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离职半个月,一直很后悔,公司招聘新员工干一天就跑了,原岗位空着,请问还可以回去吗?

妖妖无欺0528


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离开公司后不能再回去?很多人不愿意回原公司,无非就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除非是不能再回去,比如说被公司开除等。)在经济寒冬下,工作与面子,孰轻孰重呢?


最终能不能回到原公司,决定权不在你身上,但是试过了,有一定概率回去,不试,就永远回不去。


在行动之前,不妨先考虑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影响你能不能回到原来公司,然后寻找关键人物来帮助你达成目标。



01

这三个问题影响你能不能回到原来公司?


在行动之前,先考虑下以下三个问题,如果在这三个问题上没有问题,一定概率上可以回到原来公司。


❶ 离职原因能克服吗?


你之前离开公司的离职原因是什么?这个离职原因,是指你离开公司的真正原因,并非是写在离职单上或者告诉HR的表面原因。


现在你想回到原来公司,这个“离职原因”,你能克服吗?你会不会因为这个“离职原因”再次离职呢?


比如说,你离开公司的真正原因是:原来公司一直加班,你无法忍受。如果你回到原来公司,这个加班问题还是存在,你能克服吗?


你想逃离“火坑”而离开,回到原来公司,不就是再一次掉入同个“火坑嘛?因此这个问题需要你深思熟虑,再三考虑下。


❷ 在原公司的绩效如何?


你在原来公司的绩效如何?能力是否胜任岗位职责?业绩情况如何?同事、领导、老板对你的评价怎么样?


公司招人,无非就是做三方面的匹配:人岗匹配、人企匹配、人人匹配,再次雇佣离职员工,也是从这几个匹配入手,去衡量。


不要个人觉得良好,而是要有事实数据,比如说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绩效考评表上的打分。


尤其要注意的是离职前一段时间的业绩、表现,为什么呢?“近因效应”在起作用。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呈断续性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最近一次出现的刺激。


“近因效应”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即我们对他人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简单来说,同事、领导、老板对你离职前的一段表现印象最深刻。


因此你要想一下,在离职前一段时间,你的业绩情况怎么样?你与同事、领导、老板的关系怎么样?


❸ 辞职时候的姿态如何?


辞职时候的姿态如何也会决定能否成功回到原来公司,有两种辞职姿态:第一种是“和平分手”,按照公司离职程序,提交离职单,并且完成了交接手续;第二种是“撕逼分手”,闹得不太愉快,比如说没有完成交接工作,比如说有言语上的“碰撞”等。


举个例子:


我们公司有一位销售人员,突然提出离职,而且拒绝做交接工作,HR跟他沟通数次,都得不到回应。半年后,这位销售人员联系了销售经理,希望再回到公司,老板直接说:“这种人,要不起!”


你辞职的时候,是哪种姿态呢?如果是后一种,再回到原来公司的概率很低。


小结:在行动之前,不妨回答下上面三个问题,如果你的回答是YES,恭喜你,原则上,你回到原来公司的概率会很高。



02

摆正心态,寻找“关键人物”


再回到原来公司,对公司和你来说,都是一个机会,因此,你不必要为了能回到原来公司,在姿态上放得很低。


对公司来说,重新招聘人员,要花费很多成本,这个成本包括:

  • 前期成本,指招聘会费用、招聘广告、员工推荐奖励金;

  • 运作成本,指负责招聘或者面试的HR的时间成本,企业支付给HR的工资,跨省招聘的差旅费等其他管理费用;

  • 试用期成本,指新员工的工资、培训费、管理费等,与其他同事的磨合成本;

  • 机会成本,指招聘一名新员工,放弃其他求职者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还有试用期员工与岗位不匹配、与企业不匹配,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从上面可以看出,重新招聘员工的成本,包括了显性成本,也包括了隐形成本,并不是单单指付给招聘平台的费用。


那么对企业来说,如果你的能力胜任岗位、离职前你的各种表现良好,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花费那么多钱和时间去重新招聘呢?招聘你,还直接跳过了“磨合阶段”,何乐而不为呢?


对你来说,从成本角度来讲,也是一样的,选择原来公司是“性价比”最高的,再加上,离职半个月以来,你一直很后悔,那么说明,原来公司某些方面,比如薪资待遇各方面,你都是满意的,“做生不如做熟”,原来公司的工作、环境、同事等等各方面,你都是熟悉的。


现在问题是如何回去呢?我的建议是:


第一步:找到关键人物


关键人物一定要找准,这个“关键人物”符合以下特征:

  • 在招聘上,有一定的话题权或者建议影响权;

  • 他/她跟你的关系不错或者说你们中间有个“牵线搭桥”的人。


HR经理、直接上级领导、老板都可以是这个“关键人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步:直接进入主题


找到“关键人物”以后,可以打电话或者约出来喝杯咖啡,简单的寒暄过后,直接进入主题,大家都是聪明人,别浪费那个时间了,来个“山路十八弯”。


具体说话方式,可以走幽默向,比如跟对方说:“现在这个岗位空缺,我向你推荐个人才,这个人会……” 引起对方兴趣后,你可以正式介绍自己,“就是在下,你看如何?”


第三步:打消疑虑


我一开始提到的三个问题都OK的情况下,现在“关键人物”的最大疑虑来自:你的稳定性。你已经辞职过一次了,你是否会再次辞职呢?


因此,你首先要自己思考过这个问题,原来的离职原因,是否能克服?才有信心,让别人相信,你能克服这个问题,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再次离职,开诚布公地和“关键人物”聊一下,要真诚。


从“用户思维”考虑,“关键人物”不同,需求不同,谈的重点要不同:

  • 如果这个“关键人物”是老板,要再一次阐述你的价值,你能为企业带去什么价值?

  • 如果这个“关键人物”是领导,你能为他做什么?你能帮助他什么?
  • 如果这个“关键人物”是HR,从HR的KPI出发,比如招聘成本,让HR帮助你重新回到原来公司。


第四步:表达感谢


如果由于“关键人物”的帮助,回到原来公司,除了口头上的感谢,还可以送点小礼物,如水果这些,更重要的是短时间内做出业绩来,这是对这位“关键人物”的最大感谢。


如果最终没能回到原来公司,也不必要垂头丧气,结果并不是由你来掌控,你努力过了,那么也要向“关键人物”表示感谢,平时也可以保持联系,也许下次有机会也说不定。


小结:心态上要摆正,对公司,对你来说,都是一个机会,没必要把姿态放得很低,通过找到关键人物、直接进入主题、打消疑虑、表达感谢这四步来尝试做出行动。



03

假如回到原来公司,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假如你回到原来公司,要注意两点:


❶ 要做好被“嘲讽”的准备


假如你辞职以后重新回到原来公司,一定会有人当面或者背面“嘲讽”你,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在意这些。


你也可以做些事情,来化解这些“嘲讽”、“尴尬”,比如说邀请同部门的同事吃顿饭,大声宣告: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在公司,碰到有人问,你可以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因为太想你,所以我又飞回来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嘲讽”、“尴尬”就会消失不见。


❷ 签劳动合同的时候要注意


你之前辞职,就代表解除了同公司的劳动合同,现在重新回到原来公司,要重新签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也就是,你离开企业后,重新回到企业,并不存在试用期了,这一点需要注意。



结语


人生难免做出错误决策,后悔了,那就给自己一次机会,尝试过了,最终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如果永远停留在想的阶段,那就一直在“后悔”中!祝成功!


我是若拉,致力于职场高效成长,欢迎点赞、评论、转发,记得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在职场中升职加薪!

林若拉


我单位就有一个离开后又回来的员工。

没有离开之前,单位领导特别喜欢他,他的婚礼、生孩子,都是领导包办,只是在办完了这些,在年底年终奖拿到手,吃完年饭后,就直接辞职了,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领导当时脸都气绿了。

据说挽留了半天,仍然坚持要在,领导就放行了。反正当时员工都把这个事当笑话说,好久才平静下来。

结果不到两年时间,他又回来了。仍然没有和我们打招呼,就突然上班了,至于是他自己要来还是领导要他来,不清楚。

领导是说他自己强烈要求会单位,他说是领导三番五次打电话要求他回单位。反正过程不重要,结果就是他回了。

重新再回来的过程应该不好受吧。同事的玩笑话,回来后公司也不是以前的那个氛围了,想像以前那样受宠,怕是不容易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知道他离开的那两年,也混的一般,做过保险,开过餐馆,估计也没有赚到什么钱,又总在外面出差,家也顾不了,可能觉得原单位还是舒服些,就回来了。

有时候和他聊到为什么辞职,他都会谈口气,说以前还是年轻了。

所以说真不要随便辞职,不要以为外面处处是黄金,可以很容易拿到手。

一,想明白了再辞职

想明白就是指要了解你自己,了解同行的状态,了解整个就业行情。

问你自己4个问题:

1,辞职后是不是能很快的找到工作?

2,辞职后,没有找到工作,有多少存款可以可以支撑你多少天不拿工资?

3,如果不能在同一个行业找到工作,你能转行做什么?

4,整个就业行情是好还是坏?好到什么程度?坏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具体的数字?

如果你回答不了这些问题,虽然你觉得自己有能力,但是没有给你发挥能力的场地,都是无用功。

建议你好好待在原公司,做出一番成绩再谈辞职。

二,辞职了就不要再回来

辞职,在领导心目中最起码有两个不大好的印象,要么觉得公司没有发展前途,要么是找到比现在公司福利待遇更好的了,瞧不起公司所以要辞职。

这两个印象都不好,如果情商不够,甚至会闹的双方不愉快。这样的情况下再回来,日子也不会好过。

哪怕在外面混的很差,也不要轻易动回的念头,好好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混成这样?复盘这几年的心路历程,也会对自己有帮助。

三,无路可退的时候,该会还是要回

实在混不下去了,要养家糊口,要生存,如果原公司给你敞开大门,你还是回去吧。

毕竟活着比天大!

但是准备回去前,请问问自己4个问题:

1,做好被嘲笑的准备吗?领导、员工、甚至打扫卫生的大叔大妈,都可以嘲笑挖苦你。

2,做好把自己放在最底层的位置没?打杂、跑腿、干粗活?

3,学会了解领导的想法和思路没?和员工如何处理好关系?

4,自己该如何从头开始?计划定好没?什么时候做到什么位置或者赚到多少钱?

能基本上回答这些问题,证明你在思考,人要是不好思考,走到哪里算哪里,那就永远处在辞职、找工作、再辞职、再找工作,最后混到一无是处,还感叹天地不容你。

不要变成一个被人嫌弃的人还不自知!


花妖呀


我之前有一位下属,工作能力很不错,本来打算将他提拔为管理人员,但他却执意要走,执意要离职,并对我说人各有志,他想要追求其它的发展行业。听到下属这么说以后,我便立即同意了他要离职的想法。

毕竟,他说的对!人各有志,每个人追求不同,自然不能强求。

他离职大概半个月左右,便给我发消息称想要回来继续上班,问我是否能给他一个职位。虽然有管理职位还空缺着,但这位下属之前说过人各有志,万事不能强求,我自然拒绝了他的这个请求。

举这个例子其实也就是想说,离职之后的人员,想要回去并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用人单位说了算。

离职半个月,一直很后悔,公司招聘新员工干一天就跑了,原岗位空着,请问还可以回去么?

这个问题得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回去的主动权不在于你,而在于领导是否愿意重新接纳你

对于领导来说,你当初坚持要离职,他也有挽留,从他的内心深处来讲,一定会成全你。

此时的你已经不占有任何优势,但你的领导只要愿意,你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高度的赞许,想要回去上班还是有机会,但前提是你要弄清楚你的领导是否还会接纳你,如果不愿接纳你,即便你工作能力再强也没有任何用处。

二、怎么开口和领导说你想要回去上班的想法

想要回去上班之前,一定要提前弄清楚领导对你的想法,也就是领导是否还会同意你回去上班。

这时候,如果领导不主动找你,你就可以主动给领导发信息或者打电话唠唠家常,顺便提一下工作之事,看领导的态度与看法,如果领导表示你回去上班的机率很大,那么则可以主动出击,如果领导全程对于你的工作之类的事情只字不提,那么则说明领导对你并不抱有任何希望,你也可以不用提这事。


肖军说职场


讲个有趣的案例:

前一段时间我们公司的小王想让公司领导给自己涨一点薪水。

鼓足了勇气之后,终于来到了公司领导的办公室,并且明确告诉公司领导:自己之前的薪水是3000块钱,现在希望能够涨5块,也就是3005块钱。

公司领导听了之后非常生气,指着他的鼻子说:凭什么多给5快钱,公司发展到现在也不容易,你这不是给公司挖墙脚吗?

针对于这5块钱,两个人僵持了整整两天,两天之后小王告诉公司领导,如果你不给我涨到5块钱的话,我就直接辞职。

领导听了之后,二话没说,直接把办公室的门打开了,并且把他请了出去。

小王离开这家企业之后,才意识到找工作的难度,根本没有办法再找到之前的像样的工作了。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小王知道自己离开那个工作岗位之后,公司现招聘管理的那个人只是工作了一天就走了,也就是说那个岗位还空着。

于是小王再次找到公司老板,希望能够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工作。

老板瞥了小王一眼,问道,那5块钱你还要不要了?

小王急忙说道,不要了,不要了。

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件事

按照题主所说,离开一家企业之后半个月非常后悔,希望能够再次进入这个岗位。

这其实就是一个供需的关系,只不过目前为止这个岗位依然空着人,也就是说公司领导也没有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员工。

照这样的一个发展态势来看的话,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但是机会有归有机会,有一些事情还是需要去做的,比如先道歉。

可能很多小伙伴问:为什么要先道歉,自己做错了什么呀?

答案是你什么都没有做错,只不过这个时候选择权并没有在你这边。

1.端正态度再次面试。

首先我们已经离开了这家企业,如果想再来到这家企业的话,只能通过对应的面试端口。

无论是对应的公司内部自荐也好,还是自己直接投递简历也好,这个时候都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能够拿出一个老员工的姿态来。

哪怕对面的HR比自己年轻三岁,自己之前的时候他还需要叫自己一声什么什么总,但这个时候自己依然需要端正态度,因为自己是求职者。

2.多方准备,提前打好招呼。

既然之前在这家企业工作过,那么就不需要对这个企业有过多的了解了,反正对这个企业的发展,这个企业的运行都是门清的状态。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多方准备,提前打一些招呼,和公司的领导打个招呼,和公司的面试者打个招呼,和自己的原岗位人员打个招呼。

招呼打的差不多了,这个面试好好歹歹的也就能进来了。

好马不吃回头草不假,可是也有一句浪子回头金不换呢。

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十年职场培养师经历,持续输出优质职场文化,全方位解析职场难题,希望大家关注@职场全能王!

职场全能王


之前有一个同事非常能干,领导特别欣赏,准备提拔他当部门主管。但他提出了辞职。原因是,要陪伴老婆去外地治病。(他父母年龄大,老婆是外地人,病症要去大医院看)

因为不知道啥时候能治好,占着岗位公司又不好招人。他从公司的立场出发,提出辞职。领导权衡再三,同意了他的辞职申请,还对他说,无论什么时候回来,公司都欢迎。

过了大概半年,他老婆身体明显好转,回来休养。他和领导打了招呼,直接回来干原来的工作。因为他离开后替代的人一直做不好,这个职位没有人比他做的更好。

上面的事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他的事情对题主有三个启发:

1,题主因为什么原因离职

有的人离职是因为干的不爽,待遇低,同事关系紧张。这种情况是公司问题,如果因为这个原因离职再回去,恐怕还是有离职的可能。因此不建议回去。如果在公司里干的特别爽,因为个人原因而不得不离开。此时回去内心充满了向往。

2,题主的专业技能如何

工作的本质,是用专业技能赢取工资。如果技术特别牛,这个位置除了您没人能够干好,此时要求回去,是受公司欢迎的。如果也是应付度日,吊儿郎当的,不回去也罢。

3,公司是什么态度,欢迎你回去吗?

工作是双方达成的协议。员工愿意干,公司愿意留。如果上一次辞职和公司闹的不可开交,此时回去不太合适。但是如果公司欢迎您回去干,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综上所述,题主给的信息是,公司目前这个岗位需要人,而自己又后悔离职。不妨从上面三点细细分析。在满足自身条件离职、专业技能过硬、公司欢迎的前提下,是可以回去的。-end-


山东艾珍珍


我有一个同事在离开公司几个月以后又回来的,现在也一直在现在单位干着。

当时因为工资跳槽到了一家新公司,但是新公司的工作氛围和现在公司的工作氛围完全不一样,她不太适应新公司文化,于是联系现在公司的老板,她可不可以回来。

因为离职纯粹是为了个人发展,为了更高的薪水,没有和老板产生嫌隙,所以当她联系老板想要回来的时候,因为项目组也缺人,回来的人更熟悉项目,更容易入手,所以老板也愿意给她机会。

但是,回来的时候,HR和她谈的是按照原来的工资,且工龄需要重新计算。所以,实际的待遇比前面算降低了。但是,她觉得工作氛围更重要,于是接受了。

如果离开的时候是和和气气地离开的,回来也不用有什么心理压力,但是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是你自己主动回去的,HR那边肯定会压低你的待遇要求。有时也要看你的老板那边是不是毫无芥蒂地接受你的离开和回归。


清茗


我在一家打印公司上班,规模不大但业务量不少,前些天,我辞职不干了,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我感觉太忙了,公司人手又少,从早上开始上班到下午下班,中间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而且所要的事情都要学会,都得会做。

你要说是我自己开一个个体户的打印店都没有问题,再一个就是我真不想这么忙忙碌碌却不知思考的过日子了。所以,我索性就辞职不干了,想着辞职后重新找一个工作。

但后来我发现出去找了几个工作后,都不太满意,要么就是离家太远,来回的时间得花两个小时,要么就是工资太低,这时候经过了这么一段,我还真的就比较怀念之前在打印店里上班的日子,至少工资5000多,一点都不差。

于是我心里面就开始犯嘀咕了,是不是我应该跟老板再说一声,我要继续回去工作,但我有感觉一来这么丢失面子,以后其他同事该怎么看我,肯定会觉得我是一个软骨头,好马还不吃回头草呢,再一个才是最重要的,人家老板同意不同意还两说呢。

随后,我就向之前的关系比较好的同事打听了一下,才发现我刚走,公司就从人才市场招聘回来了一个人顶我的岗,听到这里,我心都凉了,还真是人走茶凉啊,我这才刚刚走,就立马安排上人进入了,生气归生气,不过我冷静下来仔细一分析,也就想通了,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我在公司只是一个打工者的身份,何况地球离开了谁都会转,再一个人家也并没有克扣我的工资,所以谁也不欠谁的,我走他不留嘛。

正当我沮丧抱怨之际,我的那位同事又发来了微信告诉我,说是之前招聘来的那个人干了还不到半个月就走了,走之前还和老板大吵了一架,原因是这人向老板去要半个月的工资,但老板说你才干了半个月,公司对你的培训费都还没挣出来,要什么工资,开什么玩笑,最后就这么一个结局。

到现在公司还没有招到人,想到了这一点,我觉得我的机会来了,我应该再次去原单位上班,至于说其他什么别人怎么看啊,好马不吃回头草啊之类的,在面对生存问题的时候,都不算事,于是我就打定主意,打电话给老板说明了想要再去的想法,老板听完后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你想好了就来,还跟以前一样。

于是,我就准备了一下,第二天就又回去上班了,可能是老板提前向其他员工做了思想工作吧,我回去的时候,其他人也没有问东问西和阴阳怪气,都还像之前的那样,感觉什么都没发生,我也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中,还是和以上一样,忙碌,但这次又多了另外一种感觉,那就是充实。

我想原单位如果能够接纳,再次回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些人可能就是缺少一种经历,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等到经历过了,再次面对的时候,那种心境自然而然又会不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浪子回头金不换呢,所以那不丢人,只有把生活过好才是真正的目的!


公圈


难道回去找虐吗?我就做过这样的傻事,大学毕业出来未谙人事,涉世不深,16入职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在职五个多月,前两个月拿到2000的工资。与之配套的不仅仅是教学工作,还有扫地拖地做饭等等的杂事,后来实在坚持不下去便离职了。在家赋闲了半年,考了教师资格证,刚好原来那家机构外派一个校长和我熟络,我就二入宫,想要重新开始。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多的呕心沥血换来的是无情的打压,就算你业务能力再强,教学质量再好,就是根本不给你升迁涨薪的机会,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人往高处走,18年来到了现在的私立学校,尽管不是编制内,但是该有的都有了,获得了领导和家长的尊重和认可,对生活有了新的期盼,感觉像是重获新生。


柚子文学和篮球


我也是这这样的,,,之前单位活非常轻松,,,而且待遇也不错,,可能是呆时间长了就离职了,,,离职一个月就后悔了,,找了好几家都感觉没以前得好,,,和以前同事聊天我那个位置也一直招不到人,,可是我碍于面子一直没回去,现在虽然没之前好吧,但也将就咯


快乐成长耀


我们有个朋友,也算是老大哥了,他在当年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他是高中老师,在学校总感觉郁郁不得志,当年,在他所在地成立 一个服务性单位,在各个单位招收人员,当时有些老师都感觉到自己很有才,在学校很屈才,在那个阶段,出来了一部分老师。他也是随潮流一起出来的。

出来以后,才发现,并不是像他想象的那样,生产单位并不像学校,学校还是一团和气,大家伙还都算得上是小知识分子,还能保持着自己的面子和尊严。可在生产单位上,那种服务单位,很多人都是一嘴脏话,各种口头语都带着,他感觉非常不舒服。也感觉这个氛围不是自己所愿意的。

他们有些同事能跟着领导干,有 些就下到基层去了。

他发现自己真的不适合在这里,于是他勇敢地去原单位找领导去了。

原领导说你如果想回来就赶紧 回来,因为马上就开始重新定岗了。那些走掉的人,这次定不上就没了岗位了。

他就迅速地回去了。继续当自己的高中老师了。

而他的一起走的伙伴们,也有的能当上官了,但是也有一大批是没能当成,就在各个小收费点收费,或者当城管之类的。

他呢,慢慢地评上了高级职称,也算不错了。

所以,离职这种事,有时候真的是看起来很美。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