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民间有一种说法,春节中的某一天比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还重要,你知道是哪一天吗?为甚?

孤城AAA


每个地方风俗不同吧?很多头条上的答案是元宵比一年中的除夕和正月初一还重要。

而我所听说的却是二十四节气中"立春"节气比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还重要。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又名:岁首、立春节。


如果是在大年除夕之前立春,又称为"新春大(于)过年"。

也有是在大年除夕后是"立春"日子的。

"立春"当日还有个"立春时辰的"在"通书"上是有注明时辰(时间)。

在我们家乡乡下要在"立春良辰"放鞭炮摆祭品迎"立春"的。


这一天、虽然不是很隆重,农民朋友也会下地去干活,但是每家都会在家中举行个迎新春"迎立春"的仪式。

当然"元宵"也重要、"元宵"更像是过节、"立春"是对农民朋友重要、因为农村农民种地有讲究,气候气温的升降变化,农村插秧、种植、播种、收获都是根据二十四气节来耕作的。

当然在城里人是不相信这些的,因为现在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了、大冬天都能吃上了大棚种植出来的西瓜。

但在农村由于物质相对更贫乏、在高山气候中、种植上大体还是随着二十四气节时间安排劳作耕种着!


武夷山独行侠


看下面很多朋友回答的都是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天。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刚开始看时是有点蒙圈的。正好今儿是正月初五,属于迎接财神的日子,感觉这个日子也是很多人家所重视的。

很多地方还会去寺庙抢头柱香,拜拜财神爷,毕竟,咱们老百姓过日子就是过个团圆幸福,财旺福旺运势旺吧。

记得我们家小时候,是比较重视这几个日子,因为这几个大日子要放上一挂鞭炮。每年都会买上几挂整鞭炮,每个重要的日子放上一整挂鞭。

1.除夕

除夕晚上看完电视,无论是不是很困,无论是不是很饿,每个人都一定要吃饺子,不论有多少冻饺子,除夕晚上那顿一定是当天新包的饺子,会用白菜,芹菜,老妈说希望来年要百财都来,勤勤恳恳地。

在刚过子夜12点时,就会跑出去放鞭炮,据说可以先请到财神:)

2.初一

初一当天早晨起来时会放上一挂鞭炮,红红火火过大年了;

3.初五

初五,因为是破五,要赶走穷气穷鬼,迎接财神爷到家,所以早上一起来老爸也会放上一挂鞭炮。

4.之后就是正月十五了

十五早上也会放一挂鞭炮

正月十五闹花灯,虽然小时候在一个十八线的小地方,在市集上也会有花灯可以看,那时候会约上自己的小伙伴,十五晚上去看花灯。

那时候,过完十五就该收收心了,一切都要走上正轨了,学生要准备新学年的学业了,商家也开始开张了。上班的人也都准备开始上班了。


jason妈咪有办法


再过几天就是鼠年了,春节离我是越来越近了。其实我还是不太想时间过得这么快的。

作为中国人,春节是我国民间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过了腊八就是年。对于上班族的我们感受不是很深刻,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

我就以小时候过年的隆重、热闹来讲吧。估计会唤起很多人儿时过年的美好回忆。

过了腊八以后,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做着各种准备,过年时各种忌讳、说法也就越来越多了。

比如题主提出的这个日子,应该是哪一天呢?

在我们农村,这里一直就有一种说法叫,“小初一,大十五”。其实我认为题主说的这一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以前小的时候,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可以说是整个春节期间最热闹的时候,各种民间活动的高潮了。

比如农村会耍社火、舞龙灯、走高跷、跑旱船,赶犟驴。到了晚上,还有观花灯,猜灯谜等等。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特别期盼,每逢村里举办这些活动,我们都是早早的吃过饭,呼朋唤友、结伴而行去围观,恨不得自己上场。

耍社火
舞龙灯

走高跷

跑旱船

赶犟驴

观花灯

猜灯谜
这许许多多的活动,使年味就好像陈年老酒浓烈而甘淳,为我儿时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快乐。那时候和小伙伴们最盼望过年了,因为小时候娱乐活动很贫乏,这些活动可以让我们大饱眼福,快乐、兴奋很多天。

也就是在这一天过后,基本上大家都要各奔东西外出去赚钱谋生计的了,也才会把这一天看得特别珍贵。

这些都是以前小时候农村过年时的活动和做法,现在这种说法虽然仍然还有,现在就是活动不如以前那么丰富、多彩了。

其实还是蛮怀念的,小时候生活节奏慢,外出务工,外地工作的也少,不像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不在村子里呆了。

但是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年味越来越淡了,国家的春节假期也仅仅只有7天,我们匆匆忙忙的在过年前一两天赶回家,为了和家人团圆,见爸爸妈妈一面,和一家老小快乐的过个温馨、美好的年,忙碌了一年了,感受下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备觉珍惜和温暖。到了初七上班的、外地务工的都走的差不多了。

已经没有多少人能等到正月十五以后了,除过学生和老师,其他人最迟初七就要开始返城工作了。

农村过了正月十五后,实际上就没有多少人了,哪里还会有什么节日气氛呢?

小时候农村那种过年热闹、难忘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转而被忙碌和勤劳所取代。

关注我,@烈焰糖糖品历史,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大家谈古论今,以古鉴今,提升硬核实力,增强社会竞争力。

烈焰糖糖品历史


民间有一种说法,春节中的某一天比大年二十九或三十的除夕、正月初一还重要,你知道是哪一天?为什么?

准确的答案是:

春节中比大年二十九或三十的除夕、正月初一还重要的这一天是正月初七的“人七”小年、龙(七午)马首:交换、票决节。

为什么?

因为,过年的“年”是传说中贪婪凶恶愚蠢的野兽。

“年”的繁体字是“禾”压“千”,意即以主观意志(禾)压制客观管理(千)是贪婪凶恶愚蠢的“年”。“大”力制约主观意志的过“大年”的目的是:让以主观意志压制客观管理的“年”这一贪婪凶恶愚蠢的“小”人意志少一点的“小年”、人七,即用正月初七的龙首代表的商品交换、票决制,防止以主观意志压制客观管理的“小”人半天下的局面出现。

从年二十九或三十除夕开始,到正月初一的过年,实际的主题实质就一个:是“一夜连双岁,五(龙)更分二年”的人和集体换届票决(七午马、灶马爷)领导头脑意志,即王安石在《元日》中说的“总把新桃换(换届)旧符”。因为这是人的最高权力隐私权,不能公开说明教育,所以,到正月初七要进行交换、票决的龙马(七午)首再说明再教育的过年的主题再教育活动。

这也就是“除夕”二字的全部内容再教育活动。


龙学创始人刘树成


民间有一种说法,春节中的某一天比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还重要,你知道是哪一天?为甚?

年在农村,是从大年三十开始的,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了十五,年也就结束了。

那么在这漫长的半月之久的年里,哪一天会比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重要呢?

我们来看看年这半个月时间里,哪一天最重要吧。

我们胶东半岛农村在三十那天,上午把对联贴好,家里可以装饰的地方,好好装扮起来,让家变得漂亮,有年味。

晚上是挂好宗谱,摆好供品,然后吃大年三十的饺子,最后家里灯火通明,能熬夜的就熬着守岁,这天是年的开始。

到了零点,就是正月初一了,零点要吃年夜饭的,做一年里最奢侈的饭菜,半夜三更子女给父母拜年,父母给孩子红包,此时,年味开始浓郁了。

正月初一要转满村,给熟悉的朋友,本家的长辈,亲如一家的近邻,这些人家里都要拜年,拜年是在夜里吃完年夜饭进行的,所以天亮时,年拜完了,这时候可以吃初一的钱饺子了。

初一吃钱饺子是年当中最高潮的一部分,谁如果第一口吃出来有钱的饺子,瞬间被大家崇拜并羡慕,于是一家人守着饺子可劲吃去了。


平日里吃十一二个饺子,在初一那天,能吃到二十个,为了多吃几个钱,把胃豁上了,大人孩子的肚子都跟西瓜似的圆满,这时候年就进入了高潮,大人孩子们都欢喜快乐。

初一吃完了饺子以后,感觉年跑了,接下来就是每年的例行拜年了,七大姑八大姨家里转悠一圈,给他们拜个年。

到了初八初九,我们这里就可以开工了,不过十五以前的所有日子都可以走亲戚,不过初六以后的拜年大家就会感觉没年味了。


一直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也是农民们比较看重的一个节日,有句老话说:年小十五大。可是在我们这里好像看不出来十五比年大。

十五也很重视,包饺子,煮汤圆,挂宗谱,摆供品,还要挂花灯,舞龙灯,晚上放烟花,看着也是很热闹。

只是怎么看都看不出来,十五比年大,年在我们北方农村,大年三十和初一是最看重的节日,正月十五固然重要,但比起三十和初一还是不够那么重要的。

你们那里可有比大年三十和初一重要的日子?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学习。


悠然见东山


民间有一种说法,春节中的某一天比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还重要,你知道是哪一天吗?为甚?

如果不是认识一位江浙地区的朋友,这题还真的答不上来呢!

我们知道,春节是我国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人们会为过年这一天倾心尽力,使出浑身解数。也因为有诸多仪式感的存在,使得大年三十除夕夜和正月初一这两个日子有了特殊的意义,使得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可是民间却有一种提法出你的意料,正如题主所说,春节期间有一天比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还重要!

不少朋友就会说,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那应该是元宵节呀!这一天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和观看闹红火,越闹越红火,越看越红火,而且民间还有“小初一,大十五”的说法呢!

其实这个小初一大十五,说的不是日子的重要性,而是在说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都是要闹红火的,当初一是小规模地闹,正月十五才是大闹。我们这边农村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有一拨儿一拨儿的,三三两两的,有唱有说有敲锣打鼓的一支队伍,进到农家院儿里,说吉祥话,唱吉祥歌,然后主家就会给些钱给这波人,以取吉利。

还有一个说法,是“冬至大于年”。这是古代狩猎社会的一种说法。冬至这一天连皇家也要大施祭奠,祭天祭祖宗,所以在当时看来,冬至比年还要重要,我们这里至今还流传着一句话,叫“冬(冬至)一日年一日,骡骡马马歇一日”,所以,冬至和年年是摆在同等位置上的。然而,冬至这一天,毕竟离春节太远!不能算在春节期间。

那到底应该是哪一天?必须是在春节期间,而且比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要重要?!

告诉你,这一天叫“还年”。

我的这位朋友来自渐江,那一年腊月廿七,他竟然放下快要到手的生意,匆匆赶回了老家!

朋友们非常奇怪!这还不到大年三十呢,即使过年必须回去,也还有谈判的空间呀。可是这位朋友说,腊月廿八是他们那里的“还年”,这一天比年还重要!比大年30还重要!

他还给我们讲到了什么是“还年”!

“还年”就是每年腊月23祭灶以后,在腊月30之前,村子里都要挑选一个日子,到村子的祠堂里祭祖。参加的人必须是村子里的男性,女人是不能去的。祭祀的时候,必须带三样贡品,猪头,鸡和鱼,而且必须是生的,祭祀完毕,必须带回家做熟,等大年三十带到祖坟上让祖先先品尝,然后才能拿回家全家人吃。

还年仪式祭祀完毕,全体村民要聚在一起吃“还年饭”,如果有的人没赶上还年仪式,能赶上吃口还年饭,也算是参加了。这顿“还年饭”那是相当隆重,村子里早早就准备上了。

这个“还年”的仪式非常隆重,全村男人都必须参加。否则会视为不孝,更会被人们嘲笑他们家没人了!以后都没人跟你打交道了。“还年”这一天的日子并不固定,只要在腊月23之后,大年三十之前就可以,但因为现在的人们忙,所以大都选择在腊月28,正好在过年之前,又不会耽误过年的准备工作。

村子里的男人们有的过年回不去,但这个还会的日子是必须回去的!这是不成文的规定,是祖上留下来的规定。

所以说,“还年”这一天在春节之前,也正值春节的准备期间,这一天比年还重要,比大年三十更重要!

对三种解释,你更认同哪一种?您所在的地方也有“还年”这样的习俗吗?欢迎留言分享。


村姑说村事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节日也称上元节,中元节是七月十五,下元节是十月一,也有十月十五的。这就是上中下三大鬼节。我国自古就有祭祀先人的光荣传统。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因为甲骨文中的“祖”字据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研究,字旁“且”是男人的生殖器。并且非常崇拜之。西周时期制订了完整的祭祀制度,这一制度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称为“礼乐”。古人祭祀神灵就是先人转化,以保佑丰调雨顺,人寿年丰。

人死后磷在墓地的自燃现象,古人认为是鬼火。所以正月十五晚上要在山上“洒灯”,同先人一起过节。这也是灯节的由来。一年之中任何节日都可以烧纸祭祀,唯有往坟上添土只有正月十五才行。

正月十五元宵节从北宋以来成为了最为热闹的节日,耍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快乐无比。比年三十、正月初一还要热烈百倍。这一传统主要源自于它是上元节。


超然智者


过年后至十五,有两个日子人们很重视,一个是正月初五,财神爷生日,天不亮就在大门口放鞭炮迎财神来家过生日,再一天就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玉皇大帝来民间视察的日子。民间有“小初一大十五”的说法。大年三十全家团圆,初一穿上新衣相互拜年,初二开始走亲戚,走完亲戚的,开始为正月十五做准备,开始扎花灯,高跷队,舞龙的等开始组织排练。到了正月十五,白天到晚上,到处人山人海,比正大年三十和初一热闹得多。


南极冰火


民间有一种说法,春节中的某一天比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还重要,你知道是哪一天吗?为甚?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这两天最为热闹,过了初二开年以后,就没有之前那么热闹了,不过在我们农村还有一天和大年三十、初一同样还重要,在那天,我觉得比大年初一还隆重呢,就是年初七那天。有些农村说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可能各地说法不一样吧,在我们这是年初七那天。

大年初七在我们这里农村称为“人日”,人日就是我们人们的生日,人日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讲的是当年女娲用了七天造出世界各生物,其中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类,所以那天被称为“人日”,在古代人日那天是非常隆重,一直流传到现在。

在我们村,在人日那天,村里可以说是最隆重热闹的一天,那天有舞龙醒狮,还有好多活动,全村人都要去祠堂烧香拜神,包括外嫁的女儿,全部都要回来,我们全村人都在祠堂吃大锅饭,都是村民共同出钱举办的,为了庆祝我们人类的生日,那天真的人山人海,非常的热闹,可以说比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那天更为重要,因为有我们人类的诞生,才会诞生春节这些节日,所以我觉得人日更为重要。你认为呢?

在你们村,比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更重要是哪天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三农天地


问题:民间有一种说法,春节中的某一天比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还重要,你知道是哪一天吗?为甚?

你好,我是卫农,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以后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做着各种准备,各种忌讳、说法也就越来越多了。比如题主提出的这个日子,应该是哪一天呢?我们这里一直就有一种说法叫,“小初一,大十五”。其实题主说的这一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以前的正月十五这一天,可以说是整个春节期间,各种民间活动的高潮了。比如耍社火、舞龙灯、走高跷、赶犟驴、跑旱船,晚上还有观花灯,猜灯谜等等,这许许多多的活动,使年味就好像陈年老酒浓烈而甘淳。也就是在这一天过后,基本上大家都要各奔东西外出去谋生的了,也才会把这一天看得特别珍贵。



这些都是以前农村过年时的活动和做法,现在这种说法虽然仍然还有,但是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年味越来越淡了,国家的春节假期也仅仅只有7天。已经没有多少人能等到正月十五以后了,除过学生和老师,其他人最迟初七就要开始上班了。农村过了正月十五后,实际上就没有多少人了,哪里还会有什么节日气氛呢?

以上是卫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