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教齡30年齡50以上的老教師,工作量應與年輕教師一樣嗎?

手機用戶6885142765


在學校教育實踐中,我們經常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現實:很多年齡較大的教師,尤其是獲評高級職稱的老教師,會退出一線教學崗位,而選擇到後勤崗位上工作。雖然這種教育現實並非我們所認為的普遍現象,但這類教育現實的存在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尤其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基層學校中,經常會有獲評高級的教師,從獲評高級職稱後不久就選擇了退出教學一線。

很多年輕教師對即將面臨退休的高級職稱教師退出一線教學崗位頗有微詞,很多高級職稱教師或者獲評高級職稱無望的老教師,覺得自己的教師生涯已經接近尾聲,職業發展也已經到達了盡頭,因此無需再將自己的精力運用到一線教學工作中去,而是選擇了提前退休養老,這種做法顯然令人難以接受。

以筆者所在地的農村小學中,不少年級才50歲左右的老教師,在獲評高級職稱後,就以各種理由要退出一線教學崗位。從目前的教師職稱競聘實踐來看,既然能成功競聘高級職稱,要麼有過硬的關係,要麼在學校教師隊伍中資歷比較老,作為這樣的老教師,如果在學校裡提出轉崗到後勤的要求,相信多數校領導也會酌情考慮,只要條件還能勉強允許的話,肯定會同意老教師轉崗後勤的要求。

作為教齡超過30年,年齡也達到了50歲,距離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老教師,他們是否應該和年輕教師分擔一樣的教學任務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顯然不能一概而論,畢竟老教師的身體狀況、精力充沛度與年輕教師相比,都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在教學任務的分配上,我們要充分考慮年輕教師與老教師之間的實際情況,絕對不能按照“平均”的方式,做出教學任務的具體分配。

在學校教育實踐中,尤其在基層學校中,由於學校教師比較匱乏,往往老教師年輕的時候承擔著比較重的教學任務,在長期過重教學任務與沉重的教學壓力之下,他們的身體、心理等健康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問題,也可說在50歲之後,他們在承擔教學任務上總會有些力不從心的表現,畢竟他們的精力、身體健康狀況,都難以跟得上我們日常教學實踐的要求。對於這類教師承擔過少或者不承擔教學任務,相信絕大多數年輕教師還是比較理解的,他們也不會與老教師不再承擔教學任務而攀比。

但是在學校教育實踐中,總會有部分老教師並沒有出現不適合繼續承擔教學任務的狀況,但是他們總會以各種理由推辭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而將“提前退休或者提前養老”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如果得不到校領導的許可,他們總會再次為自己的“提前退休或者提前養老”創造各種條件,直至實現自己的“偉大目標”。對於這類教師,我們應該給予排斥,如果這類教師已經獲評高級職稱,在筆者看來應該將高級職稱收回,既然不能發揮高級職稱的模範帶頭作用,又何必浪費名額,弱化高級職稱的公信度呢?

在筆者看來,老教師應該有老教師的樣子,如果自己的身體健康等條件,還允許自己繼續從事教學工作,就應該繼續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如果自己的各方面條件,確實達不到繼續從事教學工作的標準,選擇退出一線教學崗位,相信其他人也不會有什麼反對意見,畢竟任何人都會有老的那一天,相信多數人還是會給予一定理解的。


東愛雨小公


在教師這個特殊崗位上,常常會面臨一個困擾。那就是年紀大了、在第一線奮鬥累了的、教齡已經達到了30年、年齡更是超過了50歲的老教師們的工作量該如何分配?該與那些年輕教師有所區別嗎?

站在人文關懷的角度,建議應當給予老教師一些特殊照顧。為什麼呢?老教師們已經在第一線奮鬥了幾十年,客觀的衰老無法改變,精力的下降更是必然規律,如果再像以往一樣給予高工作量,不僅體力吃不消,精力也跟不上,反而有可能影響教學質量。因此,適當的照顧其實是符合人之常情的。一些工作可以交由年輕老師來做,老教師則負責相對輕鬆的指導工作即可。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學校有所謂“老帶新”的形式出現。人都是要老的,照顧老教師一些、減輕一些老教師的工作量,有何不可?

站在同工同酬的角度,認為老教師同樣還是教師,工作量不可減少。因為拿著同樣的薪水、幹著同樣的工作,為什麼年輕教師就要多幹事、多出力?分明無論包攬了多少事,最後到手的酬勞都是一樣的。如果減輕老教師的工作量,那麼對年輕教師就是一種不公平對待。所謂的按勞分配就不存在了。何況,許多人本就對當今的職稱制度不滿, 如今再說要照顧老教師而將工作量分配到年輕教師的肩上,自然會引起人們的不滿。

最後還有一種中庸的看法,也就是倡導學校和教師間的相互理解、年輕教師和老教師間的相互照顧。首先,學校對於教師的分配一定要遵從合理性原則,引導要得當,適當照顧不會有大問題,明顯失衡才會不容樂觀;年輕教師和老教師間也要相互體諒,畢竟年輕教師工作不久,生活壓力大;老教師們如今年老力衰,也需要適當的體諒和照顧。只有如此,學校和教師之間、年輕教師和老教師之間才能實現親密合作、互利共贏的局面。

大樹老師


這個問題,其實是如何給老教師安排工作。結合個人學校工作和管理的實際,三水三心以為,需要多角度看待。

一,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學校應對老教師應該適當照顧

我們知道,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體力精力都會下降,這是生物規律,任何人都不能打破——逆生長,其實就是一個神話。所以,適當的照顧老教師,體現一個學校的人文關懷。我在中學負責教學管理的時候,就曾經通過工會,制定了一個制度,其中一項,就是女教師50歲、男教師55歲(退休前5年),上一個班的語數外就視為滿工作量,但要做一些指導年輕教師的工作,比如老帶新。

那個制度出臺之後,也有極個別年輕教師表示異議,但一解釋,大家都理解——人都要老的!

二,從同工同酬的角度,學校不應該照顧老教師

但換一個角度,同工同酬,做多少事,領多少報酬,這也是當今一種通行的薪酬方式,所謂的按勞分配嘛!

當下,很多人對教師的職稱制度不滿,其核心因素就是,認為其違背了“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的原則。

所以,不照顧老教師,在這個角度,也沒什麼問題。

三,相互理解,學校才有文化品味

個人以為,一所學校,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才能真正實現學校文化引領社會文明的歷史使命。而老中青三代教師如何和諧共處,是很能體現學校的文化品位的。

在這個問題上,老教師要多理解年輕教師,畢竟,他們工作不久,結婚生子買房,經濟壓力大!而年輕教師要理解老教師,多年的累計貢獻,他們當年每月領幾十元錢的時候,工資得不到保障的時候,如今年老力衰,適當的照顧,體現年輕人的擔當。

總之,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很考驗學校領導者的藝術——只要引導得當,適當照顧,沒有任何問題;而一旦形成了對立,學校領導者,可能就是在夾縫裡過日子——慘!


三水三心


我快奔五啦,也還是奮鬥在一線教學崗位上,還當著班主任工作,工作量不亞於年輕老師,但還是覺得太累了。

我認為老教師的工作量要適當減少,不能跟年輕老師那樣拼,不然會累倒的。記得剛工作那會,上課時全班同學的名字都叫得出,現在就是一個班上了一年課,學生的名字也叫不出幾個,記憶力明顯下降。那時一天上6節課,再加晚自習值班,累是累,但晚上休息後第二天就精力十足。現在一天上4節都累,並且第二天難恢復,所以必須要服老。



年輕老師不要跟老教師比,總覺得老教師工資高還上的課還少,要知道他們也年輕過,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年輕老師應主動幫助老教師,尊重老教師,因為自己以後也會變老的。而老教師也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幫助年輕教師進步,多關心年輕教師。形成一種年輕老師和老教師和諧的關係,互幫互利,為學校、為學生做出自己的貢獻。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覺得應該照顧老教師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我先講兩個我前輩的事情

我教英語。我剛工作的那年,有一次去數學辦公室溜達(那個時候都是大辦公室,有10來位老師的那種),聽到T教師在問關於七巧板的問題,T老師快要退休了。我見沒人回答,就自己湊過去看了一下。原來他在備課。我從頭看了一遍,幫他解答了幾個問題,結果在討論題目的過程中,發現他糊塗得厲害,剛回答他的問題,他又在那冥思苦想。一個英語老師在那教數學老師,我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沒過幾周,學校就幫T老師換了工作任務,數學課換老師,他教勞技去了。

物理組也有一個T老師,是數學組T老師的堂弟,兩人相差一歲。跟小T老師聊天,你會發現小T老師思路清晰,跟他辯論一個話題,老半天后,他還能回到剛開始提到的第一點那裡去。前幾年我又遇到他,70多歲的人了,還在家裡寫論文,跟我談到趙州橋,用了多少塊磚頭,有多少個橋墩。很讓人佩服他的記憶力。

我用我兩位前輩的事例是想說,年齡不是問題,但要看個體差異。如果這位老師身體好,記憶力什麼的都和年輕人一樣,我相信他也樂於多奉獻。如果身體記憶力都不行了,你硬是讓他頂著2個班的數學,這也不現實,對學生不負責任不是?

所以,凡是不能一概而論。

能照顧前輩的,就儘量照顧一下。畢竟,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天的,不是嗎?


綠衣黃裳99


在此,我想為老年教師說幾句公道話。常言道,人老不講筋骨為能。老年教師工作量與年輕教師一樣,這可能嗎?想必大家都明白,人在青壯年時期,精力旺盛,身體相對強壯,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會雷厲風行,說到做到。但是人在參加工作30年以後,大多都到了50週歲以上,如果參加工作晚的話,有的甚至於超過了55週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無論從身體健康狀況來看,還是從人的精神面貌來說,都會逐年減弱,即使想把工作幹好,但有時卻力不從心,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就夲人來說,當年剛走上教學崗位時,正血氣方剛,精力充沛,一腔熱血,激情揮灑。

因為在村小任教,一人包班授課,早有早自習,晚有晚自習。晚上學生都是在小煤油燈下讀書寫字,自己或答疑,或釋感,從未倦怠。成績總在前列。何曾有過抱怨。而今到了知天命之年,如果再強撐在一線,無疑有誤人子弟之嫌。畢竟年齡大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難以與年輕一代想比。即便自己再怎麼努力學習,也不可能與年輕人同日而語。

日月如梭。人總有老的一天,請善待每一位在教育事業上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的老教師吧!

老教師的今天也就是你們年輕教師的明天。


山不在高438


不一樣!絕對不一樣!只要是同行,這一點是很清楚的。不是應該不應該,而是根本就不一樣。

我並不是抱怨這種現象,也不是埋怨學校領導工作安排不合理,因為這是作為老師的必經之路。教齡30年以上的老教師,不一定是落後了,不是不能勝任教學任務了,而是身體素質方面有所欠缺了,不能擔負更多的職能。老教師的工作,一般只會安排常規的教學任務,而其他事物會交給年輕一輩。



有外行人經常會說:“你們老師多清閒啊,上課幾分鐘而已,雙休,還有寒暑假”。對於這種言論,聽聽就好了,一笑而過吧。

以為為例,我是17年入編的新老師,我的學校是山區寄宿制學校,也就是說學生從週一到週五吃住都在學校。我本身不是科班出生,我大學專業讀的旅遊管理,有幸通過教師編考試進入體制。

剛進去就帶一年級小朋友,我一個人帶一個班,他們所有科目都是我教,語文、數學還是重點科目,要想把他們都平衡發展,對我是個巨大的挑戰。

然而,真正的壓力並不是來源於教學,而是教學以外的事務,特別是學生的生活方面,因為是寄宿制,所以我的工作時間是24小時待班,試想一下每天早上幫他們穿衣穿鞋到晚上哭爹喊娘要回家安撫睡覺的場景,我不知道我這一年多是怎麼過來的,好在現在他們都比較懂事了,不再那麼累。

除此之外,我還擔任學校的安全主任,這個壓力最大,說句不好聽的話:一個學校教學成績差點沒關係,但要是出了安全事故,那就玩完了!好在我兼顧了這麼多工作的同時,我的教學成績也還可以,這次期末考試,我帶的班數學平均分超過了同級中心校班!


如果,把我這些工作讓一個教齡30年齡50以上的老教師來做,我想很難很難!最主要一點:他們的身體素質不允許他們做完做好這些工作。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所以學校領導在工作量的安排上就會有所傾斜,既鍛鍊了年輕老師,也照顧了老教師,這是學校良好發展的合理措施,也是教師職業成長的必由之路,並不是看輕老教師,也不是為難年輕老師。


小數啟蒙


教齡30年以上,年齡50歲以上,屬於老教師了。

在我們的學校,幾年前,縣上還有教齡達到30年、年齡達到50歲,就可以享受三五政策,退休回家。因此,在前些年,有不少老教師,過了五十歲,或者幹滿了三十年,就都回家了。

但是呢,現在已經沒有了這類政策,反而是實施起了延遲退休。因此,在我們學校,舉個真實的例子吧,教齡達到30年、年齡達到50歲以上的老教師,有七、八名,這些老教師,乾的工作,和年輕教師是一樣的!從事一個班級的教學工作,每天還要批改作業、跟班輔導,唯一的優惠政策,就是不用再當班主任了!

因此,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已經無所謂答案了!

因為,這些老教師們,他們的工作量,與年輕教師是一樣的!學校組織活動,大家都參加。學校開會,大家都到座。學生的考試成績,老教師一樣要關注,要努力上好課,提高全班的平均成績。

很多人覺得,教師越老,精力越跟不上,頭腦越跟不上。當然了,我們所在的是小學,這個階段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即使是老教師,也是可以跟得上趟的。而作為學校領導和家長,對於老教師的要求也是一樣的,都希望他們能夠上好課,改好作業,帶好學生。

像我們這一代老教師,當初都是成績比較優異,考進師範的。後來,趕上了計劃生育,大多是一個孩子,在臨近退休的時候,也恰恰趕上了延遲退休,真的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總之,個個都像是兩頭燃燒的蠟燭,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老左聊教育


“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的原則真的實現了嗎?老教師與年輕教師的工作和報酬相對應嗎?

在我們這裡,只要你在正常上班,99.9%的教師都是按照這種工作原則進行工作的。

我今年已經有53歲了,教齡29年,在我校是年齡最大的兩個教師之一。

這學期我就是一個“補丁”,或者說是“全面開花”。說出來可能大家都不信。我從一年級一直帶到五年級,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今年輪到我的身上了。

一年級的體育課、三年級的美術課、四年級的音樂課、五年級的數學、體育、美術、綜合實踐、信息課。另外還有一週4~6節課後服務課。我不說節數,大家也能夠猜到的。工作量怎麼樣?

另一位是女教師。她這學期帶了一、二年級的數學課,原來分給她的是二年級的,共計16節,後來,一年級一個教師退休了,又把一年級的數學課給她了。另外她也有4~6節課後服務課。

以上就是我們學校兩個年齡最大的老師的代課情況。

其他的教師所帶課務基本上20節左右。因為,秋季開學排課時我參與了,比較瞭解。帶班主任工作的教師有5節晨會和晨讀課,不帶的一般是15~16節課,還有一週4~6節課後服務課。

綜合來看,我們學校裡的老師課務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而我們兩位老教師的工作量只高不低。

我是怎麼想的呢?寧願多幹活,不讓人說咱話。都想巧,誰吃虧?多幹一些是領導對自己的信任,同時也能夠多多發揮發揮自己的餘熱,多傳授給學生一些知識,萬一退休了,想教也沒有機會了。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呢?

至於工資報酬肯定是我們兩個老教師的高了。我的打卡工資在我們學校裡是最高的,達到4851元多,比去年我校剛入職教師多2300多元。另一位教師工資大約是4555元左右,也比工資最低的教師多將近2000元左右。

我校教師的工作量基本上相同,而工資報酬相差甚遠,這能說明是“同工同酬,按勞分配”嗎?


教師的工資報酬裡不僅僅包含當下的工作量之報酬,也含有對工作年限長短的獎勵。這樣既可以調動年輕教師的積極性、鼓勵他們長期從教,也可以展示對教育長期做出貢獻的教師的關心與照顧。

結語: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教師也不願意輸給年輕教師。這是我們這裡老教師的心態。

“同工同酬,按勞分配”的原則是“常青樹”,是最公平、最合理的分配標準。




中小學教育者


一直以來,總有些人質疑老教師職稱高,工資高,上課少,似乎是沒有的做到“同工同酬”,不公平不合理,影響了青年教師的積性。對此說法我很不認同。

老教師也是從年輕時代走過來的,工作的幸苦不弱於現在,我就是己超三十年教齡、五十五歲老教師,年輕的時候,擔任班主任,跨年級任課,最多時一週有十七八節課,每天六點半到班,晚上近十點才能回家休息,一週只有半天的休息時間,同時為了照顧老同志,主動承擔年級命題、閱卷工作,工資收入微薄,更談不上獎金,應該說,為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才作出了貢獻。隨著年歲的增長,精力不濟,少擔點課,是情理之中。



青年教師需要關心,現如今生活壓力不斷加大,己不是我們當年的物質需求,一間小平房可以容下一家老小,一輛自行車可以滿足各種出行。現在年輕教師需要購房結婚,沒有汽車似乎落後於時代,相對較低的收入很難滿足生活的需要,政府要積極落實政策,提高教師待遇,優秀青年教師要破格晉升高級教師。但年輕人要實現人生價值,更應該努力奉獻,生活會隨著國家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美好的。


一個學校既要激勵年輕人奮發向上,勤奮工作,又要充分發揮老同志的餘熱。只有形成老教師關心指導年輕教師的成長,年輕教師尊重老教師的良好氛圍,學校才有好的傳承,事業才會興旺發達。年輕人老是盯著老教師上課少、工資高,不停地抱怨,甚至懈怠工作,學校是沒有希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