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我们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

赤脚童子


最典型的就是“亚洲蹲”,只有东亚人可以,而欧洲,美洲和非洲人就蹲不了!


猴哥猴哥803803


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然而,这又是真实存在的。那这到底说明什么呢?是不是表明欧美人进化得更好呢?因为很多人都羡慕欧美人的体格,男士威猛,女士身材更是婀娜多姿,这背后与骨骼的多少有关系吗?

要弄清这个关系,需要先了解少的两块骨骼到底少在什么地方。科学家做个调查研究显示,一般来说欧美的白种人全身有206块骨骼,而亚洲黄种人,比如中国人,朝鲜、日本人等,都大部分是204块骨骼。少了两块骨骼,但是并不影响大家的生活,那这两块骨骼到底少在哪里呢?

科学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少的这两块位于小脚趾。实际上,多数中国人小脚趾只有两节骨骼,而欧美人有3节骨骼,左右两只脚所以一共少两块骨骼。

既然少的骨骼是在校脚趾上,看来欧美人的帅气婀娜跟多的两块骨头并没有什么关系,有此想法的可以打住了。

那是不是所有亚洲人都是204块骨骼呢?其实不尽然。曾经有科学家进行了抽样调查,对615名亚洲人进行了调查,他们覆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结果显示,73%的中国人拥有204块骨骼,有27%的中国人拥有206块骨骼。进一步调查发现,不仅中国人拥有204块骨头,在东亚地区,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大多数人拥有204块骨头。

为什么会少两块骨头,目前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说欧美人的脚趾的第五个指头比我们黄种人多出来一块,是因为身高体质的差异,人体为了适应白种人的高大,因此多长出来一截来支撑他们的身体;而我们黄种人的身材普遍没有白种人的高大和健壮,人体就自行退化掉这一小节骨骼,也是为了给身体减轻负担,就是这样的一小节脚趾骨就造成了多出来的两个骨骼。但是目前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权当一种推测。

实际上,小孩的骨骼更多,可以达到217-218块,其中初生婴儿的骨骼甚至能达到305块。但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的骨头会发育成一块,简单地说就是几块骨头长成一块了,比如说婴幼儿的骶骨有五块,但成人只有1块,婴幼儿的尾骨有5块,成人也只有1块。所以,骨骼的多少并不能代表进化的方向。但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得知,其实演化并没有方向,并且演化并不是单线发展,而是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微小的差异,只是大多数差异并没有表现出特征罢了。

所以,不论是欧美人的206块骨骼,还是亚洲人的204块骨头,都是正常的,无高低贵贱之分!纯粹是物竞天择的需要!


多试试美国科学课


大多数成年人有206块骨头,然而,这个数字可能会有轻微的变化,婴儿和小孩子在出生时体内的骨骼比成年人多,高达270多块,比如从出生后起,头盖骨才开始骨化,大约在两岁的时候开始缝合。随着年龄的成长,许多骨头开始融合在一起,导致成年后骨头数目减少,即使过了二十岁,有的骨骼也还在继续生长。

有些报道说大部分东亚人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一般指的是第五脚趾只有两块趾骨,但并不是说这两块不见了,而是中端和远端的趾骨融合在一起,所以在骨骼数目上可能就少了2块。

当然,这不是汉族或者是东亚人特有的,即使是在东亚人口中比例可能更高,在欧美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超过35%)的人的第五脚趾是只有两块趾骨,在1492年达芬奇的人体解剖图手稿中,第五脚趾就只有两块趾骨。一些学者认为这个与种族有关,因为第五脚趾骨融合现象在非洲人群中不太常见,而在日本人和中国人中却非常常见,超过70%的人中都有这种现象。此外,这种现象并不一定都发生在第五趾中,有少部分人在第四趾出现只有两个趾骨(在一片研究中为2.56%),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只有一只脚第五趾为两个趾骨。

因此,第五趾为两个趾骨在人类中是一个正常的多态性状,源于趾骨不完全的分割,不是后天趾骨融合的结果,这种现状在第12周就被发现存在于胎儿中,也不是专门存在于某个地区或民族,虽然不太群体可能会有所差异。跟双眼皮单眼皮或者血型一样,即使不同地区的人的比例可能不一样,但是不能作为区分种族的标识。


科学闰土


学过初中生物的读者也许还记得,书中记录人体有206块骨头,网上有种说法称包括我国人在内的亚洲人骨头只有204块,比欧美人种少两块,但我遍查网上权威数据库却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

这两块骨头的出处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脚趾上第五趾骨

这种说法很直观,对比发现约73%中国人脚掌上第五趾骨为2节,欧美人有3节,左右两只脚加起来就相差了2块。

从进化的角度看最开始人类的脚趾肯定有三个脚趾,因为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开始直立行走时应该保留了三个脚趾,这样能更好的保持身体的平衡性,随着进化,直立行走变得越来越熟练,由第一、第二、第三脚趾就能保证人体不会前倾,在进化的过程中,第五脚趾的第三关节就变的可有可无,第三关节如果太长,在劳动过程中还增加了受打击的概率,因此第五趾骨逐渐变短以至于消失也算是一种高级进化。

另一种说法是髋关节的差异

这种说法认为亚洲人的髋关节长大成人后,坐骨、耻骨、髋骨三块骨头长到了一起就成为了髋关节,而欧美人并没有合并起来,因此差了两块。

第一种说法的流传更广,因为拍片会很直观的看出来,其实人身体的骨骼数量本来就不是一个确定的数,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同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骨骼数量就比成年时多11块,到成年时部分骨骼合并在了一起。

有专家认为骨骼减少本身就是一种进化的表现,骨骼数量越少进化的就越充分,类人猿作为人类跨种族的亲戚,骨骼数量就有300多快,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脚趾比人类的更长,从这方面来看亚洲人进化的更充分。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核先生科普


在生物学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欧美的白种人全身共有206块骨骼;而亚洲的黄种人比如我们中国人、隔壁的朝鲜人和海对岸的日本人,全身则仅有204块骨骼。

虽然只是缺少区区两块骨骼,但我们同样也能正常生活。不过,为什么我们会比欧美人少了两块骨骼呢?

其实这就是亚洲人种和欧洲人种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骨骼的数量上,在其他方面也有,比如身高方面。黄种人的体格普遍更偏娇小一些,而白种人则更高大的一些,这种差异越往南便越明显。

言归正传,为什么我们会比欧美人上两块骨头呢?并不是我们黄种人不如他们优秀,而是因为在进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生了变化。

早期的人类其实有305块骨头,但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所以在不断进化,而相应的骨头也在慢慢的减少,最终进化成了204块、206块骨骼两个数量级。

据科学家分析,黄种人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减轻骨骼之间的摩擦负担,逐渐将耻骨、髂骨、坐骨之间的软骨合在了一起。而白种人并没有完成这个进化,所以比黄种人多出了两个小骨骼。不过,黄种人虽然少了这两个小骨头,但并不会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此外西方还有一种观点,那就是黄种人和白种人的骨头数量差异体现了在脚趾上面:黄种人的脚趾趾骨比白种人少了两块。不过,这种说法其实也是站在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基调上。说是因为白种人身材更高大,所以脚步需要更强的支撑力。白种人的人体脚趾为了适应白种人的高大体格,便多长了两块小骨骼起支撑作用。


世界人文通史


是有这种说法,欧美人206块骨头,我们只有204块,少两块。

乍一听好像是件很颠覆认知的大事,其实就是标题党,不用在意哈哈。

首先呢,这两块少的骨头,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少在脚上。

说的更具体一点,是在脚趾上的第五趾骨,多数亚洲人第五趾骨只有两节,而欧美人大多有三节,这样一只脚少一节,加起来就是少两块骨头了。不过趾骨有几节,对于走路生活工作完全没有任何影响~

其次呢,第五趾骨有两节还是三节,因人而异,并不绝对。即使是亚洲人,第五趾骨也可能会有三节,也会有第五趾骨只有两节的欧美人。以前曾有数据统计过,日本人和中国人第五趾骨两节的情况大概占到70~80%,而65%的欧美人趾骨有三节,只是一个占比例多少的问题。

说到为什么我们和欧美人的趾骨会有这种小小的差异,其实就是人类进化当中的正常现象。

随着人类习惯了直立行走,其实只要三根脚趾骨就能支撑住人的身体,保持平衡了。第五趾骨的关节数量多少也变得没那么重要,减少关节数量就能缩短骨骼长度,这样还能减少日常活动中受到打击的频率,所以一部分人第五趾骨的第三个关节,就在进化中消失了。

人类的漫漫进化路当中,骨头的合并、消失都再正常不过了。

人类祖先的骨头数量有300多块,在进化当中出于自身需要,适应环境等等因素,骨头总数慢慢减少到了现在206块。

而且即使是在现在,人一生当中骨头的数量在各个阶段也不一样。

婴儿时期的骨头数量多达305块,长大的过程中骨骼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像是尾骨、骶骨、髂骨都会在成人之后出现合并,毕竟多块小骨头连成一块,抗造能力也会增强不少~

这么看来,人的成长过程和进化过程好像还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嘻嘻。


不吃肠的大肠


为什么我们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

我们先不要来纠结谁比谁骨头多,先来罗列一个比较好玩的事实!

1、人类婴儿时期骨骼数量是305块

2、人类儿童时期骨骼数量是217-218块

3、成年人的骨骼数量一般为206块

从这个人类因成长发育而出现骨骼变化来看,有部分骨骼会随着生长而相互合并成一块,原先这些骨骼之间是骨骼和软骨的混合物,但随着身体逐渐长大最终会骨化!婴儿的骨骼比较多是身体结构因素造成的,首先是这是一个进化过程中的问题,原本人类的骨骼数量是比较多的,其次骨骼合并成一大块有利于提高结构强度,应对恶劣环境,这是进化所然!

1.儿童骶骨:5 块,成人后合为1块;

2.儿童尾骨:4~5块,成人后合成1块;

3.儿童髂骨:2块、坐骨:2块和耻骨:2块,成人合并为2块髋骨;

刚说到人类祖先的骨骼数量比多,那么我们来看看跟我旁系但却没有成功的黑猩猩骨骼数量多达300多块,和人类婴儿时期是差不多的,与黑猩猩相比,人类的骨骼非常显著的特征,比如:

1.人类颅骨椎大孔更接近中心

2.人类躯干是直立的,黑猩猩躯干是弯曲的

3.人类的脑容量明显比黑猩猩大很多

其实第三句是废话,关键是第一和第二两个特征,因为这两个特征是人类和猿猴区别的主要特征,即这两个是人类直立行走的关键,这解放了双手,工具使用更加普遍,大脑发育更为完善!而猩猩为了适应丛林生活还在多个部位保持了原始人时期的骨骼!

从以上角度来看,骨骼多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那么欧美人真的比我们都两块骨头吗?其实也并不全是,因为同一种族中骨骼数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最关键的脚掌第五跖骨,在中国人中1/3的人有三节,但在欧美人比例中有2/3,因此从真正意义上来看,并不是我们比欧美人少两块骨骼,而部分人是相比较有差异!

从人类骨骼数量变化趋势来看,似乎我们黄种人比欧美人进化的更完美一些?是这样理解吗?其实这一点点差异根本无需上升到这个角度,有问题讨论是好事,却没必要沾沾自喜,因为决定未来的脑袋,而不是那无足轻重的第五跖骨!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进化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达尔文临终时透露:地球上除东亚人真正进化成人类,其它人种都不能算人类,只能算类人猿,据我研究,印度人种需要一万年进化成人类,白种人需要一万伍仟年进化成人类,黑人需要二万年进化成人类。


路透社评论员


在我们的印象之中,亚洲和欧美人的差异是很大的,首先外形方面,亚洲人的骨架偏小,欧美人普遍比亚洲人身材更加高大,其次在脸部轮廓方面,亚洲人的面部相比于欧美人更加扁平,而欧美人的则更加立体化,除此之外,还有毛发、瞳孔、肤色等多方面的差异。

但是除了这些能看得出来的差异之外,你是否知道,亚洲人和欧美人的人体内部构造也是有细微差别的,我们应该不是没有听说过,人体一共有206块骨头,至少在生物学课本上,就是这么写的,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对于欧美人来说这或许是对的,但是对于亚洲人来说,这是不对的,亚洲人,比如说中国人和日本人,身体里只有204块骨头,比欧美人要少两块,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少了哪两块骨头?

准确点来说,上面所说的亚洲人应该主要指中国人和日本人,和欧美人相比,我们少掉的两块骨头是我们小脚脚趾的趾耻骨,大多数的中国成年人的骨骼都只有204块,他们的小脚趾只有两节骨骼,而欧美人的小脚趾普遍是三节骨骼,一只脚少一个骨骼,那么两只脚的话就少了两块骨头了,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中国人以及大多数的日本人相比于欧美人少掉的两块骨头。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只有204块骨头,在中国也有大约30%的人体内也是有206块骨头的,和欧美人一样,而在日本、东南亚以及韩国等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大多数也只有204块骨头,不过至于说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科学家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大多数人是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这一问题,认为亚洲人之所以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是因为亚洲人人种在进化的过程中将这两个骨头给进化没了,毕竟现代人的共同祖先是智人,往前追溯的话,就是南方古猿了。

至于说后代之间为什么还产生这样的差异,那有可能是因为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之中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同,结果也不同罢了。当然了,少两块骨头并没有带来什么影响,毕竟这两块骨头也是无关紧要的,而且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这是我们比欧美人进化得更快的证据,其实生物进化的方向还真没有个准。另外,关于欧美人比亚洲人多的两块骨头到底是哪两块也有不同的说法,另外一种说法是亚洲人的耻骨、髂骨和坐骨在成年之后就连成了一块,而欧美人的始终都是三块,所以我们少的两块也可能是来自这里。


镜像科普


根据主流科学界的说法,全世界的人类都是同一批人种演化而来的。

虽然如此,但全世界的人区别却很大,比如:有些人肤色是黑色,而有些人是黄色;有些眼睛是蓝色,有些是棕色。

除了这些表面特征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体骨骼也有略微区别:亚洲成年人的骨头只有204块,而欧洲成年人的骨头,大多有206块。骨头的数量

其实,人体的骨头数量会发生变化,在婴幼儿时期,人体的骨骼能达到305块,等到孩童时期,人体的骨骼是217块,发育完成之后,骨骼数量会确定下来,如果是亚洲人,有73%的概率会拥有204块骨头,而欧洲人这大概率拥有206块骨头。

多出来的这两块骨头位于小脚趾,对于大多数亚洲人而言,小脚趾只有两块骨头,但欧美人却有3块,每只脚多出来一块骨头,所以一共多出了两块骨头。

必须说明的是,无论是204块骨头,还是206块骨头,在行走、奔跑以及各种运动中,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多出来的这两块骨头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

初中时,我们学过达尔文的演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根据达尔文的演化论,生物在演化过程中会保留有利特征,比如:速度快的豹子更能适应环境,所以速度快的豹子会容易留下后代,按照这样的发展,豹子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豹子的速度在演化中并没有明显的提升。

再者:如果某个地方有一条大河,河两岸同一个物种由于河水的阻隔,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那么河两岸的物种则会朝着不同的演化方向进行演化,最终会形成生殖隔离。然而河两岸的物种生存环境相同、气候相同,为什么还会演化出不同的物种呢?不应该是朝着同一个演化方向演化吗?

后来,日本科学家木村资生提出了进化中性学说,意思是:如果某个基因突变,不会给人体造成负面影响,那么这个基因突变将会被保存下来,参与到繁衍。

比如:发色,如果有一天某个人基因突变,发色变成了紫色。由于这个基因突变并不会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所以该基因就可能被保留下来,经过N代基因交流之后,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有紫色发色基因。

中国人少的两块骨骼也是中性演化,由于丢失这两块骨骼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所以该基因就被保留在体内,并参与自我复制。

当同一个物种不同群体的中性基因积累的足够多的时候,两者之间就会产生生殖隔离。

总结

我们常说生物进化的方向是随机的,之所以是随机的,就是因为这些中性突变。有利的基因突变虽然会大大提高人类进化速度,但有利的基因突变概率太小,大多数是中性基因。

随着中性基因的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引起生殖隔离。之所以人类没有形成生殖隔离,是因为人类基因一直在相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