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婚後一定要在婆家過年嗎,不能回孃家過年嗎?

愛家胖大姐


要不要在婆家過年不能絕對論,如果有特殊情況的話也可以去孃家過年,但在正常情況下的話還是回婆家過年比較合情合理,因為自你出嫁後婆家才是你真正的家,往後幾十年的生活都要與婆家人打交道,去孃家是所有人都把你當親戚,古人說只有千年的宗族,沒有千年的親戚,一般來說生的小孩都是隨父姓,在你眼裡你的孃家是親人,在你小孩的心裡只有你婆家人才是親人,如果你在婆家搞不好關係,那就會影響你小孩的人際關係,如此下去你自家的家庭也許也會受影響。


思德


其實原本的習俗,外嫁女確實不可以回孃家過年,俗語:三十晚上吃餃子——沒外人兒。

­

不過現在時代不一樣的,無論兒女,父母都希望過年過節可以陪在身邊,團團圓圓。只不過過年的話,因為我有家公家婆,媽媽怕別人說我不懂禮數,我老公家族爺爺叔伯兄弟挺多,初一串門拜年就得轉大半天。

不過每年年初二我們一家都會回孃家。所以,如果過年回去媽媽家過年的話,就不要一個人帶著兒女回,要夫妻帶著兒女回。



糖心土豆68674


看情況定,自己的生活你自己做主,尤其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相互照顧,相互體諒,可以輪流

我結婚兩年了,我媽就我和我姐兩個女兒,都出嫁了,結婚前,我就和我老公商量每家輪流過年,這樣公平,現在已經不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年代,每個人都有義務陪伴照顧老人,雖然有時候也擔心婆家會說話,但是我還是選擇輪流過年,自己的父母把你養大成人,雖然出嫁了,我們也要照顧 他們的情緒。




沐沐Baby


按照中國傳統的習俗,出了嫁的女人,一般大年三十是在婆家吃團圓飯,初二才是

‘’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揹著一個胖娃娃……”回孃家的日子。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可以根據各自家庭的不同情況,來決定。

一種是婆家很保守,堅持傳統習慣,一定要兒子媳婦回家過年。那做兒媳的就應該諒解。畢竟入鄉隨俗,既然嫁給了人家,也就不要太過計較,平時有很多日子可以多回家盡孝心,彌補過年不能回孃家的不足。

另一種是婆家很開明,或是入贅女婿,在孃家過年也是皆大歡喜。一樣都是父母親人,女婿只要放平心態,在哪裡過年都是快樂的。

還有一種是

婆家、孃家都各持己見,互不相讓。那只有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這樣過年,其實夫妻倆都不是很開心,兩邊家裡也都過不好年。

我婚後最初幾年都是在婆家過年三十,但我孃家是三個姐妹,一個弟弟,過年難免冷清了些。公公婆婆家4個兒子,過年熱鬧非常。於是我們和老人商量,在兩家輪流過年,公公婆婆很爽快地同意了。

在兩家輪流過年,我不再為過年回不了孃家而心中牽掛不安,我父母親也特別開心,雖然總是讓我們去婆婆家過年,擔心這樣不合適。這不,多少年都這樣,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自從父母遷居成都後,這幾年我們基本都是三十晚上和婆婆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後,初一動身去成都。今年情況很特殊,我們糾結許久,還是踏上了回孃家的路。

看著耄耋高齡父母滿足的笑容,我們感到很是欣慰。不過心中又充滿了負疚感,在病毒肆虐的情況下,我們沒有預料到情況發展的趨勢,退了往返票,貿然自駕回家,確實欠妥當。

現在只有兩耳不聞窗外事,只安心和父母家人過年了。過一個不平常的,依然快樂的年。春節假期延長了,我們還是按時回去,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呆在家裡吧。

似乎又扯遠了。婚後是否一定要在婆家過年,我的答案是不一定。特可別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只要夫妻倆和兩家老人多商量,相互體諒。不管在哪家,都是和和美美的快樂年!


柳暗花明美文苑


婚後一定要在婆家過年,不能在孃家過年嗎?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現在將近年關,去誰家過年都會成為兩個人商量了一個必要的話題。

婚後去誰家過年?

在傳統中國文化裡,嫁夫隨夫也就是說女子一旦出嫁,很多時候就意味著是夫家的人,竟然是夫家的人,過年就一定要在婆婆家過。

以前的傳統文化裡不僅過年要在家過,而且還要給老人去磕頭拜年之類的。所以在現實生活裡女方一旦結婚,女方在男方家過年的比較多,這也是一種主流文化。

但是沒有說過年不能在孃家過年的。

現在是新時代,很多時候基於地域以及特殊情況,可以決定在孃家或婆家過年,只要夫妻兩個商量好,跟雙方老人溝通好,這個沒有絕對的必須在哪裡過年這麼一說。

我記得我家孩子小的時候第1年,因為太小,就既沒有去婆家過年,也沒有去孃家過年,而是老人去我們所在的地方過的年。

然後第2年因為孩子稍微大一點帶去南方過年冬季屋內太冷了,還是在北方孃家有暖氣的房間裡過的年。

等第3年的時候孩子大了,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大了,然後就帶著孩子去婆家過的年。

這個過程中只要自己和丈夫商量好。不要為去誰家過年不去誰家過年而鬧彆扭,就不會產生太大的矛盾。雙方老人現在也都能夠理解。現在人們的思想觀念比以前來說開放多了。對於新興的過年的方式也能夠接受。

現在有不少過年都帶著老人出去旅遊的這種方式,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並沒有說必須在婆家過年這一說,只是說在以前來說這是一種傳統的習俗以及大眾認為的比較主流的文化而已。


親子成長手冊


誰說婚後一定要在婆家過年,風俗習慣可用可不用,都什麼年代了,過年就是要過個好心情,不願在婆家過年,就回孃家過,如果你心情不好在婆家過年,搞得別人過不好,最好回孃家


玉米178304546


這個每個地方不一樣。能不能回孃家過年,看你那邊的習慣,不過我想現在大部分地方都是可以回去的,作為父母,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回來呢。


結婚前,最好就跟丈夫說明你的意思,比如結婚後怎麼過年,很多男人都覺得結婚後,女方應該到男方家過年,不能去自己家,若是女方堅持回自己家,兩個人還會因此吵架,因此結婚前說清楚,免得以後生氣。


我覺得結婚後,兩家輪流來比較好,父母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回來過年。在孃家過年比婆家好多了。


泡麵的幸福時光


各地習俗有區別。但對於廣大農村地區,婚後女人,一般不允許回孃家過年。即是年夜不允許在孃家待過,需過初二後,才沒有那麼多闢忌。至於城市,則是規矩相對少些。

子女婚後成家,代表的家族利益(風水等)有所區別。男子作為“香火傳承”,自然在哪裡過年,都不影響。一般地,父母在,都會過年回來團聚。路途遙遠不方便的,也可以接父母來聚,也稱“四海為家,落地生根”。而女兒婚後,則代表是異姓族人,過年時,自然不允許在孃家過,特別是年夜~正月初二,這段時間。年晚夜及正月初一,不允許婚後女兒來往,而正月初二(俗稱“姑爺日”),則是探親訪友為多,這天,很多婚後女兒都來探望父母,但是,無論多遠,都不允許孃家住宿。

至於城市,遠離家族兄弟等,避忌相對較少。


憤怒野虎


在我們這個地方,有個風俗出嫁女是不可以在孃家過年的,雖然這個風俗有點絕情,但也有點好處的,比方說小倆口鬧了矛盾,這可是個重圓的好機會,減少了很多分離的楖率。


樂吧w


現在都一個孩子,父母都不簡單,沒有一定之規,人要有感恩之心,找個男人一起過日子,沒必要跪舔對方父母,婆家永遠不可能把兒媳婦當自己閨女,自己父母更不容易,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男方一言堂,大男子主義建議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