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水滸傳》中的西門慶之死,真的只是因為“好色惹的禍”嗎?

計哥教你學算計


西門慶之死,肯定是死於好色,西門慶生性好色,引誘有夫之婦,這就是死的因,他與潘金蓮合謀,毒殺武大郎,結果被武松發現,最終死於武松之手,這就是好色引發的果。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做下醜惡的事,不管設計的計謀有多麼隱秘,終究有被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的一天。



但是西門慶是不是一定會被武松所殺?不一定。西門慶的好色不是隻對於潘金蓮,以他好色的本性想必之前已經做過許多類似的事,為何沒有遭到報應,而偏偏是栽在這件事上,我認為這樁事之前惡緣還未到,緣一旦成熟,果報自然就現前。如果在事前西門慶懸崖勒馬,改過自新,即使有前因,但緣未成熟,也不會產生惡果。

那西門慶的緣又是怎麼成熟的呢?一是他不思悔改,用色心引誘潘金蓮;二是由色心進一步起了殺心,錯上加錯地毒殺潘金蓮的丈夫武大郎,這就使他的罪行發生了質變,他和潘金蓮的醜事也是在武松調查武大郎死因過程中被發現的。
所謂的緣就是導火索,一旦導火索被點燃,那就無法回頭了。所以,說西門慶的死是好色惹的禍,也是正確的,因為追根揭底還是因為他好色埋下的禍根,即使此次不被武松所殺,也會死於好色引發的其他事件。


六妙長春


《水滸傳》中,西門慶和潘金蓮的故事是最為別人所津津樂道的,無論是傳統眼光還是現代角度來看,這對不倫之戀都不是我們所贊成的。這段感情的結局也是我們所拍手稱快的類型——姦夫淫婦最終伏法,武大郎的冤屈得到了伸張。

那麼問題來了,西門慶最終慘死獅子樓,身首異處,是因為好色惹的禍嗎?

我們中國人常說一句話:“色字頭上一把刀”,確實,無論從哪個維度去理解這句話,都會考慮到色對於人的傷害,西門慶就是因為好色而死。之所以這麼說只要有如下的原因:


一方面,身為有婦之夫,並沒有學會潔身自好,反而是到處勾引婦女,無論名花是否有主他都想採擷一二。

另一方面,在被武大郎發現的時候,並沒有即使收手,反而變本加厲。踢傷了武大郎,最後還夥同潘金蓮、王婆殺死了武大郎。

從這兩點上,折射出西門慶的幾個缺點:任性、無所畏懼、沒有底線,其實這才是造成西門慶最終慘死的根本原因。好色不過是這些缺點的外在表現罷了。

首先,任性

任性這個詞是最近幾年比較火的流行詞語,任性往往與有錢聯繫到一起。西門慶也確實家境比較殷實,家裡開著藥店,每個月都有不錯的進項,所以人們對於西門慶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稱其為西門大郎,或者西門大官人。

這使得西門慶更加地驕橫,平日裡就喜歡沾花惹草,遇到了如花似玉的潘金蓮更是精蟲上腦,一日不知從潘金蓮家樓下路過多少次,這一切都被王婆看在了眼裡,在王婆的引誘下,西門慶表達了自己的心聲,並且拜託王婆能幫助他。

為了達成心願,他在王婆那裡揮金如土,銀子更是大把大把地使用,當真是把任性發揮到了極致。

二、無所畏懼

這個缺點更是要命,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倫理、敬畏英雄,可惜,無論從哪一點來看,西門慶都不具備敬畏之心。

明知勾引有夫之婦都是不道德的行為,他還是任性而為,把倫理觀念至於一旁不顧,反而是用盡詭計去得到潘金蓮,在那個倫理綱常極其受重視的年代,西門慶的做法可謂冒天下之大不韙。這也導致了即使身死,他也留下了千古的罵名!

武大郎發現二人的姦情後,在鄆哥兒的幫助下,成功捉姦,但是奈何實力不允許,非但沒能教訓得了武大郎,反而被一記窩心腳踢成重傷。為了能和潘金蓮成為長久夫妻,在王婆的唆使下,他毒死了武大郎。一條鮮活的人命在西門慶充滿慾望的眼睛裡,如同草芥,想想也是另人寒心。

其實,西門慶在偷情之前應該打探好軍情,武大郎這個人不怎麼樣,是個軟柿子可以隨便捏,但是他的兄弟武松可不是一般人。武松是打虎的英雄,也是陽穀縣的都頭,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燒熱為妙,偏偏這個西門慶喜歡“迎難而上”,這就造就了他的悲劇命運。

三、沒有底線

這是更可怕的人,無論有能力與否,沒有底線的人是最危險的,因為他什麼事情都能做出來,西門慶就是這樣的人。

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使用各種手段,即使連殺人也不在話下。俗話說:“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一個人惡貫滿盈之際就是他離滅亡不遠之際。果然,西門慶在不斷的作惡,終於惹上了不該惹的人——武松。

眼裡不容沙子的武松,在得知兄長慘死的消息後,經過一番縝密的調查,終於認清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面目,在縣官不替他做主的情況下,殺死了西門慶二人,為哥哥報了仇。

其實,西門慶之死,無非是性格缺陷所致,優越的生活使他逐漸地喪失了理智,越來越飛揚跋扈起來,漸漸地,他開始任性起來,沒有畏懼之心、沒有底線,直到死亡······


貢子曰


西門慶的死,的確和好色有關係,但是在《水滸傳》中,西門慶的死,其實是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下面來詳細分析他這個致命錯誤。

1、錯誤一——不該偷偷摸摸

大家知道,在水滸中,西門慶是一個在當地很有權勢的人,而潘金蓮的家庭,你們看看武大郎就知道是個什麼地位了。

畢竟在古代,女人的地位很低,男人的“事業”,基本上就是女人的“地位”。

武大郎一個走街串巷買燒餅的,潘金蓮自然也是地位低下,但是潘金蓮特殊的地方是,她按說不會找武大郎這樣的老公。

實際上也的確是這樣,潘金蓮是張大戶的丫鬟,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張大戶“十分厭惡”潘金蓮,所以他把潘金蓮“許配”給武大郎這樣的一個人,算是報復吧。

離開張大戶的控制,潘金蓮名義上是自由了,自然是很開心,但是張大戶要報復她,自然不會讓她活的很瀟灑,讓她這樣一個美女,嫁給一個“又醜又矮”的人,潘金蓮心理肯定是不願意的。

而武大郎其實也是不願意的,雖然白撿這樣一個漂亮媳婦,武大郎應該高興才對。

但是他知道,這個女人是張大戶強“塞給”他的,根本不可能和他生活下去,所以武大郎其實也是不願意的。

大家看看,在武大郎還沒有搬到陽穀縣的時候,已經“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裡薅惱”,所以他們才搬來陽穀縣。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武大郎不願意,為啥不把潘金蓮休了,這主要是因為武大郎性格懦弱,不是個管事的人。

如果西門慶看到這一點,許諾娶潘金蓮,那麼潘金蓮肯定會和武大郎“離婚”,而且武大郎也絕對不會攔著,這樣武松也就不會殺他。

說白了,光明正大就可以了,非要偷偷摸摸,也許是西門慶對“面子”看的很重要,畢竟潘金蓮是一個買燒餅的老婆,自己是一個大戶人家,娶別人的老婆,還是非常地位低下的買燒餅的老婆,這會讓別人恥笑他。

這也是為什麼,潘金蓮不和武大郎離婚的原因,因為對古人來說,“名聲”或者“面子”更加重要。

2、錯誤二——不該聽信王婆讒言

大家或許發現,西門慶之死,或許是王婆挑唆的。

王婆這麼做,絕對是把西門慶往“死”裡整,為啥這麼說?

首先,假如西門慶沒有毒死武大郎,那麼武松要是來鬧事,肯定是先鬧到王婆這裡,她一個開茶館的,根本禁不住武松鬧騰。

而西門慶那裡,武大郎肯定會阻攔,或許自己可以趁這個機會,早早和潘金蓮“分手”,自己也落個清閒,武松很可能就不會找西門慶的麻煩了。

畢竟西門慶是大戶人家,而且武松對潘金蓮也沒啥好感,他也知道,潘金蓮這樣的人只會欺負他哥哥,要是“分手”,反而更好。

總結:

所以說,西門慶基本上“死”的有點“冤枉”,本來沒必要鬧出人命,但是這也說明,他平時可能為非作歹慣了,所以“草菅人命”覺得並沒什麼,就算武松來了,也不能把他怎麼樣,畢竟當地的縣衙已經被他收買了。

這或許就是多行不義必自斃,惡人自有惡報!


太行山下小小強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水滸傳》中對西門慶的描述:再說那人姓甚名誰?那裡居住?原來只是陽穀縣一個破落戶財主,就縣前開著個生藥鋪;從小也是一個奸詐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來暴發跡,專在縣裡管些公事,與人放刁把濫,說事過錢,排陷官吏,因此滿縣人都饒讓他些個。那人複姓西門,單諱一個慶字,排行第一,人都喚他做西門大郎,近來發跡有錢,人都稱他做西門大官人。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西門慶並不是什麼好人,是一個暴發戶,在陽穀縣當地也是一霸。這樣欺凌百姓,橫行霸道,註定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就算沒有武松出現,也難說會不會有其他的人站出來為民除害。因此,他的死是註定的,只不過區別是死在誰的手上。

我們都說“色”字頭上一把刀,西門慶因為自己的一時見色起意,終是丟了性命。這個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索,以他的所作所為日後也會為自己的所做的一切買單。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清安子


不管《水滸傳》中的西門慶還是《金瓶梅》中的西門慶,都是因“好色”而死!當然西門慶之死,王婆與潘金蓮推波助瀾也是罪魁禍首。

西門慶與潘金蓮這一對狗男女之間完全就是好色、貪色,外在的別的因素只是很少成份,更不要玷汙情呀,愛呀這些好字眼。

先說說那潘金蓮嫁給武大之後,就是成日打扮光鮮,站在簾後招蜂引蝶,武大在清河縣住不下去,才搬至陽穀縣。湊巧武二景陽岡打虎做了陽穀縣都頭,與兄長相認。第一次見面,潘金蓮就踅摸上武松:不想這段姻緣卻在這裡。

不想武松是個血性好男兒,怎會搭理這豬狗不如的潘金蓮。武松臨去出差前還好好給那潘金蓮上了一課:表壯不如裡壯,籬牢犬不入。

誰知武松走了沒幾天,潘金蓮就遇到了西門慶,字當頭,迷心竅,潘金蓮早把武松的叮囑丟到爪哇國去了!都習慣性的說西門慶勾引潘金蓮,其實他倆是相互勾搭,潘金蓮比那西門慶還猴急!

看《水滸傳》書中王婆故意給他倆關屋裡吃酒那段描述:

  • 西門慶把酒來勸婦人,卻把袖子在桌子上一拂,把那雙箸拂在地上,也是緣法湊巧,那雙箸正落在婦人腳邊。西門慶連忙蹲下身去拾,只見那婦人尖尖的一雙小腳,正蹺在箸邊,西門慶且不拾箸,便去那婦人繡花鞋上捏一把。那婦人便笑將起來,說道:“官人休要囉唣!你有心,奴亦有意,你真個要勾搭我?”西門慶便跪下道:“只是娘子作成小生!”人便把西門慶摟將起來……

鄆哥帶武大捉姦,西門慶自知理虧,躲在床下,是那潘金蓮挑唆西門慶:“閒常時只如鳥嘴,賣弄殺好拳棒,急上場便沒些用,見個紙虎,也嚇一跳!”西門慶便說不是沒本事沒膽量,是事急沒智量,打開門,飛起一腳,武大矮矬,正踢中武大心窩……

抬回家,潘金蓮不顧武大生死,每天繼續在王婆家與西門慶廝混。武大氣惱事小,關鍵是吃疼不過,湯水也無。武大千不合萬不該拿兄弟武松要挾婦人,婦人轉身與王婆西門慶商議,王婆為了十兩銀子棺材板錢,建議用砒霜藥死了武大。

武松回家肯定要為兄報仇,官府不管,只有自己動手,先剖了潘金蓮,又在獅子樓殺了西門慶!

西門慶之死,首先就是因色起禍,加上潘金蓮更好色,王婆見利忘義,二人煽風點火,才致武大身亡。如果不鬧出人命,武松基本不會殺他,畢竟武松那時正奔向光明的前程,而且武松處事冷靜有頭腦。

西門慶之死,還有一個原因是恃強凌弱,明著欺負武大懦弱,不敢把他怎麼樣,誰知遇到一個不諳世事的鄆哥挑唆武大捉姦,更是色令智昏,忘了武大還有一個打虎兄弟。


尋桂子


西門慶原是陽穀縣的一個落魄財主,後來官商勾結開了一家生藥鋪,發了橫財,集地痞、惡霸、官僚、淫棍、奸商於一身。關於他的死,在《水滸傳》和《金瓶梅》中有兩個不同的版本,一個死於武松的刀下,一個死於“馬上風”,當然都與潘金蓮有關,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好色惹的禍”!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水滸》版“西門慶之死”

在小說《水滸傳》中,西門慶為人奸詐,貪淫好色,使得些好槍棒,偷情潘金蓮,害死武大郎,最終被武松閃下獅子樓,割頭為兄報仇。《水滸傳》原文有一段精彩的打鬥——

且說武松殺了潘金蓮以後,提著她的人頭逕奔到獅子橋下酒樓前......一直撞到樓上, 去閣子前張時,窗眼裡見西門慶坐著主位,對面一個坐著客席,兩個唱的粉頭, 坐在兩邊。武松把那被包打開,一抖,那顆人頭血淥淥的滾出來。武松左手提了 人頭,右手拔出尖刀,挑開席子,鑽將入來,把那婦人頭望西門慶臉上摜將來。西門慶認得是武松,吃了一驚,叫聲:“哎呀!”便跳起在凳子上去。一隻腳跨 上窗檻,要尋走路。見下面是街,跳不下去,心裡正慌。說時遲,那時快,武松 卻用手按一按,托地已跳在桌子上,把些盞兒碟兒都踢下來......

西門慶見來得兇,便把手虛指 一指,早飛起右腳來。武松只顧奔入去,見他腳起,略閃一閃。恰好那一腳正踢 中武松右手,那口刀踢將起來,直落下街心裡去了。西門慶見踢去了刀,心裡便 不怕他。右手虛照一照,左手一拳,照著武松心窩裡打來。卻被武松略躲個過, 就勢裡從脅下鑽入來,左手帶住頭,連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摔住西門慶左腳,叫 聲:“下去!”那西門慶一者冤魂纏定,二乃天理難容,三來怎當武松勇力。只 見頭在下,腳在上,倒撞落在當街心裡去了。街上兩邊人 都吃了一驚。武松伸手去凳子邊,提了淫婦的頭,也鑽出窗子外,湧身望下只一 跳,跳在當街上。先搶了那口刀在手裡。看這西門慶,已自跌得半死,直挺挺在地下,只把眼來動。武松按住,只一刀,割下西門慶的頭來......

《金瓶梅》版“西門慶之死”

《金瓶梅》中的西門慶之死,卻是另外一番風景——西門慶在情婦王六兒家“一道—口兒飲酒”,又“相摟相抱”,待回家時已經醉得“下馬時腿軟了,被左右扶進”。進了潘金蓮房內,“倒頭在炕上鼾睡如雷,再搖也搖他不醒”,然而潘金蓮“慾火燒身,淫心蕩漾”,於是迫他吃了春藥。可正當雲情雨意正濃時,卻見西門慶突然“昏迷去,四肢不收”,後來方醒。次日清早“起來梳頭,忽然一陣眩暈,望前一頭搶將去”。由此得病,日漸加重,最後“喘息了半夜,捱到已時分,嗚呼哀哉斷氣身亡”......

西門慶一生玩弄過的女人有近百人之多,他還振振有辭地樹立他的“理論依據”:

“今生偷情的,苟合的,都是前生分定,姻緣簿上註名今生了還。難道是生剌剌,胡謅亂扯,歪廝纏做的?”

西門慶一生濫交最後縱慾無度而死,終年三十三歲,應證了一句話——沒有耕壞的田,只有累死的牛啊!可以說,西門慶之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好色惹的禍”!正是——

色膽如天不自由,情深意密兩綢繆。只思當日同歡慶,豈想蕭牆有禍憂!貪快樂,恣優遊,英雄壯士報冤仇。請看褒姒幽王事,血染龍泉是盡頭。

歡迎讀者朋友們發表高見!


麓風軒


在《水滸傳》中,他勾引潘金蓮,謀害武大郎,最後被武松所殺,命喪獅子樓。另一奇書《金瓶梅》中,也有一個西門慶,最後不是死於武松刀下,卻死在潘金蓮的床上。在情婦王六兒家“一道—口兒飲酒”,又“相摟相抱”,待回家時已經醉得“下馬時腿軟了,被左右扶進”。進了潘金蓮房內,“倒頭在炕上鼾睡如雷,再搖也搖他不醒”,然而潘金蓮“慾火燒身,淫心蕩漾”,於是迫他吃了春藥。可正當雲情雨意正濃時,卻見西門慶突然“昏迷去,四肢不收”,後來方醒。次日清早“起來梳頭,忽然一陣眩暈,望前一頭搶將去”。由此得病,日漸加重,最後“喘息了半夜,捱到已時分,嗚呼哀哉斷氣身亡”。中醫認為,西門慶與潘金蓮歡娛之際,發生一種最嚴重的房事意外——脫陽症,脫陽症往往可引起猝死。西門慶當時雖僥倖留下性命,但最終未能逃過此劫。


影視體壇


是的。他如果不去勾搭潘金蓮,武大郎也不會被毒死,武大郎不死,也不會激怒武松,自然也不會殺了他。所以“色”字頭上一把刀,因為好“色”而枉送了性命。咎由自取!




豫西老楊


西門慶是個“破落戶財主”:他原本是個破落戶,靠放刁把濫和排陷官吏暴發,如今在縣裡管著些公事,還開了個生藥鋪。西門慶黑白兩道通吃,既是惡霸,又是官場攪屎棍。

除了奸詐,西門慶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好色:大娘子早逝,現在家裡還有好幾個妻妾,在外面養的還有外宅。如果西門慶不好色,不那麼奸詐無恥,也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便西門慶好色奸詐,如果碰到的不是潘金蓮和王婆,西門慶大概也不會死。縱觀整個故事,西門慶一直被王婆和潘金蓮牽著鼻子走,等明白過來,武松已經帶著刀尋仇來了。

作者的這首詩別有深意:

籬不牢時犬會鑽,收簾對面好相看。

王婆莫負能勾引,須信叉竿是釣竿。

潘金蓮把叉竿當釣竿使用,就是要釣西門慶這條大魚。王婆也確實“能勾引”,她的“十分”妙計簡直就是心理學教科書,結果潘金蓮步步都踩在點上。

二人成其好事,王婆又出來威脅,等於又上了一重保險。潘金蓮圖色,王婆謀財。殺人的是潘金蓮,處理屍體、幫著辦喪事、故意掩蓋事實真相的是王婆,西門慶去收買何九叔,結果不打自招。

西門慶被武大郎捉姦時嚇得躲到了床底下,很可能他之前沒幹過偷人的事。單就這件事來說,西門慶確實死有餘辜,但潘金蓮和王婆顯然更加可恨。


上頭派掌門


水滸傳中西門慶之死,起因是由西門慶好色而引起,由於西門慶一見鍾情,痴迷於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為姿色所動,頓起淫心。

但他被武松所殺,是因武大郎被害死,武松為兄復仇殺了他,並不單純是好色,不過好色是主要起因和禍根。 西門慶被殺,武大郎被害死於王媒婆,潘金蓮有直接的關係,王媒婆看到西門慶為潘金蓮姿色所動,就主動設計讓兩人勾搭成奸,為圖西門慶給她施捨錢財,當武大郎和鄆哥捉姦時,西門慶嚇的躲在床下,此時使女出身的潘金蓮知道事情鬧大,街坊鄰居一定會圍在門邊,不好收場,說了句:平時練得好拳棒,到了戰場用不上。其用意就是讓西門慶用拳腳打倒在敲門捉姦的丈夫武大郎逃走,西門慶被提醒,立即開門,飛起一腳踢中武大郎的心窩而跌倒在地,他落荒而逃,武大郎被踢傷,武松回來肯定要找西門慶復仇,此處就埋下了被殺的禍根。 最主要還是以後在王媒婆設計於西門慶,潘金蓮共謀下毒藥害死武大郎,

單純的好色,如無王媒婆設計勾搭成奸,西門慶不過是單相思,也無通姦的條件。通姦後武大郎捉姦不被潘金蓮唆使被西門慶踢傷,也可能不致於被武松所殺,毒死武大郎,武松肯定復仇,如果陽穀縣受理武松的投許,官辦此案,也可能西門慶用錢行賄,逃脫死罪,歸罪於王媒婆,潘金蓮為主犯,也有可能。 總之西門慶被殺的主要原因不是好色,當然好色是起因和禍根,如不是好色絕無此殺身之禍。但通姦於潘金蓮不至於死,武松雖然是血性男兒,但辦事不魯莽,有條理懂法律,有行事準則。絕不會因嫂子的姦情案去殺西門慶,所以武大郎被傷,被害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是西門慶被殺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