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有些人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长大后对父母没有一丝感情,随着年龄增长只有怨恨?

瓣瓣瓣玛玛


一个生命出生之后,如果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尽最大的能力去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

在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对孩子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对他成年之后以及他以后的婚姻家庭生活都会受到无意识的一个影响。

俗话说“孩子有大!活计没完”这个是我母亲对我经常教导的一句话。就是你活儿一辈子干不完,你挣钱一辈子挣不完,但是孩子他会长大,她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长大了,做什么事一定先孩子第一,其他第二,这个是我一个深刻的体会。

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如果你让奶奶抚养这个你是对他的一个不负责任对自己也是一个不负责任。

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在他的后半生中。他的怨恨一直伴随着他们,这对她的生活都会有影响到,就说孩子长大了对父母的这种方法她可以释然。但是他缺乏父母的关爱,这个在他一生中她是缺失这种触感及温暖的。这个会在他以后对他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会显露非左及右的教育理念。

所以,自己的孩子自己养,可以让爷爷奶奶带,但家长是主力!



小胖带你吃喝玩乐


反思一下,为什么很多奶奶带大的孩子跟父母不亲, 而姥姥带大的孩子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姥姥带孩子一般会跟孩子说:你妈妈上班去啦!你妈妈中午打电话问你午睡没?你妈妈下班会给你买好吃的。。。奶奶带孩子会说:你妈妈不要你了!妈妈坏 咱们不理妈妈。。。

我认识一个朋友 ,她当年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把孩子放在奶奶家,等她一个月后去看孩子,孩子已经不认识她了 ,管她叫姑姑,她当时非常伤心,因为她和老公的照片就挂在墙上 ,奶奶从来没跟孩子说那个是妈妈,那是你妈妈,你妈妈太忙去上班了。。。

奶奶和儿媳妇有个较劲的心态,希望孩子只跟自己亲,反之就不舒服。而女方跟娘家妈就没有这股子劲儿。娘家妈看见孩子亲昵自己的妈妈,不会有抵触,而女方看见孩子依赖姥姥,也不会有敌意,不会觉得姥姥在跟自己抢孩子。

所以奶奶带大的孩子跟父母不亲,有些跟孩子天性有关,比如奶奶溺爱,父母管教严格了,孩子不懂事,会觉得奶奶才对我好, 父母对我不好,如果奶奶推波助澜,父母又没有改进方法,就会造成跟父母的隔阂。还有就是跟奶奶家的教导有关,奶奶家没人会提起孩子的妈妈,不会成天跟他讲你妈妈在做什么,你妈妈给你买了什么,你妈妈打电话问起你了,反而可能会说一些妈妈的坏话,造成孩子对妈妈的陌生感甚至反感,有时候奶奶反复说你妈妈不要你了这种话,也会引起孩子对妈妈的怨恨。

当然那些不负责任,对孩子放任不管的妈妈除外。


灰紫27893141


我小的时候是奶奶带大的,大概是一岁到三岁之间,和妈妈分开了,因为妈妈要上班,而我是没有时间被他们带的,所以这个奶奶带大的孩子呢,到了三岁,要上幼儿园了回到妈妈身边,一直不能适应妈妈的脾气,性格还有说话的方式,每次奶奶来到我的家,我都会念念不舍,不论妈妈说来了什么,我都觉得奶奶好,我觉得妈妈说的不对,这都在心理上,对奶奶产生了一种异味的心理,而觉得妈妈一直不亲,妈妈只会吼我,让我感觉莫名其妙的吵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更加怀念被奶奶带的日子,不管妈妈怎么说?过去奶奶是如何的待我,在他看来是多么的不好,我压根都不会去恨奶奶,反而觉得妈妈说的不对,所以妈妈不止一次在我面前说奶奶才是你最亲的人,妈妈心里头狠恨这件事情,不该让奶奶带我,导致了我小时候面黄肌瘦,吃了很多闷亏,同时又和她不亲,至于说奶奶有没有在我面前说过什么?我记不得了,那时候太小了,但是有些场景是不会被磨灭的,虽然,人们都说三岁以前没有记忆,我觉得不存在,我记得很多次三岁以前的场面,同时,因为母亲个性的原因,我始终不能接受她,包括他的性格,说话方式,处事方式,这就是奶奶带大的孩子!


aha赞赞_


昨天来家里帮忙维修电路的装修师傅跟我说了他的故事,期间几次惊掉我下巴,因为确实让我觉得匪夷所思,但是装修师傅老实的相貌和朴实的言语,让我不得不相信他说的是真的。

他和他老婆出来打工离开老家四川已经20多年了,他们有三个孩子,都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帮忙带大。老大北大毕业,如今已经工作好几年了,每个月都给奶奶爷爷寄几千块钱,老二正在北大读书,而老三今年高三,成绩全校第一,目标也是北大。

从装修师傅开始讲述这段故事时,我的嘴巴就没合拢过,什么时候北大学生这么不值钱了,满大街都是的感觉。但是老师傅在讲这个故事时,脸上却没有一丝高兴的笑容,有的只是歉疚和遗憾。

原来他们夫妻在外地做装修,还是赚了很多钱的,老师傅说:“教我装修的师父,现在都在我的装修队里,跟着我干。"说到这里他脸上有掩饰不住的自豪,他说07年的时候,他已经在老家买了两套房子,又在昆明买了两套房。家里不缺钱,孩子读书的费用不用愁,不过现在三个孩子见到他们就像是陌生人,都和奶奶爷爷亲。

实际上讲到孩子的时候,我看到老师傅眼里充满了茫然和陌生,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孩子能够考上北大这样的学校,语气里丝毫没有自豪和骄傲,就像在说别人的事一样。我唐突的问了一句:“孩子们从小没有得到你们的关爱,会不会有些怨恨你们?”他沉默了很久,对我说:“我能看的出来,他们对我们还是有怨气的。”说完以后,老师傅再也没有说过他孩子的事。


在这个故事里,怨恨成为了孩子发愤图强的动力,孩子都成才了,不过和父母感情上的裂痕,是永远无法愈合了,毕竟父母在他们的岁月里更像是一种符号,而不具体存在,看到别人家的父母疼爱他们的孩子,怨恨,油燃而生。


如果父母没有及时修正这种长期把孩子托管给爷爷奶奶带的错误,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怨恨自然只会加深,怨恨加深都是好的,毕竟有怨恨说明还有感情,可怕的是最后形同陌路.....



学海壹叶帆


我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上小学到父母身边!我妈总说和她不亲,但是刚回来的我是胆小怯懦的,处处讨好,但我妈对我很疏远!在我的印象里,她从来没有正常的和我说过话,总是恶狠狠的,大概是和我奶奶不对付迁怒于我吧!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做的不好,内心特没安全感,总是小心翼翼,还总是挨骂!我记得有一次我妈在和我大姨说我奶奶怎么不好,我就替我奶奶争辩了几句,当时我在洗头,我妈照着我头上就打过去,我当时低着头,一下子头就没到水盆里,感觉都懵啦,我妈还在骂骂咧咧;还有一次,忘了是因为什么啦,我妈一巴掌就扇我脸上,当时鼻血就顺着嘴角留下来,我小姨在旁边,说咋能这样打孩子,我妈说她的鼻子好出血!哈哈😄,就这样,还说我和她不亲!我那时候小,也觉得我妈说我和她不亲,那就是做得还不够好,我就好好做,呗,让她感觉我还是亲她的!可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体会到哪有什么孩子不和妈妈亲呀,妈妈对孩子是什么,是天,是护佑你的人,只是你觉着和孩子亲不来啦,又不愿承认,自己给自己不亲孩子找个借口罢了!


嗯嗯哈哈呦呦哗啦啦啦


分享一下我的事吧,我是87年的在我5岁我妹1岁的时候,我妈出去广州打工了,父亲身体不好,只能在家里干些农活,从我妈妈出去,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奶奶爸爸生活,我6岁就开始学做家务煮饭,大人在农村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从几岁起我就不能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有自己玩耍的时间,上一年级开始每天去上学都背着一个背篼放学了回家的路上就要割一背篼猪草,家里人从不管我的学习,在我看来我奶奶他们觉得我干多点活才是真的,周末时间去放牛割牛草,农忙时节我的活就更多了,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因为我爸爸身体不好,我妈妈可能有点嫌弃他,我妈妈在我5岁的时候出去10岁的时候回来一次待半个月又过了几年回来一次,我奶奶爸爸就老是跟我说我妈妈不要我们了,村里的人也说我妈妈不要我们了,我很伤心,我给我妈妈写信,在我14岁的时候我妈回来了,但我始终跟她有隔阂一样,我在读初中但我妈妈不让我读了,觉得女孩不用读那么多书,我辍学了。过了两年我妈妈又生了我弟弟,她很喜欢儿子,眼里都是我弟弟,16岁我就出去打工了,在我弟弟1岁多我妈妈又出去打工了,我们也很少联系,我真的从来没感觉到母爱,在5岁前的感觉是很模糊的,25岁订婚那一天,为了一点小事,她发火,我也没控制住把20年的委屈怎么恨她都说了出来,第一次我那样对她说,她听了哭了,在我结婚后我妈妈好像变了样,也爱跟我打电话聊天了,直到我生了我女儿,我放下了以前,我感觉到了我妈妈的不容易,父亲有病找不到钱养家,让她一个女人养一家老小,她的不容易我能体会到了,从那以后我跟我妈妈的母女情还不错,我父亲在2018年去世了才51岁,爸爸去世那天我还差三天满月二胎,我不顾一切回老家送他最后一程和安排后事,我好后悔没能好好照顾我父亲,我现在给我妈买房子在我小区附近,我想让她离我近点,才能天天见到她,照顾她,有些朋友可能有时候不理解父母,当你也为人父母了你就会明白


女汉子小琳妹


奶奶带大的孩子,对父母感情确实是不深,这个应该是事实,至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只有怨恨,这还要看个人,没有普遍性。

我身边就有个现实的例子。我表姐姊妹仨人,她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她从七个月大就被送给奶奶抚养,和她妈妈关系一直都不好,她结婚的时候,把奶奶爷爷家当的娘家,她父母都没参加她的婚礼。直到她生了孩子以后,由于夫妻两个人都要上班,她的婆婆嫌她生了个闺女不给她看孩子,爷爷奶奶岁数大了也帮不了她,她才回心转意,慢慢和自己的妈妈关系好了一些,但是少了女儿和妈妈之间的那种亲呢感。毕竟不是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他们彼此也不是很了解,那种情感上的陌生感似乎永远存在他们中间。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的陪伴和爱是很重要的,一旦缺失,就很难弥补。父母不要抱怨子女不懂事或者对你怨恨,其实大部分原因都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而导致的。父母再苦再难,也要尽可能把子女带在身边,让子女感受到被爱和被呵护,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既然已为人父母,就要有为儿女牺牲自我的那种精神,不要一有问题和困难就把孩子推给老人,自己倒是清闲了,苦的是孩子。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和大家共勉。





我的退休生活


如何看待有些人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长大后对父母没有一丝感情,随着年龄增长只有怨恨!

答:我儿子就是从小被我爸妈一手抚养长大的,从小被我爸妈宠溺的不分东南西北了,什么都是由着他的性子来,高兴了怎么样都行?不高兴了随你怎么说,就是不搭理你?一个字都不肯多吐露;我到现在是真的追悔莫及啊,由于自己当年年少无知,把孩子留给我爸妈,和老公出门去打工,口头上是打工赚钱,可实际上(心理却不成熟),却是贪玩所致,玩心未泯,把孩子留老家给我爸妈照顾,本来是没啥事,不用担心他吃不饱喝不足的,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隔代教育和自己亲自教育的差别太大了;由于我们的疏忽大意,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也从没有理解一下他幼小的心灵正在承受着什么样的煎熬和痛苦!从未了解过他的真实想法,就以自己贪玩为主,谎称是出门赚钱,赚了钱回来看孩子?可是几年过去了,不但没有赚到钱,而且还是年年打工,年年穷,孩子的学习也被我给耽误了;最终儿子终于变得和我生疏了,再也不亲近了,我变得在孩子心理也是可有可无的,不知不觉就孩子不在对我抱有期待,最开始还经常打电话给我,说想我了,问我啥时候回家,我也告诉他快过年的时候就回去陪他,给他买新衣服,新鞋,新玩具;却从没有想过孩子需要的不是这些,而是实实在在的陪伴和守候啊?可是事到如今?哎,说多了都是辛酸泪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儿子越来越叛逆,而且距离和我也是越来越远了.再也看不到有一点的依恋情绪,对我这个妈妈也是直接忽略掉了.我知道我儿子对从小我们没有亲自抚养他,教育他,而怨恨我们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可是如今我们也在悔过了,真的当年我和老公也是孩子样,根本不懂得如何抚养孩子,更别说教育孩子了?可是如今眼睁睁的看着儿子离我越来越远,怨恨也是与日俱增?我也真是无能为力?但愿他在长大一点就应该明白了,当父母的并不是存心要把他耽误的!


美燕爱文字


基本不会呀,父母有钱给孩子,还怕孩子不记得你?你以为孩子心里没有钱?你以为孩子不功利?我亲眼所见,孩子的心理你们小看了。邻居一个娃,父母在广东,娃在老家跟爷奶,上学之前他对母亲没有半点亲情,母亲电话不接,母亲接他去广东也是一口回绝,只亲奶奶跟着奶奶转前转后,后来上学了,确切地讲是知道拿钱买东西以后,对他母亲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他知道钱的好处了,而母亲总能时不时给她钱,一下子对母亲无比亲近,反而是奶奶,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很多矛盾,奶奶无法给他很多钱,他也不再需要奶奶给他做饭洗衣换尿片喂夜奶,渐渐地对奶奶生出许多怨气。这都是我看见的事实,绝无夸张。所以,有这种担心的父母,你们基本可以放宽心,一门心思赚钱给娃,娃不会不要你,趋利是人的本能、天性。


用户2819668965424


因为奶奶的缘故,我对外婆厌恶了十多年,直到她去世多年后我才明白,自己当初错得有多离谱。

奶奶带大的孩子,有时候真的是一言难尽。

我也算是奶奶带大的,带到十二三岁。

我倒是没有怨恨自己的父母,也爱他们。

可能因为也经常能见到吧,对父母并不陌生。小时候虽然家贫,父母也没有出去打工,而是选择在家做点小本生意,所以还是能经常见到的。

但我小时候却有点不喜欢外婆,算不上怨恨,只是亲近不起来,还有点厌恶。

因为,奶奶从小就经常跟我说,外婆不疼我,不爱我,从来不给我买什么东西,有什么都只顾着弟弟。

我是个挺凉薄的人,从小就是。所以,谁要是对我不好,那我也不会亲近她。

奶奶虽然不喜欢妈妈,经常对妈妈不好,嫌弃她,看不起她。但所有的孙辈中,她却最是疼我。所以,小时候我对奶奶的话深信不疑。

然而,小时候不懂事,后来长大了懂得很多东西,慢慢回想小时候的事情,再加上经常跟妈妈谈心,才知道自己小时候错得有多离谱。

外婆不是不疼我,她是能力有限。自己前夫死了她带着我妈妈和妈妈的大哥,改嫁给一个并不怎么富裕的鳏夫,那个鳏夫也是有儿有女的家庭,而且对外婆和她带来的子女都很排斥。可想而知,在那样一个年代,外婆这样带着孩子改嫁的女人,她和她的孩子又能过得好到哪儿去?

而外婆尽管自己过得并不好,她明知奶奶看不起她,不欢迎她,却还是可怜自己的女儿过得不好,生孩子(生的是我)的时候没米吃没菜吃,家婆也不管不顾,她从家里悄悄摘了菜,再拿了一袋米,自己挑着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给妈妈送来,送到后还要忍受奶奶的奚落。

她其实也给我买过东西的,从自己少得可怜的私房钱里,买了小鞋子给我送来,却没能当面亲自送到我的手中,被奶奶半路拿了,后来奶奶给我的时候,说是她自己买的。

听妈妈说,外婆给我买过几次东西,可我一次印象都没有。后来跟妈妈聊天的时候说起,才知道应该都被奶奶这样打发过去了,拿了外婆辛苦攒钱买来给我的东西,转身却说是自己买给我的,还不断在我耳边说外婆的坏话,让我对外婆一点都亲近不起来。

我真是搞不明白,两个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小老太太,奶奶有什么必要这样跟外婆较劲?还因成功在我心中种下对外婆的疏远和厌恶,自己颇有成就感。

可是,从始至终,外婆都没跟她较劲,一味地忍让她,只因她不想让妈妈在婆家难做。

就算后来外婆中风偏瘫,被后夫家赶出来,妈妈的大哥也流浪在外不归家,外婆无家可归,无人照顾,妈妈尽管处境也不好,但也只能把外婆接过来照顾。

又因家贫,房间不够,外婆只能躺在吃饭那间屋子(算是客厅吧)的破旧沙发上,盖着一床被子。

我现在都还记得,外婆躺在沙发上,自己不能动弹,一脸小心翼翼又讨好地笑,看着奶奶和爸爸甚至是我而不敢开口说话的样子。

尽管如此,奶奶也不忘经常跟我嘲笑,当着外婆的面,说外婆这样的女人,嫁两个老公,不检点,死不要脸,活该落得如此下场。

最后,因为奶奶意见太大,妈妈不得不把外婆送回乡下老家。恰逢那段时间我抑郁症犯了,非常讨厌看到人多,尤其是想到去学校就非常抵触,便伙同老爸跟老师撒谎说自己肺癌初期,要静养,于是我回老家呆了快两个月。

那段时间,妈妈早上给外婆和我做好早餐,喂外婆吃完后就去镇上忙了,晚上再回老家来照顾外婆,中午和晚上就由我煮饭照顾自己和外婆。

妈妈每天如此,早晚往返于镇上和村里老家,单程走路都是一个多小时,一个多月后,就瘦了二十来斤。

快两个月后,我抑郁症有所好转,也快要期末考试了,不得不返回镇上备考。

老妈就更辛苦了,外婆也更可怜了。

我在的时候,虽然我们并不怎么说话,其实她说话都口齿不清了,但她好歹不觉得孤单和害怕吧。

等到我走了,她一个人动不了,只能每天早晚我妈妈在的时候跟她说上几句话,她平时就得一个人呆在老家,呆在床上,不能动,不能言,大小便失禁也只能自己忍着,等妈妈回去了再给她清理。

就这样,外婆和妈妈都在熬着。

直到几个月后,有一天,妈妈正在镇上忙着,有村里的人来告诉她,外婆过世了。

外婆本来已经瘫痪动不了,临死那天,天气晴好,外婆却一个人从床上翻身摔下来,慢慢爬到门口,废了大力气开了门,然后再爬到院子里,仰面朝上,就这样静静地死了(人们从现场痕迹推测出来的)。临死,都没见到她的儿女最后一面。

妈妈是善良而孝顺的,这点我真的自愧不如,前面说过了,我是一个挺凉薄的人。

尽管在婆家一直受婆婆的气,有时候还要受老爸的气,生活也窘迫,妈妈都没变得刻薄而无情。

奶奶生命后面几年,得了老年痴呆症,渐渐地谁都不认识了,包括我。她自己其他几个儿女都没来看过她一眼,是妈妈这个她最不待见的谩骂糟践了半辈子的儿媳妇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着她。

偶尔她也有意识清醒的时候,会跟我说,还是你妈好,你妈有孝心,比我其他几个儿女好多了。

我还记得当时我没好气地回了她一句:这时候你知道我妈好了?早干嘛去了,你要是对我妈好点,我妈能少受多少气啊!

我一直觉得,人如果活到老了,最后是像外婆和奶奶那样的境况,真的还不如早点解脱,她们自己不用再遭罪,亲人也不用再跟着受罪,一边受累不说,心里还很难受。

只是,到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当年在老家,我端饭给外婆吃的时候,她眼里的是不舍和慈爱,而我当时却只觉得外婆的眼神让我不舒服,不喜欢看到。

现在想来,也许我之所以会觉得不舒服,是因为那时候不喜欢外婆,但是看到她那样又觉得难受,不忍心吧?

可能,我终究也没有我想的那么凉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