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居家隔離“正確姿勢”來了,國家衛健委權威專家這麼說

居家隔離“正確姿勢”來了,國家衛健委權威專家這麼說

國家衛健委發佈了《社區居家發熱患者中西醫結合醫學管理專家建議(第一版)》,談及“新冠”疫情,其中指出“目前數據顯示,患者大多為普通型”,並稱近期“部分發熱患者擔心可能帶來交叉感染的風險而選擇居家隔離”,該建議主要用於指導居家隔離的發熱患者。

每年冬末、春初,也是普通感冒、流感的高發時段,因此近一時期,各醫院發熱門診和病房人流聚集較多,部分發熱患者擔心可能帶來交叉感染的風險而選擇居家隔離。依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9)》等,國家衛健委特制定本建議以指導居家隔離的發熱患者。

在發熱患者居家隔離的篩查建議中,專家稱,冬春季節,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均可導致發熱,但症狀各有不同。如普通感冒通常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咽喉不適等明顯的上呼吸道症狀,而全身症狀較輕,不發熱或僅有短暫發熱。流感多為高熱,全身症狀較重,伴畏寒、頭痛、全身痠痛、鼻塞、流涕、乾咳、胸痛、噁心、食慾不振等表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

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以下情況建議採取居家隔離的方式進行觀察:症狀輕微,體溫低於38℃,無明顯氣短、氣促、胸悶、呼吸困難,呼吸、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徵平穩;無嚴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基礎疾病及嚴重肥胖者。

對居家發熱患者的醫學管理建議主要包括:注意休息,營養均衡,飲食宜清淡,忌肥甘厚膩;多飲溫水,少飲冰涼飲料,保證脾胃功能正常;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必須嚴格正確佩戴口罩,與家人分餐,與家人保持距離1.5米以上;怕冷明顯者,可以選用具有解熱散寒類的中成藥;怕冷、發熱、肌肉痠痛、咳嗽者,可選用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類中成藥;乏力倦怠,噁心、食慾下降、腹瀉者,可選用具有化溼解表類中成藥;發熱伴有咽痛明顯者,可選用具有清熱解毒利咽功能類中成藥;發熱伴有大便不暢者,可加用具有通腑瀉熱類製劑;體溫升高,38.5℃以上,可採取溫溼毛巾或冰貼等物理降溫措施,建議口服解熱鎮痛藥,也可服用清熱解毒藥。具體藥物可參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的推薦用藥。

此外,發熱患者家庭防控措施包括:建議居家隔離時間為7天;保持居室環境的清潔和通風,可早、中、晚各通風半小時,通風時注意保暖;學會正確戴口罩、掌握咳嗽禮儀(咳嗽、打噴嚏時用肘部遮擋,不要用手去捂)、勤洗手(不洗手不接觸口、鼻、眼等部位)和如廁後先蓋馬桶蓋再衝水;避免聚會、聚餐,儘可能減少人群密集場所的停留時間;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要知曉自我隔離的方法,如單人、單房間隔離;如無條件,家庭成員和患者保持至少1.5米以上距離;隨手關門,避免各個房間之間的空氣對流;不要使用中央空調;前往醫院就診途中,所有人員均要佩戴口罩;發熱病人使用過的口罩要用密封袋/保鮮袋,將口罩密封后,放入垃圾桶。

居家發熱患者的主要症狀監測:密切觀察體溫,建議每天至少測量2次;是否有胸悶、氣短,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腹瀉、嘔吐等消化系統症狀是否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發熱患者在居家隔離過程中出現體溫持續2小時以上不退以及胸悶、氣短情況,建議到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就診:若出現呼吸頻率 ≥30次/分,伴呼吸困難及口唇發紺等表現,須撥打120,由急救醫護人員轉運到定點醫院、發熱門診救治。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劉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