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真实战场能手持机枪冲锋吗?

漆沮古河


这该怎么说呢?

轻机枪就是为提供行进间有持续火力而设计。

一战时法国的绍沙轻机枪为了便于边冲锋边射击,特意在机枪前端的下部设计了小握把,以便在冲锋时跟随冲锋步兵边冲锋边扫射。

英国的刘易斯轻机枪也是为冲锋步兵提供持续火力而设计。

原因简单,重机枪火力猛但太笨重,根本不可能随时为冲锋的士兵提供火力支持,因而研制能跟随步兵行动,为冲锋步兵提供持续火力支持的轻型机枪提上议事日程。

法国的绍沙轻机、英国的刘易斯轻机枪便在一战中应用而生。


jianchi


在很多抗战电视剧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机枪手端着捷克式轻机枪一边冲锋一边扫射的场景,但是真实的战场上真的能手持机枪冲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讲,首先就是可行性方面,从重量和后座力来讲,其实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毕竟一挺轻机枪的重量也不大也就是20多斤,而且后坐力也勉强可以接受,电视剧那样一边持枪一边冲锋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可以做到的。但从战术角度来讲这个是必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就相当于在找死,任何机枪手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这么玩的。



从战术来讲,机枪火力是用于压制的就算要冲锋机枪手也会第一时间赶在队伍最前头,当己方冲锋受到敌人火力压制时第一时间用自己的火力对敌方的机枪火力进行反制,这样既可以压制敌人的机枪火力继续为步兵冲锋进行掩护,同时也可以第一时间减少步兵的伤亡。如果再冲锋时遇到阻击直接端起机枪进行火力压制其实也是正确的,但要是像电视那样将机枪当冲锋枪一样一边冲一边打的话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样很容易吸引敌人的火力打击,因为机枪手很招人恨。但也不是说不给用,可以用,但不标准很容易导致战术失误,在战场上战术动作失误就意味着自己丧命或者害队友丧命。


轻机枪防空的标准姿势,当然,一个人抱着枪对空打也没错,就是很容易累

其实在中国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捷克式轻机枪定位更像是美军的M1918自动步枪,多是用于点射精确火力压制,而美军则由于没有班用轻机枪,所以将M1918自动步枪充当班用机枪。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在战场紧急时刻抱着轻机枪冲锋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比如说:面对敌方营以上规模的集群冲锋


仅靠手里的步枪根本抵挡不了,只能是将机枪抱起来往敌人最集中的地方射击,力求多消灭几个缓解阵地的压力。

但这种情况机枪射手自己也是非常危险的,机枪本来就是敌方的狙击手消灭的主要对象...再脱离了隐蔽点就更成了狙击手绝好的目标,机枪要是被打掉了阵地也就被突破了!所以,再大多数情况下防御一方都不会轻易的这样做,除非情况非常危机了力求最后一搏。
在进攻战时轻机枪配置班排当中也是要跟随前进的,这个时候就更要手持,用于近距离清除敌方的机枪和狙击手...总体来说轻机枪由于重量普遍在10公斤左右,加之机枪手是班排当中体能最好的战士,手臂力量应该有很好的控枪能力,近距离射击的轻机枪虽然也有很大后座力影响到了射击精度,但近战往往发生在50米内,机枪密集的火力还是有一定的准确性的,只有一二发打在敌人身上非死即伤。


KPV重机枪射击时这样剧烈的晃动,谁都控制不了,更没法抱持冲锋。

轻机枪由于重量相对的轻,因为口径也不算大后座力射手可以承受,而重机枪基本上是没人抱持使用的,一是重量太大了就拿89式重机枪来说,枪身重17.5公斤,这个重量抱十多分钟胳膊就承受不了了;二是重机枪子弹口径大,12.7毫米子弹发射药量不是7.62毫米子弹可以比拟的,人的臂力是很难控制的,搞不好肌肉严重拉伤或者胳膊脱臼!非常危险。所以,重机枪跟随班排去冲锋陷阵不现实,它只能是在冲锋部队后面压阵,对敌方威胁己方严重的火力点进行压制性射击。


总之,机枪的使用还是要利用支撑的两角架或者三脚架,这样不但射击更加的精确,而且对于射手来说也是很好的保护,轻机枪由于战术的需要跟随冲锋部队进攻理所当然,而重机枪不但没有必要跟随冲锋,也没法对它进行抱持射击。


皇家橡树1972


机枪的杀伤距离一般比步枪还远,设计机枪时也是为了阻击敌人的冲锋,所以机枪的重量都设计可以相对比较重,而冲锋枪一般用手机子弹,主要射杀五十到二百米的敌人。冲锋枪设计主要是对近距离的敌人进行消灭,所以设计的比较轻巧。虽然电影、电视剧常有士兵手拿轻机枪冲锋的镜头,但实际在战场上并不真实,以ZB26的来说,二十发子弹,如果用双手拿起来当冲锋枪使用一般也打不准,还有供弹也成了问题。就我国曾装备的56式冲锋枪30发如果连发,真正能打出扫射效果的人也很少,如果是五六式班用机枪也一样只适用卧姿射击,如果象电影、电视剧那样冲锋射击根本打不准,那也只是影视导演为给观众增加视觉震撼效果而拍摄的激战效果。所以真实战场手持机枪冲锋是不可能的。








壹佰高


请这个问题去掉“吗”字,轻机枪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能够手持射击。


早期的重机枪过于笨重,只能用于阵地防御,不适合进攻战和运动战。因此才发明了轻机枪,作为伴随步兵的支援火力。最早的轻机枪,例如丹麦的麦德森1905式、法国的哈奇开斯1910式。最开始的轻机枪,可能首先强调运动性,也就是快速转移射击阵地,尚未完全适于行进间射击。但随着一战的打响,对冲锋时射击的要求就越来越迫切。


德国在1918年“皇帝挥剑”战役中,投入了大批暴风突击队,使用的就是轻便型马克沁机枪,也算是一种轻机枪。这个例子,充分体现了轻机枪开始强调冲锋中进行射击的特点。(陶慕剑)



陶式防务评论


用一个抬杠的观点,只要你能扛得动,手持榴弹炮冲锋都可以,没人规定不能手持机枪冲锋。但是真落实到现实中,没有人会这样干,敢这样干的人早就被打死了。抱着机枪打头阵只有电视剧里面为了营造观赏效果,刻意的选择壮汉端机枪“哒哒哒”,并且子弹还是无限的。

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冲锋枪和突击步枪,在冲锋时缺乏有效的火力掩护,即便如此宁肯用人命去堆,也不会拿机枪放在冲锋的位置。《亮剑》里面攻打山崎大队,李云龙把全团二十多挺机枪摆在第一线当冲锋枪使用,取得了很大效果。我要说,这纯粹是作者臆想出来的战法,实际情况根本就不可能。

一直到今天,机枪都是班排的火力核心,所有的班组战术都是围绕机枪来的。不同于普通的步枪,机枪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所以解放前,机枪产能很低,是一种珍贵的资源,通常主力部队一个排能分配到一挺就很不错了。在黑市上,二十个银元能买一支步枪但是一挺捷克机枪能换十根金条!如此珍贵的武器装备,是全排全连的重点保护对象,位置越隐蔽越猥琐越好,绝不会把它放到最前面。如果因为指挥问题损失一挺机枪,连长都是要被法办的。

抗美援朝时期,机枪都还是由连长直接指挥作战。180师被围,其中一个负责断后的连即将全部牺牲,为了留下部队的种子,连长让全连最小的三个战士后撤突围,带走全连的花名册和全连唯一的一挺机枪。足以可见机枪在连队里面的重要性。

进攻中机枪的正确使用方式一般是:进入进攻位置——设置机枪阵地——步兵前进,机枪火力掩护——步兵占领支撑点——机枪跟进,步兵火力掩护——重新设立机枪阵地。这么一个循环的进攻方式。后撤的时候反过来执行,永远都是机枪先后撤,找到支撑点再掩护步兵后侧。

所以,机枪作为一种射程远,威力大的武器,他的位置永远是班组的火力压制支援,冲锋打前阵的任务还是交给突击步枪比较好。






百胜刀王胡逸之


机枪分很多种,题主问的,应该是轻机枪,现在叫通用机枪。

究竟能不能手持机枪冲锋,应该是能不能一边跑一边准确射击,这样问题更加明确了。

冲锋一般不是一次完成,比如第一次冲锋就属于火力侦查,看看守方的情况(可参见《三八线》),根据对方的火力部署情况,会把机枪部署在前沿阵地上,基本是它能打得到守方,而守方打不到它的位置,这也是机枪的射程为什么会远大于突击步枪的原因。

如果对方也有机枪怎么办?那只好对射了,不过真打起来机枪对射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忙不过来。

冲锋的时候射击,如果遇到对方的机枪阵地,一般都是卧射,(参见《高山上的花环》《拯救大兵瑞恩》),有块石头更好,有时候也会用专门的火箭手榴弹(也就是火箭增程枪榴弹)为自己炸出一个掩体(《拯救大兵瑞恩》用的是爆破筒),在机枪面前站着或者半蹲,死了活该!

如果真有机枪跟上去,也不会边跑边射击,能不能打准不说,以机枪的重量估计他也跑不起来,面对对方的射击,不死才怪。

由于射程的原因,机枪都是部署在步兵的后面的单独阵地上,那种与手拿步枪混合在一个战壕里是不会发生的,除非是遭遇战,根本来不及部署,即使冲锋也不例外。

所以冲锋的时候机枪可能会跟上去,但一边跑一边射击几乎是不可能的。

借一张图,谢谢。



观上灵云


机枪一般可分为重机枪与轻机枪,这两者虽然都是属于机枪范畴,但论起威力与射程等方面的性能,两者之间的几乎是天差地别。

轻机枪主要的作战射程大约都在四五百米以上的地方,也就是说在某些步枪射程够不着的地方,这个时候就可以轮到轻机枪上场实施火力压制。而重机枪的有效射程甚至高达千八百米以上,能够对某些距离过远的目标,实施扫射等重火力压制。

那么,像某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手持机枪冲锋,在咱们现实生活的实战中有没有可能真的实现?

的确,在现代的许多影视作品等神剧当中,为了体现某军士兵的英勇场面,都会出现士兵手持机枪进行冲锋,然后打到敌人阵地上杀敌无数的画面。

说真的,这种画面也就能够在影视作品中存活,如果到了实战当中,最先挂掉的就是那些拿着机枪开火冲锋的士兵。

“重机枪”的话想都不要想了,单单从它的外形上来看,这绝对是一坨巨重的铁疙瘩,先不要说拿着它冲锋,就算叫你自己一个人抱起来都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并且,重机枪的主要射击覆盖的距离都在几百到1千米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再怎么想冲锋,距离还真的不允许。因为重机枪的最大优势就是阵地防守,一旦已方部队发起冲锋的话,在某些时间内就没有重机枪什么事了。


在某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手持机枪冲锋,也大多数都是以较小的轻机枪为主,当然啦,咱们虽说它是“神剧”,但也并不能就此断定手持机枪射击,是根本不可能的结论。

咱们也先不管它冲不冲锋,当就以手持着机枪原地站稳射击,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是可行的。
实际上咱们都有一个误解,就是咱们印象中的冲锋,都是大规模的一拥而上,边冲边开枪连续射击的场面


。在实战中的冲锋也是要讲究战术的,可以几个士兵组成一个冲锋小组,这些士兵之间可以互相掩护逐步向敌方阵地进攻。

实战的冲锋,是在向敌方阵地战术移动后,进行冲锋的士兵都是在站稳的情况下才开枪射击,根本就没有边冲边开枪这一说。在这种情况下的冲锋,还真的就可以手持轻机枪,待到站稳、或是找到某个掩体之后再开枪射击,在射击之后依然可以重新手持机枪向下一个战术位置进行逐步移动。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不论轻重机枪其主要目的一是压制敌方火力掩护步兵冲锋,二是远距离杀伤敌人。不用说重机枪就是一般的轻机枪都较重,拿着当冲锋枪用有点力不从心,七九年对越作战使用最多的班用机枪一般有两人操作,一个射击手一个副手主要是帮压子弹,弹夹一佰发,两人配弹三盒主要用于以班为主的压制火力封锁敌方前进,掩护战友冲锋的,如果连机枪手都冲锋在前了那说明情况非常不妙了,就是不用挂一盒子弹只抱空枪也很沉很不方便,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场景在真实的战场一般没用,因为战场环境变化莫测只能随机应变,并不是剧中固定的模式。

也许真有力大无比之人能拿机枪冲锋杀敌。


艾谷137209


首先无论是通用机枪还是重机枪,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进行火力压制,也就是在一线士兵后方进行高频率的火力输出,压制对方的火力点并掩护己方士兵冲锋。一般情况下在一线士兵冲锋到足够远的距离时,机枪兵这时会拿起机枪跟进,可要是让机枪兵自己端着武器冲锋的话,即便是装备小口径弹药的通用机枪也很难。

就拿比较轻的通用机枪M249为例,这款通用机枪无论是在重量上还是尺寸上已经被减重许多,而且实用的还是口径较小较轻的5.56x45mm枪弹,然而即便如此空枪重也达到了15斤,加上一个弹匣重量更是飙升到了20近。

相较于机枪,一支m16的重量空枪只有7斤多一点,即便算上弹匣也到不了10近,在这两个重量相比,究竟谁适合冲锋谁适合呆在后方进行火力压制就已经不言而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