可以幫我解釋下化驗結果,比如11:30了問醫生能不能給我加個號?……

人很難沒有情緒。

衝突😡就這樣爆發了。

我們都是需要被理解的,當你把理解膜拜成萬歲的時候,投訴只是個鬧鐘而已,定力強的固然不被吵到耳朵👂起繭,投訴充其量被理解為我的發條緊了🤐,該鬆一鬆了,僅此而已!

假若不是患者情緒堆積造成的,那就是安全事件!醫療事故難免會有的。我們都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旦鑑定為嚴重損害,也就是三級安全事件,冰凍三尺,醫院的責任便大了,醫生被停職,鬧上法庭,各種賠償,是最嚴重的投訴後果了。那就不能抱怨了,醫院的過錯必須承擔啊!


蠶繭沒有的秋


投訴醫生,站在醫生和患者的角度分別來看,是對立與統一的。

首先站在醫生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本人也是三甲醫院教授,長沙市醫療事故鑑定辦的創始人。我相信我和我的同行,從內心世界來說,都希望儘快,盡好的服務每一個患者,絕對不希望自己的患者治療效果不好,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同時,不同的醫生職業能力,職業環境存在很大的差異,而且每一個患者也是不同的,病情也有輕重緩急之分。每天接觸的患者也很多,高峰期,平均幾分鐘就需要接待一個患者,對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用藥史都沒有充分的時間瞭解詳細,會導致一些情況的發生。有些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又不能表達清楚,既往檢查結果和病歷又沒帶齊,且不能整理清楚。(大家願意的話,可關注我,我會教大家怎麼建立自己健康檔案,對以後就醫有幫助)

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慾。工作壓力是極大的。每天面對患者,首先是希望患者早日康復,每天第一次問候總是說您好些沒?也許患者和家屬感覺就是一句簡單的問話,其實也是醫生對患者恢復的一種期望。

醫本善良。在目前的環境下,確實有小部分醫生為追求利益,存在一些不良執業行為,我本人也是鄙視👎的。醫生需要靠自己高尚的醫德,優秀的診療水平,精湛的業務能力,良好的溝通服務能力,有口皆碑的患者推崇,獲得應有的報酬。

站在患者及家屬的角度來說,你們希望用經濟實惠的療法,早日康復,我們是理解的。患者的痛只有患者最清楚。經濟壓力,身體痛苦,心理負擔,是每個患者都避免不了的,我理解。

現在的醫療隨著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確實提高啦診斷水平和治療能力,卻讓醫生更多依靠設備,也會增加患者費用。我認為醫生還是需要更加積極提高主觀能動性,提升非依賴設備的診療能力,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取得患者的理解。

醫療還是需要更多的情感交流,看病不能只是與機器冰冷的交流。醫患的相互理解,有利於提升醫生工作效益,更好服務患者,有利於患者減輕壓力,早日康復。

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我們更要重視預防和康復。防病比治病,更有經濟性價比,1元錢的預防可以減少100元的治療費,同時也可以避免疾病帶來的痛苦。

期望和大家多交流!(請關注我,感謝!)


逸柏年E陳醫生


你以為你在氣勢上贏了,但是你卻輸了。。。至於為什麼,不多說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