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明朝建立后,将凤阳定为陪都。那么凤阳为什么没有因此发展起来?

訫------流浪


凤阳,原名临濠,元朝时改称濠州,后来在朱元璋的建议下改称凤阳,寓意为“龙兴之地”。


在明朝建立后,凤阳被立为中都,一时风头无两,可是凤阳却没有因此发展起来,为什么呢?

01

定都应天

在打下明朝江山后,一个问题摆在朱元璋面前——定都何处?

照当时的形势来看,金陵(今南京)似乎是最好的选择,朱元璋的谋士也劝朱元璋定都金陵。在经过一番商议后,朱元璋定都金陵,改称应天府。



但是,此时明朝的江山还没完全打下来,朱元璋称帝于应天只是个“临时”的决断。为什么呢?

古来存活时间长的王朝,大多定都于北方。就算是非要定都在南方,应天也是易攻难守。应天水路发达,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缺陷,敌军若是顺流南下,应天便是唾手可得。

所以,他在打下汴梁之后,又确立汴梁为“北京”。

就算是如此,他还是不满意,想着寻找一个更好的定都之处。

02

定凤阳为中都

朱元璋左思右想,想着该定都在哪里。突然间,他在地图上瞅着了自己的老家濠州,于是他对手下说了一堆濠州的好处,正式提出要建中都凤阳。

整个天下都是朱元璋的,那些大臣也不敢有异议。况且这个濠州还是朱元璋的故乡,如果反对,那还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于是,濠州被定为中都,后来改称凤阳。

03

兴建凤阳

既然是要建都,尽管是陪都,但是规模也不能小。朱元璋下令,一切都按照应天(今南京)的规格来修建中都。

朱元璋来自凤阳,而明朝的诸多开国功臣也是来自凤阳一带。朱元璋此举算是荣归故里,一下让原本落寞的凤阳热闹起来。

为了报复张士诚统治时期江浙一带富豪,朱元璋命令他们全部迁去凤阳。

凤阳的经济一下子“发展”起来,一跃成为大城市。



04

凤阳的衰败

从一开始,凤阳的修建就是个笑话。

凤阳以前没有建都的历史,根本没什么现成的宫殿城墙什么的。一切都只得从头修建。

而这一修,就修出了问题。建立新都就得开销巨大,这让一向抠门的朱元璋心疼不已。况且,他出身贫民,自然懂得百姓的苦,也不忍让百姓受苦受难。

还有,若是一味地让凤阳做大,淮西集团官员的势力就会越来越膨胀。

没办法,朱元璋只能下令停止修建凤阳。

6年的修建,凤阳城已经初具规模,城中依旧有大量江南富商。虽然比不上应天,但也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城市。

可是,朱元璋的一系列举措令凤阳不得不衰败。大量江南富商的涌入,造成凤阳城人满为患。而且,朱元璋还下令禁止城内百姓随意外出。

凤阳城里富商多,劳动力少。富商想要发展根本不可能,好多富商甚至化妆成乞丐逃出凤阳。

甚至,童谣里都说:

说凤阳,道凤阳,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由此,凤阳慢慢演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囚犯所。许多皇子惹得皇帝不高兴了,就被关在凤阳,有的人一辈子都出不来。大臣犯了罪,也被流放到凤阳。

所以说,凤阳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我是小豪说历史,欢迎点赞,欢迎关注

小豪说历史


首先要搞清楚陪都的意思,他只是朱元璋为了提高自身出身而特意拔高的一个叫法,凤阳的地理位置很不好,根本没有发展的潜力,明朝南有南京,北有北京,两个地方已经有两套班子人马,耗费了帝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不可能还有心思去管凤阳。


文史并蒂


凤阳北部是淮河,玄武不突出,凤阳按风水来说只能说是凤阴,所以中都只建6年而终止。


用户5140564272280


朱元璋选择在凤阳建都,是因为他本人及主要骨干都是淮西帮。在凤阳很风光,但是综合考虑那时候明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本来在金陵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在大兴土木与凤阳与国不利,更何况当时北边还有蒙古不断侵袭。更不适合做这样劳民伤财的事,所以后来就停止了,只是将凤阳作为陪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