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毛笔行书古帖练哪本?理由是什么?

庄德生


虽然每个人的审美和答案都不一样,但是现在学院派把《集王羲之圣教序》作为绕不过去的一本帖,这本帖还是很经典。


蜀南小江小楷书法


古人曾提出择帖须取法乎上……,今人如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在《怎样学书法》一书中将择帖法作为习字十法加以强调。人们学习书法要从最好的,最经典的,最规范的字帖学起,由此可见,这是从古至今都主张的共识。

学习书法务必临帖,故择帖尤为重要。根据前人总结的经验结合自己学习的体验。学习行书择帖:首先应尽量采用最接近真迹的精良版本。米芾云:“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己非已书也。故必须得真迹观之,乃得趣。”此话颇有道理,若能见到真迹影印本,不必再用刻石拓本。

其次择帖要为我适用,利于练习。临行书的字帖宜先小后大,大小只分两种:小的比中楷小些;大的比大楷小些。也可随各人情况而定。小行用帖以王羲之的《圣教序》、《兰亭序》、唐太宗李世民的《温泉铭》、颜真卿的《争座位》等为主。大行用帖以李北海的几种及苏轼、黄山谷、米芾,赵子昂等写的都可以。

再次,选帖除专注学习行书外,也可选择适合个人兴趣,爱好,从开拓视野,陶冶、锻练情性方面考虑,在范本的选择上不要强求划一。如在风格上,可多方面涉猎,根据自身特点,纵放者应择严谨风格之帖,拘谨者应择开拓风格之书……,兼收并蓄,方能达到学书之目的。

以下是笔者学习行书时所临的王羲之《圣教序》、《兰亭序》、《姨母帖》;颜真卿《争座位帖》;苏轼《寒食帖》;黄庭坚《松风阁帖》。意在抛砖引玉,供书友们学习交流,请高手给予评点。








申正义文


毛笔行书古帖练哪本?理由是什么?


题主的主要问题还是如何选贴的问题。

古往今来,行书碑帖如此之多,如何选贴,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1.入门阶段

初学行书,对于行书的笔法结构都没有了解,那么首选《集王羲之圣教序》(刘铁云藏本),选这本帖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集字数量众多,行书基本的笔法,结字结构法度完备,可以说是书家学习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对于初学者来说,集王字圣教序是非常适合初入手的一本贴,入手难度较低,但是不是说这本帖只适合初学者,我在单独讨论圣教序的文章里有谈到,初学者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下。

由于是石刻本,且是集字,想要学习其章法也比较难,所以章法上不建议学习。

2.中级阶段

初学我们用的是集王圣教序,那么基本的笔法结构已经掌握了,但是毕竟是初学,限于眼界眼力,贴里得营养很难再有新的发现,这个时候会相对迷茫,怎么办?

这一阶段,建议选择二王一路的尺牍,如《丧乱贴》《得示帖》《二谢帖》《地黄汤贴》《鸭头丸贴》等等。


看到这些碑帖,你会发现与圣教序的明显区别,这些事真正的字迹,纤毫毕现,墨色变化,章法跌宕起伏,这些都是石刻本中无法看到跟学习的,这也是我们学习圣教序之后仍然云山雾绕,无法创作的原因,石刻集字的碑帖书写性不强,起行收笔在石刻本中很难看清楚,那么学习纸本的行书字帖就势在必行了。

3.高级阶段

在学习了二王一路行书之后,基本的创作是可以进行的,学的好的,可能在圈内也小有成就,大部分书家一辈子把二王学好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了,那么已经这么难了,不是最高境界了吗,还有可以突破的地方吗?

有!

那就是自成一家。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选择二王意外的碑帖了,比如魏晋时期的其他书家,唐颜鲁公《祭侄文稿》,苏黄米蔡的优秀作品,篆书,北碑等等,旁征博引,看看他们的作品中与哪些是承袭二王,承袭之后又做了哪些改变,糅合,自己又创新了什么,不同风格的书体是否可以融汇,这个阶段重点要多看,多思考,再结合各位书家的书论,寻找突破口,寻找自己的方向。

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能达到的人微乎其微,但是不代表我们不可以追求,当代很多优秀的书家都在不懈的探索,成绩斐然,希望中国书法在当代有继承更有新的发展。


千古不易


《兰亭序》为行书帖,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称。但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可以感觉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南朝的楷书很发达,但从王羲之的传本来看,其突出成就显然在行、草方面。与汉魏、西晋比较,王羲之书风的最大特征是用笔细腻而结构多变,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一路,如《平复帖》,而王羲之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将这种充溢韵致的书风与《兰亭序》描写的良辰美景珠联璧合,有一种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作者置身于“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极视听之娱”,抒发乐山乐水之情;与友人雅集,筋咏赏景之际,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喷发,乘兴书之,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旷世杰作。《兰亭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然形态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的和谐的结合,似乎有天机入神,走笔如行云流水,进人书艺的最高境界。据说后来王羲之又写过几次,都不可能再达到这种境界,这就是艺术的奥妙。

兰亭序,符合传统书法的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



雪岩习字


毛笔行书古帖练柳公权的“神策军碑”,理由一是最适合初学者用来临摹,而是柳体字本身骨力感最为强烈,可以让初学者很好的掌握其字体的结构、笔划等,三是只要熟练了柳公权的“神策军碑”,那么练习其他的字体就要快速得多。


文字温暖心灵


先临习圣教序吧,这本集字古帖由唐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字而成,虽是碑刻,但不失字的气韵,飘逸而美隽,是临习王羲之行书的范本。

圣教序全称叫《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怀仁用王羲之的笔迹集成一碑,立于弘福寺,现今王羲之的笔墨存世殆尽,传世的只有临摹本。圣教序虽是集字,但不失章法,字间的映带顾盼一气而成,雷同的字也尽可能避免相同旳姿态,且此帖字数多,是众多书法爱好者的酷爱的碑帖,

现今书界,学圣教序的人众多,便于交流,避兔走弯路,能快速入帖,现今教圣教序的视频、书友的习作都可以观看一下,看一下他们是怎么用笔,怎么理解,再与碑帖对比,他们旳笔法是否正确,是否有到取之处,这可以加深你对碑帖的理解,也可以纠正你对碑帖错误理解,学习中,我们切不可有孤芳自赏的心态,要吸收别人好的临习心得,也不可一味的祟拜,这容易使自已的眼界及心胸变小,对以后的书法之路极为不利。





山野大伯


毛笔行书古贴练习哪一本?这个问题我想不同的人发出提问,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他是没有标准答案,需要结合提问者本身学习书法所到达的层次以及他自身的审美观来做出一个分析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学习书法,在初学阶段,是以篆书,隶书和楷书这三种正体字择一来进行学习的。在现实中考虑到实用与书法的兼顾,大部分人会从楷书作为书法的入门学习。

而楷书也是行书和今草或者叫小草的本体。也就是说,学好了楷书,对于行书和今草或者叫小草的学习是事半功倍的。

行书字体,就因为其自由潇散的的特点,一经面世就得到快速应用,我们现在古人所流传下来的碑帖资料中,行书字体就占用了绝大的部分,由此可见一斑。

至于具体到某个人,想学习行书的哪一个碑帖?这就需要结合其自身学习书法的层次以及审美来做个综合评估。

比如:你现在的情况是学习颜真卿的楷书,基础已经打好了,想进一步的学习行书字体,那么按照颜真卿的书法学习溯源,你可以选择颜真卿的行书,也可以上溯王羲之的行书,以及二王笔法相关的一些书家的行书书体。

而这些选择是需要结合你自身的审美情况来做决定的,也就是说,首先需要你觉得这些行书书体你喜欢他,然后再从笔法,结字、章法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选择最适合你目前状况下学习的字帖。

总而言之,

每个人在提出选帖的问题,答案应该有所不同的,因为每个人学习的层次不同,取法的对象不一样,具体的选帖应该是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做决定的,


书法有云


这个问题很好,“练古贴”。因为古代流能传下来的肯定是经典。我首先推选集王羲之字的《圣教序》。理由一:这本书应该是集王羲之行书精华。理由二:怀仁二十多年集字能成,可见一斑。理由三:王羲之的字承前启后。古今书法史第一人。理由四:练他的字,集他的字《圣教序》后可以过渡到他的草书。不像有的书法大家只擅长一体,学完之后很尴尬。《圣教序》有诸多版本,现在普遍说法是墨皇版本的好。这个我不参与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直接上图,看看我手中这个怎么样?我觉得很适合练字,笔路,笔锋很清晰。!

再次推选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中的好多字是从兰亭序中集来的,圣教序是刻本。参照兰亭序可以看出王羲之的笔法,笔意。这样做可以事半功倍。《兰亭序》得版本大家都很熟悉我觉得这本比较清晰。祝你成功,学有所成。






拂尘浮生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适合初学,圣教序是拓本,学笔法还是非墨迹不可,兰亭序,赵孟頫赤壁赋等均可,个人建议,仅供参考[祈祷]喜欢欧楷可以和我交流学习





老倪习字


《圣教序》

《圣教序》全称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圣教序》为唐朝怀仁和尚集王羲之行书字而成,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是因为是由当时存世的王羲之真迹中直接摹写上石,所以历代书家倍加推崇。其书法高雅遒劲,笔势流畅,气韵生动,是学习行书的极好范本。我认为你最好用《圣教序》来练行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