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自己在东北发展,历史会怎样改写?

不要迷恋哥的发型


如果满清坚持不入关会怎么样呢?有三股势力会受到这个假设的影响。

一、满清终究逃不过胡人无百年国运的宿命。

1、天时方面。入关占据中原之前,满清与明朝的关系更像是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宿主只是因为一时的体虚。给了寄生虫成长的机会。明朝政府再怎么千疮百孔,只要革旧图新,满清终究只是小恙。这样的话并非随便说的,当时的华夏文化圈,全面遭遇“小冰河期”,粮食减产。此时家大业大的明朝反倒桎梏重重,问题极多。而满清的生存全考撕咬庞大的明朝获取养分,实质是用明朝的国库养活满清的八旗。如果新朝建立,满清是否还能如此轻易的予取予夺。

2、地利方面。辽东地区可以生存却无发展空间。满清是一个农耕文明。辽东的很土地正好适合他们发展。但是往北则是苦寒的西伯利亚,往西则是沙漠与草原,往东背靠大海,而往南只有山海关宁远锦州一条线路。满清如果裹足不前,辽东确实够对方生存。但是历史性的难题就要降临在爱新觉罗家族身上,“胡人无百年国运”。他们必将毁于内乱。缺少了足够的共同利益满清绝对保持不了空前的团结。分裂与内乱几乎是必然结果

3、人和方面。当时的满清是幼主当国,权力却全部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这样的权力格局自古都是取乱之道。加上满清内部的势力也不单单是皇帝顺治与多尔衮两支,还如诸如皇太极长子的豪格以及努尔哈赤长子的代善。如果,没有入关这件大事发生。满清必将陷入无穷无尽的内部斗争。

二、南明朝廷头延残喘危如累卵。

南明所控制的区域位于山东以南的江南地区。这里有江浙的富庶,有湖广的粮草,有广西的精兵。但是,这么一手好牌却握在一群尸位素餐的人手中。南明朝廷继承自明朝的制度。除非出现一位真正力挽狂澜的圣主。不然顶多也就是

苟延残喘,偏安一隅。最终也逃不过被别人取而代之的结果。

三、大顺新朝祸福难料命运难测。

大顺攻破北京城,灭亡明朝。但是他就真的高枕无忧了吗?其实不然。它自己的问题还有很多。

1、北方的少数民族威胁未消。假设中只是说满清不入关。但是依旧可以带领蒙古人进入中原地区"打草谷"。过去的明朝凭借着江南的富庶尚能勉强支撑。可是大顺政权却只有

贫瘠的中原大部分地区。这个政权过去依靠满清的配合生存了下来。等到它直面满清的威胁时才能体会明王朝当时的无奈吧。

2、南明朝廷视之为大敌。按照历史规律,明朝灭亡后各地应该处于无政府状态,大顺政权要么传檄而定,要么发兵讨伐,总之便是一个野心家滋生的时代。但是,明朝却有两套完成的政权体系,并在江南建立了南明。南明王朝承袭自明朝。对于灭亡明朝逼死崇祯的大顺政权,两者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南明的皇帝都会将击败大顺作为最耀眼的功绩。所以,可以想见南明与大顺之间的战争无可避免。


3、大顺自身内部矛盾。大顺这个政权在建立之初便先天不足。攻破北京之前,他们只事破坏不善经营。军费主要来自于劫掠富户,勒索官员以及收缴明宗室。可是面对有长江天险的南明,他们不得不开始经营自己的根据地。此时是一个新朝最头疼的时候。这还不算什么。对于农民政权最大的问题出自,骤得权力,突获财富,自身内部的迅速腐化。这样的问题都需要一位英明的君主来克服。但是从闯王入北京后的所作所为必须承认李自成不是这么一个理智的君主。

四、结论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满清不入关其结果是。满清自己逐渐走向灭亡,再次回到多股势力混战的局面。而在中原则会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既大顺无力消灭南明,南明无心北伐中原。最终,就要看哪方先行克服自己的问题,顺势消灭对方统一华夏。根据我的推测大顺革除弊政问鼎中原的可能性更高。


历史的拐点


1642年,皇太极曾向崇祯皇帝主动议和,满清不入关,明清和平相处,并且议和条件对于当时的明朝是非常的优厚。

1642年,皇太极主动向崇祯抛出了橄榄枝,寻求议和。此时的明朝,刚刚经历了松锦大战,损兵折将,精心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洪承畴、祖大寿等一众将领投降,使得明朝彻底失去了反击的能力,仅能困守山海关和宁远等几座孤城。

而皇太极对于明朝的使臣给予了极高规格的接待,并且提出了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非常优厚的议和条件:


第一,明朝和清朝以宁远、塔山一线为边境,保证互不相侵。

第二,明朝人口逃进清朝境内,清朝会遣返回明朝。

第三,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100万两白银和1万两黄金,换取清朝的1000斤人参、1000张貂皮。

第四,明朝崇祯皇帝本人或者明朝内阁高官,前来辽东与皇太极会盟,双方宣誓为兄弟之国。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看到这个条件都会觉得似曾相识,没错,这就是明清版本的“澶渊之盟”,同样是和平共处,同样是互通互市,同样是交付岁币,也同样是兄弟相称。

这次议和,因为明朝和崇祯皇帝所谓的“铮铮铁骨”而破产,也有人说皇太极并不是真心议和,而仅仅是设下的又一个疑兵之计和缓兵之计。但是不得不说,这次议和对于清朝、对于明朝,乃至未来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明朝、清朝能够按照这次和谈的约定执行,哪怕是仅仅只执行个三五年的时间,那么中国明清的历史发展走向也将出现极大的变化。


如果清朝放弃入关,明朝放弃东北,尽管失去了辽东的领土,但是与李自成、张献忠的战争结局则有可能发生改变。

明清的议和,对于当时的明朝的来说,可以用“雪中送炭”来形容,尽管会丧失领土,但是至少可以缓解甚至是挽救明朝被李自成攻灭的局面。

一方面,明清停止了东北地区的战事,同时也是对于明朝京畿重地军事威胁的解除,明朝的军队彻底摆脱了两线作战,受到两面夹击的不利局面,明朝可以放心的把东北地区和京畿地区的兵力投入到剿灭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上,孰胜孰负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明朝每年最大的财政支出就是东北的军费支出,为了同满清作战,明朝五次加收“辽饷”,每一次加饷都加重了农民负担,才使得农民起义是愈演愈烈。而与满清的议和将会让明朝卸下沉重的财政包袱,缓解内部矛盾。根据议和的约定,明朝每年为此支出的100万两白银以及1万两黄金,在庞大的军费开支面前,完全可以不值一提,毕竟在1620年,军费已经涨到了2300万两,崇祯年间数额更为巨大,其中绝大部分都用在辽东与满清的战场上,将辽东节省下来的军费用在剿灭农民军上,也就不会出现明朝灭亡时、军心涣散、士气低落、不战而降的局面,平定农民起义军也将指日可待。


清朝可以继续在东北安心发展,但是依然要面对两个强大的对手,蒙古和沙俄。

满清与明朝议和,可以安心在东北发展,继续经营东北,但是我们依然要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东北不是现在的东北,现在的东北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还是富饶的北大仓,可是在明朝时期的东北,依然是蛮荒之地,不仅人口稀少,开发程度很低,政治、经济、文化上,与中原差距甚远。

但是满清政权还要面对两个非常强大的对手,一个就是蒙古,一个就是沙俄。

此时的蒙古已经分为了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漠南蒙古包括科尔沁、察哈尔等部落已经被满清征服,但是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依然是对满清政权的极大威胁。

而沙皇俄国此时也已经开始了东进的步伐,与满清政权的争夺也是不可避免的。

纵观没有入关前的满清王朝,全部八旗,包括满洲八旗、汉八旗、蒙古八旗,再加上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这些明朝降将带来的军队,巅峰时期也就二十多万。再加上东北的开发程度,在兵员补充和军需补给上,都不能与后来大一统强盛时期的清朝同日而语,毕竟后来清朝的军队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绿营的官兵,清朝打仗更多的依靠江南地区的钱粮,少了这两样的支持和支撑,如果真的是与蒙古和沙俄进行长期的征战,未必有绝对的胜利的把握。


明亡清兴,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基础。

自秦朝开始,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没有存续时间超过300年的,当然,汉朝要分前汉和后汉。1642年的明朝也已经存续了270年,也是走在行将就木的路上,即便可以撑过300年,但是面对已经混乱不堪的政治局面和已经凋敝的国家根基,很难支撑太久,即便不是被李自成所灭,之后也将会被新的政权所取代,后者会开启新的王朝统治。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明朝对于西藏、新疆地区都没有实施实际性的管控,控制能力较弱,北方除了满清,还要面对蒙古各个部落的袭扰;而满清政权如果偏暗东北地区,也将无法独自面对沙俄和蒙古的进攻。

也正是因为此,明亡清兴,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清朝继承了明朝原有的领土,以及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同时带来的是长城以北地区的大片领土和八旗铁骑军队,并且加强了对于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控制,又持续性的平定了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这也才成就了清朝鼎盛时期近1300万平方公里的地理版图,而这也是我们今天中国的版图基础。

历史没有假设,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也欢迎大家关注支持我,谢谢。


雍亲王府


满清要是不入关,在东北发展,东北包括长城以北的蒙古都将并入大清国领土。

没有清兵的攻击,明朝不会灭亡那么快,也许还会延续两代三代。但是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转的。明朝共276年历史,中国朝代有300魔咒,276年离300年就差24年,就让它多些年,再延续两代三代也就差不多了。



明朝灭亡,新的朝代建立。新朝代新气象,朝气蓬勃,必然对大清国有所考虑。结果会有两种,一种是遇到强势皇帝,大清国被收回,即便不收回也会变成附属国。另一种是,没有强势皇帝,像宋朝一样,大宋和金成为分别独立的国家。



大清成为独立国家可能性很大,明朝灭亡,时间不长,大清强劲的势头不会快速消亡。在军事上,中原对北方少数民族,历来都不占优势。中原王朝要灭掉势头强盛的大清很难。

新建的中原王朝,如果不能在王朝初期灭掉大清,那么终极一个朝代也很难灭掉大清。灭不了大清,中原王朝的版图将大打折扣。延续下来,我们今天的中国版图可能缩水很多。



清兵入关,取代明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之一。清朝灭亡,把它所管辖的满蒙新疆西藏全盘交由中华民国管理,很好的保持了中国版图的完整性。

应该说,中国有今天的版图,大清朝是做出了贡献的。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有得观史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清王朝在开疆拓土、发展人口上功勋卓著。但是也由于清朝中期统治者的骄傲自满、闭关锁国,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丧权辱国的隐患。
(明末已收缩为两京13省)

清朝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功过参半。它是由东北地区的满族所建立的政权,也是继蒙古人的元朝之后第二个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前身是1616年由建州女真(满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汗国。直到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才将国号改为大清。

如果清朝没有入关,明朝还是会灭亡,只不过灭亡的时间应该会更晚一些。1644年,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尽身亡,明朝彻底灭亡。此后,明朝宗室虽然在南方建立了一系列流亡政权(南明),但都未能实现明朝中兴。

(清朝初年,周边形势恶劣)

明朝末年时,其实际控制范围已经从永乐时代的“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收缩为汉地十三省。而且有明一朝,始终未能恢复汉唐时期的西域地区(新疆)。同时,明朝用了200多年都未能解决蒙古边患问题。即便是在明朝最强盛的永乐时代,也只是利用漠北蒙古诸部相互牵制,然后发兵驱赶。

在清王朝入关前,皇太极率领八旗已经消灭了漠南蒙古。康熙年间,漠北蒙古又归降清朝。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和硕特汗国取得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吐蕃攻陷西域(新疆)已经过去了近千年。
(清仁宗嘉庆25年最大版图)

清朝入关后,先后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南明王朝、明郑(台湾郑氏)、三藩等势力,表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如果清朝没有入关,而是继续在东北发展,那么历史的走向很难说。极有可能也会像宋辽时期那样,出现关内势力与关外势力并立的局面(10世纪后期至12世纪初)。



世界人文通史


如果满清当时不入关,估计到现在,有可能还是明朝天下!我们来解读一下!

满清接手的是大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是崇祯皇帝!要说这明朝灭亡原因真是历史所罕见!他不像一般的封建王朝灭亡那样,都是昏君当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推翻统治!有人可能要反对!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我们来说说崇祯皇帝!这位皇帝17岁登基!治理朝政17年!不能说他昏庸!因为崇祯上台以后还是干了不少大事件的,并且也有决心想要治理好国家!我看他有那个能力!至于详细事件,我就不举例了!

我们再来看看他这个民不聊生!要说大明朝灭亡!真有点国运到头,老天不容的情况!崇祯皇帝17岁登基治理17年!阿拉伯数字谐音都是要去的意思!这个稍微有点牵强哈!崇祯时期正好赶上小冰川时期!完后引起各地粮食连年欠收!老百姓没饭吃,各地纷纷发动造反起义!消耗不少明朝国力!明朝在镇压的同时,也有安抚动作,这说明,统治阶层从管理上还是有体恤老百姓的地方!

再从崇祯杀女,景山自尽!这里可以看到,这是历代大王朝灭亡中很少见的一种!死的非常有气节!也不愧是朱元璋的后代,没给朱元璋丢脸!尤其是临死前留下的几句遗言,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看看多么壮烈!尤其最后一句!让敌人来分裂我的尸体吧!不要伤害一个老百姓!本身这种度量就足以见得这个人的能量!

说明朝灭亡真是冤枉!可能是气数已尽,天道循环!如若满清不入关,我估计崇祯就有时间扭转乾坤了!在加上,当时洪承寿守还是没多大问题的!崇祯在大好局面下,逼洪出兵,主力被灭,葬送河山!真是有点天意使然的感觉!

虽然很多历史学家说,崇祯时期内忧外患,党争,宦官乱政!但是崇祯在上台以后大为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那些不是主要原因!他的灭亡好像印证了那句冥冥之中皆有定数的感觉!天意使然,气数已尽……


九哥脱口秀


事实明摆着,如果满清坚持不入关,对于中国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客观上讲满清给中国带来了三样东西即,落后、挨打和愚昧,但是也不否认其为中国所贡献的版图基础。至于历史会怎么改写,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明朝还会灭亡

明朝最终走向灭亡源自于万历怠政,万历皇帝长达几十年的政务荒废,从而制造了各种社会矛盾的诱因,到崇祯朝时集中爆发,所以才会出现焦头烂额、内忧外患,形势失控的局面。而此时明朝的灭亡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并是摆脱不了300年就是一个朝代大限的桎梏。因为一个朝代的兴衰与当权者的施政理念和为民举措息息相关,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但规律是人把握的,人也可以左右其方向。如果把一个朝代的灭亡赋予太多的迷信色彩,那就是为统治阶级的不做为去开脱。


二、满清还能保留其原有的民族特色

满清本身就是一个奴隶制的游牧民族,所以它代表不了一种先进的生产力,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王朝与时俱进的推动力,更不会让一个国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大与繁荣。如果满清停留在东北,也许结果会更好,因为与其没有提升华夏文明的能力,倒不如被动接受其他民族先进文明的洗礼。而现在的蒙古就是其一个类同的缩影,因为两者之间无论是在生活习惯,还是民俗风情以及宗教信仰上都有着更多的相同之处和默契。蒙古族虽然也历经无数次时代的大变迁,但其民族自身许多鲜明的文化特征都很好的保留了下来。满清虽然可以把曾经入主中原视作一种无上的荣耀和辉煌,但现在却是一个不伦不类的结局,因为自身的民族特征已经荡然无存。


三、中国的发展要高于现在的水平

如果一个民族既不能以开放的姿态去迎接世界,也不能以包容的胸怀去学习新事物,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落伍,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抛弃。我国从汉朝就有了雄视世界的眼光,并开辟了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唐朝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万国来朝摩肩接踵,与中国频繁交流的国家达一百多个;宋朝的海上贸易高度发达,而清朝却在大航海如火如荼的时代选择了闭关锁国。尽管闭门造不出车,还盲目自大,不但对国外的科技发明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而且视为雕虫小技、奇淫技巧。所以说,正是由于满清统治阶级的短视,才使得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背道相驰,差距也越来越大。


总结:

满清统治中国,很多的时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无奈,因为其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带领中国与世界争锋,也没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特殊使命,只是一唯的不择手段的去维护自己的政权稳定。因此,如果满清在坚持在东北发展,于国家于民族,都是一件幸事,至于中国的版图面积只会比现在更大,因为真正的领土是用鲜血拼搏、捍卫而来,而不是靠别人施舍不去劳而获。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满清不入关,明朝一样会被推翻。汉贼李自成造反,明皇帝虽然励精图治,但是官员却腐败无能。最后,会被另一个王朝替代明。

(假如这个王朝由汉族建立,我们先假设他的国号为汉)

不过因为满清不入关,所以明长城以北的蒙古,新疆,东北都不能算中原王朝。

再过了几百年,西方进入了我们这个假设的王朝,我们一样会和西方列强打起来(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例子)

这时日本和俄国入侵满清,蒙古。但因为满清的东北和蒙古不算汉人属地,所以,中原王朝不会理会。满清,蒙古就会灭亡,蒙古和东北一部分地区变成黄色俄国,一部分会被日化。

时间继续推移,日俄会在北方站稳脚跟,然后入侵中原。

历史是不会改变的!有人说,如果是汉族统治中国,西方列强不会打进来,那就大错特错。那郑成功是从谁手里收复的台湾?西方人表面上是和中国做生意,实力是掠夺资源!你天真的会认为西方人有多好?

我知道,有汉吹不服气!但是,明朝怎么亡的?是满清入侵吗?那些鞑子了没那个本事,是该死的南蛮子汉贼李自成毁了汉人的天下,毁了大明!

我也知道,有人说,明朝到了1900年肯定会发展起来,别逗了。明朝的皇帝会把人送到西方学习?为什么郑和下西洋终止了?明明是和发展的好机会?这也怪满清么?

石油,煤炭,矿石,钢材,木材,粮食,牛羊,都在东北,蒙古,新疆。都在明长城以北,我没听说中原有大量的这些物资,没了这些,新中国靠什么发展起来?到了民国,中原的主要交易资源,盐和茶已经不是紧缺物资了!满清不入关,固守长城以北,到了1900年以后,就会被俄国和日本吞并。就算明朝延续到1900年,还会是封建社会。根本不会在乎长城外的厮杀!一旦北方落入这些狼子野心的人手里,入侵中原,只是时间问题!


CC125589673


如果满清不入关,在东北地区发展,个人认为百年之内满清一定会发展成为东北亚第一强国,并且很可能会越过白令海峡殖民阿拉斯加,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洲和北美的洲际大帝国!

然后举国东迁,在北美地区建立一个2.0版的大清!

满清不入关,关内会是什么样子?

1644年,当李自成大军队打进京师的时候,就已经宣告明朝作为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终结。

此时,关内主要有三个政权:南明政权、李自成政权和张献忠政权。

所以关内实际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只不过这个时候的三国鼎立和汉末有很大不同。

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是北方的曹魏,这个政权拥有天下的三分之二,而蜀汉和东吴只有天下的三分之一。

当江南地区经过上千年的开发之后,这里已经成为华夏最富庶的地区,所以明末的三国格局处于南北对立的形势。南明握有天下粮仓经济最强盛,李自成占有整个北方军事最强盛,张献忠偏居一隅实力最弱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南北对峙的格局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南明虽说名为政权但内部一团糟,在北方大军南下的时候还在搞内斗,所以假如满清不入关在东北老实呆着,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很快就会南下夺取富庶的江南一带。

在李自成的大军压境之下,南明很少会有人真正抵抗,那么南方很快会被占领。张献忠依靠四川根本没有能力抵御李自成,也会很快被打败。

所以,没有满清入关,李自成多半会暂时统一天下。

李自成统一不久天下还得乱起来,因为李自成政权最大的特点是对精英阶层不友好。

最终,一个比较靠谱的人会打败李自成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政权。

而这可能会需要持续几十年的时间来实现!

所以,在17世纪中期,位于东北地区的满清政权会获得一个比较平稳没有中原政权干预的黄金时期。

在关内乱成一团的时候,17世纪中期满清的发展!

17世纪开始沙俄派出了大批哥萨克来到西伯利亚,他们利用手中先进的武器对当地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征服。

1643年,沙俄哥萨克就已经流窜到了黑龙江流域。

1658年,清军1400人在松花江口和500哥萨克发生激战,几乎将这支侵略军全歼。可见此时清军在面对哥萨克的时候还是不落下风的,当清军人数占优时足以全歼对手。

所以,假如满清不入关,面对哥萨克的入侵将会快速做出反应,并且派出大军果断将侵略者逐出东西伯利亚。

17世纪中期,小冰河期还没过去,满清要想在东北发展,珍贵的动物皮毛将会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普通满人致富的手段。

所以,为了获取皮毛,清人一定会深入东西伯利亚,那么越过白令海峡来到阿拉斯加的就不会是俄罗斯人而变成了满人。

那时候,大量满人会在财富的刺激下不断东进,并且通过阿拉斯加南下来到今天的加利福尼亚等地。

17-18世纪的美洲西部可是一片还未开垦的处女地,这里土地肥沃几乎从来没有被开发,随便扔点种子就能获得丰收。

凭借着满人的战斗力这里的印第安人根本不是对手,所以当地会建立大量满清的定居点。

越来越多的人会被吸引到这里来居住,因为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一定会出兵东北征服满清,他们不想来也得来!

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不会坐视东北亚地区有一个强大的政权存在,大清一定会退到美洲。

利用中原大乱的几十年,满清握有东北亚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拥有了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等地。此时的满清已经是东北亚第一强国,那么无论他愿意不愿意都会和中原王朝再次爆发冲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中原王朝在大一统时期对国家安全是极为重视的。即使强大如隋朝和唐朝,一样不允许身边有次级强国出现,所以当高句丽崛起之后,两个王朝都对其进行了持续的打击,直到把他灭掉。

满清如果不入关,他就是17世纪的高句丽政权,所以一定会引起中原王朝的担心,进而双方爆发大规模战争。

中原王朝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统一之初的骄兵悍将,几乎可以肯定会击败偏居东北的满清政权。

那么,在战败之后满清唯一的出路就是举国撤到美洲殖民地。

况且,此时应该正是康熙在位期间,这位皇帝求知欲极为旺盛而且聪明极了,在面对强大中原王朝攻击的时候,在美洲再造大清是必然的选择。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个帝王的经营,我估计大清将会将北美西部地区完全占领,并且以密西西比河为界和美国隔河相望!!

甚至有可能挥师南下征服弱小的墨西哥,在危地马拉遥望南美大陆!

(危地马拉在美洲的位置)

你们觉得呢?


历史风暴


假如满清不入关,这不可能,来自东北那个苦寒之地的民族,那个势大后不去打中原的主意,有能力而不去抢富裕之地,纯属脑壳进水。

再加上儒家大一统观点的深入,满人一样受中华文明影响,不可能老老实实在东北侍着,而关内的中原政权也不可能让满清幸福的侍着,大家都是大一统的继承者。

假如满清真没大志只蹲在他那东北自家三亩地里。

那么俄毛就会带着工业化后的武器吞并东北。

因为没有进关的满清,没有战略缓冲地,那时也没有闯关东,东北人数很少,那是俄毛的对手。

也许用不到俄毛,准噶尔就把满清灭了,不过这两个势均力敌,有长期的战可打的了。


关内李自成的大顺就占了长江以北,因为前面己有千年的成功范例,大顺还是会沿用明朝那套管理。

有人会说大顺会让中国进入工业化革命,别意淫了,不可能。

西方在自然科学的建立普及后,开挂似的进行工业化革命,蒸汽机,机床,合成药品,等等以惊人的速度开挂的前进,大顺离西方太远,等看见时,西方己打到家门口了,一样照打你不误。

而且当时张献忠在四川,南明在长江以南,以李自成军队的战斗力(打不过明军,打进北京是拾了个漏)肯定是不可能很快收复的。

南明可占着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也是鱼米之乡的好地方。

张献忠的大西可占着,蜀道难,难以上青天的西南地区。

这几个政权也是势均力敌,然后互攻杀。

最坏的情况成五代十国样。

最好的情况成南北朝。

长年战乱,中国大地肯定赤地千地,民不聊生,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千古名言!


加上东北被沙俄所占,沙俄也会借势攻打关内,沙俄早想去温暖的地方了。

什么汉地十八省,拉倒!

能保住人种不变,就是祖宗保佑了!

所以大家别乱想,历史是不容改变,就是改变也不见得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也许更糟,洗洗,睡吧!

我知道的太多了!


蓉儿是妹纸


结果其实很简单,被俄国吞并。

俄国人骨子里都是强盗的劣等基因,从里到外每个毛孔都透露着对土地的野心。在明朝万历年间,俄国人就进入贝加尔湖一带比你将该地区实际控制,进而向黑龙江流域渗透。如果满洲人没有入关,那么满洲根本无法抵挡俄国的南下。

同时,对于俄国来说,他们吞并的并不仅仅是满洲,还包括喀尔喀蒙古以及准噶尔汗国,因为三者的国力根本不是俄国能比的,所以俄国强盗的铁蹄会很快席卷长城以北。而此时关外的三户人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强力的君主专制中心,即便是高度儒家化的满洲在入关前依然是军事贵族封建制度,在经济生产方式上尤其明显,所以俄国人只要拉拢、扶植各个军事贵族就可以牢固的控制关外,进而组建仆从军、并将关外地区变成黄俄罗斯。

而以俄国人的野心,不会仅仅停留在关外,必然会南下染指关内,而满洲重步兵、重骑兵又可以为俄国提供一支优秀的仆从军,同时满洲人掌控的东亚大陆最强的炮兵部队又可以为俄国所利用。而以关内脆弱的城防,没有几座城市能够抵御红衣大炮的猛轰。

此时,以商业立国的西欧必然不会允许俄国独吞内地,因为他们需要市场来倾销商品,必然也要进来分一杯羹。所以,届时在东南亚和南亚有殖民地的英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都会进来横插一脚。

所以还是那句话,大清不入关,中国变斯坦。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