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生活中應如何預防頸動脈狹窄?

crewyor


頸動脈狹窄現在已經是一個多發病、常見病了,尤其是在四十歲以上人群中,非常常見。往往體檢就能發現頸動脈有斑塊,或者是頭暈,去醫院一檢查,頸動脈斑塊。

頸內動脈是供應我們大腦的重要血管,有研究顯示,頸動脈每狹窄0.1毫米,腦中風的發生危險就要上升10%


頸動脈狹窄的最主要原因是頸動脈斑塊形成

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頸動脈斑塊,最終造成頸動脈狹窄和閉塞的原因。

我們的血管,就像一根下水道水管一樣,經年累月的使用,難免會有東西聚集在管壁之上。我們血液中過量的脂肪、膽固醇,可以沉積在血管內壁之上,形成淤塞,阻礙血流,阻塞血管。

而且,最可怕的是這些斑塊有的時候還很不穩定,一旦脫落,就會造成腦梗死。


那麼我們要怎麼預防頸動脈狹窄呢?

1.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減少大魚大肉大油。

(1)食用油如果有條件,儘量採用橄欖油。橄欖油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但是,橄欖油比較貴。

(2)飲食中不要加太多油,少吃點肥肉。但是並不是不要吃肉,因為肉類是我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如果本身血脂較高,或者較肥胖,那麼可以吃蛋白不吃蛋黃,喝脫脂牛奶而不是喝全脂牛奶,多吃瘦肉不吃肥肉

(3)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尤其是綠葉菜和含有粗纖維的蔬菜,比如油麥菜、菠菜、芹菜(這是腦梗天敵,目前有治療腦梗的藥物就是從芹菜籽中提煉出的物質,用來治療腦梗效果很好),也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比如山楂、獼猴桃、菠蘿、檸檬這些,有助於我們降低膽固醇。


2.保持體重,不要肥胖。肥胖可以增加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腦梗塞的風險,也會導致血管粥樣硬化。


3.加強運動,保持每天半小時到一小時的運動。


4.最好戒菸戒酒。煙是極其強烈的縮血管物質,可以導致血管急劇攣縮,甚至閉塞。酒可以影響血脂代謝


5.保持食鹽每天攝入在3-5g,不要吃的太鹹,這樣可以有效預防高血壓。而高血壓,是導致血管受損,血管狹窄的重要原因


6.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一定要積極治療這些疾病,這些疾病都可以導致血管受損,引起血管狹窄。


人體探索者


想了解生活中應如何預防頸動脈狹窄,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頸動脈狹窄,其次要知道如何確定頸動脈有沒有狹窄,從而更有效地預防頸動脈狹窄的發生。

什麼是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是血液由心臟通向腦部供血的主要血管。當頸動脈出現粥樣斑塊時會導致頸動脈管腔狹窄,主要有以下表現。

腦部缺血癥狀:耳鳴、眩暈、黑蒙、視物模糊、頭昏、頭痛。

眼部缺血:表現為視力下降、偏盲、複視等。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一側肢體感覺或運動功能短暫障礙,一過性單眼失明或失語,一般僅持續數分鐘,發病後24小時內完全恢復。

你知道嗎?心梗、腦梗都和頸動脈有很大關係。

頸動脈狹窄和腦梗有關

頸動脈管腔狹窄,腦部會發生缺血;而一旦頸動脈內的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脫落,堵塞到腦血管,就會引起腦梗死。

頸動脈狹窄和冠心病有關

在臨床中,如果患者患有冠心病,超聲檢查其頸動脈,60%~70%的患者同時合併有頸動脈疾病。反之,如果患者患有頸動脈狹窄,50%~60%的患者患有冠心病。可以說,頸動脈是反應全身血管狀態的“窗口”。

冠心病和頸動脈狹窄都是多發病常見病,病因大都是因為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管的狹窄或堵塞,我們稱為同源性疾病。年齡越大,同時患有冠心病和頸動脈狹窄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先解決冠心病的問題,手術過程中很有可能由於頸動脈狹窄而發生腦梗。反之,如果先手術解決頸動脈狹窄,那麼手術過程中極有可能因為冠心病的問題而發生心梗。同時患有兩種疾病的患者最好經過專科醫生的全面評估後一臺手術同時解決兩個問題。

如何確定頸動脈有沒有狹窄

年齡大於55歲需要每年體檢行頸動脈超聲檢查項目。根據斑塊性質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和他汀類降脂藥。如果狹窄超過65%,5年發生腦梗的幾率為28%,此時需要手術干預,術後患者發生腦梗的幾率下降至2.8%。術後仍需要定期複查。

怎樣預防血管狹窄的發生

控制血壓和體重

自備血壓計及學會自測血壓。測量血壓有“三同原則”:同一時間、同一血壓表、同一側肢體。血壓控制目標:65歲一下,血壓小於140/90毫米汞柱;年齡大於65歲,收縮壓小於150毫米汞柱;腦卒中後,血壓小於140/90毫米汞柱;伴腎臟疾病/糖尿病/穩定的冠心病,血壓小於130/80毫米汞柱。控制體重,體重指數(BMI=公斤/米2)指數小於24。在腰圍上,男性小於90釐米,女性小於85釐米。

生活有張有弛,適當運動

凡事想得開,遇事能自我調整,學會包容和理解,養成樂觀的性格,心情開朗有利於身體健康。適當運動,只需中等量的運動;每週3~5次;每次持續30分鐘左右。在運動方式上,慢跑、太極拳、步行、游泳、騎車,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運動量勿過量或太強太累,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增加活動量。切勿空腹,以免發生低血糖,應在飯後2小時,運動中有任何不適現象,應即停止。

合理飲食,低鹽低脂

在食物攝取上,只需適量的蛋白質、少量脂肪。按照我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意見,一天吃鹽不要超過6克,形象一點兒說就是:一個人一天吃的鹽不能超過一啤酒瓶蓋的量。

不吸菸,控制飲酒

徹底戒菸並避免被動吸菸。研究證明,吸一支菸後心率每分鐘增加5~20次/分,收縮壓增加10~25毫米汞柱。因為菸葉內含有尼古丁 (菸鹼)導致血壓升高。長期大量吸菸還會促進大動脈粥樣硬化,小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使整個血管逐漸硬化。同時由於吸菸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含量增多,從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動脈內膜缺氧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吸菸相比,飲酒對身體的利弊就存在爭議。不時出現各種報告,有的說飲少量酒有益,有的說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量飲酒肯定有害,高濃度的酒精會導致動脈硬化、血管狹窄。

規律服藥

治療高血壓的常用藥物有以下幾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和α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必須遵醫囑服用和調整劑量。切忌間斷服用降壓藥!降血脂的藥物如他汀類需要遵醫囑定期複查肝功能,避免出現肝功能的損害。

重視體檢

40歲以上每年體檢一次。對於身體本身多病的中老年朋友,要按照醫生的吩咐定時做檢查,以便監控病情,避免發生惡化。體檢時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項。

1. 肝功、血糖等需空腹採血,在完成所需空腹檢查後,可進食並服藥後再進行其他檢查。血管超聲檢查不需要空腹。

2. 雖然採血要求空腹,但對慢性病患者服藥應區別對待。比如高血壓患者應在服完降壓藥後再來體檢,同時向醫生說明服藥情況;比如糖尿病患者,應在採血後及時進食、服藥

3. 不能隨意捨棄檢查項目。

4. 病史是醫生判斷受檢者健康狀態的重要參考依據,所以,病史陳述要客觀、準確,重要疾病不可遺漏。

5. 要仔細閱讀和認真實施檢查結果,對預防和治療疾病具有指導意義。

6. 留存每次體檢的健康體檢手冊,便於今後檢查結果的對比。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預防勝於治療,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非常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一定要知道頸動脈狹窄的原因,才能在根源上預防,真正有效的預防。

頸動脈狹窄代表血管內有斑塊形成,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必然結果和過程,所以從根源上來講,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就是預防頸動脈狹窄最有效的方式。

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概括為不可逆因素:年齡、家族史、性別。可逆因素:吸菸、高血壓、糖尿病、生活習慣等等諸多因素都會參與和影響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不可逆因素我們雖然沒有任何辦法,但控制可逆因素是可以在很大意義上使其自然發生或是延緩進程。

明白了上述原理,那麼我們迴歸正題,生活中應如何預防頸動脈狹窄?

1.戒菸限酒:

老話常談,戒菸並避免被動吸菸。有人說飲少量酒有益,有的說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大量飲酒肯定有害。

2.生活規律,適當運動:

規律作息,不要晝夜顛倒,適當運動。

3.合理飲食,低鹽低脂:

注意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在食物攝取上,只需適量的蛋白質、少量脂肪。按照我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意見,一天吃鹽不要超過5克。

4.保持心態平穩:

凡事想得開,遇事能自我調整,學會包容和理解,養成樂觀的性格,心情開朗有利於身體健康。

5.減重:

過於肥胖的人要適當通過運動減重。

6.控制三高:

三高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三高穩定,如有需要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控制。

7.重視體檢:

建議大家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對於身體本身多病的中老年人,要按照醫生的吩咐定時做檢查,以便監控病情,避免發生惡化。

如果已經查出動脈斑塊的人一定要注意控制飲食,吃油膩,多食蔬菜水果,適度運動,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水平,保持舒暢的心情,如有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他汀類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穩定斑塊,定期複查觀察病情。如已經出現頸動脈狹窄的患者視狹窄程度進行藥物或外科手術治療

如有腦血管疾病/偏頭痛/煙霧病/腦癱等方面的問題可在下方留言或私信我,我會利用空餘時間為您解答!



頸動脈狹窄可導致腦卒中,產生嚴重的後果,必需引起重視,做好預防工作。

腦卒中是中國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嚴重危害居民身體健康。其中缺血性卒中約佔腦卒中的80%左右,在我國腦卒中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40~64歲的人群佔近50%,

約25%~30%的頸動脈狹窄與缺血性腦卒中有密切關係。

頸動脈狹窄的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約佔90%以上,其他原因包括慢性炎症性動脈炎,纖維肌性發育不良,頸動脈迂曲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累及頸動脈導致動脈狹窄甚至閉塞而引起腦缺血及卒中症狀,是全身性動脈硬化在頸動脈的表現。

引起頸動脈狹窄的主要危險因素

1、高血壓

高血壓是導致頸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與血壓正常者相比較,有高血壓的人患腦卒中的危險要高4倍。

2、吸菸

吸菸和頸動脈狹窄的發生明顯相關,可增加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險。頸動脈病變嚴重程度和吸菸量呈正相關,大量吸菸者腦卒中的危險度是少量吸菸者的2倍,其危險度在停止吸菸2年內明顯減少,5年後回到不吸菸時的水平。

3、糖尿病

糖尿病不僅可以增加頸動脈狹窄和腦卒中的危險,而且增加繼發於腦卒中的死亡率。

4、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與頸動脈狹窄相關,經過他汀類藥物治療後對血管壁厚度、腔內面積和內-中膜厚度的進展都有控制作用。

頸動脈狹窄的預防

頸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就是動脈硬化,要想預防和延緩頸動脈狹窄,主要是控制動脈硬化發病的因素,但目前相關危險因素的控制率在我國很低。

1、 嚴格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

2、 戒菸、限酒。

3、積極進行體育鍛煉,控制體重。

4、定期進行頸動脈斑塊篩查。美國心臟協會已建議在無症狀的成人進行心腦血管疾病篩查時行頸動脈超聲檢查

5、對於頸動脈斑塊伴斑塊狹窄50%以下者,如果血脂在正常範圍以內,根據斑塊的穩定性和用藥的風險效益比個體化考慮是否選用他汀類藥物治療。

6、對於斑塊狹窄50%以上者,無論血脂是否異常,均建議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使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

7、對於有症狀性頸動脈狹窄,且無創檢查頸動脈狹窄度≥70%或血管造影發現狹窄超過50%等情況,可考慮介入或手術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