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谁“杀”死了中国最知名的老牌百货商场?

胆小的憨憨


作为一名从事十年以上电商行业的人,奉行的一句话就是:渠道可以变迁,唯有品牌不死!零售行业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变迁和优胜劣汰的,这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

老牌百货商场关门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的问题,但是俗话说的好:生意不好怪柜台!

往往自己不行的时候,总喜欢找点客观原因,那么我们就帮助这些传统的百货商场找找客观原因:

首当其冲的就是电商的发展,对传统实体零售业形成巨大的冲击。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两点原因:第一,电商价格比线下便宜,让贵的变便宜让收费的变免费本身就是时代的进步;第二,电商带来了便捷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反观传统的百货商场体验性太差,整个购物体验都是“反人类”的,除了想让客户掏钱买东西没有任何友好的体验设计,尤其是我们国内的国企型商场。我就吐槽两个细节,有谁见过哪个百货商场停车位免费还很容易的停车的吗?有谁见过哪个百货商场很容易找到洗手间的吗?

所以说百货商场连顾客的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还谈什么开心的购物呢?

所以说过去电商发展的黄金十年,不是电商企业有多少牛逼,而是传统零售业做的太差,顾客自然会选择逐步选择电商,这个是商业发展的规律,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

说完客观原因,我们该谈谈自身的原因了,传统百货商场关门的根本原因是自身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1、经营模式传统,违背了零售的本质。其实很多百货商场就是地产商模式或者二房东模式,根本谈不上什么零售业。造成的结果就是商品价格抬高,全部需要顾客买单,最终顾客用脚投票。

2、购物体验型差,顾客不愿意到店购买。前面提到了百货商场的两个细节没有做好,造成购物体验差。包括一些国企经营的百货商场,还需要统一收银排队等待等等各种落后的经营方式。

3、管理差、缺乏人才、人效低。我相信在过去的十年,有多少家传统的百货商场也想转型电商,来抵御电商的进攻,但是最终的结局都是失败告终。本人觉得根本的原因就是“改器不改制”,高层看到的是电商公司利用了互联网这个工具,好像很厉害。我们也要搞个电商部,弄个网站开发个APP之类的,然后这些传统的百货商场没有抓住自身的核心问题,有句话叫“锦上添花”,那么这个电商究竟是锦呢还是花呢?我相信大多数公司的高层认为电商就是个花,就是个工具而已。国内最大的地产商万达,曾经也喊出要大干电商,千万年薪聘请人才,最终只能成为行业内的笑话。

那么难道说是线下零售业不行了吗?线下实体店不行了吗?其实不是的,作为一名电商老兵,我认为现阶段反而是线下零售业最好的发展机会,因为电商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同时本身中国电商的发展就是利用了中国零售业太弱发展起来的。反观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电商发展只是一个很小的补充甚至没有电商,包括我国香港地区,到处都是便利店,购物中心体验性也很好,哪需要什么电商啊?

现阶段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大量的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其实带来了先进的经营方式,同时也倒逼着中国零售业竞争的加剧。所以才有传统百货商场的“关门”,这也验证了那句话:不是实体零售不行了,是你的实体零售不行了!

(下图是今天在某日资购物中心拍摄的照片,一个会员活动引爆上万人抢购)

最后的结论,“杀"死中国最知名的老牌百货商场是它自己,自”杀“而死!


康哥说新商业


不接地气了脱离了基础消费百姓,定位定的太离谱了!过去北京百货大楼是老百姓买东西必去的地方,也是最热闹的地方,更是购物东西最全的地方。如今给弄成高档消费的地方,普通百姓需要的物品没有了,你不消灭谁消灭?自找的!如今百货大楼门都懒的进,进入也没有要买的东西。百货大楼这个集团领导是吃西餐长大的!


金硕之秋


这个议题好,但是你敢说实话吗?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电商击垮了百年商店,商铺价格直线下滑,击垮了拍卖行业,拍卖公司亏损严重,某宝砸了银行的饭碗,某宝的获益可以不用支付利息,收的保证金就是现金流,一般保证金在账上几天时间,这样一天几十个亿的保证金,不用支利息,既能赚银行利息,又能作为借呗收息,可谓一举多得,但中国十四亿人口是要吃饭的,全国几十万家商店亏损或倒闭,几千万的商户在挣扎,几万家有拍卖许可证的拍卖公司在亏损,而这就是电商的魅力。某团击垮了酒店,滴滴击垮了出租车,多多击垮实体企业,很担心会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天下一支独大,这样就苦了大多数创业者和劳动者,如果说得有道理大家就点个赞,说得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张笃正


题主眼睛里只看到北京知名的百货商场,却看不到上海知名的百货商场,而且还错误地认为1990年开业的北京长安商场是中国最知名的老牌百货商场,这显然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论中国最知名的老牌百货商场,真的轮不到北京长安商场,而是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上海一百被习惯称为“中百一店”,是有道理的。纵观上海一百的发展历程,这块中国百货行业最值钱的金字招牌,从1934年开工建造到1936年营业,经历了当初从“大新公司”到解放初命名为“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的华丽转身,又到上海改革开放以后成为“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有限公司”的上市公司,一直到近年内部再次改造调整,始终巍然屹立于中华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所以北京长安商场的倒闭应该有一面镜子做对比,凭什么上海一百不倒,而北京长安商场却会倒闭?再看上海一百对面的新世界百货公司,也是去年装修年底重新开业,其经营思路和内容都有重大调整。北京人应该虚心学习上海同行的经营之道,不要以为皇城根下天下第一,什么也不用学习和改进经营之道。






旺旺海睿


就是现在的电商,一尘崛起的网购冲击了实体店铺,导致,老牌商场,老字号店铺濒临倒闭。当今不管哪座城市繁华的街道看不到人潮涌动的购物大军,店铺关门,满街都是甩货,两元店等等所替代,往日的品牌店铺看不见了,购物人群没有了,大街小巷看到的都是,送餐的小哥和送货的骑手。各大商场看不到,购物的人群,十分萧条冷落。当今人们不出门就能购物,躺在被窝就能订餐,不出门货物就送到家门口,这样的购物情形已经被人们接受,中国传统的购物思维找不到了,带来的是懒惰心理,一部分人动起来,大多数人呆起来,实体经济没有活力了,人员下岗失业,带来的是,很多人没业就,没钱挣,所以,导致老品牌百货商场面临倒闭,就是现实的经营体制所导致。要想两全其美,都有活力,还是希望国家有关部们来调节,不能单方面的发展,忽视另一方面的繁荣。要双管齐下,就要协同发展,全面突飞猛进,实体店是国家发展的经济命脉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体店的稳定,能带来很多正面影响,人人有业就,提高城市的居民收入,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更能处使个个城市的繁荣,更能提高人们的活力。只要动起来,人们才有发展,只有行动不懒惰,才是勤劳的民族精髓。不管怎样,人们都要生活,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就要和谐,稳定,勤劳,勇敢,只有充满正能量,才能有进步。人人有饭吃,个个有业就国家才能和谐稳定,向前发展。




丰硕缘野


应该说是新牌商场杀死了老牌百货大楼丶大型百货商店、供销社。现在人们怀念过去的百货大楼丶大型百货商店、供销社。最讨厌现在的商场,如想转游一下,又感觉自已象小偷,他们的“热情”让人反感。还是儿时的百货商店丶百货大楼丶供销社让人记憶丶想望。现在呢,质量精细的商品都出口国外,而价格低,同样的商产品在国内售价高,质量低劣还不耐用,导致假货泛滥,一不小心就上当受骗,大家都深有感触(包括食品安全)。


沙坡醉人


我的观点:电商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危害正在不断显现,具体表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第一:电商正在消灭并继续在消灭线下大量实体店,而这些实体店是广大百姓赖以生存的营生,且目前电商平台很多商品价格已经高于实体店价格,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实质上的实惠。

第二:电商企业利用其手中垄断的天量客户资源,掌握了商品的议价权,严重压缩实体产业的利润空间,导致大量实业亏空甚至倒闭,危害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电商企业吸纳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的产业工人也不得不抽离出来加入快递行业,让他们把生命时光消耗在并不创造实际生产价值方面,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四:电商企业的无节制扩张和蔓延,制造大量的垃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

第五:电商让人们的吃饭和购物都可以在网上购买,快递送上门,这种看似便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不再愿意走出去,国人的身体素质将因此下降,亚健康越来越严重。

第六:大量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几个电商企业手里,造成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结构稳定和良性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控制好电商的发展,杜绝电商的无节制蔓延,让经济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家有儿女悦教于行


谁杀死了中国最知名的老牌百货商场?

自己杀死了自己,做为一个商场在提供人们生活物资购买渠道的同时也提供给消费者一种售前售后服务。所以品质与价格及消费体验三者直接影响其生存的环境与长久。“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改变理念才是唯一出路。

本人不从洋,但从消费与售后体验我个人觉得中国商场与“沃尔玛”无法比,从投诉这块中国有几个能打通,打通了又有几个诚心解决问题,都把智慧用在忽悠上,还不是一时间解决问题,本人就亲历这种现像,“沃尔玛”别人最少对投诉反映快,能第一时站在顾客角度除理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做不到?只知“宰客”出了问题拖、忽悠。宁愿接受上诉也不愿息事宁人。不破产才怪。


一复百印


我觉得就是自己杀死了自己。我们天津的百货大楼和劝业场,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商场,曾经多辉煌啊,过年买个衣服,一说劝业场买的,人家都高看你一眼。但是,那是没有竞争的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商场越来越多,大家伙买东西的选择越来越多了,这些老牌的商场从管理上,人员的服务水平上,经营灵活性上,都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了,在加上是国营企业,干好干坏一个样,员工人浮于事的情况很严重。现在本来实体商业就干不过电商了,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就更不行了。前两天我闲逛到天津滨江道,顺带去了一趟劝业场,如果说滨江道上的其他商店和商场人流量是7,劝业场里的人流量就是4,里边的各种设施普遍陈旧,营业员普遍年龄偏大,也没什么精神头,显得暮气沉沉的,想一想劝业场以前可是天津的一张名片呀,心里也不禁有些唏嘘。


大海蟹76


谁杀死的?是大资本家,小资本商人的贪婪。利益很诱人,杀鸡取卵式的追求利益,是自杀式的极端方式,所谓,你多爱你的消费者,消费者就多爱你,你对消费者多猾头,消费者脚底就抹多少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