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外国人喜欢什么样的中国水墨画?

手机用户5212


外国的绘画体系建立在油画的基础之上,已经习惯色彩、光影、透视之类的表现手法,对于中国画是非常陌生且感兴趣的,所以中国画的分类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无从谈起。

就好比我们看外国人的长相,总觉得都差不多,完全分辩不出他们是哪国人!

人对于陌生的绘画形式和风格总会感兴趣的

外国朋友也不例外,对于画面的表现内容他们既没有相关生活,也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依托。所以不太能真正读懂画面的主诉!

喜欢什么样的国画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审美情趣、喜好和相关生活经验。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用于收藏的排除在外)。





观念纳入形象


就自己了解的,外国人应该更喜欢中国工笔画,主要原因是受到宋画的影响。水墨画由于强烈的中国韵味,也会受到一些外国艺术家的喜欢,但应该不是主流或者只是少数。

首先说宋画是中国画一个高峰应该是没有人质疑的,但说起外国人更喜欢宋画却有点心中不是滋味。

因为,外国人喜欢宋画,是由于外国人研究宋画比较多,而之所以如此,是中国宋代流传下来的真迹大多在海外。

据统计全球范围没有争议的宋画加在一起,估计不到两千件,北京故宫藏400多件,占到1/4。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欧洲和美国收藏的宋画,不会少于500件。

流失出去的精品有一多半,原本稀少的宋画还分散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等约200家艺术收藏机构。

西方从五六十年代起,以班宗华为代表的一批年轻学者,就以宋画为中心,写博士论文。那时候的成果现在还在用。

浙江大学在杭州举办过“宋画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全球范围宋画知名专家与会发表各自最新学术成果。

作主题演讲的12位学者中,8位来自美国和日本,中国大陆的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余辉以及中央美院的黄小峰。

另外就是审美习惯和理念的问题,明以后的绘画更多依赖于画面文字、书法,而宋画注重视觉效果,可以和西方的写实传统对接上。

西方印象派就把南宋高度写实的绘画作为他们的一个范本、基础,发扬光大,所以研究学者屡屡拿西方艺术术语套用宋画。

在传统的观点中,中国画重主观、神韵,西洋画重客观、形神兼备。但事实上,宋代画家有一个追求叫——“格物”,这个是宋画的一种精神。

宋代绘画的创作主要不是着眼于高山大川的恢宏和博大,而转向了物象本身的内在生命和意蕴,这大大增强了绘画的概括性、含蓄性和象征性,比如大家熟悉的《清明上河图》。

宋画可以说以精准的几条线去启发你无穷的想像力、去感染你无边无际的情愫,这样的绘画,既有中国画特有的人与自然相合为一的境界,又有准确的造型,可以说是一种极致的美学!

所以著名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一书中赞叹宋画之美:“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当然中国水墨画由于强烈的独特的中国特点,肯定会受到外国艺术家的特别关注,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状况,我们关注其他文化艺术,肯定也是喜欢更据其显著特点的,民族的永远才更是世界的。

就像被西方公认为第一的毕加索,也会临摹齐白石的水墨画,并且感叹其艺术的高超,画鱼虾没有一丝水,却能让人感觉到鱼虾在水中的自由,甚至说,因为齐白石太厉害,所以不敢来中国。

现代也有很多外国艺术家,用中国的水墨创作出别有韵味的作品,所以说,中国画无论是工笔还是水墨,都要有自信。

总有一天,不只是外国艺术家感叹中国画的魅力,世界上会有更多的人会痴迷于中国笔墨丹青。


红梅工笔佛画


现在的中国水墨画,连中国人自己都很难看懂,更何况是一个外国人,有几个外国人可以看懂中国画的呢?没有几个吧,看不懂的话,又谈何喜欢中国画呢?中国画文化底蕴浓厚,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人根本就不会喜欢中国画,他们已经习惯了“写实”的西方油画,



之所以西方人不会喜欢注重“写意”的中国画,那是因为欧洲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变的浓重,他们认为一幅画作必须要有很强烈的“现实主义”,西方人的审美是大胆、直接的,画作要有生动的内容故事、起伏的情绪,鲜艳的色彩容易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这些特征都是西方油画里才有的,


也只有一些东方人才会把西方油画当作“神”来膜拜,这可以说是“崇洋媚外”吧,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这样说“为什么你们东方人要跑到巴黎来学习艺术呢?真正的艺术在东方、在中国”,这言外之意是“东方人还不了解自己的艺术”,艺术虽然无国界,如果连自己都不爱自己的艺术,又怎能要求别人喜欢自己的艺术呢?

当然了,真正喜欢中国画的人也有,只是少之又少,只有个别的西方艺术家才会真诚的喜欢中国画,比如,毕加索唯独钟意的是艺术大师齐白石的《虾》和一些山水画,还有就是张大千的画,至于毕加索为什么喜欢齐白石和张大千的画,只能说是“艺术共鸣”,



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艺术家就好像是火星上掉下来的“怪物”,艺术风格总是会颠覆人们的眼界,让人短时间内难以适从,西方人连自己本土的艺术家的作品都还没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又怎会去喜欢完全不了解的中国画呢?就好比,黄种人总是觉得别的肤色的人样子很“怪”,


诗夜城主


大部分老外对于中国水墨画,

还是接受无能的。

毕竟他们的审美偏好还是在西方油画体系之上的。

不过,

依然有他们喜欢的中国水墨画,

这些通常是人物画(因为这和西方肖像画有类似之处),

而且通常不会有太多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现代题材接受起来简单)。

总之他们喜爱的水墨画,

一定会是和自己熟悉的西方绘画有相似之处的。

所以,

小玉推荐一个中国年轻画家岳小飞,

她的水墨人物画在美国办过个展,

而且绝对让你印象深刻。

(岳小飞的人物国画以及画家本人照片)

按照画家自己的描述,

她的工作是用水墨去捕捉人与人相遇一瞬间的化学反应。

而画家就把女性之间接触的瞬间,

不刻意、不设限制的表现了出来。

英国诗人D.H. Lawrence在他的诗《第三种物质》中隐喻,

人与人相遇、生发、产生关系是缘于存在一种不可名状的"第三种物质"。

而小飞表现的,

正是如水般的、一瞬间的美好。

小飞的人物国画把女性各种瞬间如实记录,

比如无聊、比如惶恐、比如私生活的随意、比如被叫到名字扭过头的一瞬间……

那都是最最真实而迷人的一面,

这些是青春期女孩的小秘密。

小飞国画更有特点的地方在于,

她可能是所有国画中使用颜色最清淡、晕染效果最漂亮的。

这种水墨晕染正像画家一贯追求的流动性一样,

没有太多颜色对情绪的暗示,

完全就是青春的、纯粹的女孩样子展现。

(美国芝加哥Waterton画廊,2018年9月7日至10月27日举办的展览《岳小飞:危险游戏》现场。)

你喜欢这样的作品吗?


感谢你的阅读,喜欢请尽情点赞评论吧!


art张小玉


中国画首先是与汉字文化相互依存,是同人们的生活的一种文化成长过程,人类特殊的文化艺术绘画,诗书画印是不同程度的镶嵌在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是根据每个中国人所接受文化艺术教育的多少,而传承的浓厚和深浅仅是区别而已。

守住中国画传统笔线墨彩和意境的底线,发扬中国画阴阳式的明暗空间感,除去妖艳媚俗,更彰显得中国画的传神写意,是一种越走越博大精深无极限的。然而被照片式替代了95%的西画,会有多么的疲惫无力,仅仅是起到习画者的素描和色彩基础训练,塑造型体必备的作用,除了印象派和胡乱塗鸦走完的路,剩下的部分是极简白布(穷途末路)没有内容,但与中国画的意境空灵耐人寻味,完全是两个概念。

中国画要型有形,有色彩艳而不俗,笔墨线条(神力)意境章法格局,根深蒂固坚不可摧,这就是中国画走得更远的魅力无限。











竹林堡人


不要讨好别人,用心大胆一点就可以了。





用户3248835376598




唐岛居士


用中国画材料画成油画效果,外国人会喜欢这样的“国画”。中国很多美术学院早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巩庆喜工笔画馆


他们喜欢具有中国特色的画作。

风格比如像齐白石画的花鸟与草虫,中国古代一些国画作品。

近代画家作品中的很多画作中吸取了西方国家的光影素描关系。在外国人眼中,他们崇拜的是他们无法达到的中国画的笔墨。中国画已经走向全世界,具有中国特色的画作深受国外友人喜爱。




青之


中国水墨画到底模糊了多少视线:

中国人,

美国人,

欧洲人,

非洲人,

玛雅人,

犹太人,

时间那么长,

空间那么大,

一大片神经元市场,类似赛格电子市场…

呵呵,

播撒,

播撒…

伊甸园诗《神经元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