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雪豹》里提到的国民党军队派留学生去德国学习,真的有可能发生吗?

化骨绵掌6


电视中的剧情是真实发生的,甚至作为蒋介石次子的蒋纬国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曾参与对波兰发动的闪电战。这些都是因为中德在抗战爆发前有一段蜜月期,在这段时间中德国给予了我国巨大的帮助和支持,下面我就从一下几个方面说一下一段历史。

一,德械师的组建

在抗日战争中,唯一可以和日军抗衡的国民党军队,就是几个德械师。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支装备了德国武器的中国军队,而且每支德械师还有德国的军事顾问,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

当时的德械师以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为代表,即所谓新式中央军。师直属部队: 1个炮兵营: 3个榴弹炮连(12门75毫米山炮) 、1个战防炮连(4门37毫米战防炮)、1个高射炮连(4门20毫米高射炮)、 1个工兵营 1个通信营 (2个有线通信连,1个无线通信排)、 1个辎重营 1个特务营 1个卫生队(平时为师医院)、 (二)师辖2个步兵旅: 旅辖2个步兵团: 团直属部队: 1个迫击炮连(6门83毫米迫击炮)、 1个小炮连(6门20毫米机关炮)、1个通信连 、1个特务连、团辖3个步兵营: 步兵营直属部队: 1个机炮连(6挺重机枪,2门82毫米迫击炮) 营辖3个步兵连: 连辖3个步兵排: 排辖3个班(每排3挺轻机枪,30支步枪) (三)师辖2个补充团:采用换装德式装备时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 全师总兵力约1.4万人,全部清一色的德国装备。

(至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计20个师,第三期10个师正在进行之中。实际在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其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国顾问的训练程度也各有不同,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下述各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

二,军事顾问

在1934年到1938年5月的中德蜜月期间德国为

国民政府派遣了大量的军事顾问,前后共有135位德国顾问在华任职。帮助工作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同时这些军事顾问也随同自己所在的中国的部队参与了淞沪会战,甚至一些日本人称淞沪会战为德国战争,作为军事顾问的法肯豪森参与并指挥了淞沪会战以及台儿庄战役,他将台儿庄战役与德国统帅兴登堡指挥的塔恩堡战役相提并论,并为中国未能按照他指定的追击计划进行追击而懊恼,并协助张治中建立了中国的兴登堡防线。可惜后来在日本盟友压力下所有的德国军事顾问回国了。

其中第88师营级军事顾问冯·施梅林少尉1937年10月在淞沪会战中阵亡

滞留在中国的霍布里希中尉1943年11月阵亡于常德。

三,人员的培养

在法肯豪森将军为蒋中正的总顾问后,负责绝大部分军事训练计划以及中国的防线设计。冯·塞克特的原本计划是将整个军队大幅缩减为60个师,仅留下经过德国教范训练并配发良好装备的部队。但实际执行起来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哪些派系的部队要先被裁减等。

总体而言,由黄埔军校(1927年结束)与陆军大学训练出来的军官团仅仅比军阀的军官好一点,不过这些军官由于对蒋中正委员长的完全忠诚而被认为是有价值的。 在国民政府的努力下,约4万人接受了德国教官之训练并率先改变部队编制,编成了教导总队、87、88、36师四个部队,也就是俗称的德械师(另外有四万人左右之部队也采用了德国武装训练,不过那是隶属于财政部之税警总团而并非真正属于蒋中正控制的武装力量)。这些部队被视作是蒋中正委员长军队中的精华。这些部队也许部分地增强了七七事变后蒋中正进行全面抗战的决心,但事实证明中国还未准备好与日本在同一个水平上交锋。蒋中正不顾他的幕僚和法尔肯豪森本人的反对,将这些德械精锐师投入到淞沪战役以及南京保卫战中。经过几场初期战役后,这些经过多年训练的精锐部队损失了二分之一以上。

冯·法肯豪森建议蒋中正与日本人打一场消耗战,他通过计算认为日本无望取得一场长期战争,他建议蒋中正应该守住黄河一线,但不应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向北出击,同时应该放弃一些北方省份,包括山东,但撤退应该是缓慢的,日本将会为他们的每一步付出代价。法尔肯豪森同时建议在矿山、海岸和江河地区等处建设一些防御设施。其他的建议还有在敌后组织一些游击队活动。这些行动有助于削弱日本的军事优势。

冯·法肯豪森同时认为国民革命军将难以在抗战中期待装甲部队和重炮的全面支援。中国工业才刚刚开始现代化,这要花上一段时间让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达到德意志国防军的风格。因此他强调培养部队基于轻武器的机动化,多多运用渗透战术,类似于德国在一战末期创制的突击群战术。

当然在这段时间德国对我们的帮助远远不止于此,同时我们也为此付出了相应利益。希望我的回答能为大家带来帮助

(多多关注,每天为您带来不一样的军史信息)




大壮1102


电视剧《雪豹》里的周卫国在黄埔9期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随后被派往德国留学。很多人在质疑这个事儿的真实性,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国民党军队派留学生去德国学习,这个事肯定是存在的。

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归根结底只有利益。国与国之间也是这样。

九一八事变之前,中日关系走得比较近,所以派遣留学生的方向主要是日本。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很多人都是从日本留过学的,包括大军阀阎锡山,孙传芳等,连老蒋本人都在日本留过学。

后来中日关系逐渐紧张。国民党公派留学的方向就转向了德国,这也是当时大环境决定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蒋青睐德国武器装备,准备打造60个德械师。所以从德国购进了大批的武器装备,当时还与德国签订了贷款协议,用国内的矿产资源来换。

有了这样的新式装备,还得请德国人做顾问。在这样的环境下,派遣留学生到德国学习军事,也就很正常了。而且中德之前的关系也都是不错的,晚清重臣李鸿章出使欧洲时还专门去拜访了德国首相俾斯麦。

那时候派往德国的留学生好像不是很多。资料上也没有明确的数字,但有几个代表人物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蒋纬国。俞大维。邱清泉。桂永清。黄维。

这几人的资料我就不再赘述了,个个都是厉害角色。黄维被派到德国留学后,因为抗战爆发,所以被老蒋中途就给招回国了。


剧中周卫国留学德国的事情是有迹可循。但就周卫国的资历和上述几人差的有点悬殊,国民党是最讲究论资排辈的,跟上述几人比他还不够格。

也许这是剧中出的一个bug。


都知道黄埔精英出在前六期,而黄埔9期毕业的周卫国,从时间上推测,他和邱清泉留德时间差不多,但是他不可能和黄埔2期的邱清泉同时留德,这是说不通的。


说史听涛


在电视剧《雪豹》中,主角周卫国因为个人能力优异而被从中央军校选派到德国军校进行学习。

很多人都认为国民党军人赴德国学习是电视剧虚构的,但是事实上,这种事情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国民党曾经派出过大量的人才前往德国学习深造,在这些人当中不乏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么几位。我们按时间顺序来看一看。

第一位,国民党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俞大维。他曾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长、国防部长等职。1951年到台湾后也是身居高位。他曾在1928年和1930年两度赴德国考察学习,将大量的德国军事军工经验带回国。

第二位,黄埔军校二期学生邱清泉。1934年,邱清泉以黄埔军校第一名的成绩被选派德国进入柏林陆军大学学习深造。回国后,邱清泉有大量著作来描述自己在德国的所学,受到蒋介石赞誉。

第三位,蒋介石次子蒋纬国。蒋纬国在1936年中德合作期间前往德国,担任当时访问德国的蒋百里的少尉侍从。

1937年,蒋纬国在德国参军,并进入德国陆军慕尼黑军官学校学习。在毕业后,蒋纬国继续在德军中服役。

这一情况直持续到了1939年德意日三大轴心国联盟才结束,这一年蒋纬国返回中国参与抗日战争。



第四位,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这个人我不多介绍,大家都熟悉。1936年,当时已经是陆军少将的黄维被派到德国学习军事,原定学习一年。结果因为抗战爆发,黄维提前回国参战。

当然还有很多国民党高级军官或将领都在德国学习过,在此我们只看这四个有代表性的,这些已经足以证明国民党军队人才和政治人才都有去德国留学。

当然了,电视剧里的周卫国级别远远不够,这一点确实是电视剧剧情需要导致的穿帮。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我国和德国分别属于两个敌对的阵营,那么德国怎么会帮助训练我国士兵呢?

首先,中德关系在历史上都没有太差,即使是在晚清,德国也是对中国保持了尊重。李鸿章访问欧洲时还顺路拜访了时任德国宰相的俾斯麦。

1933年希特勒上台,网传希特勒本人对中国历史比较尊重,而且他还曾经在落魄时受到过一对中国夫妇的帮助,所以他对中国的态度不甚偏激,不歧视中国人。(这部分资料网传,说到底还是有利益可图。)
▲希特勒与孔祥熙

另外,当时的蒋介石反苏情绪还是很重的,希特勒也希望和蒋介石结盟共同对抗苏联。

因此中德两国之间友好的关系也得以继续。在那时,中国与德国处于蜜月期。蒋介石从德国购入了大量军事装备,希望武装数十个德械师。

并且还有大量的德国顾问在国民党军队中发挥重要作用。大环境如此,德国接纳国民党派出的留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德日结盟。在日本的压力下,德国开始撤回在中国的顾问,甚至以没收财产和取消国籍为威胁要求德顾问回国。

尽管如此,仍有大量的德国顾问继续留在中国工作。巴伦斯班格、赫兹伯格都是当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德国人,甚至还有大量德国顾问战死疆场。

丘吉尔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网都是由利益的线来编织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就更不必说了,国家行为的唯一准则就是国家利益。



▲德械师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民党派遣留学生去德国这件事,就不难理解了。


史之策


事实如此,黄埔一期毕业生就有好几个在德国陆军大学或指挥学院镀过金,比如后任海军总司令的桂永清、号称“书呆子”的第12兵团司令黄维、因长沙文夕大火被枪毙的酆俤、以及胡宗南的军事副手李铁军等等,其中黄维未及毕业便被紧急召回国内,在淞沪会战中火线接任第十八军67师师长。



李铁军可能诸位不太熟悉,其实是胡宗南军事集团的重要角色,在第一军系统内胡宗南每升一格,接班的必然是李铁军,一如陈诚和罗卓英的关系,解放战争中任第五兵团司令,在豫西战场惨败于陈赓将军之手,从此一蹶不振。

黄埔二期比较出名的留德生自然是“邱疯子”邱清泉了,在选送留德学生体检时,由于相貌过于丑陋被刷了下来,大约是怕有辱“国军形象”,急得邱清泉致信蒋介石亲自过问才得以获准。

(蒋纬国和德国教官)

自1927年蒋介石与苏联翻脸并中断军事合作后,留学日本军校曾经时髦过一段时期,但1928年的“济南惨案”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让蒋介石深感日本的威胁和不靠谱,转而寻求与德国的军事合作。德国为了自身利益也积极配合(秘密扩军),在军事思想、制度和武器装备等领域开始深度交流,中央军部队配备德国顾问,中央军校改为德国教官,“德械师”逐渐编成,自然而然的,国民党方面也开始选拔嫡系部队的少壮军官赴德学习军事。

最先选派的是黄埔前三期的精干人员,尤其是暂时没有作战任务的骨干军官,以作为高级军事人才储备;在黄埔军校迁来南京成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后,从1933年起正式选送优秀毕业生赴德深造,曾经一次性派遣20名学员,当然,这种公费留学国民政府承担的开支也不小,不可能数量太多。



《雪豹》中周卫国从中央军校毕业后再去德国留学,就是借鉴了这段历史,在德国还遇见了后来的对手竹下俊,确实,日本也选送了一批军官去德国深造,比如那个在黄土岭被干掉的阿部规秀。

也有部分非黄埔系军官被选送德国进修,比如胡宗南手下“天下第一旅”(整编旅)的旅长黄正诚中将,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也被推荐前往德国陆军炮兵学校留学,号称“百战百胜将军”,1947年同样被陈赓围歼并生俘,再加上淮海战役吃亏的黄维,陈赓大将简直就是“留德生”杀手。



来头最大的当然是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1936年西安事变之前作为蒋百里副官访问德国,第二年进入慕尼黑军校学习,学制总共三年,期间曾经三次被纳粹狂人希特勒接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加入德国军队实习参加了入侵捷克。

不过蒋二公子1939年又留学美国,接受了一年的装甲兵学习和训练,知识都学杂了。



(蒋介石和蒋经国)

但是从反馈的情况下,留学德国的黄埔生和后面的中央军校毕业生并不怎么刻苦,两国军队巨大的文化、科技和理念差异,也使他们所学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国內战场,反而丧失了最宝贵的实战锻炼机会。比如桂永清在兰封会战中惊慌失措、酆俤当个警备司令都不合格、黄维在战场上一味教条等等,表现都差强人意。

倒是邱清泉作战还有些特点,战绩也算不俗,但勇猛有余而计谋不足,解放战争中几个兵团同在中原逐鹿,相比始终在一线作战并未留洋的胡琏,反而落于下风,打仗这玩意儿,绝不是拼学历的。


度度狼gg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在电视剧《雪豹》之中,主角周卫国是在1936-1937年之间前往德国军校进行学习的。那么电视剧中的情节现实中可能出现吗?首先我的回答是完全可能。德国曾经与中华民国有一段蜜月期,在这段蜜月期中,两方多有交往,下面就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中德蜜月期

在游戏《钢铁雄心》中,当你选择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时候,你便可以触发历史选项,即选择“德日结盟”或者是“德中结盟”,这一点说明在第三帝国时期,德国其实是和中华民国有着比较良好的关系的。

这种关系是如何出现的呢?在很多人的YY中,希特勒一直对中国人抱有非常友好的心理,因为希特勒在落魄的时候,曾经受到了一对华人夫妇的帮助,因此一直感激中国人,不得不说,这一点是假的;而在另一种说法之中,则是认为希特勒有与中华民国平分世界的想法,额,这一点就更是以讹传讹,无稽之谈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一段中德的蜜月期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德国人垂涎中国丰富的资源,想要通过结交中华民国来尽可能地掠夺中国资源以弥补德国国内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个计划早从1935年便开始了,在1935年,德国政府便开始计划扩大与东亚国家的贸易以弥补国内不足,其中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1935年,德国人克朴率领代表团到达中国,开始进行考察。克朴说:

“惟德国对中国贸易极易推广,因中国所产之原料如棉花矿砂等皆为德国所急需,而中国发展工业亦需德国之制造品。俟中国建设计划完成后,中德贸易前途尤觉未可限量。”

从克朴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重点:德国的工业原料很缺;因为缺原料所以才到中国进行贸易。因此德国人来到中国主动与中国交好,其实是有着自己的“小九九”的。此后因为垂涎东三省所产出的大豆、矿石等原料,德国与日本签订了《德满贸易协定》,在签订这个协议的前一天,德国人还跟中华民国打包票说这个只是贸易而不牵扯政治。实际上当德国人签订了这个协定之后,即表示着德国人承认了满洲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您说说,若真的德国人将中华民国当盟友,他会签订这么一个条约吗?

因此德国人对中国示好,还真的不是出于什么好心。不过说实话,毕竟这都是国际政治,“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只要利益到了,什么都好说。那么德国与中国有什么交往呢?

二、德国与中国的合作

为了从中国贸易以尽可能地补充国内资源,德德国同时与中国进行了经济、贸易、军事方面的合作,例如说卖给中国德国军械、派德国顾问到中国、允许中国军人到德国留学等等,看起来是为了给中国人着想,实际上目的还是为了其战略而服务,为了占领中国市场,尽可能掠夺中国的国家资源。

在游戏《钢铁雄心》中,中国可以点国策最终可以用一个叫法肯豪森的德国军事顾问,其实这个正是德国与中国的军事合作之一。除了贸易协定之外,德国还对中国出口了大量的军备物资。如在1936年,德国对中国出口了2374.8万马克的军事物资;在1937年,德国对中国出口了8278.86万马克的军事物资。这一批军事物资对于中国抗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看很多抗日电视剧,在前期国民军的主力部队基本上都是德械师,这便是德国出口给中国的这一批物资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实德国出口给中国军械,对于德国来说也是一件颇有受益的事情。德国在一战之后被制裁,国内经济不兴,通过出口军械,德国便可以拉动内需,给国内提供更多的结业岗位,发展国内经济,对于德国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德国还派遣了顾问团参与制定国民党在华北、淞沪、台儿庄的作战计划,我们上文提到的法肯豪森在淞沪战场上也颇有出力。

除此之外,去德国留学的军人数量也大大增多。我们看《亮剑》里面,国民党有一个将军叫做常乃超,便是德国留学回来。在德国留学的军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真的在德国学习军事技术,学习如何打仗的,例如说周卫国、常乃超这样电视剧中所出现的人物。

我们都知道,这个时候中国正在和日本开战,而德国则和日本交好,德国这种“脚踏两只船”的行为自然引起了日本人的反对,因此日本人要求德国改变对华态度。最终德国人在经过了政治考量之后,决定放弃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在1937年10月,德国单方面宣布暂停与中国的军火贸易。虽然官方上暂停了,但是军火商们还是幻想着挣钱的事情,因此此时暗地里其中还是有和中国的交易的。后在1938年3月,希特勒宣布禁止接受中国派往德国学习军事的留学生,也就是说这之后,德国就不再接受中国留学生了。最终在1938年7月,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代表团离开了中国,1938年11月,中国召回了驻德大使程天放,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便结束了。

因此综上来看,周卫国外出德国学习的事件尚在中德蜜月期内,因此完全成立。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电视剧《雪豹》里周卫国被国民政府公派德国留学的剧情直到今天居然仍然有人在议论,可见其影响之深。那么,国民政府真的向德国派出过军事留学生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派出过军事留学生,而且“蒋二公子”就是其中一员!一九三七年至一九三九年期间,“蒋二公子”就曾经就读于德国慕尼黑军事学院。



在一九三九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正式爆发之前,尤其是一九三七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中国与德国之间有过一段较长的“蜜月期”。这段“蜜月期”甚至被后来一些人说成了是阿道夫认为中华民族是优等民族,对中国另眼相看!更有甚者,居然挖掘出所谓阿道夫幼年时的华人邻居对他友善,所以他对中国投桃报李云云……似乎阿道夫对于中国而言,就如同无私的“国际友人”一般!



狗屁!请容许本人说一句粗口。不可否认,德国当初的确给了国民政府不少军事援助。不仅接纳国民政府派出的军事留学生,还向中国派出了军事顾问团,帮助国民政府训练军队、培养军官。而且,还对中国出口了大量武器装备。其实,国军最初的精锐并不是后来的美械师,而是德械师!



但是,这些东西可不是阿道夫施舍的,更加不是无偿援助!这些武器装备、甚至军事顾问团都是中国用彼时德国紧缺的战略物资换来的,上至稀土、下至猪鬃,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实际上,国民政府与德国方面很早便有接触,彼时西方世界为了遏止德国的膨胀,对德国采取了各种限制、甚至禁运。而德国毕竟国土面积有限,资源也有限。最终,德国政府、包括后来掌权的阿道夫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刚刚“一统天下”的蒋某人。与此同时,二战爆发之前,因为中国的长期内战,西方世界对中国也实行了武器禁运。这时候,阿道夫对蒋某人抛出的橄榄枝恰巧满足了蒋某人这方面的需要。于是,二人一拍即合,中德之间迅速进入了“蜜月期”,电视剧《雪豹》中周卫国被派往德国留学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内。



除了各取所需之外,阿道夫和蒋某人也是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其实,阿道夫骨子里并不太看得上地窄物薄的小鬼子!他最想拉拢入伙的东方国家其实是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中国。阿道夫之所以向蒋某人抛出橄榄枝,除了换取紧缺的战略物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把蒋某人拉上自己的战车。



蒋某人也是个“实在人”,他既想要德国的武器,又想德国人在中日之间充当“和事佬”进行斡旋。同时,又想借助“倒向德国”向美国、苏联方面施压,迫使美苏对中国转变政策、甚至提供援助。退一万步讲,真要是美苏玩不过德国,蒋某人还可以顺势倒向德国。而他蒋某人,则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因为美苏最终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而且中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德国最终放弃了中国,而蒋某人也最终放弃了德国,投向了美苏的怀抱,同时抱着美国和苏联两个“狗大户”的大粗腿要票子、要武器……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尤其是德国闪击波兰之后,中德之间的“蜜月期”也宣告结束。一九三九年,所有在德国的中国军事留学生被撤回,“蒋二公子”也从德国回国。



除了蒋二公子之外,在淮海战役中阵亡的国军将领邱清泉也曾经是国民政府公派德国的军事留学生。还有“蒋大公子”的亲家俞大维、国军的海军司令桂永清……等等,总之都不是等闲之辈!


农民工歪说历史


确实可能发生。

从1928年到1940年间,南京方面和德国纳出于利益考虑,在经济军事方面有大量深层次的合作,中德关系处于蜜月期。

当时的南京方面向德国出售了大量的德国军工紧缺的钨矿石等稀有金属。作为交换,获取了大量的德制武器和技术装备,比如说原装进口的德式钢盔,毛瑟步枪,克虏伯榴弹炮等。同时也聘请了大量的德国军事顾问,比如说德军的总司令冯·塞克特,法肯豪森等德军将领,他们帮助蒋氏训练了一批精锐部队,即大名鼎鼎的德械师,甚至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期间还指挥这些部队进行对日作战。

那有没有派出留学生前往德国学习呢,答案是有的。

比如说,蒋的二儿子纬国就是前往德国军事院校学习现代军事,并且作为基层军官,参与了德军入侵捷克的战斗。除了像蒋二公子那样的皇亲国戚外,更多的是像教导总队司令官桂永清,号称打仗不要命的邱疯子邱清泉,我们熟悉的书呆子黄维,国民党军工奠基人俞大维等等

但是由于经费有限,不可能有那么大规模地派遣留学生学习,只有少部分幸运儿获得了这么个机会。这批留学生战绩平平,还丑态百出,例如桂永清在河南会战中当逃兵,蒋公子边打仗边做买卖,大发国难财,唯一拿得出的邱清泉,比起留美的孙立人将军,留法的廖耀湘将军,留苏的王叔铭差的不是一步两步。


兵说


可能,而且还不少,中国从近代以来一直都用派遣出国留学的人员,各个列强都有德国也不例外,比如将纬国就在德国的军事院校学习过,而且在抗战爆发之后都还在德国学习,他学的就是德国最新的装甲兵战术。


开着皮卡打坦克


电视剧中的中国军人到德国留学是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的。而且居中一些人物都是有原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德意志第二帝国崩溃,国内出现苏维埃革命,但是没有成功,而是魏玛共和国成为了德国的合法政府。而作为战败国德国受到协约国的严格限制,特别是在军备上,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大陆国家,对德国实行非常孤立的政策,于是德国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找寻得合作伙伴,而在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军工产业也需要一个出口渠道,来扩大规模。

国军中的德械师

而中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是仍然受到日本的欺辱,特别是西方人居然将德国原来中国权益转让给日本,而中国不仅没有获得战胜国任何利益,即使本国利益和尊严也难以保全。因此导致的中国和日本矛盾的加剧,此后在第一次大革命之后,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与苏联分道扬镳,此时的中国也需要一个靠谱的外国伙伴能够解决由于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而需要解决的军事产品进口等问题。

蒋介石次子蒋纬国在德国留学时穿德国国防军军服照片

于是德国和中国在此时一拍即合,各取所取。两国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国家关系,国民政府大量进口德制军事装备,比较著名的就是蒋介石中央军换装德械装备,成为著名的德械师,同时在苏联军事顾问撤走之后,蒋介石的军队开始出新大量德国军事顾问,帮助蒋介石进行现代化的军事建设,此时中国和德国军事交流是非常频繁的。

《雪豹》电视剧中的德国将军冯·拉特将军,真实的原型是德国将军汉斯·冯·塞克特,他曾在蒋介石军队担任军事顾问,并协助蒋介石在第五次对中央红军的围剿之中,给予红军重大杀伤。

《雪豹》电视剧中德国将军原型为德国一战期间的总参谋长冯·塞克特

而电视剧中周卫国在德国受训期间,德国教官训练特种作战,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二战中德国日常推崇特种作战,1943年盟军登陆意大利,墨索里尼被意大利政府逮捕,于是德国组织一支精干的特种部队,居然将墨索里尼从重兵把守的囚禁地点,将墨索里尼救走。

而在当时国民政府也确实派出了很多人员到德国学习军事,其中最有名就是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他在德国学习的是装甲兵,还有一位就是国军高级将领邱清泉,他作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也曾被保送到德国进行军事学习。

著名的国民党将军邱清泉就是德国军校留学生

但是随着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日矛盾彻底激化,而德国与中国和日本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面临着二选一的选择题时,作为势力较弱的一方,希特勒最终选择了日本而抛弃了中国,后来更是直接承认汪精卫的伪政权,中国与德国关系最终破裂。


大东北的小豆包


上世纪90年代,中德有过一段合作时间,虽然清政府时期德国在中国犯下了种种罪行,但是后来随着1921年《中德协约》的签订,中德两国开始平等外交。

中德协约

而德国在一战后进入了“魏玛共和时期”,国力削弱,经济萧条,德国国内很多产业都面临倒闭。而此前德国主动放弃在华权利(中德协约内容),赢得了中国的好感,德国在华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

上世纪30年代,在所有西方列强中,德国对中国最友好,因为德国和中国既没有领土争端,通过贸易也能达到合作双赢,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1933年,纳粹上台后,中德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因为纳粹发展工业需要大量的稀土,而中国正好有。

中国在1939年之前,是德国远东最大的贸易伙伴,只不过后来德意日法西斯联盟,德国不得不终止这些合作。

中德合作期间,德国从中国购买大量稀土资源发展工业,而中国购入大量军事装备。1938年时,中国有80%的武器来自德国,德国进口中国的稀土量占79%。

不仅如此,除了贸易来往,中德方面还有军事交流。中国派遣了大批人才前往德国深造,如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国民党第五军军长邱清泉,国民党第十八军军长黄维、蒋纬国等。另外还有一批技术军官学习炮兵等技术,这种一般都是短期学习。

而德国则派遣了许多军事顾问帮助中国发展现代化的国防军事,有德军上将塞克特、法肯豪森,中将魏采尔、上校鲍尔、中校克里拜尔等。

这段时期的中德合作算是中德蜜月期,所以《雪豹》里面国民党军队派人去德国学习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我觉得周卫国的资历比不上邱清泉等人,怎么会去德国学习呢?而且他在剧中也不是技术军官,这也许是《雪豹》的一个穿帮剧情。

不过在1939年时,德国迫于日本的压力,与中国终止了合作,撤回了德国所有在华顾问,不过还是有一些如霍斯特·巴伦斯班格等人留在中国,帮助中国抗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