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农村俗语: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今年什么时候大暑和立秋,立秋还热吗?

农夫也疯狂


这句俗语应该不适合我们豫东地区,今年大暑节气在农历的六月二十一阳历7月23号。我们这里这几天的白天的气温在36°-37°之间,晚上的气温也在28°左右所以还是比较热的。只能寄希望于在大暑的节气的时候能够下一场大雨。



今年立秋在阳历8月8号阴历七月初八,也是在三伏天的中伏,这个时候也是最热的。


立秋以后还热吗?

立秋之后对于我们平原地带来说还是会有一个多月的比较热的天气的,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这里的农作物在立秋的时候才真正的开始坐果,比如说麦茬花生正好处在盛花期和结荚期的时候,如果说气温不高的话对于花生的结荚饱果期是不利的。

麦茬玉米也是处于授粉期至灌浆期的时候如果说气温不高,就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籽粒长不饱满,从而影响到了玉米的的产量和品质。总的来说立秋以后我们这里的气温还会有一个多月的高温天,既俺们这里的老百姓爱说的“三伏天过后,还有一个多月的秋老虎呢!”

立秋以后的气温居高不下对于我们这里的夏季农作物的生殖生长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毕竟万物生长靠太阳。也许只有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过后才能够出现秋高气爽的天。


豫东小农


今年这天气,我看不管大暑热不热得透,大热都不会在秋后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直到昨天晚上,这都进入小暑10天了,入伏都快一个周了,天气还是特别凉,夸张点说到了晚上风吹得人“瑟瑟发抖”,跟秋后了似的,就这状况恐怕立秋后也热不了。



根据老话可以知道,往年都是如果大暑的时候还不是热得很透,那么真正热起来可能是在立秋之后。人们都说秋老虎很厉害,立了秋本来应该越来越凉爽,可是如果一个伏天都不是很热的话,那立秋后就来热天了,又热又闷,很是难过,不过今年,应该不会很热。

今年的大暑节气是在四天后的7月23日,从小暑节气开始,北方就一直不是很热,至少相较往年的夏天要凉爽的多,而且今年伏天长,每年入伏后的时间段都不一样,有时是30天,有时是40天。老人们说伏季时间长,整个夏天就不热,可能这也是今年入伏以来不是很热的原因吧。



不过就天气和温度方面,南北方确实差异很大。我们北方是这样,南方可就不一定了,今年五月中旬的时候去了趟南方,简直差点被热爆炸,广州深圳那里是真热啊,白天热晚上也热,完全没有一点凉快的时候,除非躲在空调屋里,否则就会热的受不了,那热的程度比我们北方入伏后还要热,更何况5月份都那么热了,入伏之后的南方定然是更热。


今年立秋是在8月8日,从今天算还有20天立秋,立秋后一般还是会热几天的,不过也就是白天热,到了晚上就凉爽了,有秋凉的感觉,立秋之后秋意就渐渐浓了。今年的大暑节气还没到,也不知是否能热得透,不管大暑怎样,今年立秋后不会太热了。


一品小十六


今年压根没有感觉到一丝热意,不知道你是否感同身受,已经在三伏天里的头伏里了,今天又下起了大雨,天气凉爽的让我不由得加个一件衣服。眼看着今天已经7月17日了,再过六天也就是7月23日就要到大暑节气了,我刚看了一眼天气预报,还有好几天的雨水,估计这大暑也热不起来了,更别提热的透不透了。

晚上跟我爸爸视频,他问我怎么给孩子套上了外套?是不是家里冷?我回答下雨了,只听他说今年的玉米指定收成好。我倒是和他意见相左,我说这玉米生长期间积温不足,怎么能长好呢?只听见种了十几年地的爸妈异口同声的说,现在玉米正在苗期,往年夏天天热,玉米都干旱少雨,长势不好,今年这大暑天都这么凉爽,玉米能快速的长大。

他们紧接着说:“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今年立秋以后指定还有一热,今年的立秋在8月8日,那会儿玉米都进入了快速拔节期,后面会有秋老虎紧跟着,所以到了那时候再来讲积温,所以这三伏天雨水时不时的来一点,反而对玉米的生长很好帮助。

听爸妈说的头头是道,我倒也听得一愣一愣的,照这么说来现在的凉其实就是为后面的热做铺垫的?其实如果把一年的冷热想的均衡点,那这冷和热其实就是前后的问题了,前面凉后面自然也就热了,前面热大劲了,后面也会凉起来。这么说来,今年立秋以后应该还会热,而且会把现在欠的热补回来吧。

总之,今年我们这边的天气热的时候确实比较少,邻居们都反映今年的西瓜,桃子味道不怎么地,我想这也是因为雨水较多,光照不足的原因吧,所以我还是相信那句物极必反,所以现在这么凉飕飕必定后面有反常,总结和预测今年天气的话,应该是该热的时候就不热,该凉的时候偏要热。

我是一起种植,每天分享点三农知识,喜欢就点赞加个关注吧。

一起种植


现在正值小暑节气期间,小暑过后,就是最为炎热的大暑节气来临,今年的大暑是在7月23日,而立秋则是在8月8号,这期间的气温也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阶段,农村很多的谚语老话对于这个期间的描述是很多的,在这个炎热而且烦闷的大暑期间,为什么还要有热的越透越好的说法呢,其实这句老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呢?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的天数却是不相同的,三伏天的天数是在三十天和四十天之间,这个不固定的三伏天,对于大暑节气之后的天气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很多时候在三十天的三伏天里,由于三伏较早的过完,而立秋节气则接踵而来,三伏不进秋来到,立秋节气是固定在二伏期间,决计是不会进入三伏的,不管是三十天的三伏天,还是四十天的三伏天,立秋一直都是固定在中伏期间。

三伏天的天数不固定,是由于在夏至和立秋之间的庚日天数变化而造成的,初伏和末伏的各自十天是不变的,有变化的是中伏的天数,有时候是二十天,有的时候则是十天,在一些十天缩短版的中伏年景里,就会很容易出现大暑时候并不会很热,但热度却会相应的蔓延到立秋之后,虽然立秋已经是处于凉爽的季节,但秋老虎的到来,有时候确实是热的让人招架不住,这也是节气的更迭,和天数的不固定,以及当年气温的变化综合产生的结果,作为小暑、大暑应该最热的节气,如果要是凉飕飕的气候,那么很有可能会在立秋之后产生高温的天气。

一年之中的热浪该来始终会来的,尤其是现在全球变暖,夏季高温频发,夏季酷热难耐,已经成为很多地区每年都要经历的难熬季节,今年的三伏是加长版的四十天,而且综合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幻,很多地区即便是没有进入大暑,但已经算是热的相当透彻,前几天棒奔霸的大河北,已经很多地方出现了四十度的高温,这样的温度,在过去虽然也有出现,但今年出现之早,确实令人措手不及,小暑热的透,大暑凉飕飕,今年小暑已经高温遍布,大暑节气来临之后,高温天气会有一定的减缓。

立秋之后已经是8月份,也是中伏的末端,气温会有一定的改善,节气的变化是相当的明显,立秋之后的天气,即便是白天还是那么的热烘烘,但早晨和晚上的凉风习习,已经跟前一段浓稠的空气大不相同,秋老虎的出现几率不是很大,凉凉的秋意会伴在我们左右,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今年己亥的大暑,是7月23号,阴历六月二十一月已时10点51交,立秋是8月8号,阴历七月初八日寅时3点13分交。大暑至立秋,头尾算有17天,实则还差近4时辰不足16天。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说的是有道理的。这是暗隐的假设条件因果句,如果大暑热不透,大热就会在秋后。又隐略了这么一层意思:如果大暑热得透了,大热就不会在秋后见了。这是一句有关节气气象谚语,都是经验的总结,很有灵验性,但又有地域性,气象谚语总受一定地域限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似小暑凉爬爬,大暑热熟热也是。

我国使用的二十四节气,是反映一年四季变化交替和寒热冷暑变化不同的,是以太阳运行规律为依据的,是合自然规律法则的,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就是直表示反映天气冷热的。冬冷三九,夏热三伏。三伏天就在小暑后处暑前这一段时间。小暑后入伏,如遇多雨解暑,就会感到凉爬爬。大暑时节无雨水解,就更会热辣辣,热熟热。大暑时节多有雨水解,就是热不透,大热就在立秋后,表示立秋后末伏里无雨就会更感燥热。我国南北西东,海边内陆各地的降雨量是大不同的,多少差很大,对暑热感觉就大大有异了。最热在中伏,燥热在末伏,立秋后肯定会有一段燥热无雨的。今年暑伏有四十天,中伏二十天,伏暑长,小暑不算很热,大暑必热,立秋后末伏也必会感到燥热的,特别现在人多住楼房,吸储暑热多,就会觉得更热,如在炉烤一般。



树德汉硕


现在正好是在三伏天的初伏,整个气候状况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高温多雨就是最明显的气候特征。每年从初伏开始气温开始一直上涨,到了中伏的时候气温就会是一年中最高的时候,末伏则会出现在立秋以后,其气温则会相对降低下来。在我国不同的地方整个气温状况都是比较高的,但是其降雨还是有比较大的一些差异的,南方地区比较容易形成持续性的降雨情况,北方地区则比较容易形成对流雨。总的来说,在三伏天的时候也随时关注天气的变化情况,如果气温太高的话,那很有可能就会形成干旱天气,如果降雨的话,那则有可能形成洪涝天气,这两种天气状况都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发展。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这句俗语的意思很简单,在大暑这个节气的时候,如果气温不是特别高的话,那在立秋以后气温就会非常高。大暑和立秋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农业劳动者总结出来的对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时间节点,一般可根据气温、降水、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来进行命名。以前的时候人们的科技水平都不是很高,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总结出来一些经验和道理,人们将这些经验道理总结出来就形成了俗语老话。虽然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这么发达的时代,这些俗语的意义就不是很大。



大暑是在今年的6月23日,其是在中伏过后的一天,立秋是在8月8日,在立秋过后第三天就是末伏,末伏还会有十天的时间。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句俗语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大暑的时候天气不热的话,那证明中伏的天气可能就会相对多雨,整个气温就会降下来,很有可能会在末伏的时候气温变高。不过以笔者的想法来看,在以前的时候人们大多都是实证经验,其整体的科技水平都不是很高,它们总结的俗语指导意义都是很有限的。在现代的农事生产中应该尽量的多看天气预报,通过天气预报来安排农事活动,这样会相对更科学一些。“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只要是在三伏天,防暑降温工作就需要做到位,不然就很有可能会中暑,中暑以后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其实大家有空可以多关注一下二十四节气,在不同的节气期间其气候状况差异是很大的,根据气候的变化状况调整农业生产的各项事情,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衣物的增添。“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这句俗语只是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俗语,其并不具备指导所有地方的作用,应该尽量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不管是大暑期间,还是在立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都是相对比较高的,在这期间需要注意防暑工作,尽量不要让自己中暑,如果身边有人中暑,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来施救。



老农民说事


2019年的大暑赶在了阳历7月23日10:49:50,阴历六月廿一日10:49:50,而2019年的立秋赶在阳历8月8日03:12:57,阴历的七月初八03:12:57。2019年的大暑和立秋相差16天。从节气来说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并不是说过了大暑之后气温就一定会逐渐变得凉爽,虽然整体气温开始逐渐变得凉爽,但是实际情况是过了大暑气温短期内不仅不变的凉爽甚至变得更热。

过了立秋气温到底会不会变得凉爽呢!

  1. 老话常说过立秋把扇丢,意思是说过了立秋节之后天气会变得一天比一天凉爽,扇子逐渐基本上用不到少了可以把扇子收起来。

  2. 实际上人们说的另一句话似乎更贴近生活,立秋之后有老虎,还要热上十来天。

  3. 过了立秋之后,早晨和晚上的气温虽然变得凉爽起来,可是在午后一段时间太阳暴晒温度甚至会高过三伏天,毒辣辣的温度加上一定湿度给人一种闷热感。

敲个黑板:更多的人会选择使用这句话来判断立秋之后的气温情况:

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从今年立秋的时辰来看,我们猜测立秋过后应该是凉飕飕的好天气。


海棠小醉


我是平凡之路,很高兴来回答问题。

这刚入伏没几天,天气已经开始发威了,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大地,让阵阵暖风扑面而来,让人汗意十足,恨不得把身上的衣服都脱掉来散热,但是又怕被晒伤黑。没办法,三伏天哪,是该有点热天的样子,不然怎么说:热在三伏呢。


过几天就要到来大暑节气了。今年的大暑节气在7月23号,立秋是出现在8月8号,我们先来看下三伏天的分布:

头伏:7月12号到7月22号,10天;

中伏:7月23号到8月10号,20天;

末伏:8月11号到8月20号,10天。

从上面时间分布来看,大暑是7月23号,刚好进入中伏,即中伏第一天。中伏是一年中平均温度比较高的。大暑半个月与中伏20天高度重合,大暑将是大热天气。立秋是8月8号,中伏末尾了,还有比较热的末伏还没有来到来,等真正进入了末伏,天气燥热还会继续。



农村俗语说“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说明大暑天气要热就好,否则,大热在立秋之后,今年大暑热不热,我们拭目以待,但是立秋之后还会热段时间不会有假,因为秋老虎要发威。


三六五平凡之路


距离大暑节气还有三天时间,就目前这个气温来说,到大暑的时候估计是热不透了,今年夏天到来之后,一直是不冷不热的,没有特别的热,当然也不是说凉爽滋润。住在农村的老人们都说“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今年恐怕没那么准了。



大后天是大暑,大暑相较于前面的小暑和后边的立秋来说,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最热的时候,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大暑的时候如果闷热,再加上下雨阴天,总是热不透的感觉,那么到秋后就来热的了。立了秋,空气中的风都会感觉渐渐的凉爽,怎么还会越来越热,比大暑都热呢。

还真别说立秋之后,正晌午的时候,真的有可能比伏天还要热,也可能是出暑天的最后一热,使着劲变着法的热,但是毕竟是强弩之末,没有什么劲儿了。除了中午头能热一阵之外,到了晚上就很凉爽了,都得穿外套。所以有时候如果大暑没有热透,那么大热的时候就在秋后。



可是看今年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从小暑到入伏,再到接下来的大暑,北方一直比较凉爽,也不下雨,我们靠海边的有些地方,到了晚上风风呼呼的刮,不穿外套都感觉冷的慌。完全对不起“伏季热死狗”的说法,就这气温来看小暑大暑都不热,立秋之后也不会太热,今年的“秋老虎”估计来不了了。

8月8日就要立秋了,感觉自己消夏的武装都没怎么用得上,秋天就要来了,不过全国这么多省份城市,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这般凉爽,估计像一些南方城市,还是热到爆吧,只是不知道相比较往年来说,有没有好一点。



如今受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影响,很多关于气候经验和种植经验的老话,已经没有那么准了。在气候环境平衡的时候,这些老话可能还比较权威,如今也只能是参考一下吧。大家觉得今年秋后还会大热吗?


灵子


农村俗语: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今年什么时候大暑和立秋,立秋还热吗?

每个时节都有每个时节该有的特征,如果没有符合常规,那就属于异常气候。大暑和立秋都属于24节气,都有其划分的依据。大暑是太阳位于黄经120°,立秋是太阳位于黄经135°,两者反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到达的位置。按道理说,热在三伏,大暑处于三伏的中伏,本应该是最热的时候,历史也本该如此,如果大暑的时候热不透,那么与该有的气候不符,天气炎热期推迟,形成秋老虎的现象。

一、大暑、立秋在何时?

刚刚我们也分析了,大暑和立秋表明太阳所处的位置,每一年所处的阳历日期相对固定,大暑在7月22日或24日,立秋在8月6日~9日。今年大暑的具体日期是7月22日,农历6月21日;立秋的具体日期是8月8日,农历7月8日。

因为24节气和农历的计算方法不同,所以节气的其实在公历上相对固定,农历上差异较大。但是,大暑和立秋都处于三伏天之中。按照“夏至三庚数头伏”,三伏天的时间在小暑之后,大暑处于三伏天之中,大多位于中伏之中,末伏处于立秋之后。所以,虽然大暑和立秋代表了两个季节的节气,但是在气候有其相同之处。

二、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我们刚也分析,大暑处于三伏天的中伏,本该是最热的时候。“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热死老鼠”,古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对大暑有所解读,所言“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就说明热也分大小,大暑就属于大热行列。

同时,虽然我们都在感叹,天气实在是太热了,早上一起床,身上就没有再干过,如果再干点农活,那真的是“汗如雨下”。不过,这个时期就该热,如果不热对于庄稼反而不利,因为炎热的天气可以促进粮食作物的快速生长。但是,炎热不代表干旱,如果严重缺水实际上也不利于作物的丰收。所以,老一辈农民会说“大暑里多雨,仓囤里多米”、“大暑连阴雨,秋后满囤谷”。



所以说,大暑时节基本上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但是,如果今年大暑没有热透,说明真的炎热推迟了,立秋之后虽然有秋意凉凉的寓意,但是不代表立秋之后就立刻降温,“秋老虎”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还有一点说明,很多俗语都是老一辈农民总结历史的结果,这句俗语也包括在内,根据多年的经验,如果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但是,既然为总结和预测,必然存在准确性的问题,而且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也有所差异。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农民开展农事活动,大多依据节气来安排。24节气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气候表达,大暑的存在就是炎热的含义,如果不热那还叫“大”暑吗?但是,无论是大暑,还是立秋,都是在三伏天之内,也就是还处于热浪之中。老一辈农民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得出这句俗语,可以说有一定的意义,毕竟可以流传下来的大多准确性较高。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俗语可信吗?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