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普通人的大脑只开发了10%吗?如果开发100%会发生什么呢?

钝拙缘己G


人类身上最复杂的器官就是大脑,有关大脑的研究其实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了,神话故事时里的修仙,修道,修缮气功,冥想,西方的魔法师,念力等这些,都和大脑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传闻说,人类的大脑普通人只有使用10%,90%处于休息状态,而一些科学家,像 牛顿、爱因斯坦等,他们的大脑开发率可达20%。10%的差距造成了凡人和天才的区别。那么人的大脑真像传闻的那样,我们只有用10%吗?那如果能开发利用到100%会发生什么?

其实有关大脑潜力的开发,科学家早有研究,但科学家并没有说人的大脑,我们只有利用10%。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大脑,大脑是由一个一个神经元组成的一个网络,我们的大脑大约有160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相互之间形成了脑网络。而这些脑网络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区块链,这些区块链之间又有相互的作用。

其实说白了,人类的大脑其实每个人都可以100%使用,但为什么有些人是天才?有些人就很普通呢?原因就是区块链之间的激活作用。经常用脑的人往往思维清晰,越来越聪明,就是因为常有脑,神经元组成的小区块被激活的次数多,区块链之间活跃。

人的大脑很复杂,脑网络中每一个点都有它的作用,平时人们用某一个区域只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是由外界刺激才行,但是有一些天才则可以主动性的去激活某些区域。但至于如何激活,科学也搞不明白。大脑潜力的开发其实就是让脑网络中各个区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甚至可以由我们自己主动去激活某一个区域,平时都是被动激活的。

脑潜力的开发,现代科学的进展很慢,科学家也很难找到一种方式来主动激活认定的区域。有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芯片激活的方式,方法就是研发一种生物芯片,相当于电脑的CPU,然后把这个芯片植入大脑,然后芯片和大脑网络的每一个区域形成联接,这种我们在外部通过一定的操控,就可以让这个芯片主动发出命令,去激活需要的脑网区块。

大脑植入芯片的方式或许会成为未来人类开发大脑的主要方式,有了芯片,大脑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了,而且学习速度飞快,个个都是超级大脑。这其实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快速进步。人类一生中其实大部分时间都被学习花去了,从小学到大学,学完这些课程至少需要10年,而如果有了芯片,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几个月,10年时间足可以让你掌握海量的知识。

有了芯片,人人都是科学家,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人类能更快的走进星际时代。我想宇宙中的那些星际文明,必然也会走这样的过程。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动炒币机器人


认真地去看一部科幻电影《超体》,里面的“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就是一个不小心被开发了100%大脑潜质的女人,最后的结局就是“I'm everwhere!(我无处不在!)”

潜台词就是她已经消失了、灰飞烟灭了,她已经成为“神”,与人类意识世界脱节了。

普通人类大脑只使用了10%是一个假说,现代医学知识、生物学知识无法通过检测手段进行探索。爱因斯坦的大脑被人盗取了,也被世界上很多人研究过,没有发现什么过人之处,至少生物学上如此。

不过从生物学的标准来看,任何生物都不会进化并保持一个永远用不到的生理部分,根据医学检测,大脑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液为2000升。也就是说,我们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基本上都为大脑服务,如果闲置其中90%用不到,何必耗费这么多能量去维持?难道仅仅是为了填充脑壳,为了好玩?


人类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应该从基因层面改造自身,延长寿命,减少疾病、衰老、灾祸对人体的干扰,让人类能够专心致志研究科学,而不是胡思乱想。提高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讨论。


谢谢!


诸葛小村姑


会发生死亡,因为大脑开发100%,身体体质,营养等各方跟不上。

就打个比方开发30%的大脑,但是身体跟不上反应,就会迟钝,而且由于30%的大脑开发,其运转维持需要大量的营养供需但是营养的吸收,需要身体的主观能动性去吸收转化。

所以古代为什么有精气神,其实个人觉得精相当于身体,气相当于血气,神相当于大脑,通过锻炼身体就会消耗大量的营养,部分转化为血气,血气又滋补大脑,大脑指挥身体,形成一个循环。

以上观点只代表个人看法或者想法,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爱情魔箭


所以这是传闻而已,大脑开发10%的说法最热的时候就是在《超体》里说的


摩根·弗里曼在《超体》的原话:

如果我们大脑的使用率达到20%,我们的生活会将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开发10%完全是无稽之谈,谣言

科幻电影的东西怎么能当真呢?

我们大部分人大脑每天都是全功率运转的

就连睡觉的时候也在发生生理反应

所以不存在什么只开发了10%,还有90%等着你去开发



为何流传这么广呢,还不是因为那些成功学天天鼓吹,励志故事层出不穷。

把我们脑袋带偏了

后来我也是为了验证这个答案

查找了许多相关资料

渐渐明白了

这个说法似乎最早来源于心理学家威廉 · 詹姆斯:

“我们只发挥了自己身心资源的很小一部分”

但是别人原话没有说只开发了10%

但是到了《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序言中,就被人添油加醋说:

“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认为,普通人仅运用自己潜在心智能力的10%”

我想这么说也应该明白为什么会被流传这么广了吧

即使不愿意接受,也得接受。

就像给抑郁症患者说,医生开的药其实是安慰剂


量子猫


我们普通人的大脑仅开发了10%到14%,而低能的人仅有6%左右,可是高能的人呢?比如被认为世界上最聪明的爱因斯坦,他的大脑也仅开发到了17%左右。在他死后,科学家们还拿他的大脑来研究了一番,看他为什么能开发那么多,为什么会那么聪明。现在回头想想这些被以前影响的伪科学,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的感觉,而哭笑不得并不只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对此信以为真,而是那时居然可以在书本上大肆的宣传,大肆的误导,以至于现在这个问题的产生。

人的大脑很复杂,脑网络中每一个点都有它的作用,平时人们用某一个区域只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是由外界刺激才行,但是有一些天才则可以主动性的去激活某些区域。但至于如何激活,科学也搞不明白。大脑潜力的开发其实就是让脑网络中各个区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甚至可以由我们自己主动去激活某一个区域,平时都是被动激活的。

大脑的进化已经是人类的极限,大脑甚至影响到了人类的分娩,由于现代人的大脑1350-1500毫升的容量相差不远。女性的骨盆和产道已经不能适应。所以人类都是早产儿,为了通过产道,婴儿的头骨在出生后并没有完全愈合定型,受到挤压时能够改变形状,在大脑的骨与骨之间留有缝隙。

人的大脑非常饥饿,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运转。成人大脑仅占身体质量的2%,但却消耗了20%的能量。在儿童中,大脑每天摄入50%的葡萄糖,婴儿的大脑摄入高达60%。 大脑大小与身体大小成比例,较大的动物有较大的大脑,但以每重量为基础,人类比任何其他动物拥有更多的神经元,密度让我们超过其他动物。为这么复杂的大脑提供能量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且在身体大中和可持续的神经元数量之间有一个平衡。一只25公斤重的类人猿每天必须吃8小时才能支撑起一个拥有530亿神经元的大脑。

基因的自然选择让每一个婴儿提前出生,在脑袋比较小比较柔软的阶段就出生,直接降低母体生育的难度,保证人类更高的生存几率。

现在的人们普遍有烦躁焦虑感,现在的人们学习越来越困难,现在的人们不愿意看书,现在的人们最希望的就是玩儿手机之类的东西。就算是玩儿手机,大家也不愿意看全部是文字的东西,视频、图片才是流行的,就算是文字,最好也要有图,否则就不喜欢看,甚至看不下去。

科学研究发现,脑神经元细胞和身体其他细胞不同,有着极高的可塑性,即便在人80岁之后,依然能分化出神经突触,让人学习新东西。甚至部分区域如果出现问题,其他区域还能替代他的功能。

需要连续运行的电脑,比如服务器,都需要配多块硬盘,以便进行备份。如果有一块硬盘出现故障,还可以从别的硬盘读取数据,保证电脑能连续运行。这种配置叫RAID结构,以RAID5为例,这时候要配备4块硬盘,假如每块硬盘1T,尽管4块硬盘的总容量是4T,但可用的容量只有1T。另外,即便是1T的容量,也不能全部使用,一般都要预留30%以上的空间,以防止数据溢出。这么看能用的空间还不到总容量的15%。类比一下电脑,人脑要无故障连续工作100年,预留90%的空间,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总结一下。大脑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功能,已经100%开发过了,大部分区域在休息,是为了节能。但大脑有极强的可塑性,仍然能不断的进化。


第一美女


2017年12月份,我和同事去参观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讲解员美女提到了蓝田人(即蓝田猿人,学名直立人蓝田亚种)的脑容量是750ml左右,而我们知道我们现代人的脑容量是1500ml左右。

所谓直立人就是能够直立行走的人,而且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直接反应这么一个事实:人类的大脑是不断进化的。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有需求才会进化。

如果人类的大脑仅仅开发了10%,那么这么漫长的进化时间,大脑的开发程度怎么没见提高,一直在不断地增加体积。

还有一个例子,如果大脑只开发了10%,那么其余的90%是不是无效的,不起作用的,但事实是只要是轻微脑损伤的患者就会影响部分生理功能,稍微严重的就会导致死亡。

其实大脑利用率只有10%是彻彻底底的误传,最早提出的是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他提到“普通人只发挥了其潜在智能的10%。”

这10%并不是指的大脑开发程度,“智能开发10%”也只是一个猜测而已,威廉·詹姆斯是一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并不是医学方面的专家,而且威廉·詹姆斯生活在1842-1910,那时各项脑电波检测设备还不够先进,所以这10%仅仅是根据心理学经验做的一个估计。

现在医学发达了,像PET等设备就可以监测到大脑的活跃部位,通过监测发现,其实人在思考或者完成一些动作时,超过90%的部分都是活跃区。

所以不要在相信什么人类大脑仅仅开发了10%之类的话,不管是爱因斯坦还是我们普通人,都是整个大脑在活跃运行,而不是某个部分,现在医学已经查明大脑的各个部位都有不同的功能。

那么,哪些人还在宣传人类大脑仅仅开发了10%?

宣传大脑仅仅开发了10%的大多数是卖补脑营养品的,或者卖大脑开发相关课程的。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核先生科普


这是大脑研究初期的误解,而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图,进一步加深了这个误解。

图示: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是研究大脑的利器,但这些图片也造成了广泛的误解。


上图中,蓝色的部分代表大脑相对不活跃的脑区,而红色的部分则是相对活跃的部分。由于大脑存在一定的功能分工,因此在完成不同任务时,大脑的不同脑区活跃度有差异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今天我们知道,我们的大脑就像肌肉一样,用进废退。不使用的脑组织很快就会萎缩,相应神经元很快就会死亡,大脑不会养着那些光吃饭不干活的脑组织,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大脑是个高耗能器官,这里容不下“闲人”

图示:大脑的重量平均占体重的2%,但却消耗了身体20%的能量!


如果把身体当成一家公司,组成身体的细胞类比为公司的员工,那么神经元就是公司的管理人员,他们可都是拿高薪的,用能量来换算,这些管理人员的工资是其它所有人平均工资的12倍!这可是一个惊人的比例。想象一下,这样一家公司中如果90%的高管拿着高薪却对公司毫无贡献,不给公司的生存发展壮大出力,那这家公司在市场上一定竞争不赢其它差不多同样的公司。

图示:身体具有修复能力,但所有修复都需要能量,而能量却是相对有限的,身体有一个能量预算平衡表,而大脑总是排在最顶端。


这并不需要其它公司提高自己的效率,只需要其它公司将那些不干活的高管裁员即可,这样它们就节省了开支,在总盈利上就占优,公司盈利多,就意味着在市场上生存的几率增大,对应于人体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体要维持生存绝非易事,一方面组织器官在使用中,必然存在磨损,另一方面环境中存在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人体时时刻刻需要和它们战斗,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能量。总的来说,人体的能量总是处于相对短缺状态,如果能从别的器官那里节省下来能量,就可用来维护身体在其它器官上受到的损伤,就能增加这些器官的使用寿命,这显然能让身体拥有更高的生存几率,很快就会取得生存优势。按照最基本的优胜劣汰原则,那些拥有90%不干活脑组织的人,很快就会被残酷的生存竞争淘汰出局。


那么这些推理正确吗?

有没有什么实证证据,您别说,还真有,让我们看看大脑的发育模式。

大脑在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神经元数量超过成年后我们所拥有的,多余的神经元会被淘汰出局。

在大脑发育成熟的过程中,许多神经元都会死去,因为它们没有和其它神经元之间形成有效的连接,因此被淘汰出局,这就是我们大脑发育成熟的方式,首先产生出过量神经元,然后在这些神经元之间展开一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所有在竞争中输掉的神经元,都会被淘汰,不仅是防止它们浪费宝贵的能量和资源,同时也是防止这些多余的神经元“捣乱”,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


让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视觉中枢的发育成熟。

图示:眼睛和视觉皮质中枢

我们并不是通过眼睛直接看见外部世界,眼睛只是一个光电转换器官,将外界射入眼睛的光转变成电信号,这个电信号需要传递到大脑中的视觉中枢里去进行加工运算,才能形成视觉。但是视觉中枢并没有紧贴在眼球后面,视觉中枢位于后脑勺!在视觉发育的过程中,除了要形成视觉中枢以及眼睛之外,还需要视觉中枢里的神经元生长出相应的轴突,最终和眼球里的视网膜连上,才能将视网膜产生的电信号传输到视觉中枢去,那么这个连接任务是如何完成的呢?


发育生物学家们发现,在视觉中枢与视网膜连接的过程中,眼球会释放一些信号分子,指引视觉中枢的神经元往眼球处生长,但即便存在这样的指引,也不代表每个神经元都能进行正确连接。在我们视觉发育的过程中,凡是那些没有正确连上视网膜的神经元,最终都会自发凋亡自杀被视觉中枢淘汰出局。

图示:在大脑发育初期,神经元诞生后,常常需要迁徙到正确的位置,但并不是每个神经元都能完成这个任务,那些到达错误位置的神经元,正常情况下都会被清除,被勒令“自杀”。


根据发育生物学家们的估算,人类大脑在发育的过程中,每分钟形成大约25000个神经元,但最后真正能得到保留的神经元数量只有1/3。如果比较成年人和两岁幼儿的大脑,只从神经元数量的角度看,那么成年人的大脑神经元数量只有两岁幼儿数量的一半!当然这些死亡的神经元是大脑的正常发育过程所必须的,如果神经元发生异常死亡,那就会成为疾病,比如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就是因为基底神经节中的神经元发生异常死亡所引发,但是如果该死的神经元没有死亡,也很可能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比如某些精神疾病,就可能与此相关。

图示:人类会为了自己的需要对植物进行剪枝,大脑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也同样会这么干,只有通过适当的剪枝,我们才能得到一个有用的大脑!


所以,大脑只利用了10%的说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没有道理,它只是大脑研究初期的一些误会,但却被大众媒体一直传播到现在。因为,它给了一些人虚幻的希望,也是一些骗子的生财之道,谁不想开发自己大脑的潜能,让自己变成“天才"呢?但大脑没有什么潜能,即便有也是针对0~5岁的幼儿,他们需要在正常的人类环境中成长,这就是最重要的开发。


或许10%是说,每时每刻只有10%的大脑在工作,其它都在休息。

当然,也有人会说,即便大脑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功能,都在为了个体的生存和繁衍服务,但是依然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每时每刻都只有一部分大脑在工作,所谓10%,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能增加同一时刻大脑中工作的神经元数量,那么我们就能得到更强的脑力!


且不说,每时每刻是否只有10%的大脑在工作是否有道理,但的确大脑从来不会满负荷工作,即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中总有些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只有部分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但是,神经元被抑制不代表它就没有在工作。


比如,当我们专心的投入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就可能出现听而不闻或者视而不见的情况。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听觉和视觉被部分抑制的缘故,这样可以增加我们的专注能力。有些人为了训练自己的专注能力,专门到嘈杂的环境中去看书。专注需要大脑能抑制某些神经元的兴奋,就像我现在专心打字,就会忽略背景的音乐声一样。

图示:癫痫发作时,大脑的脑电图信号。

而有一种大脑会疾病,正是因为大脑中的多数神经元同时兴奋的造成的,那就是著名的癫痫!癫痫患者在发作时,并没有变成脑力超人,恰恰相反,他们会丧失神智,什么也干不了!

图示:胼胝体联系两个大脑半球的高速信息公路


对于最严重的癫痫患者,医生会建议患者将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胼胝体切断,这样就能在一半大脑发生问题时,另一半大脑还能保持清醒,这个手术对于严重癫痫患者的确非常管用,也因此造成了一批特殊的裂脑人,给神经学家研究人类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提供了可能性。


裸猿的故事


这个传闻是个标准的伪科学,这个传闻本身很荒谬。

前面有朋友已经提到,大脑是个耗能大户,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要知道几万年前古人类经常没有足够的食物,而且随时都有生存危机。有限的能量全部都要用到最关键的地方,挺着一个超级浪费毫无益处用处的大脑,跑不快,爬不高,随时都会灭绝。在进化上生物的每一个器官都采用够用就好的原则,每一代都是为了不被淘汰而演化的。

大脑的进化已经是人类的极限,大脑甚至影响到了人类的分娩,由于现代人的大脑1350-1500毫升的容量相差不远。女性的骨盆和产道已经不能适应。所以人类都是早产儿,为了通过产道,婴儿的头骨在出生后并没有完全愈合定型,受到挤压时能够改变形状,在大脑的骨与骨之间留有缝隙。

基因的自然选择让每一个婴儿提前出生,在脑袋比较小比较柔软的阶段就出生,直接降低母体生育的难度,保证人类更高的生存几率。

至于那些科学家是否因为基因突变形成了超级大脑,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有差别,其实人类智商的差别更多是在思维方式上而不是大脑结构上。

有人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因天才比常人用脑更多,更容易有精神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查尔斯·狄更斯,亚伯拉罕·林肯都有抑郁证,温斯顿·丘吉尔,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则有双相情感障碍,米开朗基罗有自闭症,查尔斯·达尔文有广场恐怖症,牛顿毛病最多,有双相情感障碍,自闭症,精神分裂症。

我是科技斯基,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文章。


科技斯基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谣言。谣言比真实的科学知识更容易流传,更容易让人相信。

据考证,这个谣言的起源可能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907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我们只用到小部分的身心资源(mental and physical resources)。注意,詹姆斯并没有提到大脑资源,也没有10%的比例。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出版并流行,其中引用詹姆斯的研究,说道我们只用到10%的心智能力。这是卡耐基提到了10%的比例,但是说的是心智能力,也不是大脑资源。后来越来越离谱,到了电影《超体》流行,变成了”常识“。但是,人类只使用10%的大脑资源,这是谣言,这是伪科学。

现代的脑科学,神经科学等研究成果,都显示大脑的所有区域都已经工作,而没有尚未开发的区域。

为什么10%的谣言会如此深入人心,被人津津乐道呢?我分析如下:

1、10%的谣言能够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比如神秘,想象力。剩下的90%的大脑资源是什么?开发达到100%会发生什么情况,会不会长生不老,拯救地球,拯救宇宙?而科学知识,100%已经被使用,多么无趣啊。

2、很多商业机构要利用这个10%来赚取智商税。动不动各种培训,各种保健品,号称能够扩大脑资源。哪些不愿意努力,却想吃一个灵丹妙药的大众,然后就幻想自己能够碾压众生的智力。这样的梦想,商家和大众都不想打破。

3、无良的自媒体,无知的”专家“的推波助澜。既然有需求,有人想看,不管真假,吸引流量和眼球,绕后赚钱。这些人,没谣言要创造谣言,更何况有这样”历史悠久“的谣言,当然要用足啊。至于那些科学研究的成果,严肃的论文报告,科普人的辟谣,就当不存在好了。


明日Will


人的大脑只开发了10%,是以前人们对大脑认识不全面时的误解。


大脑是人身上的奢侈品,对能量的消耗极大,大脑约占人体重量的3%,消耗的能量却达到了25%以上。从现有的考古学来看,人类从原始人进化到现在的样子,大脑的容量增加了三倍多。


在远古的时候,人类获取食物的途径极为有限,为了生存,必须将获得的能量利用到极致。而大脑又是最耗能的器官,所以进化的选择,造就了大脑只会让少部分非常关键的区域一直保持兴奋,其他部分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调用。


就像早期人们认为小肠没用一样,早期科学家研究大脑,发现只有大脑皮层一直在活动,其他区域就像没开发一样,一直是沉默状态。于是有科学家得出结论,人脑只开发了10%,其他区域还没开发,是没用的。

这其中,还有科学家根据这种发现,研究出了“额叶切除手术”治疗精神病,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导致数万人在切除后,直接变成了“傻子”,是诺贝尔奖历史上著名的黑历史。

虽然当代科学仍未探明大脑的全部运行机制,但已经证明大脑的所有区域都是有用的,比如小脑控制肢体平衡,脑岛参与情绪控制,枕叶处理视觉信号等。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高度集成的计算机,不会每时每刻都功率全开,从大脑皮层到内部无数的突触,小脑、脑干等,都有着自己特定的功能。


不过这并不代表大脑就这样固定了,科学研究发现,脑神经元细胞和身体其他细胞不同,有着极高的可塑性,即便在人80岁之后,依然能分化出神经突触,让人学习新东西。甚至部分区域如果出现问题,其他区域还能替代他的功能。


所以总结一下。大脑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功能,已经100%开发过了,大部分区域在休息,是为了节能。但大脑有极强的可塑性,仍然能不断的进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