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幸福的烦恼!李盈莹和张常宁谁来搭配朱婷会更好呢?

家有老鱼


中国女排非常需要边攻手

哪个国家队都需要

当然是非常强的那种;

其实中国女排二号位真的缺一位强力接应

虽然几个主攻都尝试过

但毕竟有客串的感觉

不敢要求太高

对阵意大利四人轮动打接应

最后效率值是0

这是现实问题

非常尴尬;

李盈莹逐渐达到了郎导的要求

就是全面发展

特别是一传

郎导当然是最高兴的

可以说郎导真的拿了一手好牌;

当郎导决定继续带队打东京奥运会时

会想着龚翔宇会进步

袁心玥能担纲

再加上朱婷张常宁还有丁霞姚迪

以及两个年轻的自由人

这只队伍依然充满希望;

可是突然冒出个意大利

里面还有个外星人艾格努

郎导没有李盈莹恐怕真的难以渡轮

塞尔维亚、美国、土耳其、巴西

都要求中国边攻手不能软;

我斗胆预测一下

李盈莹接下来会训练强力接应位置

她的学习能力、进攻能力、左撇子

以及两边开花中间施压的强队标配要求

急需中国女排补齐短板

从从容容去争取胜利。



云端美


答题前先明确一下朱婷、张常宁、李盈莹3人的主打位置,在此基础上先论对角关系,再论搭配朱婷谁更好的问题。

一,大主攻位:朱婷、李盈莹;小主攻位:张常宁。在位置已定的前提下,朱婷的对角是张常宁,而且必首发出战无疑,李盈莹作为大主攻朱婷的替补,此时不存在对角关系。

二,位置转换:李盈莹大主攻位不变,朱婷由大主攻位转打小主攻位,此时,朱与李同场出战,张常宁是朱婷的替补。

三,对角关系:一般而论,对角是小主攻相对大主攻而言的,即小主攻是大主攻的对角,共识上都认为张、李是朱婷的对角,谁打朱婷的对角?

这就有一个概念上的误区,朱婷大主攻位置不变时,对角是张常宁,符合逻辑与概念;朱婷位置转变,打小主攻时就成了李盈莹的对角。所以,张、李谁是朱婷的对角,这一认定与说法是不准确的。

四,互为对角。从内容和主打的实质上讲,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主攻手大小主攻都可打,都可切换。然从能力上讲,朱婷与张常宁,大小主攻都可以打,都可以切换,此时,可互为对角关系;而李盈莹只适合打大主攻,不适合或不具备打小主攻的能力,此时,互为对角关系不成立。

因此,朱婷与张常宁同场出战,朱打大,张打小,张是朱婷的对角;位置互换,朱是张常宁的对角,两人由于位置的可互换性,互为对角的关系成立。朱婷与李盈莹同场出战,李打大,朱打小,朱是李的对角,位置不能互换,李成不了朱的对角,互为对角关系不成立。所以,从概念上讲,李盈莹从来就没有当过朱婷的对角。

五,回答问题,张、李谁搭配朱婷更好?中国女排主攻有多种搭配,朱张配、朱李配、朱刘配、张李配、双刘配等,赛时可根据对手、自身组配的特点、特长和场上的变化,审时度势,灵活运用。

然本题讨论的是张、李谁搭配朱婷更好的问题?

1.从可比性上讲:朱婷打大主攻,张、李打小主攻,张搭配朱婷,毫无疑问是最好;朱打小主攻,张、李打大主攻,朱李配打过,朱张没配过,无从比较;

2.从不可比性上看:朱打大(接三轮一传)张打小(接六轮一传),朱打小(接六轮一传)李打大(接三轮一传),李三轮比对张六轮带攻拦防接,这就要从技术的全面性、互换性、互补性和球队整体的攻防兼备等方面来加以综合分析,个人认为:张常宁搭配朱婷是最好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本文欢迎交流与讨论,反对挟私与喷贬。





蔚蓝的天73114570


李盈莹的迅速崛起和进一步的成熟,对中国女排来讲,是绝大的利好。她早已成为中国女排四大主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其实,李盈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担当早就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可是为什么球迷们总是感觉她不被“重用”,甚至有被“打压”之嫌呢?主要原因如下:

一、李盈莹虽然进步明显,但在郎平眼中还是属于发挥不稳定的队员,还需要继续锻练。可是大家又看不到郎平给她多少机会。

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郎平认为“七仙女”个个都是当打之年,正处于运动员的颠峰时期,如果不好好的开发利用,浪费了太可惜。她自上任以来,一直都致力于打造全攻全守的战术体系,一直想培养出一两个强力接应,打好两边拉开、中间加压、外加后排强攻的战术打法。而张常宁早已经是这个战术体系中的一员。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干闺女”,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轻易放手的,总是希望她们都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标准。毕竟“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三、李盈莹的冒尖和突出,超出了郎平的想象,于是就本能的先产生出“拒绝”和“排斥"心理。于是,大家都看到了郎平对小李的各种几乎“不近人情”的挑剔和反常的指责。其实这都是对意料之外的新人的闯入的一种本能反应。就像是父母对突然闯入家庭的子女的对象一样的,总是先以怀疑、挑剔的眼光审视、观察一番的心理和做法是如出一辙的。于是李盈莹的“小媳妇”的地位就被确立了。

通过在国家队与郎平和其他队员一段时间的接触、考察和适应,李盈莹用自己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用谦虚、谨慎、不断努力、不断进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价值,并逐步被郎平和一众“功勋”队员所接纳。郎平才开始小心谨慎的把李盈莹当“奇兵”使用,结果发现这个十八九岁的小丫头关键时刻还真是不掉链子,真能顶得住!于是郎平对李盈莹开始了“升级改造”,以期她“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看重了她的强有力的突破、强攻能力,这个能力是所有的主攻手都在孜孜以求的,也是每一个主教练都十分乐于见到的。世锦赛打美国、打荷兰,这次打意大利这几场关键的硬仗,进一步证明了李盈莹的确块“好钢”!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盈莹无论是一传、拦网、防守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提高,毕竟是底子好,基本功扎实,打球的悟性高,只要稍加专项强化训练即可显现出突出的效果。

事实证明,李盈莹已堪重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战术组合搭配的问题了。个人认为大致的方案不外乎如下几个:

一、继续扮演“奇兵”打攻坚战的狠角色。在球队遇到困难的时刻,换下张常宁冲击对方的防守体系,打乱整场比赛节奏,扭转被动局面。这个作法己经屡屡奏效。

二、打一般的队伍,搭档张常宁或刘晓彤,不仅可以让朱婷休息调整,还可以借机继续增长李盈莹的国际比赛经验,打怪练级!

三、首发与朱婷搭档对角,与对手打对攻,硬打硬吃对手。

四、首发与朱婷搭档对角,张常宁与龚翔宇、曾春蕾轮流打接应,用于打意大利这样的强队和重大赛事的决赛。

五、李盈莹变身接应,司职前后排的进攻。

“兵无常形”,以上几种组合搭配要针对不同的对手、不同的时机、不同的需要而使用,即可单独使用,一用到底,又可随时变换,灵活转换。

总之,中国女排在战术打法上多了许多选择,这是大好事儿。球迷们也不要再纠结什么主力、替补、首先、后发了,现在国家队中早就没有了这些区分,只有战术打法的安排和节奏、状态调整的需要。四大主攻手,是并列的互补关系,彼此间不存在什么谁上准下的竞争关系。即使个别人的状态有起伏,也只会用调整状态的方式去解决,而不会彻底“弃用”任何一人!除非在这一、半年内又冒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尖子选手,可以替代这四人中的一个人!球迷们只需观察各种战术组合搭配是否能发挥最大效能打败对手就行了。


要提高警惕


随着2019世联赛李盈莹的出色表现,相信更多球迷会把李盈莹和张常宁放在一起来比较,那就是谁将成为朱婷最强对角?谁搭配朱婷会更好呢?答案只有一个:李盈莹!

左手接应屡见不鲜,而左手主攻却极为罕见,李盈莹是最特别的一个!

在李盈莹没有表现的像今年这样全面之前,可能没有人会把一个只会进攻,几乎不接一传,拦网和防守都是巨大漏洞的李盈莹和张常宁放在一起比较。但随着2019世联赛中意一战,李盈莹作为朱婷最强对角,在分担队伍进攻火力的同时,她在一传,特别是接艾格努大力跳发以及拦网和防守端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成熟的李盈莹几乎要坐稳主力首发位置。众所周知,在世界女子排坛,左手接应比比皆是,像塞尔维亚的强力接应博斯科维奇等等。但像李盈莹这样,打点打线分化的这样好,控制能力如此强的左手主攻确实很少见。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不管是从李盈莹自身,还是从教练角度,李盈莹特别、特殊还是体现在主攻这个位置上,李盈莹自己都承认说:“在2号位打得不如4号位顺”。看来,她还是适合在主攻位置,即打朱婷的对角,而不是像其他左手攻手那样,放在接应位置。


2号位进攻能力孱弱,人才奇缺,张常宁仍然是中国女排接应最强手!

世锦赛一战,我们就是2号位进攻不下球,吃了大亏。曾春蕾年龄偏大、进攻能力下滑,只能是在保障环节尽力,进攻是靠经验打吊结合。而龚翔宇进攻手段单一、力量不足,下手抽打不够快,对阵强队几乎无法突破或者是经常被有效防起,继而送防返。在全世界球队都在追发朱婷,破坏她进攻的同时,中国队2号位孱弱的进攻能力几乎让整个队伍都成了“瘸腿”。在朱婷接完一传失去重心无法进攻时,各队会全力拦截2号龚翔宇的进攻,以龚翔宇的进攻能力2号位会陷于瘫痪。但正是李盈莹的崛起,才让张常宁有可能重新回归接应,张常宁无论是在进攻力量、高度都要优于曾春蕾、龚翔宇。只有朱婷、李盈莹、张常宁同时在场,才能构成中国队最强边攻。现在李盈莹的一传水平进步明显,在她能够撑起朱婷对角的前提下,张常宁最好的位置还是驰援接应位置。当然,在郎导神奇指挥下,主攻、接应不换位,乱拳打死意大利,中国队的边攻组合会出现多种,但仅就目前的李盈莹和张常宁比较而言,李盈莹更适合主攻,即朱婷的对角;而张常宁仍是中国女排接应位置最强手!


骑马寺的少年


只有幸福,何来烦恼。随着李盈莹的进步,成熟,国家队可以打出更多的战术组合,可以根据对手不同,合理调配球员,取得更好的效果,也使主攻位置成为最让人放心的位置。

联赛第一阶段,张常宁一传起球率68%、到位率56%,局均一传次数4.7进攻成功率42%,李盈莹一传起球率75%、到位率50%,局均一传次数8.6,进攻成功率47%。

第二阶段:张常宁一传起球率69%、到位率52%,进攻成功率40%、

李盈莹一传起球率67%、到位率49%,进攻成功率53%。

张常宁局均得分4.62,李盈莹局均得分5.45。

从联赛数据看,李盈莹一传起球率高于张常宁,到位率低于张常宁,一传次数约是张常宁两倍。进攻成功率、局均得分均较大幅度高于张常宁。

很多人,说什么大主攻如何小主攻如何如何。其实排球主攻根本没有大小之说,完全是因为球员特点而分工不同,进攻能力强,一传差的,以进攻为主,不接一传,进攻能力差,一传能力好的,多接几次一传,也很正常。

但这样的主攻,都不是理想的主攻手,理想的主攻球员是能攻善守的进攻可以下球,一传可以自保,防守能够到位。但理想的球员毕竟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于是就需要根据球队需要来考虑,必须保证球队整体的攻守平衡。

陈忠和时期国家队主攻都不接一传,却两夺世界冠军。就是解决好了攻守平衡问题,那种与朱婷配合的主攻,一传必须好的观点未必正确。而是要根据比赛对手的情况以及中国其它位置球员技术特点综合来看。

国家队自由人、龚翔宇是接一传最好的两个人,其它接应球员,没有进攻能力出众的强力接应,龚翔宇主力接应毫无疑义,那么两主攻的理想搭配应该是各接三轮一传,最多不超过四轮一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主攻的进攻能力。也就是三位边攻手中,主攻都是在后排及四号位时接一传,在二三号位不接一传,主攻手在二三号位后撤接一传,肯定影响进攻。接应则在后排及二号位接一传,在三四号位不接一传。这样是最合理的战术组合,最有利于进攻能力的发挥。

李盈莹、张常宁谁出场效果好,要看对手的情况。如果比赛对手拦网能力出众,而发球攻击性不强,李盈莹出场效果比较好,如果对手发球攻击性强,但拦网能力弱,则张常宁出场效果更好。


年青的心1961


李盈莹和张常宁谁搭配朱婷会更好,这个问题简直被各家粉丝争遍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的人头晕眼花。其实她俩存在竞争吗?我的感觉是不存在啊,好多人拿大主攻和小主攻来说事儿,这里放心大胆的告诉大家,国家队的这几个主攻没有人固定说只打三点主或者只打两点主,都是根据对手特点不同,我们具体来分配的。而且朱婷,李盈莹,张常宁这都是可以打三点也可以打两点的。有的人固定思维,觉得两点主攻就得专注进攻三点主攻就得专注一传。其实并不是,也有把进攻强的主攻放到三点主攻的位置的,比如说在瓦基弗银行的时候,高兹德打两点主攻,朱婷打三点主攻,当时朱婷、拉西奇、斯洛特耶斯同时在前排的时候,卡了对方多少轮次。另外还有奥运会打巴西,当时朱婷不也是从两点主攻到了三点主攻上吗,其实现在的中国女排的战术比以前复杂太多了,不是战术的复杂,而是人员搭配的复杂,不同人的不同组合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特点。


央视名嘴洪刚老师曾经在解说里说过“中国女排赢对手不是说我们实力一定强于对手,而是我们赛前分析对手分析的特别多,每个位置每个线路,我们都是一分一分的分析出来的”。

我个人感觉这是很有道理的,确实,中国女排的准备绝对是充分的,从我们大赛里面来看,我们打塞尔维亚,打意大利,甚至说打美国。我们实力上占优势吗?其实并没有,我们也知道意大利的埃戈努,那个高度,我们根本没办法。就连朱婷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说,有时候感觉拦埃戈努就觉得手指上一阵风吹过,她确实厉害,我们不得不服。但是,我们也可以跟她们打个五五开,就是赛前准备的多。

而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表示,李盈莹和张常宁没有什么更加适合朱婷,而是根据战术安排做的不同组合而已。

张常宁和李盈莹谁更加适合首发呢?

这个毫无疑问是张常宁,一个是她的节奏是这么多年中国女排一直有的一个默契节奏。同样这种默契也是对手适应的一个节奏,如果这时候张常宁不下球了,换上李盈莹马上就是一个陌生节奏了,对手就不适应了,这时候就容易翻盘。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会看到张常宁打的都是顺风球,李盈莹打的都是逆风球,其实不是李盈莹的实力和张常宁的实力问题,而是一个节奏问题,也是一个教练员的智慧问题。


关于李盈莹和张常宁的竞争问题,也是我们球迷自己争的。两个人其实都是国家队的主力,李盈莹就像04年的张越红,12年的徐云丽,16年的颜妮,虽然是板凳队员,但是谁会说她们不是主力呢?


渣渣谈排球


其实不用太烦恼!

我们大朱婷目前需要的是保障型搭档,其实两人不存在竞争关系。惠若琪退役之后,张常宁接过了他的棒,她也是目前比较适合和朱婷搭档首发的。李盈莹目前还在迅速成长期,未来势必是朱婷对角的那个最佳搭档。只有人才辈出女排才能保持竞争力。

张常宁的优点缺点大家都很清楚,不管是一传、防守拦网,还是发球方面,她相对来说是朱婷身边最全面的一个球员。缺点是在国际赛场上进攻优势不明显,她打球比较实在变化相对较少,容易被对手防守限制。但是一传和防守拦网相对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在首发阵容中有一个朱婷进攻强点,张常宁帮助朱婷分担防守和一传重,面对一般的对手的时候已经足够了。

李盈莹的成长真的是很迅速,昨天对阵意大利的强势逆转,就是李盈莹的价值体现。她的优点就是进攻端的威力,经过大赛的锤炼,在防守拦网和一传的稳定性方面提升巨大。如果说张常宁相对比较全面,那现在的李盈莹就是攻击能力强,防守在野蛮成长。如果面对一些世界强敌,面对一些对手研究透了朱婷的时候,那李盈莹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目前张常宁首发搭档朱婷分担防守重任,李盈莹作为奇兵出场改变战局。目前可能张常宁最适合朱婷,但是未来和面对重要大赛的时候,李盈莹势必会成为朱婷最好的对角搭档的!


体坛视点


虽然一群世界级女排教练在这叫的热闹,批评郎平用人不当,虽然郎平在世界女排教练中,没你们有能力,没你们名气大,最可气的是中国排球协会不用你们,单单用郎平,这郎平也真气人,具然不听你们这群能为超群,名气之大的意见,用人唯亲。她上任6年多来带队,只拿到一次世界杯冠军,一次奥运会冠军,一次大冠军杯冠军,一次世锦赛亚军一次季军。这么差的带队成绩,可恨中国排协依然继续聘用她当主教练而不用你们这群能带队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能人,最可气的是中国女排的球迷,就郎平这成绩还令大多数的球迷满意,真是一群外行气死你们。最近郎平就更让你们吃不下睡不着,为中国女排担心,虽然你们有点吃饱了撑的,但还是全力开火喷向郎平,可惜这郎平依然我行我素,快把你们急死了,所以为了你们这群人身体好,洗洗睡吧。郎平从不怕吠听。


四哥4545


一成不变很容易被针对!与意大利的比赛逆转过程清晰地告诉中国球迷“七仙女打天下”并不可能,深厚的板凳深度,变幻莫测的轮次变化,不同风格的转换才是中国队最大的本钱,朱婷为核心,李盈莹与张常宁出任朱婷的左膀右臂将会成为常态!



张常宁和李盈莹属于不同风格的球员,张常宁进入国家队之后一直牢牢地占据朱婷的对角位置,也有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张常宁最大的优点是稳定的一传,一传一直都是中国女排的生命线,张常宁稳健的一传能力能减少防守压力,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进攻端,她的一传能力在队内也占据一定的优势。张常宁的第二个特点是拦网,195的身高占据网前优势,合理的手型和机敏的预判能力让张常宁拥有不弱于副攻的拦网能力。主攻的根本还是进攻能力,澳门站3场42分被国际排联誉为中国的宝藏是对张常宁能力最客观的评价。

但在4号位上张常宁有有自身的缺陷,速度偏慢总是让对手的拦网做好准备,只能选择强攻。力量的不足很难很难一锤定音或者地掷地有声的干脆得分。与意大利的比赛中,龚翔宇被追发,张常宁进攻遭到重点针对,加上意大利队的两个副攻超强的拦网能力,进攻节奏偏慢,也凸显了攻坚能力弱的缺点。

相反李盈莹的优缺点同样明显,联赛得分王的身份也凸显了她超强的进攻能力,天生的左手进攻优势能打出诡异的线路,敏锐的进攻感觉能根据情况在直线、斜线中自由切换,借手、抄手、吊球总能做出合理的选择,发球的冲击力也成为中国队的强发球轮。但在一传方面虽然有长足的进步,但稳定性不足,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意大利的比赛中李盈莹充分发挥了奇兵作用,稳定的一传挡住了艾格怒的跳发,她的跳漂发球最终拖垮了艾格努。

相比于张常宁,李盈莹在主攻位置上的潜力强于张常宁,但目前为止张常宁依旧是朱婷的对角的不二人选。李盈莹需要在接好一传的基础上,减少自身失误!

意大利的比赛中,中国队的3主攻战术收到奇效,也会成为中国队的一种常规战术。朱婷搭档李盈莹出任主攻,龚翔宇、曾春蕾、张常宁、刘晓彤轮流出现在接应位置上,正是接应位置不同风格的转变让意大利队很难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四号位上,也为朱婷创造了机会。与在四号位相比,张常宁在二号位的进攻速度明显加快,效果也更好!所以球迷不必过于纠结张常宁、李盈莹谁才是朱婷最完美的对角搭档,三人同时出现在场上,加上袁心玥3号的四箭齐发,中国队进攻的威力将会大大增强!


樱木花道615


目前看还是张常宁,未来我选李盈莹,三人也有共存的可能性!

张常宁的优点,经验丰富,技术全面,一传的稳定性更好一些。虽然进攻端的冲击力不如李盈莹吧,但是她稳定。首发阵容不就是要稳主局势嘛,不然开局就崩盘,之后的比赛会很难打。现阶段段她来搭档朱婷应该是最常规,最靠谱的选择!

李盈莹的有点,进攻段手段多样,冲击力强,发球很有一套。最大的短板就是一传不稳,有待进一步的锤炼。大赛经验不足,需要进一步沉淀。如果李盈莹能够把一传练出来,个人倾向于李盈莹来打这个首发主攻的位置,担起朱婷的对角。

李盈莹+张常宁+朱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逆转意大利队的这场比赛来看,这个阵容也是可练的。攻击力超强,进攻选择多样化。朱婷、张常宁都可以打接应的位置,李盈莹一传能够再稳定些,这个阵容也可以是常规阵容的。一旦龚翔宇状态出现起伏,曾春蕾的体能肯定不够支撑打满全场的,这个阵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需要再比了,张常宁和李盈莹谁状态好,谁上!都好,一起上,也不错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