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定敏亲王载铨园寝

定敏亲王载铨是定端亲王奕绍的长子,生于乾隆五十九年,载铨七岁时被赏四品顶戴,道光三年(1823)晋封为二等镇国将军,道光十四年(1834)任御前大臣,从此 倍受信用,十五年晋封辅国公,十六年承袭定郡王。道光末年手握用人大权,权倾一时。载铨咸丰四年(1954)去世,享年61岁,谥号敏,葬于风景如画的葫芦河。 嗣子定郡王溥煦,恐怕重蹈定敏亲王无子复辙,选址葫芦河村西北建王爷坟的同时,在河上架桥一座,取“压碎葫芦—出子”之意。

王爷坟坐北朝南,南临大道,有下马桩和上马石。北走有文河一道,神桥一座。一片树林后边有碑楼一座,内立驮龙碑一方。罗汉墙、红墙与宫门相接。宫门明三间暗九间。院内有东西朝房各三间,享殿为明五间暗十五间。享殿后月台之上是大宝顶一座小宝顶七座。阳宅在坟地东边,有砖影壁一座,三间大门道,里边有东西厢房。正房两边有角门,后边配房东三间、西三间,穿堂后边还有一排房。 辛亥革命后,王爷坟附近还葬有定慎郡王溥煦的长子毓长。 1931年,王爷坟被盗,宝顶被凿子一个洞。坟地树木陆续卖掉,到1949年已所剩无几。1953年,宝顶被拆平,1966年砖瓦被运走驮龙碑被拉倒,如今仅存半块汉白玉石的基座。
昌平县小汤山乡东南四、五里许,有个葫芦河村,葫芦形的河道把村子围绕,又从村子穿过,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村西北在咸丰初年建有第四代定王、定敏亲王载铨的墓地。

定敏亲王载铨是葬在昌平县宝山的定端亲王奕绍的长子,生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八月二十二。嘉庆五年(1800)七岁时赏四品顶戴。嘉庆十五年(1810)七月授乾清门侍卫,次年为御前侍卫。在嘉庆朝,作过副都统、前锋统领、奉宸苑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爵封二等辅国将军。道光三年(1823)正月晋封二等镇国将军。嗣后管理过鹰狗处、火器营、健锐营。道光十—年(1831)三月晋封不入八分公。道光十三年(1833)五月奉旨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正月授御前大臣、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自此倍受道光帝重用,历任崇文门监督、礼部尚书、经筵讲官、总谙达。道光十五年(1835)五月晋封辅国公,闰六月调工部尚书,年内授总理行营大臣,管理善扑营。道光十六年(1836)十一月授阅兵大臣,袭定郡王,赏戴三眼花翎。道光十七年三月奉旨在内廷行走。进而担任宗人府宗令、右翼近支族长。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月充玉牒馆总裁。“道光末,受顾命。文宗即位,益用事。”“操进退用人之权”。以致“外间传闻有定门四配、十哲、七十二贤之称”。因给事中袁甲三疏劾,罚王俸二年。去兼职。两个月后仍授步军统领。咸丰三年(1853)二月,赏加亲王衔,食亲王全俸。与恭亲王奕訢会办巡防。咸丰四年(1854)九月,“病祚,诏以绵德曾孙溥煦为后”九月十六日午时薨,年61岁,追封亲王,谥曰敏,赏银五千两治丧。

嗣子定郡王溥煦,恐怕重蹈定敏亲王无子的复辙,选址葫芦河村西北建王爷园寝的同时,在河上架桥一座,取“压碎葫芦——出子”之意。

王爷坟坐北朝南,南临大道,有下马桩和上马石。北走有文河一道,神桥一座。一片树林后边有一座碑楼,内立驮龙碑一方。罗汉墙、红墙与宫门相接。宫门明三间暗九间。院内各有东西朝房三间,享殿为明五间暗十五间。享殿后月台上是一座大宝顶和七座小宝顶。阳宅在坟地东边,有一座砖影壁,三间的大门,里边有东西厢房。正房两边有角门,后边配房东、西各三间,穿堂后边还有一排罩房。看守园寝的是董、崔、徐、王四姓十户,养身地二十五亩,每户住房两间。董德明在清末是朗贝勒府的“买班”,即看坟的领班。

辛亥后,园寝附近葬有光绪二十九年卒,先葬在德胜门外小口坟地,后迁葬于此的定慎郡王溥煦的长子毓长和1922年去世的毓盈及毓盈的儿媳唐慧卿。1945年后,朗贝勒的大女婿完颜立贤曾在阳宅养病达十年之久。

定恭亲王绵恩园寝是目前北京地区仅存的一处清代王爷坟野地宫,笔者去年也有寻访。当时也曾指出定亲王家族的显赫,虽然不是铁帽子王无法世袭罔替,但至清末六代人中仍然出了四位亲王。而定敏亲王载铨,是定恭亲王绵恩孙、定端亲王奕绍子。载铨活了60岁,其生前也是坎坷,死前被降为郡王,后又追封亲王。

载铨园寝在今昌平区葫芦河,原址已无存。不过出于寻访调研的目的,经过一番打听,发现村内知道这座墓的人还是很多的。载铨园寝当时又称西坟地,位于葫芦河交叉口西侧,今其位置应是S321省道以北,现在已经找寻不到任何遗迹了。葫芦河风水不错,当时还不只有一座王爷坟,这另一座则是与其隔河相望的小八爷坟,笔者会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绍。

定敏亲王载铨园寝


定敏亲王载铨园寝


定敏亲王载铨园寝


定敏亲王载铨园寝


综合风声水影、乌何有之乡大树上是有关文章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