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现在农村过年出现并习惯了“一天走遍亲戚门”的怪现象,为什么?

新大风歌


门:现在农村过年出现并习惯了"一天走遍亲戚门″的怪现象,为什么?

农村过年时,一天走遍亲戚门,并不是怪现象,主要是亲戚多,时间紧。

一天走遍亲戚门,说的就是拜年,过年忙了一年,平时亲戚之间走动的不多,特别是长辈,在过年的闲暇时,就应该去看望一下,过去拜年看望都是买盒糕点两瓶酒,现在要带的礼品就比较高级了,有的不带礼品,索性直接给钱。过年拜年的都是年轻人,而年轻人又是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沒有时间串门,只有在过年时,而过年时给的节假也只七天,在这七天里又有很多事情要做,留给串门的时间也就只一两天,要想把亲戚全串过来,只有一天多串几家,甚至在一天之内要把所有的亲戚都串过来,说是一天之内,其实就是一上午之内,因为有习俗,中午十二点之后不许拜年,只有在上午把门串完。这就是过年时所谓的"一天串遍亲戚门″。

大年初一的拜年,是一上午串遍全村的门,比串亲戚的门多的多。

我们这里过年,大年初一早早的吃完饺子,就要出去拜年,初一的拜年,不管是宗亲还是乡亲,都要进门问声"过年过的好″的,而得到的回答的则是"见面发财″,一个村几百户人家怎么也要串上一百多户,这就是快速拜年,问完好就走,因中午十二点以后不许拜年,所以一上午就要串遍全村。

过年时拜年,一天串遍亲戚门,就是因为亲戚多,时间紧,还是因为都有了车。


生产队长老杨


我认为这是人们的观念正在改变!这也是时代的进步!过去春节过后要探亲访友、吃吃喝喝要足足一个正月,有的二月还不停歇,这就白白耽误不少时间,路上还容易出事,当然也会影响正事!

近几年来,我们山东一带也已经逐步改变了这种习俗:年初二首先看望岳父母,然后初三——至初五这几天就一天看数家,每到一家一改过去的海吃海喝、酒醉饭饱的习惯,就是稍微坐会,问候一下 ,聊几句家常,喝杯茶就起身告辞了!这样一天可走几家!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不耽误时间,不麻烦亲戚,出行安全!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早春记忆


现在农村过年出现并习惯了“一天走遍亲戚门”的怪现象,你还别说,真是这样的,现在农村小车普及了,就是没有小车,家家摩托车,过年拜年走亲戚,那可叫做“走亲访友一日游”。



我记得以前,我和我爸去亲戚家拜年那是要从初三开始一直到初十,当然中间可能还有亲戚过来,没有出去拜年的情况。我这样说的目的就是,当时我们就是奉行一天走一家,最多走两家,上午一家,下午一家,如果路途比较远的,可能就是一家。以前走亲戚拜年比较讲究,去了立马给你煮肉面加鸡蛋吃,说明白一点,以前过年才吃肉的,平时很难吃到的,一碗面里面可能有两到四个鸡蛋,有荷包蛋还有水蛋,其他就是肉,说是面,其实面很少的,那个时候感觉这过年走亲戚煮的肉蛋面怎么这么好吃呢?

吃完了面,中午又会做一大桌子好菜,和其他的客人一起喝酒聊天吃饭,很是热闹,并且当时我还小,有时候还会受到压岁钱,那个时候走亲戚那是真的很亲热,走得也近。就是这样,我家的亲戚拜年什么的总共有七八家,至少要用五天时间。

但是如今不一样了,农村家里有车了,拜年基本上会集中在一天,把所有的礼提,我们当地过年去别人家拜年不能空手的,必须要提上礼品的。我们会把所有亲戚家的礼提装在车上,好家伙,车子后备箱都装不下,还把后座要占一部分。带上我爸,开始了拜年一日游。

一般第一家的话我们会停下来吃碗饺子或者面,里面的都鸡汤或者排骨汤一起煮的,从第二家开始就不吃了,有的亲戚实在客气,也会煮,我们也会吃一小碗,盛情难却,到了中午的话,到了哪家就在哪家吃,反正过年哪家吃都是一桌好菜,吃饱喝足,下午继续,下午基本上去喝杯茶,聊一下天就去下一家了,就这样一天时间,把所有的亲戚的拜年的事搞定了。

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这是一种趋势,现在大家假期有限,要顾及的事情多,快节奏的走亲戚也是必然。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看到这个问题,瞬间勾起了我对小时候春节拜年走亲戚的回忆。那时候的农村春节,热闹喜庆,节日气氛浓厚。农村亲戚多,七大姑八大姨,进门的远房的,家家都得去拜年,从初一到十五之前,作为家里拜年主力的我,天天都是马不停蹄的跑。或独自一人,或亲属相伴,忙得是不亦乐乎。


现在虽然定居在城市,但基本每年春节都回老家乡下陪父母过年,很明显感觉过年气氛不浓厚,基本就是开车“一天走遍亲戚门”。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亲朋好友之间长时间不见面、不交流,亲情淡漠生疏了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太快,农村经济又相对落后,为了生活,农村的年轻人除了上学的学生,男女劳动力基本都外出打工挣钱了,大家一年也见不到一面,时间长了,原本热烈浓厚的亲情关系日渐淡漠,即使见面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都是虚与委蛇的敷衍了事。



二、假期时间短,没有过多的时间浪费在走亲串友上

大多数人回家过春节都是短短的7~10天假期,陪父母孩子的时间都不够,哪有闲时间去走亲串友,但既然回来了,不去挨家挨户拜访又是失礼之举,所以尽量用最短的时间“一天走遍亲戚门”,然后抽出时间多陪陪家人,再赶回单位上班。

三、交通方式改进,节省了时间

现在农村经济情况好转,汽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儿,基本上家家有辆车,所以走亲访友时方便快捷,比以前靠双腿走或者骑自行车节省时间。


四、长辈过度的“关心”,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去拜年,即使去了也是话不多聊赶紧闪人

去拜年的年轻人最害怕长辈们提一些他们关心但自己害怕的问题,比如在外面交女朋友了吗?什么时结婚生小孩?每月挣多少钱?等等这些敏感尴尬的问题。每当看到长辈就会打个招呼就走开了。这就导致很多年轻人要么不回去过年,即使回去了,也是“一天走遍亲戚门”,避免聊天过多涉及到尴尬话题。

综上所述,正是以上原因导致现在农村过年出现“一天走遍亲戚门”这个怪现象!


墨雪问心


题主你好,农村现在过年,的确是出现了“一天走遍亲戚门”的现象,我们这里也不例外。身为农村人,我来为你解释一下这种现象背后的具体原因。

在以前小的时候,我们走亲戚家去拜年,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要走到正月初十左右才结束,可是现在,只需1~2天,就把亲戚走遍了,我觉得这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大家都忙,赶时间

现在农村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挣钱,大部分的人,一年到头也就只是过春节时才回农村老家来。

可是,在外打工,大家都是身不由己,需要遵守自己所在企业的规章制度。像过春节,单位放假,时间只有十天左右,大家回家过完春节以后,就要按时回到单位上班。

大家想想,像我们四川的农民工,去沿海城市打工上班,来回一趟,花在路上的时间都需要4天左右。

而春节期间放假总共就那么十来天时间,除了在自己家收拾一下,再陪陪自己的家人,走亲戚的时间,的确不多,所以只能釆取这种“一天走遍亲戚门”的快速方式。

现在农村的交通方便了

以前农村走亲戚,基本上都是走乡间小路,全靠双脚去走,如果是走稍微远一点的亲戚家,走路都要走半天时间。

而现在,农村几乎村村通公路了,许多经济宽松的农民家庭,都已经买了车,就算家里经济不怎么宽裕的农民家庭,也会买一辆电动车。

有了现代化化交通工具,大家走亲戚就方便多了,把礼品放在车上,一天之内就能走遍所有的亲戚了。

总结:现在农村过年出现这种“一天走遍亲戚门”的现象,其实并非什么怪现象,因为这是时代在进步,就算是农民,也得加快前行的脚步,所以,像走亲戚这些事,只能快速搞定了。


李茗说乡村


这种情况在我们这边已经很普遍了,我先来说说我们这边的吧。

我是河南的,在我们这边大年初一五点左右就要起床放炮,下饺子,当然还有起更早的,过了十二点就能听见放炮声。

吃完饺子,我们就会去小庙上拜一拜,天亮了就会去邻里拜年,从初二早上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基本上是一天去两家,去完为止。

我觉得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应该有这几个方面吧。

一,现在的农村人出外打工的比较多,过完年初几就要出门上班了,如果一天多去几家,就会没时间。

二,亲戚之间的关系淡了,有些亲戚去拜年感觉就像是走过场,吃完饭就想着赶紧回来,然后去下一家。

三,天气的原因,我们都知道,过年天气是最冷的时候,出门去走亲戚也是冻的不行,所以想着赶紧去完窝在家里。

最主要的我觉得应该还是第一条吧,现在的农村人都忙,尤其是年轻点的,有的过年都不回来,所以说赚钱养家很不容易啊。





92年的宝妈肉肉


条件具备,车,网,手机方便,一般朋友,视屏聊天,要好的朋友自开车一天走遍,在平常来客上饭店,过春节大部分饭店都休业,亲友们互相体谅,在家待客挺麻烦的,所以亲戚朋友,放下礼物,喝几杯茶就各自回家,我们家有约定,姐弟八人轮流,年初二,全部老大家聚会,清明老二,中秋节老三,十月一日老四,依次类推,一年大聚四次,平常来往随便,主要是亲朋好友上班时间不同,所以一般年初二走亲访友一天完成!


夕阳红3065354969305


在农村,“一天走遍亲戚门”现象越来越普遍,大有蔓延整个农村的趋势。很多去拜年的早上一家吃早饭,中午一家吃午饭,晚上一家吃晚饭。还有的是去亲戚家拜个年坐坐就走了。

这种现象也不是什么怪现象,时代不一样了,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观念上的差异。

我的父辈们一直坚守着传统的观念,亲戚家来拜年了,他们总是强留着玩一天。如果吃完饭就走了,他们会觉得是不是瞧不起自己了,或者弄的菜不好吃,或者哪里怠慢了亲戚。

殊不知,现在已经进入了快节奏的生活时代,农村亲戚多,三大舅七大姑八大姨的,要是一家亲戚玩一天,那要到什么时候呀!

小时候我们这边倒有一句俗语:拜年拜到麦子黄。意思是说从正月初一到麦子收获前,都是拜年的时间。当然有点夸张的意思,主要还是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呀!

二.时间紧,任务重。

农村很多人都选择外出打工了,原因就不细谈了。在腊月二十左右开始回家,过完年马上又要出发开工了,外面的开工时间一般是正月初六,初八,初十这几天左右。时间就这么短,但每个亲戚朋友家都要去一趟啊!你去了舅舅家不去姑姑家,那也不合适。这么多的亲戚要在开工前走一遍也不简单啊!

一边割舍不下浓浓的亲情,一边是身上的责任,生存吃饭的工作,都不能丢啊,也就只能“一天走遍亲戚门”了。


三.有了便利的条件。

现在农村的水泥路基本都是村村通了,农民家里也有了摩托车,电动车,甚至小汽车也普遍了。大舅家拜完年,油门一吹到了姑姑家,在时间上快了许多,亲戚家也都不得罪。

“一天走遍亲戚门”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都想多在家陪陪父母,孩子,亲朋好友,但养家的责任在身,亲戚要走,脚下的路也要走!


海啸悟农


过年的习俗之一就是走亲戚,打我记事儿起过年走亲戚一走就是10天左右,可是现在呢,基本一天就走遍亲戚门,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作为一个在农村生活18年的自己有资格和大家讲一讲。

一、交通工具升级了

从前走亲戚永久自行车挂着果子盒,叮叮当当,我们河南走亲戚有个习俗就是只能上午走,这种交通工具条件下一走就是十天半月,遇到下雨下雪天那更是遥遥无期,后来农村经济条件改善了,要么是摩托车要么是电动车,这一提速,走的更快了,一般5天左右完毕。而如今呢,开个轿车,礼品往后备箱一扔,油门一踩,闪电般就到了亲戚家,礼品一卸,简单闲聊几句,开车不喝酒,就是凑上饭点简单吃点就回去了,你说能不快?



二、在城市过年的逐渐多了

像我们80后来讲,很多都在城市安家了,过年一来拖家带口再回农村过年不方便,二来中间路途开销也大,索性就把家里老人都接城市过年了,这样留守农村过年的人口数量就变少了。于是乎在此种条件下走亲戚目标数量少了,效率自然就提升上去了。


三、断代感出现

曾经走亲戚说白了就是在父母的陪同下走关于父母那辈人的亲情关系,现在呢,父母年纪也大了,亲戚年龄也大了,父母不陪同走亲戚了,再去走亲戚势必因为断代影响会让话题逐渐减少,说句实在话,我现在走亲戚恨不得把礼物扔下就想走,共同话题不多,没有聊天的欲望,就是因为不同年龄层的人沟通不在一个频道,从而让走亲戚变得更加形式化了。

总结:现在过年越来越缺年味,缺的是当年的那种环境,缺的是当年情,我觉得未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越快,这种走亲戚速度会更快,我们要适应变化,拥抱变化,懂得珍惜。


三农记事本


这种现象还真的存在,现在都是这么走亲戚,安排一天的时间,自己家有车,一家出几个代表,住着车就一路走几家亲戚,基本在一天的时间,完成了走亲戚的任务,这也叫亲戚家一日游。在

在过去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从过完年大年初一开始,就是一天走一家亲戚,如果亲戚多的话,也得走个十天八天的,那时候的走亲戚,是在亲戚家吃完饭才能回来的。


比如今天去我老舅家去,昨天晚上,就得给我老舅打个电话,我老舅家就知道我们要去,就叫他家的孩子们,张罗吃饭的食材,看看有什么青菜呀!看看缺什么鱼,最起码也得两桌,我老舅家是一家人一桌,我家这哥儿几个一桌,加上孩子们,最起码也有20口人,我们开车到我老舅家,还是老规矩,到老舅家,给老舅老舅妈磕头拜年,拜完年以后,这给老舅和老舅妈们送上红包,祝两老人家过年好!表弟表妹们,就把饭菜都做好了,我们就剩下准备吃饭喝酒了,吃完饭以后,互相唠唠家常,述说一年的思念之情,有些人还得打点儿小麻将,不打麻将的就唠嗑,这样待到三四点钟,我们就可以张罗回家了,要不回家的话,老舅家的人还会给做饭的,那很麻烦的。


现在真的不一样了,现在走亲戚是这么走的,自己家家有车,也不跟任何亲戚打招呼,就是怕给别人家添麻烦,我们家出几个代表,车上装着走亲戚的东西, 兜里都揣着钱,先到我老我老姑家去,到那里给我老姑和我老姑父拜年,行过年大礼,磕头拜年,拜完年以后,互相唠家常,喝点儿茶水,抽点儿小烟儿,互相叙叙旧,待时间差不多了,马上拿出红包,肖为两位老人。这就着急走第二家,到我大爷家去,到那里也是如此,行拜年大礼,完事儿喝点儿茶水,在叙叙家常,着急忙慌还得往回赶,因为他们那里离我家太远,这样回来都得晚上了,一天才能走两家亲戚,因为是远道的亲戚。

再定一天时间,到我老舅家去,也是行大礼,过年磕头,还是传统的美德,拜完年以后,喝茶水抽小烟,叙家常,就是没有以往吃饭的习惯了,谁也不张罗做饭,只是到那里花完钱,叙叙家常,就得准备走了,到第二家我大舅家,再到我的大姨家,都是行大礼,以此类推,东西给完了,钱也花光了,就开车往回赶嘛,这就是现在的走亲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