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又是一年春残时,纳兰性德看到遍地的花瓣,想起了逝去的妻子


又是一年春残时,纳兰性德看到遍地的花瓣,想起了逝去的妻子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春情只到梨花薄①,片片催零落②。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③,密绾同心苣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⑤。

注释

①春情:春天的景致或意趣。②零落:树木枯凋。③银笺:白色的信笺。④同心苣:像连锁的火炬状图案花纹,或指织有同心苣状图案的同心结,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⑤画图:图画。真真:唐杜荀鹤《松窗杂记》:"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可令生,余愿纳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颜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果活,步下言笑如常。"后因以"真真"泛指美人。

赏析

又是一年春残时,纳兰性德看到遍地的花瓣,想起了逝去的妻子

又是一年春残时,又到了亡妻的忌日,又是触景还伤,又是一首悼亡词。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词一开篇,容若就为我们营造出一幅暮春时节梨花四处飘零的凄美场景,他在这里用暮春时节喻指自己目前的境况,用苍白的花朵来代指亡妻,从而铺陈出愁惨凄冷的意境。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伤春之诗词比比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万物复苏的春天本是充满生机的季节,但在这花儿完美绽放的季节,诗人词人们却通常会在这繁华的背后隐约感受到即将到来的美好的消逝,于是往往会产生一种微妙细腻的感伤。

"夕阳何事近黄昏"化用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成句,与妻子虽然只短暂的相处了三年,但容若却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如今人鬼殊途,容若的相思之痛苦,自然是不言而喻了。在这里,"夕阳"不仅是时间上的黄昏,更是词人对美好往昔的追惜。

又是一年春残时,纳兰性德看到遍地的花瓣,想起了逝去的妻子

在别人的眼中,夕阳或许是美丽的,但是在容若的眼中,夕阳却是丑陋的、无情的,因为他还没有来得及为亡妻招魂,它就要马上消失在黑暗之中,面对这一切,他只能无奈的叹道"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全词上阙由景入情,下阙则从往事写起,进而抒发自己浓重的哀思。"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象征着爱情的同心苣,和记载着浓情蜜意的纸笺,这些现实的东西以前在容若的眼中证明着恩爱欢娱,如今他再看时,却感到它们都被抹上了淡淡的感伤,面对随处可见的哀愁,容若无处可遁,只能赶紧由实入虚,写道:"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影里唤真真。"为了亡妻,容若甘愿长梦不醒,与其在梦中相会,甚至想要整日对着她的画像呼唤,希望能以至诚打动她,让她像"真真"那样从画中走出来与自己相会,这真实的表现出容若的忠贞与痴情。

又是一年春残时,纳兰性德看到遍地的花瓣,想起了逝去的妻子

末句化用唐代赵颜的典故,描写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相传唐朝一个名叫赵颜的进士从画工那里得到一幅美人图。久而久之,赵颜对画中的美女产生感情,于是就询问画工能否让其变成活人。画工告诉赵颜,这本是一幅神画,画中女子名叫真真,只要赵颜能够呼唤她的名字一百天,她就会出声答应,到时再给她喝下百花彩灰酒,她就能够变成活人。依照画工的指点,百日后,真真果然复活,还在年终为赵颜生下一双儿女。后来,赵颜听信巫师谗言,给真真喝下符水,导致真真不想再留在人间而带着一双儿女返回画中。

纳兰词最让人感动之处,便是容若在小情小爱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让人为其心怜不舍、心疼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