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離職半個月,一直很後悔,公司招聘新員工幹一天就跑了,原崗位空著,請問還可以回去嗎?

妖妖無欺0528


沒有哪一條法律規定,離開公司後不能再回去?很多人不願意回原公司,無非就是覺得面子上過不去,(除非是不能再回去,比如說被公司開除等。)在經濟寒冬下,工作與面子,孰輕孰重呢?


最終能不能回到原公司,決定權不在你身上,但是試過了,有一定概率回去,不試,就永遠回不去。


在行動之前,不妨先考慮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影響你能不能回到原來公司,然後尋找關鍵人物來幫助你達成目標。



01

這三個問題影響你能不能回到原來公司?


在行動之前,先考慮下以下三個問題,如果在這三個問題上沒有問題,一定概率上可以回到原來公司。


❶ 離職原因能克服嗎?


你之前離開公司的離職原因是什麼?這個離職原因,是指你離開公司的真正原因,並非是寫在離職單上或者告訴HR的表面原因。


現在你想回到原來公司,這個“離職原因”,你能克服嗎?你會不會因為這個“離職原因”再次離職呢?


比如說,你離開公司的真正原因是:原來公司一直加班,你無法忍受。如果你回到原來公司,這個加班問題還是存在,你能克服嗎?


你想逃離“火坑”而離開,回到原來公司,不就是再一次掉入同個“火坑嘛?因此這個問題需要你深思熟慮,再三考慮下。


❷ 在原公司的績效如何?


你在原來公司的績效如何?能力是否勝任崗位職責?業績情況如何?同事、領導、老闆對你的評價怎麼樣?


公司招人,無非就是做三方面的匹配:人崗匹配、人企匹配、人人匹配,再次僱傭離職員工,也是從這幾個匹配入手,去衡量。


不要個人覺得良好,而是要有事實數據,比如說財務報表上的數據,績效考評表上的打分。


尤其要注意的是離職前一段時間的業績、表現,為什麼呢?“近因效應”在起作用。


所謂“近因效應”是指在多種刺激呈斷續性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最近一次出現的刺激。


“近因效應”表現在人際交往中,即我們對他人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簡單來說,同事、領導、老闆對你離職前的一段表現印象最深刻。


因此你要想一下,在離職前一段時間,你的業績情況怎麼樣?你與同事、領導、老闆的關係怎麼樣?


❸ 辭職時候的姿態如何?


辭職時候的姿態如何也會決定能否成功回到原來公司,有兩種辭職姿態:第一種是“和平分手”,按照公司離職程序,提交離職單,並且完成了交接手續;第二種是“撕逼分手”,鬧得不太愉快,比如說沒有完成交接工作,比如說有言語上的“碰撞”等。


舉個例子:


我們公司有一位銷售人員,突然提出離職,而且拒絕做交接工作,HR跟他溝通數次,都得不到回應。半年後,這位銷售人員聯繫了銷售經理,希望再回到公司,老闆直接說:“這種人,要不起!”


你辭職的時候,是哪種姿態呢?如果是後一種,再回到原來公司的概率很低。


小結:在行動之前,不妨回答下上面三個問題,如果你的回答是YES,恭喜你,原則上,你回到原來公司的概率會很高。



02

擺正心態,尋找“關鍵人物”


再回到原來公司,對公司和你來說,都是一個機會,因此,你不必要為了能回到原來公司,在姿態上放得很低。


對公司來說,重新招聘人員,要花費很多成本,這個成本包括:

  • 前期成本,指招聘會費用、招聘廣告、員工推薦獎勵金;

  • 運作成本,指負責招聘或者面試的HR的時間成本,企業支付給HR的工資,跨省招聘的差旅費等其他管理費用;

  • 試用期成本,指新員工的工資、培訓費、管理費等,與其他同事的磨合成本;

  • 機會成本,指招聘一名新員工,放棄其他求職者所能帶來的最大收益,還有試用期員工與崗位不匹配、與企業不匹配,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從上面可以看出,重新招聘員工的成本,包括了顯性成本,也包括了隱形成本,並不是單單指付給招聘平臺的費用。


那麼對企業來說,如果你的能力勝任崗位、離職前你的各種表現良好,為什麼要“捨近求遠”,花費那麼多錢和時間去重新招聘呢?招聘你,還直接跳過了“磨合階段”,何樂而不為呢?


對你來說,從成本角度來講,也是一樣的,選擇原來公司是“性價比”最高的,再加上,離職半個月以來,你一直很後悔,那麼說明,原來公司某些方面,比如薪資待遇各方面,你都是滿意的,“做生不如做熟”,原來公司的工作、環境、同事等等各方面,你都是熟悉的。


現在問題是如何回去呢?我的建議是:


第一步:找到關鍵人物


關鍵人物一定要找準,這個“關鍵人物”符合以下特徵:

  • 在招聘上,有一定的話題權或者建議影響權;

  • 他/她跟你的關係不錯或者說你們中間有個“牽線搭橋”的人。


HR經理、直接上級領導、老闆都可以是這個“關鍵人物”,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二步:直接進入主題


找到“關鍵人物”以後,可以打電話或者約出來喝杯咖啡,簡單的寒暄過後,直接進入主題,大家都是聰明人,別浪費那個時間了,來個“山路十八彎”。


具體說話方式,可以走幽默向,比如跟對方說:“現在這個崗位空缺,我向你推薦個人才,這個人會……” 引起對方興趣後,你可以正式介紹自己,“就是在下,你看如何?”


第三步:打消疑慮


我一開始提到的三個問題都OK的情況下,現在“關鍵人物”的最大疑慮來自:你的穩定性。你已經辭職過一次了,你是否會再次辭職呢?


因此,你首先要自己思考過這個問題,原來的離職原因,是否能克服?才有信心,讓別人相信,你能克服這個問題,不會因為這個原因再次離職,開誠佈公地和“關鍵人物”聊一下,要真誠。


從“用戶思維”考慮,“關鍵人物”不同,需求不同,談的重點要不同:

  • 如果這個“關鍵人物”是老闆,要再一次闡述你的價值,你能為企業帶去什麼價值?

  • 如果這個“關鍵人物”是領導,你能為他做什麼?你能幫助他什麼?
  • 如果這個“關鍵人物”是HR,從HR的KPI出發,比如招聘成本,讓HR幫助你重新回到原來公司。


第四步:表達感謝


如果由於“關鍵人物”的幫助,回到原來公司,除了口頭上的感謝,還可以送點小禮物,如水果這些,更重要的是短時間內做出業績來,這是對這位“關鍵人物”的最大感謝。


如果最終沒能回到原來公司,也不必要垂頭喪氣,結果並不是由你來掌控,你努力過了,那麼也要向“關鍵人物”表示感謝,平時也可以保持聯繫,也許下次有機會也說不定。


小結:心態上要擺正,對公司,對你來說,都是一個機會,沒必要把姿態放得很低,通過找到關鍵人物、直接進入主題、打消疑慮、表達感謝這四步來嘗試做出行動。



03

假如回到原來公司,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假如你回到原來公司,要注意兩點:


❶ 要做好被“嘲諷”的準備


假如你辭職以後重新回到原來公司,一定會有人當面或者背面“嘲諷”你,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在意這些。


你也可以做些事情,來化解這些“嘲諷”、“尷尬”,比如說邀請同部門的同事吃頓飯,大聲宣告:我“胡漢三”又回來了。在公司,碰到有人問,你可以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因為太想你,所以我又飛回來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嘲諷”、“尷尬”就會消失不見。


❷ 籤勞動合同的時候要注意


你之前辭職,就代表解除了同公司的勞動合同,現在重新回到原來公司,要重新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也就是,你離開企業後,重新回到企業,並不存在試用期了,這一點需要注意。



結語


人生難免做出錯誤決策,後悔了,那就給自己一次機會,嘗試過了,最終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如果永遠停留在想的階段,那就一直在“後悔”中!祝成功!


我是若拉,致力於職場高效成長,歡迎點贊、評論、轉發,記得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在職場中升職加薪!

林若拉


我單位就有一個離開後又回來的員工。

沒有離開之前,單位領導特別喜歡他,他的婚禮、生孩子,都是領導包辦,只是在辦完了這些,在年底年終獎拿到手,吃完年飯後,就直接辭職了,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領導當時臉都氣綠了。

據說挽留了半天,仍然堅持要在,領導就放行了。反正當時員工都把這個事當笑話說,好久才平靜下來。

結果不到兩年時間,他又回來了。仍然沒有和我們打招呼,就突然上班了,至於是他自己要來還是領導要他來,不清楚。

領導是說他自己強烈要求會單位,他說是領導三番五次打電話要求他回單位。反正過程不重要,結果就是他回了。

重新再回來的過程應該不好受吧。同事的玩笑話,回來後公司也不是以前的那個氛圍了,想像以前那樣受寵,怕是不容易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知道他離開的那兩年,也混的一般,做過保險,開過餐館,估計也沒有賺到什麼錢,又總在外面出差,家也顧不了,可能覺得原單位還是舒服些,就回來了。

有時候和他聊到為什麼辭職,他都會談口氣,說以前還是年輕了。

所以說真不要隨便辭職,不要以為外面處處是黃金,可以很容易拿到手。

一,想明白了再辭職

想明白就是指要了解你自己,瞭解同行的狀態,瞭解整個就業行情。

問你自己4個問題:

1,辭職後是不是能很快的找到工作?

2,辭職後,沒有找到工作,有多少存款可以可以支撐你多少天不拿工資?

3,如果不能在同一個行業找到工作,你能轉行做什麼?

4,整個就業行情是好還是壞?好到什麼程度?壞到什麼程度?有沒有具體的數字?

如果你回答不了這些問題,雖然你覺得自己有能力,但是沒有給你發揮能力的場地,都是無用功。

建議你好好待在原公司,做出一番成績再談辭職。

二,辭職了就不要再回來

辭職,在領導心目中最起碼有兩個不大好的印象,要麼覺得公司沒有發展前途,要麼是找到比現在公司福利待遇更好的了,瞧不起公司所以要辭職。

這兩個印象都不好,如果情商不夠,甚至會鬧的雙方不愉快。這樣的情況下再回來,日子也不會好過。

哪怕在外面混的很差,也不要輕易動回的念頭,好好總結一下為什麼會混成這樣?覆盤這幾年的心路歷程,也會對自己有幫助。

三,無路可退的時候,該會還是要回

實在混不下去了,要養家餬口,要生存,如果原公司給你敞開大門,你還是回去吧。

畢竟活著比天大!

但是準備回去前,請問問自己4個問題:

1,做好被嘲笑的準備嗎?領導、員工、甚至打掃衛生的大叔大媽,都可以嘲笑挖苦你。

2,做好把自己放在最底層的位置沒?打雜、跑腿、幹粗活?

3,學會了解領導的想法和思路沒?和員工如何處理好關係?

4,自己該如何從頭開始?計劃定好沒?什麼時候做到什麼位置或者賺到多少錢?

能基本上回答這些問題,證明你在思考,人要是不好思考,走到哪裡算哪裡,那就永遠處在辭職、找工作、再辭職、再找工作,最後混到一無是處,還感嘆天地不容你。

不要變成一個被人嫌棄的人還不自知!


花妖呀


我之前有一位下屬,工作能力很不錯,本來打算將他提拔為管理人員,但他卻執意要走,執意要離職,並對我說人各有志,他想要追求其它的發展行業。聽到下屬這麼說以後,我便立即同意了他要離職的想法。

畢竟,他說的對!人各有志,每個人追求不同,自然不能強求。

他離職大概半個月左右,便給我發消息稱想要回來繼續上班,問我是否能給他一個職位。雖然有管理職位還空缺著,但這位下屬之前說過人各有志,萬事不能強求,我自然拒絕了他的這個請求。

舉這個例子其實也就是想說,離職之後的人員,想要回去並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用人單位說了算。

離職半個月,一直很後悔,公司招聘新員工幹一天就跑了,原崗位空著,請問還可以回去麼?

這個問題得從以下方面考慮:

一、回去的主動權不在於你,而在於領導是否願意重新接納你

對於領導來說,你當初堅持要離職,他也有挽留,從他的內心深處來講,一定會成全你。

此時的你已經不佔有任何優勢,但你的領導只要願意,你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領導高度的讚許,想要回去上班還是有機會,但前提是你要弄清楚你的領導是否還會接納你,如果不願接納你,即便你工作能力再強也沒有任何用處。

二、怎麼開口和領導說你想要回去上班的想法

想要回去上班之前,一定要提前弄清楚領導對你的想法,也就是領導是否還會同意你回去上班。

這時候,如果領導不主動找你,你就可以主動給領導發信息或者打電話嘮嘮家常,順便提一下工作之事,看領導的態度與看法,如果領導表示你回去上班的機率很大,那麼則可以主動出擊,如果領導全程對於你的工作之類的事情隻字不提,那麼則說明領導對你並不抱有任何希望,你也可以不用提這事。


肖軍說職場


講個有趣的案例:

前一段時間我們公司的小王想讓公司領導給自己漲一點薪水。

鼓足了勇氣之後,終於來到了公司領導的辦公室,並且明確告訴公司領導:自己之前的薪水是3000塊錢,現在希望能夠漲5塊,也就是3005塊錢。

公司領導聽了之後非常生氣,指著他的鼻子說:憑什麼多給5快錢,公司發展到現在也不容易,你這不是給公司挖牆腳嗎?

針對於這5塊錢,兩個人僵持了整整兩天,兩天之後小王告訴公司領導,如果你不給我漲到5塊錢的話,我就直接辭職。

領導聽了之後,二話沒說,直接把辦公室的門打開了,並且把他請了出去。

小王離開這家企業之後,才意識到找工作的難度,根本沒有辦法再找到之前的像樣的工作了。

只不過在這個時候,小王知道自己離開那個工作崗位之後,公司現招聘管理的那個人只是工作了一天就走了,也就是說那個崗位還空著。

於是小王再次找到公司老闆,希望能夠在這個崗位上繼續工作。

老闆瞥了小王一眼,問道,那5塊錢你還要不要了?

小王急忙說道,不要了,不要了。

來具體分析一下這件事

按照題主所說,離開一家企業之後半個月非常後悔,希望能夠再次進入這個崗位。

這其實就是一個供需的關係,只不過目前為止這個崗位依然空著人,也就是說公司領導也沒有找到與之相匹配的員工。

照這樣的一個發展態勢來看的話,還是有很大的機會的。

但是機會有歸有機會,有一些事情還是需要去做的,比如先道歉。

可能很多小夥伴問:為什麼要先道歉,自己做錯了什麼呀?

答案是你什麼都沒有做錯,只不過這個時候選擇權並沒有在你這邊。

1.端正態度再次面試。

首先我們已經離開了這家企業,如果想再來到這家企業的話,只能通過對應的面試端口。

無論是對應的公司內部自薦也好,還是自己直接投遞簡歷也好,這個時候都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能夠拿出一個老員工的姿態來。

哪怕對面的HR比自己年輕三歲,自己之前的時候他還需要叫自己一聲什麼什麼總,但這個時候自己依然需要端正態度,因為自己是求職者。

2.多方準備,提前打好招呼。

既然之前在這家企業工作過,那麼就不需要對這個企業有過多的瞭解了,反正對這個企業的發展,這個企業的運行都是門清的狀態。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多方準備,提前打一些招呼,和公司的領導打個招呼,和公司的面試者打個招呼,和自己的原崗位人員打個招呼。

招呼打的差不多了,這個面試好好歹歹的也就能進來了。

好馬不吃回頭草不假,可是也有一句浪子回頭金不換呢。

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十年職場培養師經歷,持續輸出優質職場文化,全方位解析職場難題,希望大家關注@職場全能王!

職場全能王


之前有一個同事非常能幹,領導特別欣賞,準備提拔他當部門主管。但他提出了辭職。原因是,要陪伴老婆去外地治病。(他父母年齡大,老婆是外地人,病症要去大醫院看)

因為不知道啥時候能治好,佔著崗位公司又不好招人。他從公司的立場出發,提出辭職。領導權衡再三,同意了他的辭職申請,還對他說,無論什麼時候回來,公司都歡迎。

過了大概半年,他老婆身體明顯好轉,回來休養。他和領導打了招呼,直接回來幹原來的工作。因為他離開後替代的人一直做不好,這個職位沒有人比他做的更好。

上面的事是筆者親身經歷的,他的事情對題主有三個啟發:

1,題主因為什麼原因離職

有的人離職是因為乾的不爽,待遇低,同事關係緊張。這種情況是公司問題,如果因為這個原因離職再回去,恐怕還是有離職的可能。因此不建議回去。如果在公司裡乾的特別爽,因為個人原因而不得不離開。此時回去內心充滿了嚮往。

2,題主的專業技能如何

工作的本質,是用專業技能贏取工資。如果技術特別牛,這個位置除了您沒人能夠幹好,此時要求回去,是受公司歡迎的。如果也是應付度日,吊兒郎當的,不回去也罷。

3,公司是什麼態度,歡迎你回去嗎?

工作是雙方達成的協議。員工願意幹,公司願意留。如果上一次辭職和公司鬧的不可開交,此時回去不太合適。但是如果公司歡迎您回去幹,又是另外一種情況。


綜上所述,題主給的信息是,公司目前這個崗位需要人,而自己又後悔離職。不妨從上面三點細細分析。在滿足自身條件離職、專業技能過硬、公司歡迎的前提下,是可以回去的。-end-


山東艾珍珍


我有一個同事在離開公司幾個月以後又回來的,現在也一直在現在單位幹著。

當時因為工資跳槽到了一家新公司,但是新公司的工作氛圍和現在公司的工作氛圍完全不一樣,她不太適應新公司文化,於是聯繫現在公司的老闆,她可不可以回來。

因為離職純粹是為了個人發展,為了更高的薪水,沒有和老闆產生嫌隙,所以當她聯繫老闆想要回來的時候,因為項目組也缺人,回來的人更熟悉項目,更容易入手,所以老闆也願意給她機會。

但是,回來的時候,HR和她談的是按照原來的工資,且工齡需要重新計算。所以,實際的待遇比前面算降低了。但是,她覺得工作氛圍更重要,於是接受了。

如果離開的時候是和和氣氣地離開的,回來也不用有什麼心理壓力,但是也要做好心理準備,是你自己主動回去的,HR那邊肯定會壓低你的待遇要求。有時也要看你的老闆那邊是不是毫無芥蒂地接受你的離開和迴歸。


清茗


我在一家打印公司上班,規模不大但業務量不少,前些天,我辭職不幹了,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我感覺太忙了,公司人手又少,從早上開始上班到下午下班,中間幾乎沒有空閒的時間,而且所要的事情都要學會,都得會做。

你要說是我自己開一個個體戶的打印店都沒有問題,再一個就是我真不想這麼忙忙碌碌卻不知思考的過日子了。所以,我索性就辭職不幹了,想著辭職後重新找一個工作。

但後來我發現出去找了幾個工作後,都不太滿意,要麼就是離家太遠,來回的時間得花兩個小時,要麼就是工資太低,這時候經過了這麼一段,我還真的就比較懷念之前在打印店裡上班的日子,至少工資5000多,一點都不差。

於是我心裡面就開始犯嘀咕了,是不是我應該跟老闆再說一聲,我要繼續回去工作,但我有感覺一來這麼丟失面子,以後其他同事該怎麼看我,肯定會覺得我是一個軟骨頭,好馬還不吃回頭草呢,再一個才是最重要的,人家老闆同意不同意還兩說呢。

隨後,我就向之前的關係比較好的同事打聽了一下,才發現我剛走,公司就從人才市場招聘回來了一個人頂我的崗,聽到這裡,我心都涼了,還真是人走茶涼啊,我這才剛剛走,就立馬安排上人進入了,生氣歸生氣,不過我冷靜下來仔細一分析,也就想通了,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嘛,我在公司只是一個打工者的身份,何況地球離開了誰都會轉,再一個人家也並沒有剋扣我的工資,所以誰也不欠誰的,我走他不留嘛。

正當我沮喪抱怨之際,我的那位同事又發來了微信告訴我,說是之前招聘來的那個人幹了還不到半個月就走了,走之前還和老闆大吵了一架,原因是這人向老闆去要半個月的工資,但老闆說你才幹了半個月,公司對你的培訓費都還沒掙出來,要什麼工資,開什麼玩笑,最後就這麼一個結局。

到現在公司還沒有招到人,想到了這一點,我覺得我的機會來了,我應該再次去原單位上班,至於說其他什麼別人怎麼看啊,好馬不吃回頭草啊之類的,在面對生存問題的時候,都不算事,於是我就打定主意,打電話給老闆說明了想要再去的想法,老闆聽完後也沒說什麼,只是說,你想好了就來,還跟以前一樣。

於是,我就準備了一下,第二天就又回去上班了,可能是老闆提前向其他員工做了思想工作吧,我回去的時候,其他人也沒有問東問西和陰陽怪氣,都還像之前的那樣,感覺什麼都沒發生,我也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中,還是和以上一樣,忙碌,但這次又多了另外一種感覺,那就是充實。

我想原單位如果能夠接納,再次回去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有些人可能就是缺少一種經歷,所謂少年不知愁滋味,等到經歷過了,再次面對的時候,那種心境自然而然又會不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浪子回頭金不換呢,所以那不丟人,只有把生活過好才是真正的目的!


公圈


難道回去找虐嗎?我就做過這樣的傻事,大學畢業出來未諳人事,涉世不深,16入職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在職五個多月,前兩個月拿到2000的工資。與之配套的不僅僅是教學工作,還有掃地拖地做飯等等的雜事,後來實在堅持不下去便離職了。在家賦閒了半年,考了教師資格證,剛好原來那家機構外派一個校長和我熟絡,我就二入宮,想要重新開始。沒有想到的是,一年多的嘔心瀝血換來的是無情的打壓,就算你業務能力再強,教學質量再好,就是根本不給你升遷漲薪的機會,我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人往高處走,18年來到了現在的私立學校,儘管不是編制內,但是該有的都有了,獲得了領導和家長的尊重和認可,對生活有了新的期盼,感覺像是重獲新生。


柚子文學和籃球


我也是這這樣的,,,之前單位活非常輕鬆,,,而且待遇也不錯,,可能是呆時間長了就離職了,,,離職一個月就後悔了,,找了好幾家都感覺沒以前得好,,,和以前同事聊天我那個位置也一直招不到人,,可是我礙於面子一直沒回去,現在雖然沒之前好吧,但也將就咯


快樂成長耀


我們有個朋友,也算是老大哥了,他在當年就遇到過這樣的一件事,他是高中老師,在學校總感覺鬱郁不得志,當年,在他所在地成立 一個服務性單位,在各個單位招收人員,當時有些老師都感覺到自己很有才,在學校很屈才,在那個階段,出來了一部分老師。他也是隨潮流一起出來的。

出來以後,才發現,並不是像他想象的那樣,生產單位並不像學校,學校還是一團和氣,大傢伙還都算得上是小知識分子,還能保持著自己的面子和尊嚴。可在生產單位上,那種服務單位,很多人都是一嘴髒話,各種口頭語都帶著,他感覺非常不舒服。也感覺這個氛圍不是自己所願意的。

他們有些同事能跟著領導幹,有 些就下到基層去了。

他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在這裡,於是他勇敢地去原單位找領導去了。

原領導說你如果想回來就趕緊 回來,因為馬上就開始重新定崗了。那些走掉的人,這次定不上就沒了崗位了。

他就迅速地回去了。繼續當自己的高中老師了。

而他的一起走的夥伴們,也有的能當上官了,但是也有一大批是沒能當成,就在各個小收費點收費,或者當城管之類的。

他呢,慢慢地評上了高級職稱,也算不錯了。

所以,離職這種事,有時候真的是看起來很美。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