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我的知青回憶錄:招工回城,那時是每個知青夢寐以求的事

歡迎大家閱讀“素履草堂”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下鄉插隊五年後,終於有一家單位到我插隊的公社招工。

招工回城,那時是每個知青夢寐以求的事。經貧下中農推薦,生產隊領導研究,將我和集體戶的另一名同學報上去了。當我得知這一消息後,格外興奮。一整天,幹活總有使不完的勁兒,走起路來感覺都呼呼帶風。

傍晚臨收工時,去大隊部開會回來的老隊長把我叫到一邊。他直盯盯地盯著我,好半天后才說出那句我已隱隱約約有些預感的話:“這次招工單位政審比較嚴,因為你父親的問題,把你拿下來了。”

我的知青回憶錄:招工回城,那時是每個知青夢寐以求的事

收工後,回到集體戶院裡,我把鐮刀狠狠地往草堆上一扔,直愣愣地站在煙囪旁發呆。直到有人喊“開飯了”,這才回過神,稀裡糊塗地連手都沒洗就上了桌。那天晚飯吃的是什麼,我一點兒也不知道。

吃過飯,我一個人坐在院子裡發呆。老隊長的兒子悄悄走過來,輕聲說:“何哥,我媽讓你去一趟。”我跟著他剛進他們家門,老隊長的老伴兒就把一碗熱騰騰的綠豆湯端到我面前。我知道綠豆是用來敗火的,便立刻明白了眼前這位善良、樸實、正直的大娘那一片心意。我用顫抖的雙手接過這沉甸甸的綠豆湯,慢慢地揚起脖兒,甜甜的綠豆湯伴著酸楚的淚水,流進哽咽的嗓子。

這時,在一旁強裝笑臉的大娘,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把將我摟到懷裡,心疼地說:“孩子,太委屈你了,你可要挺過去啊……”她的眼淚一滴滴落在我的頭上,那慈母般的真情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裡。牆上的掛鐘響了一下,八點三十分了。我離開老隊長家,回到集體戶。

我躺在炕上怎麼也睡不著,便悄悄穿上衣服,走出房門。我恍恍惚惚、毫無目標地朝前走,不知不覺來到村後的大柳樹下。前面沒路了,只好停下來。我覺得天是那樣黑,風是那麼涼,儘管穿著秋衣秋褲,但從裡到外還是冷颼颼的。我把一隻手支在樹幹上,將頭埋進肘窩,閉上雙眼,浮想聯翩……

我的知青回憶錄:招工回城,那時是每個知青夢寐以求的事

我清楚地記得,清明節那天,就在離這棵大柳樹不遠的地方,我第一個跳進水田地,光著腳,踩著冰碴兒,和生產隊幾位棒勞力比著勁兒打稻埂子的。給黃豆苗鋤草,被公認為“高技術”農活。我拜村裡的“老把式”為師,用了將近一個鐘頭時間,學到了藉助手腕力量“挑豆窩兒”的手藝,被隊長點名為大家做“示範”。為此,我差點兒當選生產隊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打頭的”。

一次插秧時,自己不慎扎破了腳,被臨時安排協助飼養員鍘草。牛馬是生產隊的寶貝。為了讓它們吃得好,我鍘草時非常細心,哪怕有一點兒小小的土塊或稍長點兒的草,都精心挑出來。那些天,心直口快的老飼養員逢人便誇:“我從來沒見過幹活這麼認真的年輕人。”

掛鋤那段時間,一連十幾個晚上,自己為聚在集體戶的同學和年輕社員背誦並逐字逐句講解當時公開發表的三十幾首主席詩詞,不時博得一陣熱烈掌聲……得知我被推薦回城的消息,社員們紛紛表示真誠的祝賀。一位在縣裡就讀的高中生更是語出驚人:“老何回城,眾望所歸!”

一陣輕風吹來,我的頭腦清醒了許多。後背漸漸離開大柳樹,右手的五個指頭不約而同地聚向手心。我抬頭望了望,才發現竟是滿天繁星,覺得夜不那麼黑了,風也不那麼涼了。我慢慢地走到水渠邊,蹲下來,雙手捧起清澈的渠水,向臉上潑去。

我的知青回憶錄:招工回城,那時是每個知青夢寐以求的事

這時,忽然聽到身後有腳步聲,一回頭,發現老隊長和他的兒子已經站在我的面前。原來,細心的大娘怕我經不住這樣的打擊出什麼事,特意派老伴兒和新婚不久的兒子暗中“監視”了我五六個小時。

我面帶愧色,站起身來,嘴唇嚅動著,卻不知說什麼才好。老隊長走上前,輕輕拍著我的肩膀:“孩子,人總有不順心的時候,要撐住,溝溝坎坎總能跨過去。”我默默地點了點頭。我知道,老隊長說的撐住和父母講的挺直腰桿兒,都是一個道理:在困境中,更要堅韌不拔。我頓時覺得心裡豁然開朗,身上輕鬆了許多。也正是從那時起,我的性格中又增添了一種元素,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韌勁兒。

我們慢慢地走向村裡,老隊長和兒子一直把找送到集體戶門口。望著他們的背影,我暗暗發誓:絕不能讓他們失望,絕個能讓親人和關心我的人失望!我從草堆裡撿回鐮刀,借看月光磨了起來。磨完刀,進屋上炕,才覺得渾身像散了架子一樣。

剛躺下,外面就響起了那熟悉的喊聲:“幹活走嘞。”我習慣地一骨碌坐起來,躡手躡腳地摸看炕沿下地,生怕影響身邊的同伴,儘管我知道他們雖然仍閉著眼睛躺在炕上,其實都已經醒了。

我像往常一樣出現在上早工的隊伍裡。老隊長面帶微笑,衝我點點頭,把大拇指豎在胸前……從那以後的幾個月,直到招工回城,我一如既往,幾乎天天出滿勤,不論什麼活都幹得有模有樣。

從那以後的幾十年中,我經歷了許多艱難,但從未灰心喪氣。生命中這段知青的經歷,那種強烈的責任感,一直激勵著我,催促著我挺直腰桿兒朝前闖,無所畏懼。

(何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